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清時期
1-1清初華嚴學的復興──以柏亭續法(1641-1728)為中心
1-2晚清民國賢首法燈與華嚴人物
1-3清代臺灣寺廟僧人牌位的史料意義─以宜蘭昭應宮為中心
1-4晚清臺灣齋堂題匾之官紳
1-5清代臺北淡水河流域的寺廟與僧人
二、民國大陸時期
2-1民國時期日本對少林寺及達磨的調查研究─以常盤大定的考察為中心
2-2民國華嚴經疏鈔編印始末─以徐蔚如(1878-1937)的問題發現為中心
2-3楊仁山與太虛的佛教宗派論
三、殖民地與戰後臺灣時期
3-1殖民時期福建鼓山禪派在宜蘭的發展(1898-1945)
3-2殖民時期「佛教教化」與「迷信陋習」改革的推動─以曾景來(1902-1977)為中心
3-3殖民時期日本淨土宗在雲嘉地區的活動(1902-1945)
3-4七世章嘉呼圖克圖與戰後中國佛教會
四、東南亞地區
4-1晚清華僧移民大馬的宗派研究─以漳州南山寺「喝雲派」為例
4-2晚清民國閩僧在檳城的弘法
4-3當代漢傳佛教在緬甸的傳播──以慈航法師(1893-1954)為例
4-4當代臺灣與越南佛教的交流─以中國佛教會為中心(1960-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