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田野敲敲門2:調查研究再進攻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09455
洪伯邑,陳懷萱,陳虹穎,李梅君,何俊頤,王安琪,林靖修,鄭肇祺,胡哲豪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25年1月24日
167.00 元
HK$ 150.3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509455
叢書系列:
教科書
規格:平裝 / 276頁 / 16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教科書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世界與田野之間的「雙向互變」,挑戰了田野工作過去在「空間」、「時間」與「人」等面向的思維與操作。本書以三大主題:「田野在哪裡」、「解鎖時空的田野」、「田野無邊界」,解鎖田野中的變與不變。
•「田野在哪裡」:探討了田野空間概念的擴展,包括移地多點與數位田野。
•「解鎖時空的田野」:剖析在檔案以及機構中進行田野的挑戰與策略。
•「田野無邊界」:思考如何與田野中多元的行動者共同生產與實踐知識。
本書回應田野現場真實生活脈動,運用不同領域的各種方法、工具與技術,反思田野工作者自身角色與責任,體現「不變應萬變」的田野思維的精神。
「田野跑路中」Podcast節目網址:anchor.fm/fieldrunaway
各方推薦
《田野敲敲門2》不只是一本關於田野工作的工具書,同時也拓展了「田野」本身的定義。在AI技術以人類不可知的速度發展的時代,這本書不只是給專業人士的參考書,同時也可以帶著我們通往「知己知彼」、安身立命的旅程。——何欣潔(資深媒體人、離島出版總編輯)
當人類活動的尺度有了急遽變化,研究的路徑工具也必然有所變革。本書作者們從他們多元創新的實踐經驗中,為新時代的田野工作者,提供了從理論到實務上皆貼心周到而實用的指引。——吳易澄(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
當AI越來越具支配性,為了更好地理解人與社會的多樣性,我們都需要「田野」的能力。這本書帶著讀者走入數位世界、文獻、機構、USR現場、多物種的現場,為不同型態場域的田野調查工作者賦能,正是該世代最期待的指南。——宋世祥(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助理教授、《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作者)
《田野敲敲門》集結了不同人社領域的專家一同思考田野技法,《田野敲敲門2》延續了這樣的精神,並納入過去被忽略的檔案、機構研究,又加入多物種、數位、AI的新取徑,是現今最具突破性的田野教科書。——林浩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田野在哪裡?什麼叫做「做田野」?《田野敲敲門2》不只是一本做田野的教戰手冊,更是一本重新認識田野的導引。打開它,跟著各領域田野工作者的腳步,走入由物與人、人與非人構築的田野世界。——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田野敲敲門2》以設計思考與創新為核心,深入議題現場探究多元的方法與實踐,挑戰對於問題的既定框架。執行好的設計研究,一直是落實設計創新與行動最佳養分。——楊振甫(5% Design A ction社會設計平台創辦人)
《田野敲敲門2》職人進階版,一樣佛系的心法大公開。更多元的田野場景與資料想像,讓你上山下海、時空穿越,無處不觀察,日日都田野。——蔡晏霖(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目
錄
各方推薦
推薦序 田野在哪裡?帶著「田野敲敲門」趴兔,讓你一秒抵達現場╱林承毅
0 田野敲敲門,敲到2.0?
Part.1 田野在哪裡?
1 移地與多點田野
日常裡的「移地研究」
為何做「移地�多點田野」?
怎麼做移地�多點田野?
行前準備
開始Follow the Things!
結語
2 數位田野
什麼是數位?
科技麻瓜也可以做數位田野嗎?
數位田野在哪裡?
數位田野作為一個網絡
搭配服用的田野小祕訣
數位工具幫幫忙
數位田野的倫理
結語
Part.2 解鎖時空的田野
3 檔案研究
熱身活動:此地的過去
無法親臨「現場」:歷史研究的獨特挑戰
從門檻低的資料開始
可信度:以可溯源的資料優先
脈絡化:調查檔案的生命史
去哪裡找資料?豐富你的檔案典藏脈絡
解讀檔案:生產脈絡
4 機構田野
進機構前的準備功夫
沉浸在田野中
找出田野中的驚訝處
結語
Part.3 田野無邊界
5 田野發聲的另類途徑
「看到」田野
聆聽田野工作的聲音
田野發聲
結語
6 多物種民族誌
多物種民族誌的田野工作
暖身活動:校園裡找野菜
接觸世界的工具
連結多物種田野裡的人和物:採野菜煮搖搖飯
TTT與可移動之物
多物種民族誌的倫理
結語
7 合作參與和田野
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及社區參與的各種挑戰經驗
如何規劃「好」的合作參與模式?
結語
後記:AI敲敲門:田野工作新視野
延伸閱讀
敲敲門Podcast放送
? 三年後,再聚首
? 怎麼辨識「移動的田野」?
? 進入數位田野需要多麼「數位」呢?
? 如何區別田野和檔案間的千絲萬縷?
? 接觸界線之拿捏:機構對象與田野倫理
? 如何感官田野,另闢田野發聲的另類途徑?
? 多物種民族誌:人類對環境的影響與動物倫理
? 再探合作參與的田野面貌
序
推薦序
田野在哪裡?帶著「田野敲敲門」趴兔,讓你一秒抵達現場
林承毅(林事務所執行長&服務設計師)
一切探索都從「為什麼」這個大哉問開始。
試想,有一天,你走進書店,漫步至人文社會科學書區,無意間與這本《田野敲敲門2:調查研究再進攻》邂逅,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當你因為好奇而隨手翻閱,心中或許會驚訝地想著:「奇怪,這本書裡頭的內容,我怎麼從來沒有看過?」
明明在大學的時候修過社會科學方法論,什麼訪談、觀察通通都學過,但為什麼當自己有機會走進社區接觸議題、挖掘社會真實課題時,仍常常不知所措並陷入茫然?手上這本書看似輕薄短小,真能給予研究新手有用的指引嗎?而且還是本續集!
事實上,《田野敲敲門2:調查研究再進攻》是2021年廣受好評的《田野敲敲門:現地研究基本功》的姐妹作。在前作奠定研究基本方法的基礎上,本書進一步結合時代變遷、議題需求和多樣化環境,為讀者提供更全面、實用,多元的田野調查進階指南。
執筆者有《田野敲敲門》的洪伯邑及陳懷萱擔任主編,還加入多位熱血且充滿熱誠、專業飽滿的各路青年學者。他們將各自的專業與經驗傾囊相授,把「基本功」延展為「進階技」,幫助讀者突破基礎,進入田野研究的全新境界。在這本書中,他們不僅教授了可在真實世界中應用的研究方法,更是從不同視角與議題切入,為有志者提供實用的操作心法與實戰指導,旨在讓每一位讀者都能成為田野高手。
回到問題的根本:「田野在哪裡?」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卻深刻的大哉問。答案取決於探索者的背景、研究的課題與學科領域,更重要的是探索的好奇心與實踐行動。這本書正是從這裡出發,幫助你建立問題意識,引領你邁出田野調查的第一步。
這本續集與前作相比,更多地著墨於觀念與心法。身處快速變遷的時代,作為議題探索者或課題研究者,我們需要攜帶「武器」,做好準備,進入田野現場。從如何進入場域、採集資料,到在數位技術與傳統方法之間靈活切換,再到從歷史檔案中挖掘線索,甚至埋伏於特定組織內部,書中涵蓋了多重形式的研究技巧,幫助你在面對多樣議題時更加得心應手。
此外,作為一名資深路上觀察者,也是持續二十多年都在田野第一線工作的研究者,我深信個人的五感已經不夠,而是要到佛家所講求的「六識」,其中的關鍵在於唯有「意識」的確立,才有機會驅動行動的展開,而這也是田野調查成功的絕對關鍵。
這本書以實用的心法、扎實的方法論以及對田野倫理的提醒,有效幫助讀者構建田野研究的全方位能力及全新視野,而這樣的訓練,特別有助於研究者在面對複雜社會現象時的需求。
無論是著名的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的那句傳世名言「世界是我的田野」,告訴我們只要用心,無處不是田野,或者數位人類學家Jenna Burrell所說「將田野地作為一個網絡」,處於目前這個時代,田野早已不是人類學家所獨有,而是當人們開始認真看待生活中的一切,或者關心其中的課題,這世界已經無處不是田野。
目前探究及素養成為必需具備的能力,如此一來,是否具備有足夠的田野調查能力,從旁推敲細微線索,從中突破問題關鍵,就成為相當重要的能力。田調的實施,除了要有天份,更有後天訓練的積累,關鍵仍在於是否有個師傅能夠將你引進門。
最後,歡迎踏入真實的田野現場。就讓書中的經驗及知識,成為你前進各議題前線的基礎知識,當然無論學得再多、再好,「田野」的本質就是一門從做中學,從真實世界去感受的學問,所以,別忘了在上車之前,隨身攜帶這本書,仔細翻閱,小心,一秒後你就能到達田野現場!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