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我的獨特,會不會太獨特…與尼采對話,ㄧ句一洞察!與尼采散步,ㄧ步一強大!(SDG4優質教育 用故事讀尼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295793
郝廣才
格林文化
2025年3月03日
163.00  元
HK$ 130.4  






ISBN:9786267295793
  • 叢書系列:創意系列
  • 規格:精裝 / 112頁 / 16.3 x 21.5 x 1.5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創意系列


  • [ 尚未分類 ]











    「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圍棋有什麼用?

    會這樣問的人,一定怎樣?不會下圍棋。

    尼采有什麼用?

    尼采是把槌子,打破平凡的牆;

    尼采是一支箭,射穿問題核心;

    尼采是個把手,推開發現自我的門,

    用尼采對自己發問,對世界發問,

    找到自我的定位,發現自我的獨特。

    不用亂讀超譯,不用苦苦鑽研,不用痛定思痛……

    就從可愛的刺蝟說故事開始!



      小象隨著音樂起舞,卻遭到青蛙訕笑;老鷹想振翅高飛,卻擔心孤獨一人,他們都對自己、生活感到困惑,不知該前往何方……此時,出現一隻戴著眼鏡的奇特刺蝟,陪伴他們踏上一場奇特的旅途,一步步引導他們思考、發問,一步步解決自己的困境。途中,他們還遇上其他對生活感到煩惱的動物,這趟旅途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而旅程的終點又是如何呢?這則趣味橫生的故事,以哲學家尼采的思想為核心,帶領讀者思考、發現、提問,看見自己的獨特。



    本書特色



      ?透過溫馨、有趣的故事讀尼采,從動物間的問答中,和尼采一起思考、對話,潛移默化尼采思想的核心。

      ?繪本教父郝廣才傾心創作,為大、小讀者寫下深刻動人的故事,引領讀者看見自己獨特之處。

      ?義大利知名畫家安嘉拉茉創意力作,細膩中帶有奔放的構圖,可愛迷人的動物角色,為故事增色。

      ?故事文字簡單易懂、深具寓意,帶出尼采思想,引領讀者思考,符合SDG4優質教育的目標。



      *本書無注音


     





    編輯的話



      ?獨特的我在哪裡?該如何尋找?



      尼采說:「生活是一面鏡子,我們努力追求的第一件事,就是從中辨認出自己。」然而,在生活中,我們有時彷彿望著混濁的水面,看不見自己,看不透一切,陷入泥淖中,不知該前進或後退……。此時,正是時候讀尼采,從他對生活精闢的見解,來檢視自身的處境。為什麼要讀尼采?因為他被譽為「質疑的哲學家」。面對大多數人從未懷疑過的事物,他不斷提出質疑,一再對自己和世界提問。對他來說,認識自己是最重要的事。當我們認識自己,就知道該以怎麼樣的觀點來看待人生。但尼采的思想、文字經常讓人望之卻步,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尼采呢?從故事來理解。本書用一則動聽的故事,在看似簡單、發人省思的故事中讀懂尼采,透過故事角色間的對答,讓我們一起加入思考,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座標,看見自己的獨特?



      ?啟迪人心的故事,生動活潑的插畫。



      本書作者郝廣才以尼采思想為本,創作一則動人、有趣、啟迪人心的故事。裡頭的動物們就像《綠野仙蹤》裡的角色,都面臨自己的問題。小象看不見自己的特殊之處而自卑,老鷹因為想高飛而孤獨,犀牛因為前方的路有障礙而不敢前進,月熊因為不知道該選哪條路而困擾……這時出現一隻奇特的小刺蝟乘著烏龜而來。刺蝟用簡單的問題,循循善誘,帶領動物朋友們探索自我,自己找到問題的核心和解答,發覺自己的獨特。



      ?對自己和世界提問,看見自己的獨特!



      其實找到自己的獨特很簡單,甚至簡單得讓人感到驚訝。答案就是向內探索自我,學習「對自己提問,對世界提問」。問自己有什麼別人沒有的特點,問世界為何是現在的樣子。這正巧是哲學的根本問題:「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該前往何方?」讀尼采也是不斷提問,不斷思考解答,再從解答找出新問題,想出新答案,邁向探索的旅程,打開發現自我的大門,看見自己的獨特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