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魏晉荀學

魏晉荀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786657
段宜廷
萬卷樓
2025年4月01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9864786657
  • 叢書系列:漢學研究叢書.文史新視界叢刊
  • 規格:平裝 / 322頁 / 17 x 23 x 1.6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漢學研究叢書.文史新視界叢刊


  • 人文社科 > 哲學 > 中國/東方哲學 >











      從學術思潮來看,漢魏之際重刑法之學,正始時期倡道家學說,到了元康之時則玄風大開,一些魏晉名士,即便談到儒家思想,也只是拉上儒學的旗幟而已。因此目前所謂魏晉「儒道會通」的研究,實際上大都是站在道家的立場上,鮮少以儒家為主體。此即本書寫作意旨,本書意在指出:魏晉儒家,並未退出歷史舞台。本書用時代為分期,挑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八位儒者:荀悅、徐幹、杜恕、傅玄、裴頠、歐陽建、袁宏、王坦之。並用哲學分析的方式,分析這八位儒者的思想,實可溯源於先秦荀子。藉此說明,魏晉儒家的一些基本特徵都與荀學關係密切。證明以荀學為進路,不但可以合理地解釋該時期的儒家思想體系,同時還可以使魏晉儒家研究更為深刻化與系統化。由此可知,魏晉儒學的思潮氛圍,其實是以荀學作為主要表現的。


     





    如蝶振翼—《文史新視界叢刊》總序一 車行健 I

    總序二 劉芝慶、邱偉雲 V

    推薦序 劉又銘 I

    自序 段宜廷 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10

    一 「魏晉荀學史」的研究回顧 10

    二 「魏晉思想」的研究進展 13

    第三節 研究取徑 17



    第二章 建安時期 27

    第一節 荀悅思想 27

    一 天人之應,所由來漸 30

    二 「三勢」說:「天生人成」的荀學思想 39

    小結 47

    第二節 徐幹思想 49

    一 天道迂闊闇昧難明:天道自然、天人有分的天人關係論 52

    二 大道之中:道即中道,以禮義為中 59

    三 君子之辯:明辯、貴言、貴驗的德行致知論 66

    四 人心莫不有理道:重視後天習道,明心致用 73

    小結 81



    第三章 正始時期的荀學 83

    第一節 杜恕思想 83

    一 「體論」即「禮論」:禮是人倫與政治的準則 86

    二 治國之體:以君子之誠修身,以禮經世 97

    小結 107

    第二節 傅玄思想 108

    一 天地著信、王者體信:天人之分與天人之合思想 112

    二 性如水焉之人性論 118

    三 以禮為本,禮刑相濟之禮法思想 127

    小結 133



    第四章 元康時期的荀學 135

    第一節 裴頠思想 135

    一 有:總混群本的宗極之道 139

    二 無:靜一守本之無,非虛無之無 146

    三 儒家的政治理想:無為而治 153

    小結 159

    第二節 歐陽建思想 163

    一 名以指實:實存的世界 166

    二 名實相副之言盡意論 172

    三 聖人立言盡意 179

    小結 187



    第五章 東晉時期的荀學 189

    第一節 袁宏思想 189

    一 君臣父子,名教之本:重定「名教出於自然」 191

    二 以名為教:荀學脈絡下以史經世的思想 203

    小結 214

    第二節 王坦之思想 217

    一 以荀廢莊:在荀學脈絡下批判莊子 219

    二 公道體於自然:在荀學脈絡下的公私之辨 227

    小結 241



    第六章 結論:魏晉荀學的特色 245

    第一節 魏晉各期之荀學特色 246

    一 建安時期:回應漢代思潮,重定天命人事 246

    二 正始時期:嚴正辨別禮法,治國在於修身 251

    三 元康時期:對抗虛無之風,攝「無」歸「有」 256

    四 東晉時期:倡導禮教,重申名教出於自然 262

    第二節 另一種生存格調:魏晉荀學精神之確立 268

    一 個體自覺:個體化與群體社會 268

    二 從本體論上來談「有」:人文意義下的自然 273



    總結 279

    參考書目 283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