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柏拉圖的《智者》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930407
馬丁•海德格
熊林
五南
2025年2月28日
327.00  元
HK$ 310.65  






ISBN:9786263930407
  • 叢書系列:經典名著文庫
  • 規格:平裝 / 1140頁 / 14.8 x 21 x 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經典名著文庫


  • 人文社科 > 當代思潮/哲學 > 德奧哲學











      海德格把柏拉圖視為西方形上學的創始人,因為柏拉圖的哲學影響已延伸到當代的哲學發展。

      歐洲哲學傳統最簡明的普遍特徵,就是它是由一系列對柏拉圖的註腳組成。

      ──二十世紀的英國哲學家懷德海



      這句話總結了柏拉圖在西方哲學史上無可撼動的地位。海德格之所以要再重新詮釋柏拉圖哲學,包括這本《智者》,正是對形上學思想,運用詮釋學方法進行返本溯源的根本工作。



      隨著德文版《海德格全集》出版,全世界對海德格翻譯和研究已呈蓬勃之勢,目前至少已有英、法、義、日四種的全集版翻譯;西班牙文、阿拉伯文也已經啟動。



      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柏拉圖對話錄》



      海德格認為柏拉圖有意寫一部關於三個人物(詭辯家、政治家、哲學家)的三部曲,但事實上只寫出《智者》(又譯《詭辯家》)、《政治家》兩部對話,探究的基本概念是:是和不是、真和假象、認識和意見、陳述和概念、價值和無價值。《智者》本身透過自己的對話完成描述哲學家、呈現哲學家的鏡像。而柏拉圖實際完成的三部曲是《智者》、《泰阿泰德》、《政治家》,討論了柏拉圖哲學的三個主題,即知識論(《泰阿泰德》)、本體論(《智者》)、政治(《政治家》)。



      本書共四篇、81章。四篇包括預備思考、引導部分、過渡、主要部分。另有附錄

      全書為1160頁的宏偉巨著,對於初接觸海德格哲學的讀者可能帶來雙重考驗:

      一是海德格的思想艱深,不易通透理解,但透過本書詳細閱讀,應可浸泡一次深知識的閱讀饗宴。

      一是中文、希臘文兩種不同語言間的轉譯,忠實還原、比對了柏拉圖原典及海格爾思想的深度與廣度。



      書後另附有四個附錄,包括專有名詞索引、德語—漢語術語索引、希臘語—漢語術語索引、拉丁語—漢語術語索引。從幾個最重要的術語反查內文解說,可以較快速掌握觀念內容,再閱讀完整篇章的論述,就更有益於掌握海格爾思想的發展途徑。


     





    出版緣起

    中文版前言

    悼念保羅.納托爾普



    預備思考

    一、對闡釋柏拉圖對話進行雙重準備的必要性

    二、從亞里士多德出發對柏拉圖《智者》的定位

    三、對?λ??εια【真】的首次刻劃



    第一章 對?λη?ε?ειν【去蔽】之方式(?πιστ?μη【知識】、τ?χνη【技藝】、φρ?νησι?【明智】、σοφ?α【智慧】、νο??【智性直觀】)的初步概覽(《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卷第二—六章)

    四、 對於柏拉圖的是之研究來說,在亞里士多德那裡?λη?ε?ειν【去蔽】的含義

    五、 對?λη?ε?ειν【去蔽】的五種方式的最初劃分(《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卷第二章)

    六、 對?πιστ?μη【知識】的本質規定(《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卷第三章)

    七、 對τ?χνη【技藝】的分析(《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卷第四章)

    八、 對φρ?νησι?【明智】的分析(《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卷第五章)

    九、對σοφ?α【智慧】的分析(《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卷第六—七章)



    第二章 在希臘人的自然的此是之範圍內σοφ?α【智慧】的起源(α?σ?ησι?【感覺】、?μπειρ?α【經驗】、τ?χνη【技藝】、?πιστ?μη【知識】、σοφ?α【智慧】)(《形而上學》第一卷第一—二章)

    十、 對研究的引導性刻劃。它的主導線索:此是自身的說出—自己。它的路徑:ε?δ?ναι【求知】的五個階段。它的目標:作為μ?λιστα ?λη?ε?ειν【最為去蔽】的σοφ?α

    【智慧】

    十一、 ε?δ?ναι【求知】的最初三個階段:α?σ?ησι?【感覺】—?μπειρ?α【經驗】—τ?χνη【技藝】(《形而上學》第一卷第一章)

    十二、 附記:?α??λου【普遍】和?α?’ ??αστον【特殊】。哲學的道路(尤其是:《形而上學》第五卷第二十六章;《論題篇》第六卷第四章;《物理學》第一卷第一章)

    十三、 繼續:τ?χνη【技藝】和?πιστ?μη【知識】(《形而上學》第一卷第一章)。位於τ?χνη【技藝】中的那種朝向「自主」的?πιστ?μη【知識】之傾向。?πιστ?μη

    【知識】的進一步發展

    十四、 σοφ?α【智慧】(《形而上學》第一卷第二章)。σοφ?α【智慧】的四個本質要素(π?ντα【全部】、χαλεπ?τατα【最困難的東西】、??ριβ?στατα【最嚴格的東西】、α?τ?? ?νε?εν【為了自身】)。把前三個本質要素說明著地引回到μ?λιστα ?α??λου【最普遍的東西】

    十五、附記:根據亞里士多德對數學之本質的一般定位

    十六、 繼續:σοφ?α【智慧】(《形而上學》第一卷第二章,第一部分)。σοφ?α【智慧】的第四個本質要素:?λη?ε?ειν【去蔽】的自主性(?αυτ?? ?νε?εν【為了自身】。μ? πρ?? χρ?σιν【不是為了用處】)

    十七、 總結:?λη?ε?ειν【去蔽】的諸方式作為進行自我定位的此是的諸變式

    第三章 作為?λη?ε?ειν【去蔽】的兩種最高方式,φρ?νησι?【明智】或σοφ?α【智慧】的優先性問題(《形而上學》第一卷第二章,第二部分;《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卷第七—十章,第十卷第六—七章)

    十八、 σοφ?α【智慧】的神性和作為人之可能性的σοφ?α【智慧】之疑問(《形而上學》第一卷第二章,第二部分)。σοφ?α【智慧】作為寓居於?ε?【始終】中的恆常是。作為各種?ναγ?α?α【必然的東西】和?λλω? ?χοντα【具有別的樣子的東西】之「奴僕」(δο?λη【奴僕】)的人的此是。著眼於?λη?ε?ειν【去蔽】的σοφ?α【智慧】

    之優先性

    十九、 φρ?νησι?【明智】作為人的真正可能性,以及對φρ?νησι?【明智】作為「σοφ?α【智慧】」的拒絕(《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卷第七章,第二部分)。φρ?νησι?【明智】之嚴肅。??ρ?τατον ?γα??ν ?ν?ρ?πινον【人的至善】作為φρ?νησι?【明智】的對象。?ριστον ?ν τ? ??σμ?【宇宙中最好的東西】作為σοφ?α【智慧】的對象。預先規定是態學上的優越性作為σοφ?α【智慧】之優先性的標準

    二十、 關於φρ?νησι?【明智】的更為徹底的見解(《尼各馬可倫理學》

    第六卷第八—九章)

    二一、 對進一步任務的闡述:φρ?νησι?【明智】和σοφ?α【智慧】同?ρχα?【諸本源】的

    關係。σοφ?α【智慧】:νο?? ?α? ?πιστ?μη【智性直觀和知識】。對作為φρ?νησι?【明智】之實施方法的βουλε?εσ?αι【考慮】加以澄清這一任務

    二二、 ε?βουλ?α【深思熟慮】作為φρ?νησι?【明智】之實施方法(《尼各馬可

    倫理學》第六卷第十章)

    二三、 φρ?νησι?【明智】和νο??【智性直觀】(《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卷第十二章)

    二四、 對φρ?νησι?【明智】之優先性或者σοφ?α【智慧】有助於σοφ?α【智慧】

    這一問題的剖判(《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卷第十三章)

    二五、 由著眼於ε?δαιμον?α【幸福】而來的σοφ?α【智慧】之優先性(《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十卷第六—七章)

    二六、λ?γο?【邏各斯】的範圍和邊界



    過渡1 從ΑΛΗΘΕΥΕΙΝ【去蔽】出發對主題域的確定

    二七、 到目前為止所完成了的東西,以及進一步的任務。已經完成了的東西:對通達方法(=?λη?ε?ειν【去蔽】)的贏得。任務:從柏拉圖那兒的?λη?ε?ειν【去蔽】出發(=διαλ?γεσ?αι【對話】)對主題的確定。對主題的首次顯示:對是之概念的革命;不—是者(=ψε?δο?【假的東西】)之是

    二八、對柏拉圖辯證法的首先刻劃

    二九、 補充:就希臘是之研究的基礎來看,在柏拉圖《智者》中的革新

    三十、 在亞里士多德那兒的哲學—辯證法—智者術(《形而上學》第四卷第一—二章)

    三一、對智者術的最初刻劃。繼續

    三二、繼續:在亞里士多德那兒的第一哲學之觀念



    主要部分 柏拉圖的是之研究 對《智者》的闡釋

    引言

    三三、 前面的準備之意義:贏得了在實事上理解一篇特別的希臘對話的基礎。

    它的不足

    三四、 重演:對智者術的首次刻劃。把智者術同辯證法和哲學加以劃界。對ε? λ?γειν

    【好好說】的估價:非—實事性—實事性

    三五、《智者》的結構和劃分



    引論 對話的準備(《智者》216a-219a)

    三六、 對話之主題和方法的首次提示。引見來自愛利亞的ξ?νο?【客人】。巴門尼德的基本論題。?ε?? ?λεγ?τι???【進行盤問的神】?哲學的神性。對話的主題:哲學家。方法:δια?ρ?νειν τ? γ?νο?【區分屬】。δια?ρ?νειν【區分】之基礎:最切近的顯示—自己(φ?ντασμα【假象】),以及大眾的意見:φιλ?σοφοι【哲學家】=πολιτι??ι【政治家】—σοφιστα?【智者】—μανι??ι【瘋子】

    三七、 對主題的詳細闡述。對一種一般的問題提法之主題對象的闡明:對事情

    (τ?【什麼】)、事情之規定(γ?νο?【屬】)、事情之名稱(?νομα【名稱】)的區分。λ?γο?【邏各斯】作為這三重區分的統一場地。任務:將這一區分運用到三個對象上:σοφιστ??【智者】—πολιτι???【政治家】—φιλ?σοφο?【哲學家】

    三八、對方法的詳細闡述

    三九、 當代關於哲學的問題。同柏拉圖相比的額外困難。基督教和文藝復興的影響。實事研究之觀念的蔓生。「先知性的哲學」和「科學性的哲學」(卡爾.雅斯貝爾斯)。實事性之自由

    四十、 向事情的過渡:示範性的對象之選取。兩重標準:1.簡單、2.類比和是之結構的

    豐富。?σπαλιευτ??【垂釣者】作為示範性的對象



    第一編 尋找智者的實際生存之λ?γο?【邏各斯】(《智者》219a-237b)

    第一章 關於定義之方法的一個例子。對?σπαλιευτ??【垂釣者】的定義(219a-221c)

    四一、 示範性的對象(?σπαλιευτ??【垂釣者】)之有效程度及其處理方法。《智者》:

    不是一篇「純粹的方法對話」

    四二、 τ?χνη【技藝】作為?σπαλιευτ??【垂釣者】的基本規定以及它的兩個ε?δη【種】(ποιητι??【創制術】,?τητι??【獲取術】)

    四三、τ?χνη ?τητι??【能夠進行獲取的技藝】之規定

    四四、 對方法的一般刻劃。二分法和劃分作為δηλο?ν【揭示】的方式。柏拉圖的二分法在

    亞里士多德?τομον ε?δο?【不可分的種】那兒的迴響。二分法和劃分作為在柏拉圖

    那兒對是者和是的處理方法



    第二章 關於智者的諸定義。定義一—五(221c-226a)

    四五、 引言。定義智者的困難。ζ?τημα πρ?τον【首先加以尋找的東西】之不確定。定義之意義:對在已經取得的視域中的智者之各種最切近形象(φαντ?σματα【諸形象】)的確保。其實沒有任何定義,而是各種描述。對諸定義的劃分

    四六、 關於智者的第一個定義:獵手(221c-223b)。ζ?τημα πρ?τον【首先加以尋找的東西】:τ?χνη【技藝】。智者同?σπαλιευτ??【垂釣者】的起源史之共同路徑:τ?χνη【技藝】—?τ?σι?【獲取】—χειρωτι??【強取術】—?ηρευτι??【獵取術】。著眼於?ηρευτι??【獵取術】之什麼的區分:人。實際行為之標準。λ?γο?【邏各斯】作為智者之工具。修辭學作為視域。?ρετ?【德性】。δοξοπαιδευτι??【宣稱能進行教育的】

    四七、智者之定義二—四。商人(223b-224e)

    四八、 智者之定義五。爭吵者(224e-226a)。依循?σπαλιευτ??【垂釣者】之定義中的各種視域而來的定位:?τητι??【獲取術】—χειρωτι??【強取術】—?γωνιστι??【競技術】。借助於各種λ?γοι【邏各斯】而來的競賽。λ?γο?【邏各斯】作為智者之諸定義中的基本現象;概括。?ντιλογι??【辯論術】,?ριστι??【論戰術】。

    閒談者(忒俄弗拉斯托斯《品質》第三章)

    四九、 向下一任務的過渡:通過澄清柏拉圖對於修辭學的立場來定位其對於λ?γο?

    【邏各斯】的立場



    第三章 附記 定位柏拉圖對λ?γο?【邏各斯】的態度柏拉圖對修辭學的態度對《斐德羅》的闡釋

    五十、 引導性說明

    五一、對《斐德羅》的一般刻劃

    五二、 同《智者》相連繫回想起闡釋《斐德羅》之意義。贏得對在希臘人那兒作為科學性的哲學之領地的λ?γο?【邏各斯】的一種定位。—向《斐德羅》第二部分之闡釋的過渡

    五三、 對作為人的此是之積極可能性的修辭學的奠基(《斐德羅》,第二部分,259e-274a)

    五四、 柏拉圖對λ?γο?【邏各斯】的懷疑(《斐德羅》,第二部分,274b-279c)

    五五、過渡:《斐德羅》和《智者》中的辯證法



    第四章 智者的諸定義。定義六和定義七(226a-236c)

    五六、智者之定義六。盤問者(226a-231c)

    五七、 對前面六個定義的總結。統一的基本結構:智者作為?ντιλογι???【辯論者】(231d-232e)

    五八、智者之定義七。假技藝家(232b-236c)



    第二編 是態學上的討論不—是者之是(《智者》236e-264b)

    導論(236e-237a)

    五九、對是態學的整個問題的闡述

    六十、哲學同傳統的關係



    第一章 在不是者這一概念中的困難(237a-242b)

    六一、對巴門尼德命題的檢查。μ? ?ν【不是者】的不可說

    六二、ε?δωλον【圖像】概念中的諸困難



    第二章 在是者概念中的諸困難。對古代和同時代關於?ν【是】之學說的討論(242b-250e)

    導論

    六三、 任務之解決的出發點:對古代和同時代關於?ν【是】之學說的討論



    I. 對古代?ν【是】之學說的討論(242c-245c)

    六四、 對第一次是態學的嘗試的一般刻劃(242c-243c)。關於?ν【是】的論題之綱要。μ??ον διηγε?σ?αι【講故事】。對柏拉圖之推進的先行標畫:提升到是態學的範圍中

    六五、 對?ν【是】之多樣性這一論題的討論。(243d-244b)。對ε?ναι【是】

    的揭開作為未完成的任務。對當前「是態學的」嘗試的批判:對是之意義這一問題的遺忘。基於此是的一種詮釋學對該問題的擬定

    六六、對?ν【是】之統一性這一論題的討論(244b-245a)



    II. 對同時代?ν【是】之學說的討論γιγαντομαχ?α περ? τ?? ο?σ?α?【諸神與巨人

    之間關於所是的戰爭】(246a-250e)

    六七、 對同時代?ν【是】之學說的一般刻劃(246a-246e)。論題1.ο?σ?α【所是】= σ?μα【有形物】。論題2.ο?σ?α【所是】= ε?δο?【埃多斯】。γιγαντομαχ?α περ? τ?? ο?σ?α?【諸神與巨人之間關於所是的戰爭】之真正任務:揭示與進行引導的是之意義相應的是者。是 = 在場。是者之照面性質:1.σ?μα【有形物】:α?σ?ησι?

    【感覺】,2.ε?δο?【埃多斯】:νοε?ν【看】、λ?γο?【邏各斯】

    六八、 論題討論:ο?σ?α【所是】= σ?μα【有形物】(246e-248a)

    六九、 論題討論:ο?σ?α【所是】= ε?δο?【埃多斯】(248a-249b)



    III. 對?ν【是】之諸論題的總結的討論(249b-251a)

    七十、 著眼於認識現象對?ν【是】之諸論題的總結。κ?νησι?【運動】和στ?σι?【靜止】之是作為認識之是的條件

    七一、 論題討論:κ?νησι?【運動】和στ?σι?【靜止】= ?ν【是】



    第三章 通過κοινων?α τ?ν γεν?ν【諸屬的結合】對困難的積極解決(251a-264c)

    七二、 在λ?γο?【邏各斯】中多的統一性(κοινων?α【結合】)這一問題(251a-251c)

    七三、 附記:麥加拉學派和安提司特涅斯的「邏輯學」(根據亞里士多德)

    七四、 對在是者之範圍內的κοινων?α【結合】之各種基本可能性的討論(251d-252e)

    七五、 對是者之有條件的κοινων?α【結合】的進一步澄清(253a-253b)

    七六、辯證法之理念(253b-254b)

    七七、 辯證法的基本思考(254b-257a)。關於μ?γιστα γ?νη【最大的屬】的辯證法

    七八、 在概念上澄清?τερον【異】之結構。對μ? ?ν【不是】概念的規定(257b-259d)

    七九、 從辯證法的基本思考向對λ?γο?【邏各斯】的分析的過渡(259e-261c)。辯證法的基本考察之含義這一問題

    八十、 對λ?γο?【邏各斯】的分析(261c-263d)

    八一、 對δ?ξα【意見】和φαντασ?α【想象】的分析(263d-264d)。通過指出δ?ξα

    【意見】和φαντασ?α【想象】同ψε?δο?【假東西】的可結合性把τ?χνη σοφιστικ?【智者的技藝】澄清為τ?χνη δοξαστικ?【貌似的技藝】和τ?χνη φανταστικ?【想象的技藝】。—δι?νοια【思想】、δ?ξα【意見】、φαντασ?α【想象】作為λ?γειν【說】的方式;它們同?τερον【異】(即μ? ?ν【不是者】或ψε?δο?【假東西】)

    的可結合性



    附錄

    補充 基於海德格的手稿(對講座的筆記、增補和札記)

    對引論部分的補充

    對主要部分的補充

    基於莫澤爾的筆記

    編者後記

    附錄一 專有名詞索引

    附錄二 德語—漢語術語索引

    附錄三 希臘語—漢語術語對照

    附錄四 拉丁語—漢語術語索引

    譯後記





    中文版前言



      德文版《海德格全集》於一九七五年啟動,迄今已出版了八十餘卷(按計畫將編成一百○二卷)。已出版者包含了海德格著作(含講座、手稿等)的基本部分(即全集第一—三部分),餘下未出版者多為書信、劄記等(全集第四部分,第八十二卷始)。隨著德文版《海德格全集》出版工作的順利推進,世界範圍內的海德格翻譯和研究已呈蓬勃之勢,目前至少已有英、法、義、日四種文字的全集版翻譯,據說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的全集版翻譯也已經啟動。相比之下,漢語的海德格翻譯仍然處於起步階段,甚至不能與亞洲鄰居的日、韓兩國比較,嚴肅的譯著至今只有十幾種而已。這種狀況是令人羞愧的。



      為讓中文世界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海德格思想,經反覆醞釀,我們計畫根據《海德格全集》版,編輯出版中文版《海德格文集》,收錄海德格的代表著作三十卷,其中前十六卷為海德格生前出版的全部著作(我們依然認為這一部分是《海德格全集》中最值得關注的,包含了作者已經穩定下來的思想),而其餘十四卷為海德格的重要講座稿和手稿。我們假定,這三十卷屬於海德格的「基本著作」,基本上已經呈現海德格思想的總體面貌。當然,我們也並不因此否認其他卷本(講座稿和手稿)的意義,而且我們也願意認為,中文世界對海德格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完整理解,仍然要基於對《海德格全集》的系統譯介。但我們選譯的三十卷至少已經走出了第一步,也或可為將來可能的中文版《海德格全集》的工作奠定一個基礎。



      所選三十種著作中,約半數已有成熟的或比較成熟的中文譯本,少數幾種已經譯出了初稿,其餘約十餘種則有待新譯。已出版的譯著在編入《海德格文集》時,將根據德文全集版重新校訂,因為其中有幾種原先只是根據單行本譯出的,也有幾種在譯文品質上是稍有欠缺的。



      由於是多人參與的多卷本(三十卷)譯事,又由於眾所周知的海德格語文表達方面的奇異性,中文版《海德格文集》在譯文風格上是難求統一的,甚至在基本詞語的譯名方面也不可能強行規範劃一。這是令人遺憾的,不過也可能為進一步的義理辨析和討論留下空間。我們唯希望能夠盡量做到體例方面的統一,以便至少讓人有一套書的整體感。



      按照我們的計畫,中文版《海德格文集》每年出版五種左右,約五、六年內完成全部三十卷的翻譯和出版工作。我們希望藉此為中國的海德格研究事業提供一個基礎性的討論平臺,也願學術界有識之士為我們的工作提供批評、建議,幫助我們做好這項大型的學術翻譯事業。


    孫周興 王慶節

    二○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