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教會.病理.學

教會.病理.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867844
潘秋郎
主流出版社
2025年1月17日
127.00  元
HK$ 101.6  






ISBN:9786269867844
  • 叢書系列:Logos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5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Logos


  • 宗教命理 > 基督教 > 神學/教義學











      《教會?病理?學》不僅僅是論述著作,更是一本實踐指南。



      本書分為三部分:「呼召」、「診斷」和「見證」。



      在「呼召」的部分,探討了教會的身分和使命,強調以聖經作為信仰和生活根基性的權威,以及如何重新詮釋和實踐基督教信仰於現代社會中。



      在「診斷」的部分,深入探討了教會內部的問題,如靈性幼稚綜合症、道德過敏綜合症和權力渴求症候群,並提供了具體的解決策略。



      在「見證」的部分,透過實際的例子和反思,展示出教會在現實中的實踐,並提出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目標。作者敦促讀者認知教會內存之問題,並積極付諸行動,參與教會的改革和更新。

    ?


     





    周學信推薦序

    謝詞



    I.??? 召命

    教會的身分

    聖經不能只讀一半! ?

    聖經何以是權威? ?

    閱讀基督

    知識論轉移對教牧事奉的意義

    察驗上帝的旨意

    基督教的教育應該不一樣



    II. 健檢

    屬靈嬰孩症候群 ?

    教會之道德過敏症候群 ?

    維護家庭價值 ?

    「家庭」,不是基督教價值 ?

    以色列狂熱症 ?

    教會的失憶症 ?

    教會之厭女情結 ?

    別想把人嚇進天國 ?

    情感的救贖 ?

    以神為樂 ?

    正視有毒的信仰 ?

    特殊宗教經驗之嚮往 ?

    教會的撒但妄想症候群 ?

    你所說的,你明白嗎? ?

    權力飢渴症 ?

    教會的命名學 ?

    讓凱撒的歸凱撒 ?



    III. 見證

    神學炒短線? ?

    — 從華人的宗教性格反省基督教的宣教事業

    愛中生活即宣教 ?

    宣教均平原則的可能性 ?

    擁抱受排斥者作為信仰的實踐 ?

    擁抱怪咖兄弟 ?

    福音解構權勢 ?

    福音破除國族偶像 ?

    直到地極 ?

    他山之石 — 從一貫道道親的求道經驗反省基督教的皈依神學

    ?



    ?





    推薦序



    ——周學信(華神基督教神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在當代的新自由主義、民粹主義充斥,和Chat GPT的時代背景下,教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教會?病理?學》旨在通過嚴格的分析和實證研究來應對這些挑戰,揭示現代台灣教會內部的各種病理現象,並提出相應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本書分為三部分:「呼召」、「診斷」和「見證」。在「呼召」的部分,探討了教會的身份和使命,強調以聖經作為信仰和生活根基性的權威,以及如何重新詮釋和實踐基督教信仰於現代社會中。在「診斷」的部分,深入探討了教會內部的問題,如靈性幼稚綜合症、道德過敏綜合症和權力渴求症候群,並提供了具體的解決策略。在「見證」的部分,透過實際的例子和反思,展示出教會在現實中的實踐,並提出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教會?病理?學》不僅僅是論述著作,更是一本實踐指南。作者敦促讀者認知教會內存之問題,並積極付諸行動,參與教會的改革和更新。通過本書,讀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教會的本質,在教會中認識自己的角色和使命,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基督教價值觀。希望本書能成為讀者信仰旅程中寶貴的良伴,幫助教會在未來變得更加健康和強壯。



      本書批判了教會內部的某些當代趨勢和扭曲。這些病理症狀可理解為教會在現代語境中真實本質和使命被損害或誤解的方式。此外,作者主張這些教會的病理往往源於錯誤的神學信仰,影響了教會與世界的關係、其領導和使命。教會需要恢復活潑以及朝聖的體認,與基督的聖靈同心同走,而不是僵化固著或過度制度化。這種具有活力的觀點,要求教會成為一個活潑、具有韌性的群體,積極參與敬拜、服事和見證。



      教會常常陷入世俗價值觀和社會期望之中,這可能導致其獨特身份和使命的喪失。有時,教會過於想要追求權力和社會認可而妥協其價值觀。然而,教會應該是一個鼓勵聖潔生活並見證真理的地方,而不僅僅是追求成功和影響力的機構。教會最主要的使命是培育門徒,這包括了對其在道德和行為上的期待,並能透過團契生活體現基督的愛與真理。本書作者倡議教會應能深深根植於神學傳統,同時也能因應當代的挑戰,並以教會能成為一個和平與公義的群體作為願景,使其信仰的實踐方式得以改變其成員和廣大的世界。



      本書作者提出的批判,建構了診斷教會病理和提出療法的整體架構,目的在於幫助讀者重新審視教會的真實身份,激勵會眾積極參與在建立一個更健康、具體實踐基督教教導的教會,從而促進真正的教會復興。



      在當今台灣教會的脈絡及背景裡,這些批判深深地引起共鳴。就像全球許多其他教會一樣,台灣教會在追求世俗成功、權力和影響力的誘惑裡載浮載沉。在台灣,教會必須應對獨特的文化和社會光景;尤有甚者,民粹主義和世俗化的壓力始終存在。有鑑於此,本書呼籲台灣教會抵制這些壓力,堅立於聖經的教導,真實地、反文化地活出其信仰。唯有如此行,台灣的教會才能解決其自身的病理問題,邁向屬靈健康和活力的未來。如果你對自己教會的未來感到憂慮(其實你應當有感),這是一本你必須閱讀的書籍。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