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親子手機5大問題Q&A:如何訂定手機使用規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493586
石田勝紀
賴庭筠
幼獅文化
2025年3月15日
143.00 元
HK$ 114.4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4493586
叢書系列:
工具書館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3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工具書館
分
類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同
類
書
推
薦
天賦就是你的超能力:陪伴青少年認識自我,成就最好的自己
我們的孩子可以比AI更聰明嗎?
培養孩子的「內在力」,不愁未來沒有一席之地:自主選擇、善用時間、勇於質疑……擁有八種軟實力,孩子才具備了跑第一的能力!
笨小孩不是天生的,只是大腦尚未開發:專注力×實踐力×好奇心,用故事激發學習熱情,讓孩子離夢想更靠近
爸媽這樣說最有效!七堂溝通課讓孩子專注學習、衝出好成績:CP值最高的親子對話法,引導孩子突破情緒×人際×學習障礙,建立高效讀書習慣
內
容
簡
介
當智慧型手機成為孩子日常生活的工具已成趨勢,家長應該如何因應這樣的變化?
比起強硬的限制與禁止,更需要的其實是制訂明確的規定!
熬夜使用手機導致起不了床、沉迷手機遊戲導致課業成績下降、擔心孩子在網路上遇到霸凌卻難以開口詢問,以上的狀況是否覺得非常熟悉呢?手機使用是你家常見的家庭困擾嗎?
在東洋經濟Online專欄點閱率突破1.1億瀏覽人次的作者──石田勝紀老師,透過多年的實務經驗,針對不同議題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核心議題包括:
●第一支智慧型手機提供的最佳時間點
●手機與學習的平衡
●手機使用的規則訂定方式與困境
●網路遊戲成癮問題
●網路與社群軟體的數位安全
書中的家庭困擾貼近現實,解決方法卻是出乎意料的容易實施!
既然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使用是未來無法避免的趨勢,如何引導孩子建立健康且理性的數位使用習慣,便成了現代家長的需要面臨的新議題。
相較於單向的管控與說教,更重要的是雙向的對話與理解,攜手共同制定使用規則。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訓誡者,而是平等的夥伴和引導者。
唯有溝通與討論,才能讓孩子了解父母擔心的原因為何。
書中詳細闡述了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數位使用對話:從了解孩子使用手機的需求,到共同討論使用邊界;從建立互信基礎,到逐步培養自我管理能力。這不僅是一種管教技巧,更是一種尊重與理解的教育哲學!
本書特色
★東洋經濟Online系列,累計1.1億點閱紀錄的人氣教育專欄作家石田勝紀的作品。
★針對家庭實際狀況,替不同的問題量身打造應對方式與使用守則。
★以討論與溝通,代替完全禁止的強硬手段!打造出適合不同孩子與狀況的手機使用守則!
★討論手機使用規範以外,也是本探討如何跟孩子平等溝通、建立良好關係的使用說明書。
推薦者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
趙逸帆|不帆心家庭教室創辦人
專業推薦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小壁虎老師(蔡孟耘)|竹林國小教師
蔡宜芳|諮商心理師、親職教養講師及作家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楊俐容|Caremind耕心學院知識長、心理教育專家
?
目
錄
序 章 手機成為了煩惱來源!
推薦序 在給出手機前,家長,你準備好了嗎?
面對網路世代,比規範和禁止更重要的是親子對話
前 言
第一章 我好像在錯誤的時間點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了,我好後悔!
孩子從早到晚都在滑手機,是不是應該等孩子大一點再讓孩子有自己的手機?
.有了自己的手機,就從早到晚都在滑手機
.讓孩子自己決定何時可以擁有自己的手機!?
.不能為了獎賞而買手機給孩子嗎?
.規則不應該太嚴格,而是應該夠詳細
我原本想說小學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還太早,結果導致孩子與朋友疏遠……
.手機成癮與何時擁有自己的手機無關
.要隨波逐流,還是堅持原則?
.「不行就是不行」會讓親子充滿壓力
總 結 何時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沒有正確答案
專欄(1)越來越多孩子在升上國中時擁有自己的手機,不只是因為「是個好時機」,還有其他令人意外的原因?
第二章 孩子有了自己的手機後,就變得不喜歡讀書了……
孩子從早到晚都在滑手機,不僅成績退步,就連社團也退出了,我很擔心孩子的未來!
.其實家長從一百年前起就不斷抱怨「孩子不讀書」
.科學數據已經證實手機與學習能力無關
.取得好成績的唯一方法
.問題在於,家長嘴巴說「這是你的自由」卻不給孩子自由
總 結 就算不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不讀書的孩子還是不讀書
專欄(2)「勤能補拙」的觀念已經落伍了!?數位世代的學習方法和以前不同
第三章 訂定規則卻失敗了,孩子出現手機成癮的狀況……
沒有事前規定就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導致孩子沉迷於手機,甚至日夜顛倒……
.孩子不了解使用手機的「常識」
.沒有設身處地著想,制定的規則就容易失敗
.孩子為什麼無法遵守規則?
.如果規則無法順利執行,可以隨時調整
.設想規則可以訓練孩子的大腦
●注意!石田派規定的七大原則
因為孩子不遵守規則而開口提醒孩子,孩子卻惱羞成怒……
.「不行就是不行」會衍生的問題
.孩子一天想玩十小時電動遊戲也要答應他?
當孩子不遵守規則,我無法確實處罰……
.不確實處罰=家長不遵守規則
.如果只是被開一次違規停車罰單就被吊銷駕照……
.大人以豐富的人生經驗控制孩子
我家孩子擅自關掉內容過濾功能!學校分配的平板電腦沒有任何限制,讓我很焦慮。
.孩子如何破解家長設定的密碼
.請孩子在客廳使用學校分配的平板電腦
●經驗談 當我使用石田派七大原則,孩子就變了!會自己思考該如何使用手機
總 結 制定並執行規則,是避免紛爭最重要的關鍵
專欄(3)責備孩子「不遵守規則!」其實只是家長一廂情願!?
第四章 孩子沉迷於線上遊戲,完全無法自拔
明明規定每天只能玩一小時,孩子卻廢寢忘食一直玩……
.家長太不了解線上遊戲
.線上遊戲對大腦會有不好的影響嗎?
.「做完該做的事」──這個要求真的正確嗎?
.不如就讓孩子玩線上遊戲整整七小時
孩子沉迷於戰鬥型的線上遊戲,動不動就說:「去死!殺了他!」我實在很擔心孩子接觸到不好的內容……
.以前孩子的世界就充斥著「去死」、「殺死他」等字眼
.其實孩子也說了許多正面的話,你是否忽略了?
孩子偷拿我們的錢去儲值遊戲……我真的非常震驚!
.這樣的孩子會瞞著家長儲值
.用自己的零用錢儲值也不行嗎?
總 結 試著懷疑「遊戲=對孩子只有負面影響」這個先入為主的觀念
專欄(4)家長要了解讓孩子沉迷的線上遊戲有哪些特徵
第五章 孩子在社群網站(SNS)上出事了!?? ?
聽說孩子和朋友們的群組出現一些惡劣的謠言,孩子因為朋友不相信自己而覺得很受傷……
.家長何時該介入網路霸凌?
.如何透過閒聊引導孩子說出遭受霸凌的情況?
.有時候向學校反應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糕
.導師不可靠時,家長該怎麼辦?
.不要一味安慰自己「青春期的孩子就是不愛和家人講話」
總 結 從日常生活中的「閒聊」留意網路造成的問題
專欄(5)孩子透過社群網站與外面的世界產生連結,哪些情況需要留意?
第六章 因為使用手機而讓成績進步!像騙人般的真實案例
?每年暑假作業都很折磨人,而用手機完成的作品大受好評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使用手機,到小學六年級時就能解說時事
?享受動畫與遊戲讓成績進步了,手機真的十惡不赦嗎?
?深度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世界,不用補習也能名列前茅
總 結 原本需要花費三小時學習的內容,使用手機一小時就能完成
結 語
?
序
推薦序
〈在給出手機前,家長,你準備好了嗎?〉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
就我的觀察,大部分的父母,大概是在孩子上國中時,會給孩子第一支自行擁有的手機。但根據兒福聯盟二?一九年的調查,臺灣兒少平均在10.1歲就擁有自己的手機,大約是小學五年級。
五年後的今天,估計有更多的父母,會在孩子更小的年紀,就讓孩子自行持有手機並自由使用,這樣的現況令人憂心。
因為,大多數的父母,在給出手機前,並沒有多加思考該如何規範、管理,以及與孩子溝通手機使用的問題,頂多就是提醒「不要玩太久」而已。在孩子毫無節制地沉溺於網路遊戲、社群媒體,甚至遭受網路詐騙等傷害後,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個時候再來亡羊補牢,是相當困難的。
我不斷呼籲家長,晚一點再給孩子自行使用的手機,理由有二:
第一、手機及網路內容具有高成癮性,在孩子不夠自律前,父母應該對孩子的上網行為有更多設限。
第二、大多數的網路內容常引發焦慮等負面情緒,大量接觸對大腦會造成傷害;兒少的大腦特別脆弱,需要受到保護。晚一點再給出手機,能減低孩子大腦受到螢幕內容傷害的機會。
然而,無論如何,你終究會給孩子使用手機;在這之前,應該與孩子充分溝通,並且約法三章。我看過不少家長苦無對策,或者使用錯誤的方式規範孩子的手機使用。
常見的錯誤,就是把手機使用的權利,做為孩子課業表現的獎懲物。像是:「如果你成績進步,我就幫你辦一隻手機」,或者,「你看看,你的成績這麼差,從今天開始,沒收手機!」許多這麼做的父母,後來都付出代價了。
關於手機使用或上網行為,重要的是能自律,不夠自律就需要他律。所以,家長應該對孩子使用數位裝置有所規範,並要求孩子上得去也下得來。如果孩子可以遵守約定,才給予孩子更多的網路自由,而最後一步才是手機自由。
然而,孩子通常無法同意父母的規範,不斷爭取更多上網時間,甚至屢次爆發衝突,令家長相當無奈。
在《親子手機5大問題Q&A:如何訂定手機使用規則》一書中,作者就提供家長具體且實用的作法,特別是「石田派規定的七大原則」,每一步驟都是有堅持也有彈性,並考慮到雙方的需求,家長們不妨試著做做看。
數位潮流來勢洶洶,為了保護孩子的大腦與心理健康,家長必須更加費心規範與引導。在給出孩子手機前,問問自己:「我準備好了嗎?」
〈面對網路世代,比規範和禁止更重要的是親子對話〉
逸帆老師(不帆心家庭教室創辦人)
我是一名親職講師,也是第一線接觸許多中小學生的現場老師,在這五年內與大量中小學生的互動中,我發現孩子的價值觀、對話方式,專注力和情緒調節都跟我們上一代「有所不同」。面對網路原生代的教養方式,家長和老師都還在學習中,過程常常使我們怒氣滿點,大家辛苦了! 常在社群中看到大人說「這一代不如我們上一代」,但說點公道話,沒有誰比較好,我們就只是兩個「不同」的世代。
怎樣的不同? 以前的世代,下課後,男生們會去打球、騎腳踏車,女生會去聊天、逛街。但這世代的孩子,一下課就是進入網路社群的世界,快速刷著短影片、進行一場又一場刺激、立即回饋、高聲光效果的手機遊戲。不只是娛樂和放鬆方式改變,這世代孩子的學習方式也不同,上圖書館找資料這件事逐漸成為歷史,甚至我們以前所說的「估狗大神」,未來的孩子可能漸漸都不用了。
在更加便利、快速、多元的網路世代中,也存在很多問題。曾遇因為學習挫折,整天待在家打遊戲拒學的孩子;也遇過遭受網路霸凌後憂鬱症纏身的孩子;甚至遇過在網路上被誘騙私密影像,最後變成人際關係畏縮、害怕與人互動的孩子。網路對孩子的影響有正向,有負向,到底要怎麼使用網路?網路原生代的孩子要何去何從?家長常常很困擾,我想這就是兩代人最困難的議題之一。
要弭平不同世代間的代溝,我們就需要﹁對話﹂,而對話要成功的關鍵,不只是提問和回答而已,而是過程中的「理解」和「共識」。在我到全臺灣各地演講網路議題的親職講座中,很多家長苦於不知道怎麼「禁止」孩子用手機,我都鼓勵家長與其禁止,不如試著跟孩子坐下來好好對話。如果孩子自己都感受不到困擾,我們給孩子的規範無疑是把孩子推得更遠,從大方地用手機,到躲起來偷偷地使用手機而已。
這本書,用對話的方式帶家長們一步步理解引導孩子思考手機規範的議題,包含使用時間、手機遊戲、價值觀、交友和網路霸凌議題,這些常使親師頭疼的網路難題,這本書會慢慢打破我們這一代的觀點,讓我們更理解網路原生代。願更多親師,走進下個世代的心,用對話搭起世代橋梁,改變焦慮的世代!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