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三階段心理防災體系:從韌性培養到心理急救與復原的實務應用

三階段心理防災體系:從韌性培養到心理急救與復原的實務應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493448
吳子丰,趙義揚,王鼎嘉
風格司藝術創作坊
2025年2月28日
160.00  元
HK$ 128  






ISBN:9789865493448
  • 叢書系列:賑災基金會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5 x 21 x 1.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賑災基金會


  • 心理勵志 > 心理諮商/治療











      這是一本為心理健康相關專業及對心理防災有興趣的讀者設計的實用工具書。根據作者多年參與台灣重大災難應對的經驗,本書從本土需求出發,並提供豐富的案例與實作建議,可幫助讀者在災難前、中、後不同階段靈活應用心理介入策略。內容聚焦於實務操作,避免過於艱深的理論,使本書成為心理健康從業人員在危機情境下的重要支援,協助使用者可直接運用對應之心理介入策略於救災現場。


     





    推薦序 ii

    序 vi

    第一篇 災難之前:意外發生前增加心理韌性的準備 001

    一、青春期的發展任務和挑戰 027

    二、培養青少年韌性,穩定支持的指南 039

    第三章 成人心理韌性建立方式 047

    一、成年期的挑戰 047

    二、如何增加心理韌性與彈性 050

    第二篇 災難當下:心理急救與處置 057

    第四章 如何辨識可能需要協助的人們 059

    一、 什麼是災難?台灣常見的災難類型有哪些? 059

    二、 在動盪之中,人們可能會有哪些反應? 060

    第五章 協助身處災難情境個案之心理晤談技巧 073

    一、與個案建立關係的原則與技巧 073

    二、有效傾聽、情緒支持與同理個案 077

    三、讓個案的感受找到歸屬 087

    四、以心情溫度計為核心的會談程序 093

    第六章 災難情境常見心理議題與介入 102

    一、如何穩定具有焦慮或創傷相關反應的個案 102

    二、如何提升具憂鬱相關反應個案的情緒 117

    三、其他較少見症狀的應對方式 126

    第七章 案例示範與說明 128

    一、台鐵太魯閣號翻覆事故 128

    二、地震震災災民現場介入實例 137

    第三篇 災難之後:心理復健與適應 145

    第八章 創傷者的心理世界:「認識創傷後的心理狀態」 147

    一、心理創傷者的日常生活 147

    二、心理創傷者常見的思考方式 148

    三、心理創傷者常見的情緒感受 150

    四、四種常見的心理創傷病程 152

    第九章 如何和創傷者相處?「陪伴創傷者的技巧」 155

    一、專注參與(attending) 155

    二、傾聽(listening) 157

    第十章 各種面貌創傷者的處理建議 161

    一、長期焦慮緊張的創傷者 161

    二、憂鬱想輕生的創傷者 178

    三、罹有創傷後壓力症的創傷者 197

    四、失去摯愛的創傷者 209

    第十一章 災後蛻變的動人篇章:「創傷後成長」 232

    一、什麼是創傷後成長 232

    二、臨床案例:創傷後成長與哀慟第六階段「意義的追尋」234



    ?









    從破碎中重生——心理韌性的力量與重建之路




      當災難降臨,我們的生命、家園乃至心靈,往往在剎那間被擊碎。然而,正是在這樣的時刻,我們的韌性和勇氣得以展現,也讓心理重建成為重拾生活秩序的重要基石。本書《三階段心理防災體系:從韌性培養到心理急救與復原的實務應用》,正是這條漫長且艱難道路上的一盞明燈。



      這是一本充滿智慧與溫暖的書,凝聚了作者們多年在台灣重大災難現場的第一手經驗。作者團隊皆是台灣重大災難事件中深具經驗的臨床心理師,陪伴受創者走過黑暗,重拾生命的色彩。他們不僅在八仙塵爆後陪伴燒燙傷倖存者進行超過兩千次心理評估與會談,也在新冠疫情期間,為重症看護者提供心理治療與復健服務。書中不僅有國內外的研究支持,更結合了作者們在台灣重大災難中的案例與實務經驗,是一本兼具理論深度與實用技巧的工具書。



      心理韌性,是災後重建的靈魂。它讓我們在困境中找到與痛楚共存的力量,也讓我們相信,哪怕身處廢墟,仍有可能種下希望的種子。心理韌性並非天生,而是可以被培養與鍛煉的能力。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是一部實務指南,更在於它賦予我們一種信念:哪怕經歷再深的傷痛,人類的內心仍有恢復與重生的無限可能。本書以三階段的心理防災體系,從韌性的建立,到急救的實踐,再到重建的深度探索,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指引,也喚醒了我們對心理韌性教育的重視。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傳遞了一個關鍵訊息:災後重建不僅是災難倖存者的事,它更是整個社會應當共同承擔的責任與使命。心理重建的工作,是一份以專業技能為基礎、以人性關懷為核心的偉大實踐。當前的社會與教育體系,亟需融入災難心理教育,讓每個人都能在災難來臨前做好心理準備。透過這本書,我們不僅能學到具體的因應策略,更能領悟到人類在面對極限挑戰時,如何透過心理韌性找回力量。



      作為一位心理重建的實務工作者,我有幸參與八八風災、台鐵太魯閣號事故及蜂群攻擊等災害的心理復原工作,親眼見證了心理介入如何幫助倖存者與社群重建心理韌性的成效。在這些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災後心理重建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恢復功能,更在於重建內心深處的韌性與希望,幫助人們走出憂鬱焦慮,重現幸福。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但每一個從創傷中站起來的身影,都見證了人性深處的強韌與美好。



      因此,我誠摯推薦本書給所有關注心理健康、防災教育,以及希望在困難中找到重建力量的人。無論是心理健康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還是希望了解心理防災與重建的社會大眾,本書都將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指南。讓我們攜手努力,為受災者帶來更多溫暖與支持,為我們的社會建立更加堅韌的未來。


    柯慧貞

    亞洲大學心理系講座教授、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台中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長、前台灣心理學會、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理事長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