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你的問題不是問題(親簽版):轉化困境為力量的薩提爾對話模式

你的問題不是問題(親簽版):轉化困境為力量的薩提爾對話模式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4711488873654
李崇義
天下文化
2025年3月18日
133.00  元
HK$ 133  






ISBN:4711488873654
  • 叢書系列:心理勵志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心理勵志


  • 心理勵志 > 個人成長 > 心靈成長











    每個人都該學習的對話法則

    值得一讀再讀的薩提爾模式應用指南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回應問題才是問題。

    ──美國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



      薩提爾模式溝通名師李崇義引導你看懂問題背後的底層邏輯,帶你討論如何拆解、建構一段深刻、高品質的對話,不迴避、不壓抑、不爭執、不對立,打造新的對話迴路,達成對話真正目的。



      運用「OMIYA」對話路徑,讓溝通無往不利

      .設定目標Objective

      .討論方法Method

      .強化意圖Intent

      .連結渴望Yearning

      .自我覺察Awareness



      謹記「6不1要」,讓談話遊刃有餘

      .不說道理

      .不解釋

      .不給答案

      .不提供建議

      .不預設立場

      .不質問

      .要留下回應後路



      「對話是一種冒險與探索未知,保持自身的穩定並覺知當下自己的狀態尤其重要,這不但影響對話的品質,更會讓這段探索旅程呈現深刻、清明的感覺。

      一段深刻或高品質的對話重點在於激發當事人產生未曾想過的念頭、未曾體驗的感受,或是重新思考現在的觀點是否合宜。它們總是默默浮現在一大片曠野,來自於未知,結束在覺知。

      如果眼前的當事人糾結在如何解決他人的問題時,我們要適時找機會將課題拉回當事人身上,才能幫助他們看見黑夜裡的一點星光。」──李崇義



    本書特色



      1. 長耳兔心靈維度創辦人、薩提爾模式溝通名師李崇義最新力作

      2. 繼暢銷書《冰山對話》後,深入探索薩提爾模式的應對姿態

      3. 教你用最簡單、直觀的方式,看懂每個問題背後真正的底層邏輯,

      4. 讓你立足在很好的對話起點,與人談話遊刃有餘

    ?


     





    前言 看懂問題的底層邏輯



    1 問題不是問題

    問題聚焦在別人不是問題

    主觀認定的現實不是問題

    迴避自己課題的問題不是問題

    沒有方向、目標不明確不是真正的問題

    虛假議題

    沒有感受到生命力,不是問題

    只是分享,不是問題



    2 對話前的裝備

    傾聽的能力

    提問的能力

    運用時間軸

    留意關鍵字

    同理心的力量

    找尋資源

    運用反差、擴大感受的能力



    3 OMIYA對話路徑

    設定目標

    討論方法

    強化意圖

    連結渴望

    自我覺察

    找到資源,運用OMIYA對話

    與自己和解

    做不到沒關係

    學習表達渴望



    結語 蝴蝶不來,花也要開



    ?

    ?





    前言



    看懂問題的底層邏輯




      二○○八年秋天,北京一家資訊軟體公司希望我從台北搬到北京幫忙成立新的事業部門,開拓新業務領域。



      當時頗為匆促,我收拾好簡單行囊就隻身前往北京,住進公司附近的酒店,太太留在台北整理房子,兩星期後才來與我會合。



      初來乍到,北京一切對我甚是新鮮,這個過去只出現在電視劇裡橫跨明清到近代的古都,而今卻是我生活棲息之地。炎熱的夏季剛過,此時正是最舒服的時候,銀杏飄黃搖曳、蘆花隨風擺盪、後海碧波蕩漾,但對我這個壯志未酬的青年而言,美景卻是倏忽飄散,視而未見。



      我每日往返酒店與公司,顧不上眼前景色,心裡想的僅是該如何達成上級交辦的目標、如何打造能夠為公司爭取最大利潤的團隊。無疑的,我正值職場機會、薪資和體力的揚升階段,同時仍然秉持目標至上的心態,其餘不相干的事物在眼裡相形變得不重要。



      太太抵達北京後,在找到租屋處前,我們暫時蝸居在約十坪大小的酒店裡。她剛到北京人生地不熟,只能由我帶她到附近餐館果腹,不然住台北時,所有覓食工作幾乎都是她一手包辦,我很少擔心吃飯的事。



      某日我帶太太到公司附近的路邊小餐廳吃飯,中午時段許多北漂年輕人出來打牙祭,大家對於餐廳髒亂的環境似乎不以為忤。因為仍在大量開發階段,道路周遭塵土飛揚,北方人隨地吐痰的聲音此起彼落,電動摩托車四處亂竄,在太太腦海裡刻印了不好的印象。



      我點了一籠小籠包與麵食與太太湊合著吃,她看著牆上菜單點了牛肉燴飯。



      熱騰騰的小籠包端上桌時,太太眉頭一皺道:「這個蒸籠看起來有點髒,好像沒怎麼洗。」



      「都這樣啦,將就點吧!」我有些不耐的說,順手掀開蒸籠蓋,露出乾癟的小籠包,太太此時瞪大眼睛說:「那個……蒸籠底部的棉布怎麼是黑色的?」



      「我也不知道,那……應該是白色……的吧?」我也沒發現原本應該是白色的防沾黏棉布不知道經歷過多少次蒸煮早就變成灰黑色。其實我知道,店家應該不在意環境衛生,小本生意恐怕也顧不上那麼多。



      如果當時有攝影機搭配後製,想必我的臉上應該會出現三條線,不知道該怎麼搭話。



      太太看見路邊餐館的環境雜亂無章、蒸籠外觀老舊、內部白色棉布發黑,早就沒有食欲,索性放下碗筷不願入口。



      「你如果不想吃,就等一下你點的燴飯吧!」看著太太的動作,我無奈的說。



      「這個小籠包看起來不乾淨,你怎麼吃得下?」太太驚訝道。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大家都這樣吃。更何況這一籠小籠包才人民幣三塊錢,別太較真。」



      太太低下頭來悶不吭聲。



      沒過多久,牛肉燴飯上桌,我順勢挪到太太面前,請她忍耐吃一下。她很不情願扒了一口飯,緩緩抬起頭看著我說:「下面的飯是涼的,我不要吃了。」語畢大大嘆了一口氣。



      看到眼前的場景我心裡也慌張,不知道該對太太說些什麼安慰她。當時我心想,也不過就是剛到北京我還不熟悉哪裡有乾淨、衛生或好吃的館子,我為了家庭北漂來京是為誰辛苦為誰忙,沒必要將飯不好吃的責任怪在我身上吧!我心裡同樣委屈呀!



      「你幹嘛這樣,好歹吃個一口,不好吃再去別的地方吃。」我試圖安慰。



      太太搖了搖頭,冷不防的眼淚嘩啦嘩啦落下。



      看見她在餐館落淚,我除了心疼也頗為著急,馬上對她說:「你幹嘛這樣,剛來北京我們都不熟,路邊餐館就是這樣,又不是高級餐廳,別要求太高。」



      太太低著頭不為所動。



      「拜託,你要是真的不想吃,就算了,別吃了,我們再去找別的地方,看你這樣我也很難過,只是這附近的餐廳可能都不如你意,換了也未必更好。」我愈說愈激動,覺得自己也委屈了。



      太太只是搖著頭沒有答話,眼淚止不住滴滴答答落在餐桌上。



      九月下旬的北京城街道上,路樹開始凋零,隨著秋風一陣陣,街上落了一地葉子,看來頗為淒涼。



      我的心境何嘗不是如此。好不容易從台北搬遷至北京,我何苦離鄉背井來到人生地不熟之地打拚,在工作還沒有熟悉之前,更不可能花時間、花心思去照顧太太的生活起居。怎麼沒有人看見我的無奈與委屈呢?



      我盡力想在口頭上跳出當前泥淖,擺脫眼前問題,絞盡腦汁說了一番大道理,試圖說服太太不要太挑剔,無奈她只回了句:「根本不是這個問題。」



      「不然是什麼問題?」我提高聲量不甘示弱的回問。



      多年之後,我投入學習薩提爾模式,對於冰山隱喻特別著迷。美國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Virginia Satir)認為每個人都像是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僅僅占了少部分,更大的區塊潛藏在水平面之下。我們經常看見一個人外在行為或事件就急著反應,試圖解決我們認為的問題,卻忽略其實水平面下沒看見的冰山才是一個人的核心與發展歷程,當我們忽略人的主體,只在乎水平面上的部分,無疑就是否定一個人真正的存在價值。



      我在《冰山對話》談過冰山的各個層次及我們慣用的應對姿態,在這本書裡,我想要花多一點篇幅討論如何拆解、建構一段深刻、高品質的對話,用簡單直觀的方式引導讀者看懂每個問題背後真正的底層邏輯,並且打造新的對話迴路。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