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歇心靜坐:從初學到深入的靜坐七法,開啟通往內在自由之道(新版)

歇心靜坐:從初學到深入的靜坐七法,開啟通往內在自由之道(新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904576
格龍仁波切
張圓笙
商周出版
2025年3月06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6263904576
  • 叢書系列:Open mind系列
  • 規格:平裝 / 224頁 / 21 x 14.8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Open mind系列


  • 宗教命理 > 宗教概論











    放鬆、敞開心 讓澄澈與簡單 自然浮現


    ?


    當代一○八藏密大師之一的格龍仁波切,將修心的最關鍵步驟,精心編纂成七階段的靜坐實修指引,從基礎逐步深化,引你進入大圓滿禪修。


    ?


    當世界一天天變得更擁擠、更繁忙,困擾我們的問題也越變越多。這些壓力導致我們的行為經常失衡,自由的感覺蕩然無存!若以靜坐等方式,許多問題都會減輕,甚至迎刃而解。


    ?


    蘇菲派詩人魯米(Jalal al-Din Rumi)說:「昨天我很聰明,因此我想改變世界。今天我有了智慧,所以我正在改變自己。」靜坐就是改變自己的方式,雖是小小的行動,但力道強勁!不只能夠釋放壓力,還可以化解憂愁與抑鬱,矯正諸多失衡,為自己創造一種有意義的生活模式,使我們內在與外在世界都安詳和諧。


    ?


    本書依序呈現的七種靜坐,是一條通往內在自由的道路。它是為「現代人」而設計的,對於任何一個人的生命與靈性開展,都有幫助。


    ?


    作者格龍仁波切出生於西藏最高、最偏遠的地區。他在那兒的成長環境中,並沒有我們現代生活裡經歷的大部分干擾。因此當他到了西方社會,與目眩神搖的複雜性相遇,並開始在這裡教學的時候,他發現大部分學生根本無法放鬆到足夠的深度,進入靜坐核心。他們也沒有辦法察覺各種傳統靜坐竅訣之間的微妙差異與連結:那些竅訣最終應當會將一切導向最深度的放鬆──證悟。瀰漫在我們社會中的匆忙、壓力、與焦慮,很自然地影響到了修習禪坐的我們。因此,發展深度放鬆,成為這七種靜坐修行體系的首要重點。


    ?


    本書先談靜坐,把哲學性或技巧性的題材以及定義減到最少,只在相關靜坐的章節中隨文介紹。除了介紹七個階段的靜坐,還插入「法義回顧」單元,把法理做了更詳細的解說,並且提供了背景資料。


    ?


    真正的靜坐覺受有一種殊勝的感受,所以要避免被我們從事日常事務(我們的計畫、工作、休閒……等)時慣有的大綱、目標、期望等氣氛帶著跑。本書的呈現方式,避開了上述現象,因此禪修者遵循這本實用而細緻入微的指導書籍自學,將可獲致良好成效。當然,大部分人若欲達到最高證悟,最好有一位具格師長的引導。但是,對於一位誠心勤勉的學生來說,這本書一樣很有成效。


    ?


    ?


    靜坐小語


    •靜坐有助於增進你每一個片刻的生活品質,並不只在有壓力的時候。


    •這七種靜坐的精髓是放鬆──放鬆我們的心,敞開它,讓澄澈與簡單自然浮現。


    •釋放壓力與焦慮也是禪修的可喜副產品,但是完全的寧靜與自由(「證悟」本身)才是禪修的目標。


    •通往放鬆之鑰是「簡單」。


    •禪修應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七種靜坐提供了一座連接正式禪座與動中修禪的橋樑。


    •耐性是靜坐的關鍵元素,當求取成果的急躁平息下來,我們原本擁有的品質才會浮現。


    •如果我們一進入靜坐就希望獲得成果,我們只是在增加自己的散漫。與其增添更多,此時我們應試著少做一點。


    •只要隨時找個幾分鐘時間,感受一下內心的寧靜,不管心中現起什麼,都對它全然開放,你將可以發展出這種內在的柔性。


    •若能善用這種精神能量,我們等於在以一種殊勝的方式補養自己。如果你能每天這樣自我滋補一段較長的時間,那非常好;但假如你每天只有五分鐘或十分鐘空閒,幫助仍然很大。你不必剛開始起步就是個「完美禪修者」,所有你需要做的,只是讓心(heart)與意(mind)達成協議:「歇息吧!此刻沒有理由跟隨念頭漫遊,也不需要擔憂。且讓我們放鬆,並且開啟。」你甚至完全沒有必要關閉念頭,儘管與它們共處,但不要過度關切或是介入。要徹底的敞開,然後放鬆在其中,就可以了。


    •念頭會在靜坐中出現,那是因為心有能量。念頭是心的自然表述。如果你不被它們打亂,而與它們一同安住,它們變成靜坐的一種天然助緣,並且提供能量。所以,對於念頭,我們要處之泰然──隨它們去。不要參與它們。留在當下。


    •念頭與情緒的生起本身並不是個問題,把事情攪亂的,是我們對它們的反應。


    •靜坐也像游泳,你選擇什麼泳式游過水去並沒有關係。你和水連結在一起。你享受從水中穿越,享受那個感覺,但並不特別留意手和腳在做些什麼動作,你比較進入那種與水成為一體的感官知覺。


    ?


    推薦引文


    《歇心靜坐》是一個寶藏,陳列出佛教徒修心的所有必經階段。它帶領我們從第一步踏上禪修之旅,一路走到最後的體悟,圓滿心的證悟天性。本書盡皆涵蓋一切,沒有必要另覓其他修法。


    ——祖古東杜仁波切,《心靈神醫》、《無盡的療癒》與《無條件的愛心》(The Heart of Unconditional Love,暫譯)的作者


    ?


    藏傳佛法修行途徑清楚明白又簡單的指引。從初學靜坐到深入修行,《歇心自在》提供了直指而睿智的引導,內容豐富又開放。


    ──傑克•康菲爾德,《帶佛法回家》與《踏上心靈幽徑》的作者


    ?


    格龍仁波切闡述了從基礎到最高階禪修的完整光譜,還有許多可應用於日常生活的珍貴洞見。這本書應會改變你的一生。


    ──阿南渡登,《覺性之妙》與《無我,無礙》的作者


    ?


    一本現代的禪修鉅著。機智、易讀、又風趣,跟隨這位偉大老師的指引,你將會真正放鬆進入天賦的智慧。這是近年來我讀到最好的禪修指南。


    ──羅卓˙林茲勒,《端坐如佛》(Sit Like A Buddha暫譯)與《當佛陀走入酒吧》的作者


     





    祖古東杜仁波切推薦


    作者序


    編者序


     放鬆、簡單,與現代生活


     解開奧祕


     進一步的饒益


    譯者序


    前言


     靜坐的價值


     進一步審視靜坐的價值


     七種靜坐摘要


    ?


    第一部分


    第一種靜坐:基礎坐禪


     結合身心,打好地基


     什麼是靜坐?


     姿勢:在舒適中靜坐


     緣身體的禪修


     靜坐實修指引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第二種靜坐:止修


     調服我們的心


     深深專注於心性


     專注單一所緣


     進入止修


     重點提示與備忘


     問與答


    第三種靜坐:精純基礎禪坐


     澄澈出現


     成就等持


     簡介空性


     把心-意向幸福開啟,體驗心性本質


     意樂安立


     再訪身、語、心


     靜坐實修指南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第四種靜坐:觀修


     超越表層的觀


     帶著澄澈入觀


     觀什麼?


     激勵


     廣袤空闊


     菩提心意樂──慈心與悲心


     上座觀修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法義回顧(一):第一部分相關之法理


     法�靜坐、心與身�意樂�相對菩提心與絕對菩提心�


     戒律�智慧�空性�轉世與業�傳統的觀修�六度


    ?


    第二部分


    第五種靜坐:敞心禪修


     更寬廣地觀察內與外


     什麼是敞開的心?


     菩提心──悲心與慈心


     希望與恐懼


     耐性與開放的心


     靜坐實修指南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第六種靜坐:淨心禪修


     純淨與證悟天性般的體驗


     這種修行的成果


     藏傳佛教的淨心傳統


     一杯水的比喻


     靜坐是為了平衡這顆心


     靜坐實修指南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第七種靜坐:離念禪修


     放心自由


     座上修


     下座禪修


     這種禪修對自他的利益


     細微處的要點


     靜坐實修指南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法義回顧(二):概觀大乘、金剛乘、與大圓滿之傳統修行法


     大乘佛法與中道�希望與恐懼�修行的儀式�金剛乘佛法�大圓滿


    結語


     如何修


    建議閱讀


    詞彙表


    致謝


    作者簡介





    祖古東杜法王推薦


    扎•格龍仁波切(Dza Kilung Rinpoche)是格龍晉美俄察(Dza Kilung Jigme Ngotsar)法王的第五世轉世。第一世格龍法王是著名大成就者、開啟大圓滿傳統(dzogpachenpo)《龍欽寧提精要》(longchen nyingthig)教法的伏藏師仁真晉美嶺巴(Rigdzin Jigme Lingpa)的四大心子之一。仁波切在西藏和印度完成數十年的學習與閉關之後,開始無倦地傳法,把他那得自殊勝傳承、原汁原味的智慧甘露,分享給東西方所有根器相應的人。


    在《歇心靜坐》書中,仁波切把修心的最關鍵步驟精心編纂成為實修指引──從如何調整坐姿、呼吸、正確住心開始,一直講到如何盡釋心中分別概念,喚醒心的證悟天性。


    心,或是識,代表著我們是誰。身體雖然寶貴,但只是一個旅店,讓我們活著的時候暫住其中。死亡之後,我們會有一個快樂的或是一個不快樂的來世,取決於──今生產生在我們心續當中、並以身語行為表現於外的正負面習性。如果我們的心平和又仁慈,並且充滿敬重,那麼(也唯有那樣)我們的外在表現將自動地成為善行,於是我們成為利益他人的泉源。如果我們讓自己的念頭圓滿聖潔,我們的受苦將會止息,並且我們心的智慧本性將會覺醒。因此,在正念中,遵循本書所教的正確步驟調伏我們的心,是核心關鍵。誠如佛陀在《法句譬喻經》中所說:


    如果你保持正念於調伏內心的戒律中,


    你將享受到幸福。


    那些善於守護其心的人,


    終將達成痛苦滅絕。


    《歇心靜坐》是一個寶藏,展列出佛教徒修心的所有必經階段。它帶領我們從第一步踏上禪修之旅,一路走到最後的體悟,圓滿心的證悟天性。本書盡皆涵蓋一切,沒有必要另覓其他修法。如同寂天菩薩所說:「除此修心法門外,另行他法有何益?」(捨此圓滿菩提心,何有餘善能勝彼?)


    ──祖古東杜




    中文版作者序


    我們所生存的世界,正在變得更擁擠、匆促,前所未見。二十一世紀的科技,迫使所有的人與事都更加快速變遷,讓我們難以勝任。由於我們的心很容易受到四周忙碌世界的刺激,人們因而感到越來越忙、越來越忙。許多人時常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覺得自己不夠好、或是自己的人生成就還不夠。對於現狀不滿足,又把所有希望寄託在明天,導致我們的身體與情緒都高度疲憊,因為我們無法享受那為我們帶來力量與能量的、生命中的每一個當下片刻。


    如果我們的心總是陶醉於這個忙碌的世界,也就意味著我們沒有很多時間以正念觀照自己,瞭解自己眼前與未來真正需要什麼。或許我們曉得自己想要追求幸福與美滿,而那就是我們為何如此勤奮工作、忙碌不懈的原因。於是為了照顧自己,我們指望新的方法,例如瑜珈或是靜坐,來減輕我們的壓力與焦慮。這些古老的智慧法門,在現今社會很流行,也經過科學廣泛地證實。但是人們可能並未瞭解或認清什麼是禪修的真正意涵,以及它如何以更深入的方式助益我們的日常生活。靜坐禪修,並不僅僅是一個用來對付我們繁忙生活中壓力的方法而已。


    除了減輕壓力,我們還需要以一個不同的角度來認識禪修。靜坐狀態下的心識,能夠讓你與自己的微細身心連結,同時讓你更加瞭解自己。經由此練習,你吸氣與吐氣的節奏變得平衡而放鬆,那會降低你的血壓與壓力。這些立即可見的效果與反應,使人們對靜坐感到熱衷。但如果你學習靜坐的動機只是為了減輕壓力,那麼你體會到的也僅僅只是禪修效益的很小一部分而已。靜坐有助於增進你每一個片刻的生活品質,並不只在有壓力的時候。靜坐還有許許多多特質,能夠幫助你每天的日常作息,以及環繞著你的一切。


    當你不受念頭干擾地靜坐時,你會與你人性的內在世界連結,同時體驗在你周圍的各種表相與現象之外在世界。這種本然的內在狀態,也可稱為「心的休憩本性」。當你得以不帶散亂地與自己這種內心狀態連結時,你會發現更多你自己的特質:真正放鬆、內在平和、和諧、滿足、愛、慈悲、以及自知的覺知。與這些內在品質連結,並且更加認識自己,才是真正的禪修。其後,在任何狀況下,你都可以與你的內在放鬆之心結合為一。藉著把靜坐納入日常生活,你將洗滌你的內在本性,修習你人性的內在力量,最終達到自己與他人真正的幸福與美滿。


    在台灣,珍貴的佛法成為人們生活中一個重要部分,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許多有成就的修行者每天勤奮地靜坐並且修習菩提心。每當我來到台灣,就會欣悅地見到人們如何以和善與禮貌對待彼此;到處都在舉辦佛法活動;甚至電視上也有許多弘法節目,供你隨時觀看。只要一有機會,人們就去到廟宇,點燈或是燃香供養佛菩薩,請求佛菩薩圓滿他們的所願。信仰佛法並且積極投入,基本上是重要的,能夠幫助建立一個為自己與他人帶來福祉的有意義人生。但是,如果你總是求佛替你做每一件事情,幫你把成就帶過來,那麼你可能會愚弄了自己,甚至到最後遷怒於佛,因為,在為你帶來成功這件事情上,祂並沒有很稱職!佛教基本上不只是一種信仰,它還是一種哲學以及道德與倫理,能夠激勵你去思考,運用你天賦的智慧,並且依循理性而生活。


    佛陀自己曾經說過:


    智者無法以水為你洗去罪障,


    他們無法用手驅除眾生的受苦,


    證悟無法直接地移轉,


    他們藉著揭露萬法的真相,令人解脫。


    【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眾生苦,非移自證於餘者,示法性諦令解脫。】


    如果你想接收到佛的加持,體悟內在的放鬆與快樂,那麼你唯有靠自己的力量,經由靜坐與修行,才能達成。只靠請求與祈願,它是無法達成的。


    只要你具足動機與信心,每一位想嘗試的人都可以靜坐,不論你是不是佛教徒。我希望這本《歇心靜坐》的禪修指導,能夠讓你對日常生活中的正念覺知有所瞭解,幫助引領你行經這個繁忙的世界,保持你內在的安康強勁,並且讓你為自己與他人開展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願你們能花一點時間,幫助自己發掘快樂,並且增進為自己與他人帶來快樂的原因。


    願你們有時間去正確地認識自己,因此得以減少替自己與他人帶來痛苦的原因。


    札.格龍仁波切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