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眷村時代:一本重新認識戰後臺灣社會的眷村文化指南

眷村時代:一本重新認識戰後臺灣社會的眷村文化指南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08081
蔣竹山
蔚藍文化
2025年2月17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7608081
  • 叢書系列:文化觀察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化觀察


  • [ 尚未分類 ]











    從父親的足跡,看見眷村的時代記憶



      歷史學者,亦是眷村子弟的蔣竹山,爬梳父親遷徙來臺的路線與日常生活物件,並透過蒐集過去與眷村相關報章雜誌與文獻、訪談曾住在眷村、與眷村相關的人士,完成這本認識戰後臺灣社會的眷村文化指南。



      軍眷住宅,通稱「眷村」,這些散佈臺灣各地的特殊聚落,是國共內戰後軍民遷臺的落腳之處,也是漂泊者的家。它們不僅記錄了歷史遷徙的軌跡,更成為文化交融的縮影,承載著鄉愁與新生的希望。



      《眷村時代》由歷史學者兼眷村子弟蔣竹山執筆,以個人的成長經驗為出發點,結合深入的歷史研究與口述訪談,從歷史背景、日常生活到今日的再現與保存,全面探索眷村的面貌。本書以豐富的報章文獻、訪談紀錄與精心整理的進階研究資源,重現了眷村文化的豐富性與複雜性,展示了這些消失中的村落對臺灣歷史與文化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眷村是國共內戰後大批軍民遷徙來臺的落腳之處。流連於家鄉與臺灣之間的這群人,擁著各自不同的際遇,與周遭互動、交融,凝成臺灣歷史與文化意義上特殊且不容忽視的一段記憶。



      本書以眷村的「歷史背景」、「日常生活」、「再現眷村」、「口述訪談」、「進階研究」及「相關資源」六大面向寫成一個綜合的眷村文化指南;期望藉由此書,讓大家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眷村元素與歷史痕跡,並有興趣繼續深入瞭解眷村。



      翻開此書,讀者不僅能穿越時空,感受眷村生活中的點滴故事,更能深入理解這段形塑臺灣社會與文化的珍貴記憶。讓我們一同走進眷村,找回那份屬於臺灣歷史的溫暖與驕傲。



      ★眷村冷知識:蒐集40個眷村關鍵字,了解你所不知道的眷村故事。

    ?


     





    長序

    局長序

    前言

    眷村時代大歷史

    什麼是眷村?

    眷村時代的臺灣社會眷村數量

    早期軍眷住宅生活

    眷村文化冷知識: 40 個關鍵字

    制度�機構�組織

    環境�醫療�衛生

    日常生活

    眷村學的探究與實作

    設計—門融入眷村調查與策展的課程設計一檔眷村行動展

    眷村桌遊趣

    用 StoryMaps(故事地圖)製作數位的眷村故事網站

    口述訪談與眷村記憶

    眷村保存、多元文化、社會學分析

    電影、紀錄片、影像中的外省族群

    眷盟工作推動、眷盟刊物《眷村》

    眷村生活、太武新村

    眷村研究的 10 個課題

    建築與文資保存

    博物館與文資再利用

    眷村生活空間

    歷史發展與文化

    眷村文學與眷村書寫

    飲食文化

    歷史記憶

    教學應用

    族群與國族認同

    醫療與公衛

    眷村閱讀大補帖

    著作

    研究資源

    附錄



    ?





    市長序



      桃園鄰近首都臺北市, 曾有許多軍事單位被派駐於此, 承擔戍守中樞的任務,也隨之建立許多安置軍民的眷村。這些遍布在城市各處的村落,曾是無數軍眷的家園,承載著從中國大陸遷徙來臺的艱辛與希望,不僅是許多桃園市民的共同記憶,更是臺灣戰後歷史的重要篇章。



      本書作者從宏觀的歷史到微觀的個人故事,將眷村的故事娓娓道來。透過「大歷史」的梳理、「冷知識」的分享、「探究實作」、「口述訪談」、「研究課題」以及「眷村閱讀」等章節, 讓讀者以多元的方式更貼近眷村文化外, 同時也為學者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桃園市政府長期以來致力於保存與推展眷村文化, 除修復並保存過去的軍眷聚落外,也持續活化眷村場域, 設立眷村文化園區, 成立了全國性的眷村資源中心,辦理桃園眷村文化節活動等等, 使逐漸走下歷史舞臺的眷村, 以歷史價值與文化傳承為核心,重新轉化為城市文化發展的新動能。



      本書的出版,提供了更豐富的參考資料, 正是我們推動眷村文化保存的重要一步。 眷村的過去,是我們共同的歷史;眷村的未來,需要我們共同創造,我鼓勵大家,透過閱讀這本書,一同走進這段珍貴的歷史,感受眷村文化的真諦。 讓我們共同努力, 使眷村文化在桃園這片土地上永續傳承。

    ?
    桃園市市長? 張善政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