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六大部分:
一是《汪同志烏家殉難紀念碑》的故事。透過同志汪烏家案、軍醫簡錦文案、工程師陳朝輝案說明二二八事件的基隆不只軍方在殺人。
?
二是基隆港浮屍疑案。該案一般稱為「基隆港屠殺案」,但這是一個左翼的宣傳,並且騙倒了許多史學者。本書從基隆市警察局與潛伏共諜為核心重新架構這個事件。
?
三是張七郎之死。本書的切入點有三,第一,駁斥通說關於花蓮縣縣長張文成挾嫌殺害張七郎的說法;第二,確實去考量當時的反共體制對於內部每一個人的影響,以及他們的行為因為制度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偏轉;第三,三青團參與日產接收與分享執政資源的訓政體制對二二八事件的發生與張七郎等人被處決起了如何的作用。
?
四是王育霖案。除駁斥通說關於王育霖在二二八事件中被挾怨報復的說法,並還原美國在二二八事件中的間諜活動,以及與王育霖失蹤的關係。
?
五是反共體制的建構。本書以「匪諜獎金」為線索,呈現當時體制內部思考問題與實際執行的真實情境,以及這些真實情境跟某些先行研究想像、臆測之間的差距。
?
最後以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二二八事件真相與轉型正義報告》中關於「官方紀錄中的死難人數」的說法,分析他們的宣傳手法如何混淆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