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從心開始幸福:斯瓦米韋達的瑜伽心靈豐盛法則

從心開始幸福:斯瓦米韋達的瑜伽心靈豐盛法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04274
斯瓦米韋達.帕若堤
橡實文化
2025年2月19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6267604274
  • 叢書系列:樂活系列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樂活系列


  • 宗教命理 > 新時代 > 靈性療癒/成長

















    人的內在比宇宙還要廣闊

    正是因為內在有真實的光,外在才有光

    你可以向內探索,去找那圓滿充實的所在



      斯瓦米韋達將從印度瑜伽的觀點,帶讀者認識情緒、使心不能平靜的障礙,了解心念與業力的關係,並透過靜坐進入內在的光,學會告別負面思維、放下焦慮的心,獲得真正自在與解脫的幸福。



      ◎內容簡介

      本書是斯瓦米韋達多年來在世界各地講演開示的選集,經過整理編輯之後翻譯成中文。



      首先,從靜坐的益處談起,這能夠帶人進入內在的光與圓滿;接著,談及如何告別負面思維,包括認識情緒、放開眼界、擴張心量等。



      然後,說明如何將「非暴」融入生活,以及實踐「謹言慎行」這種隱約非暴;接著,帶讀者認識業力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跳出業的束縛。最後,簡述瑜伽的整體健康觀,以及放下焦慮的要點。



      最要緊的是:學會把心靜下來。



      ◎關於人的內在

      .人應該往自己的內在去探索,去到那沒有名字、超越時空、像天宇般廣袤的所在。古代的大師在《奧義書》中說,人的內在比宇宙還要廣闊。這種觀點並非憑空捏造,也不是詩意的想像,而是透過他們親自印證、體驗到的。



      .人以為只有外面的光才是真實的,卻不知道是因為內在有真實的光,外在才有光。有一個地方,那是宇宙中最光明的所在,是最清澈透明的水晶,是絕對靜止的聖地。那份永恆的寂靜從未被打斷過,連一點漣漪都沒有泛起。它就在人的裡面,從沒有被碰觸過,永遠沒有皺紋。但它並非遙不可及,人要學會進入其中。



      .人內在的心靈和意志原本是絕對健康的,習氣卻是它的殺手。沉溺於自己的習氣之中,無異於謀殺心靈和意志。即使你處在最心慌意亂的時刻,內在也依然有一個絕對冷靜清醒的自我。在最疲乏困倦的時刻,也依然有一個安逸超然的自我存在。任何不健康的人的內在,都有一個絕對健康、從不生病的自我。你的目標是找到那個「自我」,不要讓外在的情況和環境影響自己。要下決心、用意志讓內在的「自我」體現到表面上。



      ◎關於情緒與不平靜的心

      .大家一定要察覺那些隱藏起來的情緒,尤其是具有破壞性、會帶來不良後果、製造障礙與牽絆的情緒,要察覺它們的存在。即使是倘佯於正面情緒之中的時候,也要能察覺到負面情緒的存在,學會怎樣轉換它們。



      .情緒是自己選擇的,是一種意志層面的行為,所以情緒的抒發要合乎道德。



      .使心不能平靜的九種障礙:疾病、拖延、猶疑、疏忽、怠惰、放任、邪見、不堅定、退轉;伴隨這九種障礙而來的,則是苦、挫折、身體不安定、不自主地吸氣和呼氣等四種症狀。



      .情緒是自己選擇的,是一種意志層面的行為,所以情緒的抒發要合乎道德,這是非暴的精義所在。



      ◎關於心念、業力與命運

      .業的原理是,我們的每一個念頭和經驗都會留下「心印」,而心印必會招致相似的效應。



      .根據業的哲學,人要為自己的心念負責。所有的心印都是人的心念製造出來的,而非出自他人言行。因為外在所發生的一切都會先轉換成人的心念,才能留下心印。換言之,如果人不把它轉化成自己的心念,就不會有業。



      .如果你認為是工作環境養成了自己的工作習慣,是學校塑造了自己的心智,一切影響都是外在所施與,那麼首先也是你自己打開了感官的窗戶,才讓那些念頭、經驗得以不斷地影響你、改變你的心識,要怪你沒有決定要如何打造自己。你沒有立志、造一個願景、下定決心:「不管周圍的環境如何,我一定要成為如此如此的人。」



      .人一生中都在不停地改造自己的命運,其中的祕密在於,人的決心和意志可以決定命運。只要種下決心的種子,澆灌它,讓它發芽,人的行為就會服從堅定而專注的心念,為願望的實現創造條件。要知道,在某個心念成形之後,六個月後,有形的世界裡就會發生相應的具體事件。



      ◎關於障礙與解脫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斷給自己的心打上結,卻從來不清楚它是在什麼時候、怎麼打結的。人總希望能夠擺脫生活中的某種狀況、習慣、環境,挪開擋在前面的障礙,但是卻解脫不了,因為心中已經打了滿滿的死結。



      .人都被心結所束縛,而且正是自己跳進陷阱裡的。它起初只是一個念頭,念頭成為語言,語言又發展為行動。然後,人再加諸更多的念頭、語言、行動。我們要認清楚,狹隘的心胸、片面的觀點、負面的思考、否定的態度,這些都是陷阱。



      .提升自我覺性,超越相互排斥、分離對立的框限,就會得解脫、得自在。真正的解脫者,能夠接納過去、現在和未來,包容所有人類的經驗、智慧、文化、真理。真正得自在者,是從內在塑造自己的。他的性格並非由工作環境、教育程度、童年經歷所決定,而是自己決定了要有什麼樣的人格,要效法什麼樣的理想人物。

    ?


     





    前言:靜坐帶來內在的圓滿



    第1章 告別負面思維,重獲澄澈的內在

    -釋迦牟尼的領悟

    -擺脫消極的負面思維模式

    -認識情緒

    -每個人都有一張動物臉孔

    -放下過去,創造未來

    -什麼是神通

    -放開眼界,擴張心量

    -內在的祕密

    -世界屬於你

    -使心不能平靜的九種障礙

    -四種次生症狀

    -多考慮別人的觀點

    -心靈的錯亂



    第2章 靜坐帶你進入內在的光



    第3章? 將「非暴」融入生活

    ?

    第4章 隱約非暴,謹言慎行


    -情緒的四種狀態

    -實踐慎行

    -謙卑、熱情與親和力



    第5章 業力來自心印

    -業的原理與哲學

    -心印的意涵

    -業會繫縛人

    -觀想與領悟

    -跳出業的束縛



    第6章 從生死的束縛中解脫



    第7章 向內心朝聖的旅程

    -人生的儀禮與規畫

    -在心靈中蓋一座神殿

    -心靈朝聖之旅



    第8章 瑜伽的整體健康觀



    第9章 放下焦慮的心




    ?





    前言



    靜坐帶來內在的圓滿




      宇宙中最純凈、最寂靜的中心就是你的內在,那是最甜美、最光明的所在。只要你用心感覺一下自己,就可以進入那個地方。



      就只感覺你的「在」,你這個「在」沒有姓名、沒有形體、沒有狀態,只是一種生命的覺知力,那就是你。覺知自己,只覺知那個「在」,這個有知覺的「在」,就是瑜伽所稱的「生命之我」(jiva-atman)、「覺性的我」(chitta-atman)。



      請保持平緩的呼吸。覺知是「誰」在呼吸。注意正是自己的意念在帶動呼吸之流;那意念從覺性的中心,從那心意駐留之處而來。覺知正是自己在帶動呼吸的進出。



      呼氣、吸氣,用整個身體呼吸,從腳下到頭頂,又從頭頂經過整個身體回到腳下;身體每一個細胞都充盈著生命覺性的光。



      接著,感覺那生命的能量「普拉那」流注全身每一個細胞中,沒有淤塞,沒有阻礙。



      現在,把注意力放在臍輪,那是能量盤踞發動之處。感覺肚臍和胃部如何隨著吸氣而慢慢放鬆,又隨著呼氣而輕輕向內縮。感覺它是如何隨著呼吸的節奏而輕輕起伏。



      呼氣,感覺似乎有發出「瀚(ham)—」的聲音,但是不要真的發出聲音。吸氣,感覺似乎有發出「搜(so)—」的聲音。吸氣是「搜—」,呼氣是「瀚—」。感覺呼吸是從肚臍到鼻孔、從鼻孔到肚臍循環反覆的「搜—瀚—」。



      繼續這樣呼吸,感覺氣息在鼻腔內流動。呼氣,心中想著「瀚—」。吸氣,心中想著「搜—」。保持這樣的呼吸。



      一口氣盡了,不要停,立即開始下一口氣。



      心中繼續想著「搜—」吸氣,「瀚—」呼氣。關注自己的呼吸、心念,感覺「搜—瀚—」?聚成為一條流體。現在,所有的心念也變成一條順暢的流體。



      繼續看著這條覺性之流,輕輕睜開眼睛。



      即使睜開了眼睛,也請繼續關注自己的呼吸、心念、「搜—瀚—」之流,不要停斷。



      不論你是站著、坐著,還是正在等待什麼,那光明的神性都不曾離開過你。你應該時刻覺察它,與它共處。



      現在,可以把盤著的腿放開,輕鬆坐著,但還是要繼續覺知自己的心念和呼吸。



      願神祝福你。



      靜坐時,會發生兩件事。你會感覺不到時空的存在,回歸絕對孤單的個人狀態中。此時,即使你身處人群中,也仍然是孤單的。感覺到孤單的最佳場所是在人群中,因為所身處的空間中沒有其他人,只有你。彷彿處在一間無形的屋中,那就是你的空間,但你並不會覺得受到拘束。



      當你從所處的時空中抽離,回歸自我,進入這個「在」,就會發生另一件事。你會感覺似乎冥冥之中有神力與自己相通,它們祥和、寂靜、平定,帶來靈感和啟發,令人獲得一種內在圓滿充實的感覺。



      如果你靜坐的功夫還不深,就只會覺知到一點點輕微的感應。但如果靜坐經驗豐富,你就越來越能感應到神力,那種覺受也會越發深刻。不過,內在感應到的究竟是什麼,卻難以理解、無法界定和言傳,因為那是無以名之的。



      中國的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希望能讀中文的讀者,一定要去讀老子的著作。我很羡慕你們能直接讀原文,不必像我一樣要讀外文的翻譯。這是老子《道德經》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和印度《奧義書》所說「無名、無色」的哲理是一樣的。領悟了這個道理,就能瞭解靜坐。在靜坐時面對的那個事物,是叫不出名字、沒有形象的;它沒有結構可言,不受任何限制,大到無邊無際;它不屬於過去、現在和未來。古代禪定大師必讀的《奧義書》中稱它為「Purna」,也就是那至圓滿的充實,至充實的圓滿。



      你為什麼會徘徊世間,如同迷途之人?為什麼會覺得人生如此困惑?為什麼總感覺碰觸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也說不上來自己究竟在追求什麼?



      因為,你是在向外探尋。比如以為某個人能滿足你;這個女的會讓你幸福,那個男的會讓你快樂。也許你覺得征服了某個目標就能得到權力和勢力,所以整個人生裡都在不斷尋找要征服的目標;今天要一張大床,明天要一棟大屋,後天還要一輛名車,而且車型大到很多街道根本開不進去,你想以此來炫耀,以為炫耀會帶來生命的滿足感。



      可是你真的滿足了嗎?這種滿足感能持續多長的時間?這些無常的東西能讓人滿足多久呢?



      人應該往自己的內在去探索,去到那沒有名字、超越時空、像天宇般廣袤的所在。古代的大師在《奧義書》中說,人的內在比宇宙還要廣闊。這種觀點並非憑空捏造,也不是詩意的想像,而是透過他們親自印證、體驗到的。他們先在自己的內在找到了,然後和我們分享,確實能向內找到這無邊無際的所在。去吧,把它找到。



      你要漸漸增加自己靜坐的時間。很多人說他們太忙,可是,當站在某處等公車的時候,你在做什麼?有利用那段時間嗎?當你坐在什麼地方,比如在醫院候診,或在等人的時候,又在做什麼?



      從你呱呱落地到嚥下最後一口氣為止,呼吸一直伴隨左右。它哪兒都不去,只是在等你,它是交通工具,可以載著你橫渡內在那沒有時空的廣大無垠。它此刻就在你的裡面,而且無時無刻不在那裡。



      你不必因為我是個來自印度的斯瓦米,就無條件地相信我。可是我所告訴你的,都是我自己已經體證的。菩提達摩告訴你的,也是菩提達摩證悟到的。還有那些橫渡戈壁、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祖師、聖者,他們來到中國開創宗派、傳授禪修之道,你也不用無條件相信他們。



      你只要相信,「他們找到了某些東西,希望分享並傳授給中國的廣大群眾」,而且他們的確做到了。所以,今天在中國和日本仍然有禪宗與禪修。這些祖師教人們怎麼修行,只要你照著去做,就可以深入自己的內在,找到他們以往所找到的。



      要怎麼找到進入自己內在的路徑?我已經講過許多次了,你是沿著哪條路通過感官去往外面的宇宙世界,就再順著那條路找回去。張開眼,你就從內在跑了出來;閉上眼,就可以進去。用耳朵聽外界的聲音,你就從內在跑了出來。同樣的,你用耳朵留神傾聽內在的聲音,就可以進去。在心輪、臍輪、喉輪、頭頂梵穴的千瓣蓮花中(覺性接觸到這個中心時,有如蓮花在日出時綻開花瓣,所以古人以蓮花來比喻),能找到內在的神性。要學習如何去找,並且不斷深入。



      記住,這內在的中心離你不遠。若是你找到了,就會覺得它的滋味比任何美酒都香醇。若是能品嚐到它,就能把一切阻礙、困惑都拋諸腦後。因為在那裡,一切都是交匯融合的;在那裡,原本分離對立的你,終將變得完整。



      人常常在當下不斷掙扎,內心矛盾接二連三地生起。我該做這還是做那?我要往這裡去,還是往那裡去?家人愛我嗎?他們為什麼如此對待我?該怎麼向他們表達愛意?這些問題總在我們的心中翻騰,停不下來。但如果靜坐的功夫夠了,我們就可以統一內在的能量,讓它匯成一股覺性之流。



      大家只需要使用一個咒語。在剛才的靜坐中,我建議用的咒語是「搜—瀚—」,意思是「我就是那個」。我就是自己在追尋的那一切;就是那無始以來的生命。印度的《吠陀》所說的「日他」(Rta),中國人稱之為「道」,我就是那個。我是「日他」,是「道」,是無所不在的那股能量。



      每當孩子揚起小手,哭喊著仰望母親時,母親就會彎下腰把孩子抱起來。靜坐就像是心靈在向神聖的母親吶喊。這神聖的母親,在印度叫做「杜爾嘎」(Durga),另一個名字是「度母」(Tara),又叫「觀音」。在希臘,她叫做「雅典娜」。天主教則稱她為「瑪利亞」。她有許多名字,但都是同一位聖母,就是「夏克提」(Shakti)的本源。她會彎下腰來迎接你,帶給你綿綿的愛意,使你提升。我保證,你漸漸地就會有所感應。你不必現在就相信我,先去做做看,自己去體驗內在那種被提上去的充實感覺。



      如果你還沒有自己的咒語,靜坐時就先用簡短的一、二字咒,咒語不必太長。讓咒語的音節隨著呼吸一進一出。呼氣—吸氣—你會感覺就像在呼吸咒語,從心中出來,又回到心中,讓自己的整個內心緩緩地流進流出。以後還有很多種法門可以學,你可以讓心念留駐任何地方,但現在只需體會到是整個自我在呼吸。



      你在專心覺察自己的呼吸之流時,可以這麼觀想:所有正在呼吸的生靈都成為你的一部分,他們的靈和你的靈不再有區別。隨後,你心中就會開始呼籲非暴力、勿傷生,因為所有會呼吸的生靈都是你,萬物一體,誰能傷誰?誰能害誰?誰能恨誰?誰能對誰大呼小叫?誰能詛咒誰?



      透過呼吸,可以把你和其他生靈結合為一體,漸漸地,心中就會自然生起慈悲,猶如觀音、度母和菩薩。這種慈悲心能把你的世界變成美麗的淨土。



      要知道,即使是樹,也是和你一起呼吸的。下次你看見一棵樹的時候,可以把自己的背靠在樹幹上,感覺那樹的靈和自己一同呼吸,呼吸之流上升到樹梢,又回落到樹根;感覺樹的力量進入了身體,樹的靈和自己的靈合而為一。不幸的是,在當今世界上,人類不停地戕害一切生靈,恣意殺害會呼吸的動物,砍伐會呼吸的樹木,甚至連會呼吸的同類也不放過。



      我希望你能記住這個簡單的練習,自己去做,不用等著加入什麼團體共修。



      不論身在何處,都可以向內探索,去找那圓滿充實的所在。儘管去舀取生命之流,把心靈之杯灌滿,賦予自己人生新的意義吧。沒有人可以幫你找到人生的新意義,只能去自己的內在尋求。



      此外,請每隔一段時間就做一次二十四小時的靜修,其間大部分時間需要靜坐。靜修時不要說話,不要浪費這能量,不要把它丟出去,要守住。我邀請你們每一位都到我們的學院來,它位於印度瑞斯凱詩的恆河邊上,四周氛圍寧靜,百花盛開。我們會安排專人指導靜修,時間期限可以是一天、三天、十天、四十天、九十天,甚至更長。你會有所突破,找尋到自己內在能量的源頭。



      要切記,靜坐時必會有所感應。所有大師以及他們的祖師,都在用他們的定、他們的光為你加持。靜坐時,感受到那片刻的入定,覺得萬物俱寂的時候,就是大師們、他們的祖師們,乃至祖師的祖師們,在用他們的定為你加持、灌頂,而你得到的僅是其中的點滴。終有一天,你的心能夠領受到的,會大如太陽、月亮。而現在只是剛開始,你正在漸漸瞭解自己內在那個「無始」的源頭。



      開始練習靜坐時,不要總是改換咒語。當選定一個咒語,例如「搜—瀚—」,或者指導老師給了你一個咒語,就固定用它,不斷地使用,讓它在心上刻下深深的痕跡。



      只要能在固定的時間靜坐,每天如此地坐上六個月,必會有所感應。內在會呼喚你,讓你知道:「噢,我受到感召了。」所有的大師們會呼喚你,菩薩們會呼喚你,上師們會呼喚你。那個時候,即便在睡眠之中,他們也會喚醒你。



      請在每個月的滿月之日,和我同時靜坐。你可以自己坐,也可以加入團體。希望你能有機會來我們的學院學習禪定,從正確的坐姿、呼吸、放鬆等方法開始,漸次深入學習。



      這是一條永無止境的學習之路,但目的地就是那無際無量的核心,而它就在你的內在。


    ──斯瓦米.韋達(二○一○年)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