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翻開這本書的你,一定是一名終身學習者。可有一個問題或許一直困擾著你:我們學習了那麼多知識,究竟如何才能學以致用?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你已經面臨過太多讓你手足無措的挑戰了。上學時,你日日挑燈夜讀,但成績依然不夠亮眼;上班後,你常常徹夜加班,但升職加薪的機會依然落不到你頭上。你努力回想畢生所學,嘗試過許多種辦法想要改變無奈的現狀,卻又一次次讓自己失望;你咬咬牙,想要靠勇氣與毅力挺過去,卻讓自己被一個又一個困局壓得疲憊不堪。
你或許意識到了,意志力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麼,如今正要在職場發光發熱的你,究竟應該如何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呢?
你需要找到合適的工具幫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並找到使用它們的方法與時機,這些正是我寫作這本書的初衷。
為什麼我會這麼快地找到問題的突破方向,並且如此迫切地想要幫助看到這本書的你?這一切,都源於一場「相遇」。
大學剛畢業時,我以為學生時期體會過的這些無奈將繼續伴我左右,並將這種無奈視作不可避免的人生磨煉。帶著這樣的心態,我進入了一家知名諮詢公司,成為一名公司人力資源的顧問,就此打開了「職場工具」的大門。
我驚訝地發現,在這些工具與模型的?明下,即便我沒有足夠的在職期間,
也可以透徹地瞭解一家企業,即便我沒有豐富的行業經驗,也能成為一名具備足夠價值的專家。當二十出頭的我與年過四十的企業高層坐在一張桌子上開會,還受到對方的認可與尊重時,我堅定了自己與工具、模型此生為伴的決心。
如今,我與工具「相伴」已十幾載,從借助工具賺錢,到設計工具賺錢,我需要面臨的問題和挑戰越來越複雜,難度也越來越高,可我卻並沒有因為與日俱增的壓力而倍感焦慮,反而在這個過程中收穫到了越來越多的驚喜:因為我更透徹地看清了每一個職場工具的深層價值,看到了它們在不同的挑戰中表現出的各種精采。
在更深刻的理解之下,我對工具的使用也愈加爐火純青,更逐漸意識到,幾乎每一位在「學以致用」環節遇到困難的人,都是因為在遇到難題時沒找對方向——也就是沒有找對可以將「學」轉化為「用」的工具。
金子只有在被人看到時才會被發現光芒。現在,我將它呈現在你的眼前,它無疑便擁有了比被我獨享時更耀眼的價值。
當你閱讀這本書時,不必懷疑這些工具的實用價值。本書所有職場工具的原型,源自包括金字塔原理、目標管理、教練技術、OKR 思維和 4D 上司力系統等在內的各大頂級管理學經典方法論。
這本書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圖解工具。在這本書裡,為了方便大家理解、閱讀、轉化書中的內容,我把打造職場巔峰的工具用圖解的方式呈現在書中。豐富的插圖與通俗易懂的文字,讓你能夠輕鬆看懂書的內容,掌握使用工具的方法。雖然繪圖花費了我很多時間,但每每想到大家在忙碌之餘能高效地看完一本書,讀懂一本書,並把使用工具的方法運用到工作中,我就非常欣慰。
但你也不能因此掉以輕心,認為自己看過這本書後便能輕鬆應對所有職場挑戰,從此高枕無憂。通常情況下,一個問題沒有被有效解決可能有3 種情況:沒有用心解決問題;找錯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嘗試過解決問題卻暫時沒有成功。
你發現了嗎?最後一種情況隱含著一個重要資訊:問題的解決,未必是立竿見影的。有時候,即便你選對了解決問題的工具,也在合適的時機進行了正確的處理,但你未必能立竿見影地根除問題。這個世界上存在許多介於「真」與「假」、「白」與「黑」的灰色地帶,或者說是「緩衝區」,它代表著一種新的可能性,一種脫離了原狀態的新局面。
在新的可能性裡,你會找到更好的自己,一個更勇於嘗試、更勤於應對的自己。如果你也好奇「更好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不妨就在使用本書工具的過程中尋找一下,也許就在某個意想不到的轉角處,你也會擁有一場奇妙的相遇。
我在2021 年成為一位母親。作為一名大齡獨自帶娃的新手媽媽,如果沒有先生楊寧的支持,我很難在產後半年就啟動這本書的寫作,且做到每天專心構思內容 4 小時。在此,我想對我的「育兒合夥人」表達由衷的感謝!
同時,我還要感謝我的編輯劉怡丹。她為我的這本書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比如提醒我加入「圖解工具」,這的確能大幅減輕讀者的閱讀疲勞,也能更清晰地表達我心中所想。如果你在閱讀這本書時感到十分輕鬆,毫無意外,這是她的功勞。
最後,我也要感謝選擇這本書的你,話不多說,就讓所有的感謝化為書中的30 個工具,助你收穫專屬於你的職場高光吧!
徐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