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舞蹈欣賞(二版)

舞蹈欣賞(二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478616
張中煖,吳素芬,林亞婷,古名伸,吳素君,林明美,盧健英,平珩,孔和平,郭曉華,李婧慧
三民
2025年2月05日
150.00  元
HK$ 135  






ISBN:9789571478616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7.2 x 23.2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 藝術設計 > 舞蹈 > 舞蹈總論











      每個人都會跳舞,每個人都有舞蹈細胞,只是在成長過程中,肢體舞動的感覺常被限制甚至被遺忘了。為了不想讓您在生命中有所遺憾,也希望能與您分享「非語言」溝通的莫大樂趣,本書藉由不同專長作者的敘述,透過世界各地舞蹈的發展,讓您看看舞蹈人如何以肢體語彙來傳達意念、反映時代。此外,趁著本書再版的機會,不僅新增了近三十年來臺灣舞蹈發展的現況與趨勢,更以〈欣賞舞蹈的百種方法〉作為結尾,期許每位讀者都能經由一次次的探索與提問,逐步找出屬於自己的獨特觀賞角度,而每一種方法不只能找到許多發現的樂趣,更可能成為終身受用的利器。



    ?


     





    再版序

    序 為什麼你應該懂一點舞蹈? 我們想怎樣幫助你?

    第一章 人與舞蹈(張中煖 / 撰)

    一、每個人都會跳舞嗎?

    二、人創造出哪些類型的舞蹈?

    三、舞蹈有哪些教化功能?

    四、舞蹈可以培養哪些特殊人才?

    五、舞蹈人在學校學習什麼課程?

    六、人如何記錄舞蹈?

    七、人如何與舞蹈建立親密關係?

    八、人與舞蹈在歷史上是如何互動的?

    第二章 芭蕾的產生 (吳素芬 / 撰)

    一、芭蕾的誕生

    二、早期芭蕾理論和技巧的發展

    三、十九世紀芭蕾的發展

    四、二十世紀芭蕾的趨勢

    五、音樂對芭蕾的影響

    第三章 現代舞的產生與演變 (林亞婷 / 撰)

    一、現代舞產生的背景

    二、美國現代舞的先驅

    三、德國現代舞的同輩

    四、美國現代舞的先鋒

    五、非主流的第一代

    六、第二代舞蹈家

    七、結論

    第四章 後現代舞蹈的產生與風貌 (古名伸 / 撰)

    一、什麼是「後現代」?

    二、什麼是「後現代舞蹈」?

    三、後現代舞蹈產生的背景

    四、後現代舞蹈的概念

    五、康寧漢的創新觀念

    六、傑德森教堂的行動

    七、後現代發聲期的多元現象與影響

    八、百家齊鳴的後現代舞蹈家

    第五章 中國舞蹈發展的過程 (吳素君 / 撰)

    一、「百獸率舞」「鳳凰來儀」看史前舞蹈

    二、〈巫〉〈蜡〉〈雩〉〈儺〉談商、周祭儀舞蹈

    三、「制禮作樂」看周代〈六代舞〉〈六小舞〉

    四、「女樂」「楚舞」「樂府」「百戲」談春秋、戰國與漢代的專業表演

    五、北魏〈飛天〉元代〈十六天魔舞〉看宗教舞蹈

    六、〈十部樂〉〈坐部伎〉〈立部伎〉看唐代宮廷樂舞

    七、〈健舞〉〈軟舞〉〈大曲〉〈歌舞戲〉簡介唐代的表演性舞蹈

    八、「瓦子」「舞隊」談宋代民間舞蹈

    九、「以歌舞演故事」談戲曲舞蹈

    第六章 臺灣民間舞蹈 (林明美 / 撰)

    一、何謂民俗舞蹈?和一般舞臺演出的專業舞蹈有何不同?

    二、臺灣漢人的民俗舞蹈與戲曲關係如何?為什麼研究民俗舞蹈要從戲曲中著手?

    三、臺灣的民間歌舞小戲究竟是戲劇還是舞蹈?

    四、臺灣有哪些歌舞小戲?它們的內容及演出的情形如何?

    五、臺灣原住民有哪些族群?每一族的舞蹈及其意義有無差異?

    六、阿美族以豐年祭的歌舞著稱,他們的舞蹈有男女性別或長幼之分嗎?男子年齡組的舞蹈有何特色?

    七、聽說雅美族是十分懼怕惡靈的族群,他們的舞蹈有何特色或禁忌?

    八、泰雅族為何會有竹製口琴舞?臺灣其他原住民族群也有口琴舞嗎?

    九、賽夏族為何舉行矮靈祭?矮靈祭的舞蹈有何特色?

    第七章 臺灣當代舞蹈 (上)──1940-1990年代(盧健英/ 撰)

    一、40年代——臺灣舞蹈史的啟蒙時期

    二、50年代——沸揚的民族舞蹈主旋律

    三、60年代——西方現代主義的捲襲

    四、70年代——瑪莎.葛蘭姆與臺灣現代舞

    五、80年代──多元化的舞蹈觀念引進

    六、90年代──百花齊放,各家爭鳴

    七、芭蕾舞在臺灣

    八、以身體環球旅行─臺灣土風舞史

    第八章 臺灣當代舞蹈 (下)──1990-2020年代(平珩/ 撰)

    一、累積深化的獨特

    二、舞蹈觸角的多元探索

    三、大環境的推波助瀾

    四、舞團消長留下的足跡

    五、小結

    第九章 中國當代舞蹈的發展──1930-1990年代 (孔和平、郭曉華 / 撰)

    一、30、40年代──開端、萌芽時期

    二、50、60年代──黃金歲月

    三、文化大革命

    四、76到90年代──再生、探索與挑戰

    五、舞團的編制,舞者的招考、訓練和培養

    六、民間舞是什麼?

    七、古典舞是什麼?

    八、秧歌的種類與內容

    九、芭蕾舞在大陸

    十、現代舞在大陸

    第十章 亞洲舞蹈 (李婧慧 / 撰)

    一、印度古典舞蹈

    二、印尼的舞蹈

    三、日本的舞蹈

    第十一章 欣賞舞蹈的百種方法 (平珩 / 撰)

    一、從歷史看見大環境的影響

    二、從歷史打開對舞蹈的想像

    三、自我歸納出欣賞的視角

    四、「玩」出來的趣味

    五、亞洲為軸心的美學

    六、認識幕前幕後的專業

    七、結語──欣賞舞蹈可以影響人生?

    參考書目

    索引





    ?





    再版序



      回看《舞蹈欣賞》一書,近30年的時光,竟已如彈指般飛過。再細細重讀,對於當年十位作者撰寫所下的功夫,依舊感到十分敬佩。每個篇章不僅內容豐富,也能掌握時代脈動的重點,內文不單只是引經據典,每位作者都融入各自浸淫在該領域的心得,儘管出版已有多時,現在看來似乎還保有相當存在的價值。



      當三民書局提案增修本書時,著實被擱置了幾近一年,一來是慎重考量邀請原作者群重新動工的可能性與時間性,再者是思考如何針對這些主題補充近30年的資料,最終決定將有關臺灣舞蹈近30年發展的現況與趨勢新增在第八章,讓本書高中、大學、研究所,甚至公費留考的目標讀者群,能夠更關切努力不懈的臺灣舞蹈工作者;另外,再針對原書主題,新增第十一章有關舞蹈欣賞的各種角度為結尾,期待對觀賞舞蹈有興趣、但希望能夠看出門道,或是覺得看不懂舞蹈的讀者,有個「引路」的功用。



      之前在編撰《舞蹈欣賞》時,筆者召集來的朋友或同事們,各自完成萬字左右的內容,而且基於是教材用途,內容都需再三斟酌,著實讓大夥費心費力了。但身為主編的筆者,僅寫了四千字的序言,基於心裡的「虧欠」,這新增的兩章,便義不容辭由筆者攬下以加倍奉還。殊不知,即使經過30年的歷練,筆者還是托大、小看了這兩章的分量與壓力。



      這些年來,臺灣舞蹈發展實在非常蓬勃,千禧年後成立的舞團,更可用「雨後春筍」來形容,即使已用了其他章節三倍的篇幅,卻應該還有諸多掛一漏萬之處,望請讀者海涵,並請多加參考國藝會網站有關團隊、個人相關計畫成果報告及各社群媒體資料,以補不足。2021年開啟的當代舞蹈資料庫也可供各界查詢及繼續充實。



      而最終〈欣賞舞蹈的百種方法〉,謹為筆者拋磚引玉之文,相信凡是舞蹈工作者,對於如何切入舞蹈、觀賞舞蹈,或是從舞蹈中尋得人生的大道理,均有各自不同觀點,歡迎大家都能與筆者一樣,在學習、探索與反思路上,找到許多發現的樂趣。



      在此,特別感謝編輯若喬,她極為細心協助補充前九章的相關資訊,大幅重新調整使用圖片,並協助新增篇幅資料出處及取得照片版權等繁瑣細節,同時為部分篇章增加影片連結,更便於讀者理解,她的耐心促成本書的「與時俱進」,也感謝她出自同為舞蹈人的「肝膽相照」。當然,更要感謝的是三民書局對本書持續30年的支持、魄力與勇氣,為我們留下了舞蹈的足跡,也鼓勵更多人成為豐富舞蹈景觀的助力。


    平珩

    2024年10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