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致命的自負

致命的自負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620767241
弗里德里希· 海耶克
商務
2025年2月25日
138.00  元
HK$ 124.2  






ISBN:9789620767241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5.2 x 22.7 x 1.4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 人文社科 > 政治 > 政治學理論/經典著作











      【核心賣點】

      【畢生菁華】本書為海耶克畢生思想精華總結,立論基礎除奧地利學派經濟學之外,又從哲學、法學、歷史、語言學、文化人類學等各門學科中汲取證據,形成了一個既十分繁複又有邏輯一貫性的論證體系。

      【深入淺出】擺脫一般學術性寫法,令其論證和觀點相對易懂,對一般讀者來講也相對易讀。

      【獨家譯本】本書譯者均為經濟學研究領域知名學者,對於奧地利經濟學派理論有深入了解,該譯本獲業內學者廣泛肯定。



      【一句話推介】

      Was Socialism a Mistake? 今時今日,社會發展是否會走向海耶克所說的文明傾褪之路,或奴役之路,本書應該可以提供寶貴的啟示。



      【內容簡介】

      ?1944年《通向奴役之路》出版到1988年《致命的自?》出版,經過接近半個世紀的沉澱,海耶克的思想所涉及的學科內容,日益繁雜且精深。《致命的自?》作為海耶克畢生思想菁華的總結,從市場秩序、哲學、傳統道德、語言學等角度切入,全面而系統地剖析了社會主義在理論上的致命瑕疵,向讀者揭示“人類自以為理智萬能,離職有能力改善或取代一切文明煙花出來的機能”這一“致命的自負”在實際運用中的危險之處。


     





    校訂者的話譯者序

    編者序言

    作者序

    緒論 社會主義是個錯誤嗎?



    第一章 本能與理智中間

    一、 生物演化與文化發展

    二、 既合作又衝突的兩種道德

    三、 自然人不適合延遠的秩序 四、 心靈是文化發展的產物,而非其嚮導,且其本身之發展倚賴模仿,多於倚賴靈見或理智

    五、 文化發展的機括不是達爾文出品的



    第二章 自由、財產權與公道的起源

    一、 自由與延遠的秩序

    二、 古典歐洲文明的遺產 ?

    三、「無財產權,即無公道」

    四、 財產權的各種形式與標的以及其改進

    五、 各種組織是自化秩序裏的成員



    第三章 市場秩序的演化:貿易與文明

    一、 向未知領域擴張的秩序

    二、 貿易與人口密度

    三、 貿易早於邦國

    四、 哲學家的盲點



    第四章 本能和理智的反叛

    一、 對財產權的挑戰

    二、 所謂知識分子和其所謂合理的社會主義傳統

    三、 道德與理智:一些例子

    四、 一串層層相因的錯誤

    五、 積極與消極的自由

    六、「解放」與秩序



    第五章 致命的自負

    一、 傳統道德不符合唯理主義所定下的條件

    二、 傳統道德的辯護與修正

    三、 以看得到的事實為行動依據的局限性;我們無法看到道德的全部效果

    四、 未清楚標明的目的:在延遠的秩序裏,行為所達成的大多不是我們經心刻意追求的目的

    五、 知識範圍外之秩序化生 ?

    六、 不可能被知者,怎樣不可能被規劃取得



    第六章 貿易與貨幣的神奇世界

    一、 對商業世界的鄙視

    二、 邊際效用與總體經濟學的對立 ?

    三、 知識分子欠缺經濟知識

    四、 對於貨幣與金融的猜忌

    五、 歸咎利潤與鄙視貿易



    第七章 我們的語言中了毒

    一、 文字是行動的嚮導 ?

    二、 含糊的用語以及諸協調系統間的分? ?

    三、 泛靈觀的語彙及混淆的「社會」概念

    四、 文字界的黃鼠狼—「社會的」 ?

    五、「社會公平」與「社會權利」



    第八章 延遠的秩序與人口成長

    一、 馬爾薩斯的恐慌 : 人口過多的憂慮 ?

    二、 區域性的問題

    三、 多樣及分殊

    四、 中心與邊陲

    五、 資本主義創造無產階級 ?

    六、 成本較量即是生命的較量

    七、 生命除了延續自身之外,其他?無目的



    第九章 宗教與傅統的諸守護者 傳統諸守護者當中的自然淘汰



    附錄

    一、「自然的」與「人造的」

    二、 人類互動問題的複雜性

    三、 時間因素和各種結構的出現與複製

    四、 疏離感,退出者,與寄生者的權利主張

    五、 遊戲 — 學習行為規範的道場

    六、 對人口經濟學與人口人類學的看法

    七、 迷信與傳統的保全

    編者致謝辭 參考文獻

    ?





    校訂者的話



      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去世的海耶克,雖然可說已「蓋棺論定」,可是他的博大精深思想是否真的已被世人了解了呢?恐怕正如澳洲社會科學院院士、華裔傑出經濟學者楊小凱所言,由於缺乏「數理化」的闡述,加上看似「艱澀難懂」但若不以「急功好利」心態去看就能掌握竅門的文字?述,終究吸引不了一般「凡人」閱讀的興趣,因而答案可說是否定的。說實話,一般人、甚至學術圈內人,即使有心想閱讀海耶克的作品,恐怕半途而廢者居絕大多數。凱因斯(J. M. Keynes) 的《一般理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1936) 藉?希克斯(J. R. Hicks)所創的 45° 線圖形分析法普及全球,因其簡單易懂(但凱因斯並不同意希克斯已表達其思想) 。話又說回來,海耶克的理論、思想能夠以數學或圖形來簡化嗎?即使楊小凱有此種野心,恐怕終究會是一場夢。那麼,究竟如何將海耶克的思想發揚光大呢?這項工作還是得由海耶克本人來引發才可能做到,先由他自己將思想菁華深入淺出地以「較為通俗話語」交待出來,再由有心人接棒闡述才會見效,而這本《致命的自負》可算是這樣的一本開先鋒著作。



      儘管這本書還是不容易輕鬆地看懂,但終究是海耶克對自己一生思想的總整理,尤其海耶克的一生都在 “battle withsocialism” ,設法阻止 socialism 的毒害,而本書就是對 socialism的總清算。如本書總編輯巴特利三世(W. W. Bartley, III) 所言,在一九七八年,經過了一輩子在許多層面和社會主義論戰的海耶克,當時已近乎八十歲,很想來個攤牌。他甚至想來一個大規模的正式辯論,讓社會主義的前衛理論家和倡導市場秩序的領導者來個對決,而辯論的主題即為「社會主義是不是個錯誤 ?」(Was Socialism a Mistake?) 主張市場秩序的一方會說,無論從科學或事實的根據,甚至在邏輯上,社會主義過去以來都是徹底的錯誤。可是此種大辯論的想法,卻因為一些現實的理由而胎死腹中,這些理由諸如社會主義的代表要怎麼選呢?社會主義者會不會拒絕派出他們全體共認的代表呢?即使可以派出代表,能否期望承認此種辯論的真正結果呢?畢竟要人公開認錯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呢!



      雖然辯論的構想胎死腹中,但曾和海耶克討論到這個大辯論想法的同僚,卻不願輕易放棄,且鼓勵海耶克將自由市場這一方的主要論點寫下來。原先只打算當作一個簡短的宣言,但當海耶克動筆之後,竟然不能自已地洋洋灑灑寫成十萬言的這一本書。



      本 書 是 列 在《 海 耶 克 作 品 全 集 》(The Collected Works of FAHayek) 的第一冊,全集共二十二冊,包括海耶克一生的全部論著。被列在首冊者總有其特?意涵,本書應該就是海耶克思想的菁華。全書正文九章,還有七則附錄,另有一導論:〈社會主義是個錯誤嗎 ?〉,九章的章名分?是:第一章〈本能與理智中間〉(Between Instinct and Reason) ,第二章〈自由、財產權與公道的起源〉(The Origins of Liberty, Property and Justice) ,第三章〈市場秩序的演化:貿易與文明〉(The Evolution of the Market: Trade and Civilisation),第四章〈本能和理智的反叛〉(The Revolt of Instinct and Reason),第五章〈致命的自負〉(The Fatal Conceit),第六章〈貿易與貨幣的神奇世界〉(The Mysterious World of Trade and Money),第七章〈我們的語言中了毒〉(Out Poisoned Language),第八章〈延遠的秩序與人口成長〉(The Extended Order and Population Growth),以及第九章〈宗教與傳統的諸守護者〉(Religion and the Guardians of Tradition) 。



      光由各章的名稱就知本書涵蓋範圍之廣,但其中心則針對社會主義,希望將其各種錯誤由根本徹底解剖。這不由得讓我想到索威爾(T. Sowell) 在紀念海耶克那本膾炙人口的《通向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 出版五十周年時,所寫的一篇文章中的話語,他說海耶克是站在社會主義的立場攻擊社會主義,將社會主義看作一個知性模型,證明該模型所據以建立的假設,在理論上有致命的瑕疵,在實際運用時非常地危險。海耶克自己也認為,社會主義者是「危險的理想主義者」,其中有許多人「其真誠與無私不容置疑」,也有許多「學術聲望卓著」的人物,他們被海耶克視為只是一些在追求理想時,高估可能達到的目的,卻低估其附帶之危險的人士。海耶克又認為,社會主義者「幫極權主義開路」,因為他們礙於自身的道德矜持,自己沒能耐去從事讓極權國家機器得以轉動的那些骯髒醜事。因此,在他們的理念邏輯所要求的極端行動之前,他們就縮手不管而讓位給那些肆無忌憚的冷血人物去收拾殘局。海耶克以納粹黨徒在德國的崛起為例,認為就是因為維繫法治、政府分權與市場經濟等自由社會的觀念與價值,先被「社會主義者」摧毀殆盡,才給希特勒(Adolf Hitler) 有可乘之機。而其悲慘後果,則與社會主義者心中所設想的大相逕庭。



      海耶克在其生命的最後幾年仍念茲在茲這樣的觀點,心急之下,再將其思想菁華在本書中呈現,由此可知本書的價值之所在。現今的台灣,最近在一連串社會福利方案的陸續實施後,是否會走向海耶克所說的文明傾褪之路,或奴役之路,本書應該可以提供寶貴的啟示。贊同或反對海耶克觀點的朋友,實在都有必要仔細研讀。



      值得鄭重強調的是,縱使海耶克想讓本書普及到一般讀者,而且還特?將本書擺脫學術性寫法,在文中不加註解,所有的討論若與主要結論無關緊要,但又對專家有興趣或重要的部分,就用較小的印刷字體表達,以使一般讀者可以跳過此部分也不會遺漏跟結論有關的重要論點。但本書仍然並不易讀,更不易懂,如今幸而在中華經濟研究院謝宗林(譯五、六、九章以及附錄一、七, 並作全書校正)、黃耀輝(編者序、作者序、緒論、一、二章和附錄二、三、四、五、六)、陳元保(七、八兩章)、承立平(三、四兩章) 四人的通力合作下,勉力完成中譯,尤其謝宗林浸淫海耶克思想頗有心得,經由他全盤仔細校訂全書,最後再由我作文詞總校,相信已將精髓牢牢抓住,也應可讓讀者分享一頓豐盛的精神食糧。本書雖難讀,但若拋開「先入為主」,而以平常心靜心研讀,一旦突破門牆,就能如魚得水地窺其堂奧,盼有心的讀者絕對不可輕易放棄!


    吳惠林寫於海耶克去世三周年前夕

    1995 年春天於台北市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