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親密關係Ⅱ 實作篇:活出情緒成年,從破碎到完整的情感必修課

親密關係Ⅱ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064618
克里斯多福•孟
王岑卉
寶瓶文化
2025年3月06日
153.00  元
HK$ 122.4  






ISBN:9789864064618
  • 叢書系列:Vision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6.5 x 21.5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Vision


  • 心理勵志 > 兩性與家庭關係 > 兩性關係











    當你完全臣服於愛,你將澈底失去自我。

    愛一個人,就是把對方從「滿足我的需求」的責任中解放。



    停止扮演受害者,真正走向情緒成年。



    親密關係4階段╳45道課題分析&實用指南



      ▍你以為的愛,其實是控制。

      ▍親密關係的目的,是弄清楚「你是誰」和「真愛是什麼」。



      ◆◆◆



      伴侶是一面鏡子,

      照出你的脆弱、恐懼與未解的傷口

      釐清關係裡的痛苦根源,才能真正放下一段感情,

      重拾自我,獲得真正的自由。



      你是否在無盡的抱怨中迷失自己?

      →看見抱怨的源頭:抱怨讓你遠離被愛、受重視的感覺。其源於內心未被滿足的情感需求。



      你是否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感到痛苦不已?

      →看見理想化的危險:期望是對伴侶施加的一種情感壓力,將伴侶與幻想對象相比會帶來不滿。



      你是否常覺得付出是一種責任,而非心甘情願?

      →看見犧牲的起因:當你的付出來自義務感、罪惡感或不是心甘情願去做的事,就成了一種犧牲。



      你是否在感到被拒絕後,開始質疑自己的價值?

      →看見拒絕的真相:拒絕是一種自作自受的傷害。在拒絕痛苦的同時,也在拒絕沒有滿足你需求的人。



      ���



      作為百萬暢銷書《親密關係Ⅰ──別將伴侶當成應該滿足你需求的人》的實作篇,作者克里斯多福.孟將親密關係拆解為月暈、幻滅、內省與啟示四個階段,結合多對伴侶的經驗,整理出四十五道關係課題。



      透過「故事�主題分析�實用指南」三個步驟,帶領讀者看穿關係的迷霧,直視內心最真實的情緒。



      本書提醒我們──



      真正的愛,始於承認自己的脆弱;

      真正的幸福,來自內心的平靜;

      真正的成長,源於走向情緒成年。



    本書特色



      ◎你在關係中是「獨立」的一方嗎?試著走近伴侶:

      1 認識到伴侶的依賴性反映了你的依賴性。

      2 問自己:「伴侶透過口頭或肢體語言表達了什麼需求?」

      3 問自己:「如果我是伴侶,會希望對方怎麼回應自己?」

      4 遵從內心指引,記住,你怎麼對待伴侶,就是怎麼對待自己。



      ◎人們常以三種方式表達憤怒:攻擊、退縮和被動攻擊。無論方式如何,目的皆相同:

      1 讓對方產生罪惡感,從而控制他的行為。

      2 推開內心浮現的不適感。

      3 使自己處於有利位置(例如,正確的一方),從而遠離不適感。



      ◎親密的關係(包括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似乎是特別為了幫助我們在情緒、心智和行為上成長而設計的……我提供了一些故事作為例子,說明我們都不可避免會面對的關係問題,描述這些問題背後的心理情感動力,然後介紹您可以使用的工具,以有效應對您的情況,讓您和您的伴侶可以擺脫迷宮。您很快就會發現,您並不是在迷宮中找到出路,而是已經超越了迷宮。──克里斯多福.孟



      ◎書中每個案例都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日常中可能面臨的關係課題。同時,提供大量自我探索與關係重建的練習,每個篇章皆附有引導情緒成年的「實用指南」,幫助讀者落實於生活中。

     

      ★金句:

      1.??? 期望是對伴侶施加的一種情感壓力,希望伴侶滿足你的內在需求。

      2.??? 抱怨就像漩渦,讓你遠離被人愛、受重視和歸屬感,而這些才是你真正想要的東西。

      3.??? 怨恨跟別人沒有給你的「東西」無關,只跟沒得到滿足的情感需求有關。

      4.??? 就像身體需要食物的滋養一樣,鼓勵是孩子必不可少的情感養料。

      5.??? 當伴侶沒有給你足夠的讚賞,昔日的怨恨就會再度浮現,你就會再一次把滿足自己的需求視為別人的責任。

      6.??? 拒絕是一種自作自受的傷害。沒有人能拒絕你,拒絕是你加於自身的東西。

      7.??? 無論生活中出現了什麼樣的傷害,都是源於我需要從某人那裡得到什麼,卻無法得到。

      8. 當你接受伴侶無法滿足你的需求時,你就接受了自己,轉而憑藉內在力量滿足自身需求。

      9.??? 婚姻中的重大危機,通常圍繞金錢、孩子、性生活和雙方父母展開。

      10.??? 透過證明伴侶是錯的,你就在捍衛自己「正確立場」的同時,製造出了敵人和戰場,同時澈底排除了建立融洽關係的可能性。

      11.??? 當依附被誤認為是愛的時候,婚姻就變成了牢籠。

      12.??? 當你擺脫依附,才能「找回」真正的自由。

      13.??? 說出無可辯駁的真相,關注自己的感受並為此負全責,就能消除親密關係中的任何敵對狀態。

      14.??? 我們總覺得批評的是別人的做法、態度、外表或性格,但其實批評的是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自我觀念』。

      15.??? 你在伴侶身上看到的東西,正是你在自己身上看到的;你對伴侶做的事,也是你對自己做的。

      16.??? 真正的道歉是不帶任何防備的,也不求從伴侶那裡得到什麼。

      17.??? 無條件的愛關注親密關係的真正目的,而有條件的愛只關注滿足你的個人需求。

      18.??? 嫉妒是一種相當原始的感覺,源於對受重視和歸屬感的需求。

      19.??? 建立連結就是跟你的伴侶感同身受。

      20.??? 任何出於義務感、罪惡感,或不是心甘情願去做的事,都是一種犧牲。

      21.??? 當行為源於責任的時候,犧牲、奉獻就是你在表達罪惡感。

      22.??? 以犧牲為方式操縱別人,就是在試圖滿足自己對受重視和歸屬感的需求。

      23.??? 只有當你期望別人滿足你的需求時,你才會受到傷害,既然沒有人能滿足你的需求,那麼你實際上是在傷害自己。

      24.??? 當你責怪別人的時候,你是在體會自己的罪惡感,試圖把它拋向對方。

      25.??? 親密關係的目標是弄清「你是誰」和「真愛是什麼」。

      26.??? 只有超越幻想,才能接受現實。接受現實能讓你找到內心的平靜,打開通往愛的大門。

      27.??? 伴侶就是你的老師,幫你走向情緒成年和真正的幸福。



    名人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撰推薦序



      ◎吳若權(作家)、林書煒(POP Radio台長�主持人)、洪仲清(臨床心理師)、Neko嗚喵(說書人;YouTuber)、賴芳玉(律師)、賴佩霞(身心靈成長教練)、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一致推薦(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克里斯多福.孟最擅長的是運用他深入而豐富的經驗,協助人們找到自己的答案。對於自己靈魂層面的親密關係有過反思的讀者,都會被他的純粹性與覺知力觸動,並因而感覺有所領悟。──王浩威(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推薦序】真實而活生生的親密關係�王浩威(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010

    【前言】 015



    第一階段:月暈現象

    理想:親密關係的痛苦之源 026

    很少有東西能像理想的幻象一樣,澈底拒絕生命的饋贈。

    期望:滋生自我懷疑的完美土壤 033

    只有拋開期望,才能獲得自由。

    特別:別以愛的名義控制我 041

    愛不喜歡選邊站。

    抱怨:直面內心的需求不足 047

    你愈是抱怨,就愈會感覺微不足道。

    怨恨:拒絕承認自我的存在 054

    意識到你已經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滿足」的甜蜜會取代「怨恨」的苦澀。

    拒絕:遠離痛苦,卻進一步孤立自己 065

    你不該感覺遭到拒絕,除非是你在拒絕對方。

    操縱:你的行為動機並非出自愛 072

    當我們意識到伴侶不會提供我們需要的東西時,仍然會覺得他們明明就有那件東西——只需要騙他們交出來就行了!

    憤怒:引發對方的罪惡感及其恐懼 080

    大多數的憤怒只是為了讓別人產生罪惡感。

    父母:親密關係中的隱形負擔 087

    我們看不慣父母的做法,卻註定重蹈覆轍。

    痛苦:雙方愛意的交會之處 094

    人生旅程中,痛苦是無從避免的,受苦則是可以選擇的。

    自以為是:堅持對錯只是一種「自我防衛」 100

    「自以為是」的需求,支撐著一切人際衝突。

    依附:找回真正的自由 107

    所有痛苦都源於依附,所有依附都源於需求。



    第二階段:幻滅

    尋求幫助:認清問題背後的內心感受 114

    迷路的時候,掏出指南針永遠是個好主意。

    兩極:你本性的另一面 119

    只有一個電極的電池根本無法使用。只從一個角度看待生活的人,無論是從積極角度還是消極角度,都是盲目的。

    權力鬥爭(溝通):開誠布公,卸下心防 127

    在權力鬥爭中,每個人都是失敗者。

    昔日的依附:與過去平靜地揮手告別 135

    如果你沒能心平氣和地放下過去的事,你就根本沒有放下。

    習慣與模式:列出創意生活清單 142

    習慣會讓你一輩子原地打轉。

    冒險:打破自身限制 146

    知曉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擁有的力量,你就永遠不會陷入恐懼。

    評判:所有批判都是自我評判 151

    你評判別人的某些特點,就是在強化自己的相應特點。

    鏡像:你才是鏡子裡的人 159

    鏡子從不說謊,只是它呈現的東西,不一定是我們想看的。

    選擇愛:親密關係的轉捩點 165

    當你只選擇愛的時候,其他東西都不重要了。

    轉型危機:重溫過去錯誤的絕佳機會 169

    想要做煎蛋,就得先把蛋敲開。

    獨立遊戲:持續否認彼此的需求 176

    當你拒絕承認自己的需求時,就是在拒絕自己的人性。

    理性謊言:切斷深層連結的防衛機制 182

    理性解釋只會把你帶進死巷。

    替罪羊:向前一步,向愛靠近 187

    別把對伴侶的看法,當作闔上心扉的藉口。



    第三階段:內省

    倦怠:釋放你的激情 194

    倦怠掩飾了對自身創意的恐懼。

    投射: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同面向 199

    你愈是走近伴侶,就愈能看清自己。

    道歉:與原諒無關 206

    任何人都可以說「對不起」,但只有成年人才能真正道歉。

    承諾:給予對方無條件的愛 212

    在許下承諾之前,什麼事都不會發生。

    往昔的饋贈:每一段關係都給予你饋贈和教導 218

    當你回首過去,只想說「謝謝」的時候,你就知道自己自由了。

    痛苦時給予愛:消除痛苦最直接的方式 225

    只要心臟還在跳動,你就能將愛給予對方。

    嫉妒:邀請接納和平靜進入內心 230

    嫉妒是一種痛苦,源於對特別感的渴求。

    心意相通:在患難與共中感受愛 235

    當兩個人心意相通——無論是同甘苦還是共患難——愛總會在那裡。

    下一步:為生活創造新的機會 241

    下一步總是朝著同樣的方向——超乎想像的地方。

    犧牲:出於愛去行動 246

    只有自由而真摯地給予愛,才能自由而真摯地接受愛。

    陰影人物:學會去接受、去融合 252

    誰知道人的心中暗藏著怎樣的邪惡呢?影子知道。——華特·吉布森(Walter Gibson,美國作家、職業魔術師)

    獨處:花點時間看見自己 257

    獨處時能感知自身的靈魂,獨處時能聽見寂靜之聲。

    選擇立場:當下的行為動機遵從內心 263

    你對生活、世界和別人的看法,取決於你的立場。

    臣服:接受問題本來的面貌 271

    一切都會過去。——蘇非派(伊斯蘭神祕主義派別)諺語



    第四階段:啟示

    寬恕:無辜之人不會責怪別人 280

    寬恕是人類最大的思維陷阱。

    讚賞:內心深處湧現的認可 288

    你很容易低估伴侶的價值,但絕不可能高估。

    起始:黎明前總是最黑暗的 293

    「我認為這是一段美好友誼的起始。」——經典電影《北非諜影》,1942年

    滿足:當給予和接受達到平衡 299

    讓愛所規劃的目的自然顯現。

    靈魂伴侶:先與自己的本質建立夥伴關係 305

    伴侶能成為通往真理的路標。

    優先順序:什麼會排在人生第一位? 310

    當你優先考慮真相時,愛與幸福就會隨之而來。



    致意 316

    致謝 317





    推薦序



    真實而活生生的親密關係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克里斯多福.孟的《親密關係Ⅰ──別將伴侶當成應該滿足你需求的人》與《親密關係Ⅱ 實作篇──活出情緒成年,從破碎到完整的情感必修課》,確實是兩本好書,只不過這是給曾經在生命深處經歷過愛情煎熬的靈魂,不是給那些剛剛熱戀的年輕男女就是了。年輕人的戀愛也有著複雜的心靈歷程,而不是單純說說保鮮期的必然性、或是談談依戀關係或恐怖情人現象而已。只是,年輕熱情並不是這本書所關注的。作者所關注的是:為什麼即便是人格成熟以後的親密關係,還是充滿了驚喜,也充滿了痛苦呢?



      榮格學者,也是神話學大師的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他就曾經表示過:兩個人可以因為靈魂的融合而陷入所謂的熱戀,然而許多人在有限的熱戀以後,也許很快就因為熱情不再而下定決心分手。這愛情也許是讓人歷盡身心扯撕的歷程,但還是分手了。這樣的愛情對坎伯來說,是屬於「青春期的愛情」。他表示,還有另外一種愛情是讓自己留在這個破碎的關係裡,繼續在痛苦中思考或只是感覺著: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不只是在對方的身上,或者是自己看待對方的方式,也包括在自己身上,或者是對方看待自己的方式。如果你留下來待在這一個已經破碎過的關係裡,但繼續活生生地存在著,坎伯表示,這是「煉金術的愛情」。



      許多人即使過了一輩子,也都沒有這個問題,至少在我們華人社會的世界裡,這是相當平常的。如果我們從關係的日常現象來看,很多人(我們的父母、甚至我們自己)都有著穩定的婚姻或親密關係。這樣的關係,如果做一生的長期追蹤研究,很多人對這個關係表示滿意而覺得自己的婚姻關係是幸福的,他們在回顧自己的人生時,會表示年輕時候的忍耐是相當重要的。確實,許多實證的研究也顯示,婚姻的雙方只要有任何一方的忍耐,就可以換來晚年的幸福關係。這一點並沒有錯誤,就像我們所說的「少年夫妻老來伴」,雖然中間的這一段就全部用忍耐來度過了。只是,這樣的關係真的是最好的親密嗎?關於這個答案,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榮格很早以前就曾提出,一家人在一起,會像聚集一起的星團一樣,慢慢召喚出類似的人格。傳統的夫妻,如果撐得夠久,即便是年輕以來就一直吵吵鬧鬧的,好像彼此總沒有任何共同的基礎,但在不知不覺中,兩個人最後還是形成了共同的無意識。而這樣的共同無意識雖然是兩個人都沒能意識到的,也就是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共同性是存在的,但這樣彼此都沒意識到的伴侶無意識,其實是深遠地影響著兩個人的性格、甚至軀體。隨著婚姻的年齡過去,兩個人會在很多方面愈來愈像,包括我們所謂的「夫妻相」。



      這樣的關係,雖然有著經年累月所累積的共同無意識來成為深厚的基礎,但是卻從來沒有被兩個人所意識到。這是十分可惜的。如果我們可以意識到自己的無意識,意識到兩個人的共同無意識,這將會幫助我們在個體化的歷程當中走得更深遠;或者是用傳統的講法,就是將兩個人的共同關係,同時成為兩個人各自的修身養性;因此,這不只是婚姻關係或親密關係,也同時是個人提昇自己生命層次的煉爐。



      在榮格《移情心理學》(中文版由心靈工坊出版)這一本書裡,他談的雖然是心理治療或心理分析當中,分析者和被分析者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但其實也可以用來討論夫妻親密關係將會發生的事情。榮格運用了中世紀煉金術圖像《哲學家玫瑰園》,來說明兩個人相當親近且深入互動的關係將會發生的事情。透過這廿一幅畫,我們可以明白,兩個人從相遇交心,經過了至少兩次在關係上的死亡,而每次死亡又經過重新的相遇才得以復活。每一次的相遇和復活,都比前一次來得更為繁華。所以,兩個人關係的死亡不是問題,甚至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關係將因為原來的死亡,才能重生進入更高的層次。而這也是坎伯所謂的「煉金術的愛情」。



      克里斯多福.孟在這兩部作品裡,並沒有我這裡的文字所充塞的理論性語言,而全都是活生生的體驗。這兩本書對非專業的讀者來說,其實是很好看的,因為所有的現象對曾經深入愛情的讀者來說都是十分寫實的。曾有一位男性的來訪者,他有一段婚姻外的親密關係,對他來說簡直就是終於遇到了靈魂伴侶,在性愛和感情上,彼此都覺得是前所未有的體驗。只是這個關係是相當?滅性的。他們相愛相殺,生活上兩個人的事業都因此而擱置了。我的來訪者在會談的中途,向我推薦《親密關係》這本書。他覺得書中所敘述的一切,竟與他和這位愛人的關係如此相似。確實,他所說的並沒有錯。只不過很多事情還有不同的層次。隨著我們分析工作的進行,慢慢地,他才發現自己當年和妻子的關係,更像是這本書所說的。只不過是在婚姻的關係裡,因為大家結婚時是年輕的,兩個人的互動就都停留在彼此認識時的那種稚嫩的心靈狀態,關係於是一直卡在那裡,也就沒辦法做深入的對話了。當他透過這本書,開始和妻子討論自己一直不敢提起的幻滅感,也就是對婚姻已經死亡的長久感受,兩人反而開始有了真正的對話,好像是兩個陌生許久的靈魂重新相遇了。



      克里斯多福.孟本身是怎麼樣的背景,嚴格說來我不是很了解的。然而,從這兩本的書寫,我們可以看到海倫.科恩.舒曼(Helen Cohn Schucman)《奇蹟課程》、恰克.史匹桑諾(Chuck Spezzano)的知見心理學(Psychology of Vision)等人對他的影響(或相互影響);而這些又可追溯至中世紀以降、以榮格為代表的歐洲浪漫主義心理學與心靈學的大傳統裡。而克里斯多福.孟最擅長的是運用他深入而豐富的經驗,協助人們找到自己的答案。對於自己靈魂層面的親密關係有過反思的讀者,都會被他的純粹性與覺知力觸動,並因而感覺有所領悟。這兩本書不是什麼偉大理論的論述,而是獻給所有人或者所有的靈魂,曾經因為愛而折磨的一切生命,用來作為自己曾經複雜而混亂的感受,終於有了清楚的鏡映,有了屬於自己的領悟。




    其 他 著 作
    1. 親密關係Ⅰ:別將伴侶當成應該滿足你需求的人
    2. 親密關係Ⅰ+Ⅱ:別將伴侶當成應該滿足你需求的人!情感必修課實作篇(網路限定限量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