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諸子菁華錄(2):道家篇

諸子菁華錄(2):道家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393901
張純一
華夏出版有限公司
2025年4月11日
183.00  元
HK$ 173.85  






ISBN:9786267393901
  • 叢書系列:傳世經典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7 x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傳世經典


  • 人文社科 > 哲學 > 中國/東方哲學 >











      《諸子菁華錄》,收錄了先秦至隋代的諸子類著作的精華。這本書的編纂者在編纂過程中,從眾多文獻中選取了那些切於實用的部分,並將其整理成冊,以便於讀者學習和應用。



      《諸子菁華錄》的內容涵蓋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多個學派的經典文獻,其中儒家類作品佔據了較大的比例。



      該書的編纂者還特別注重實用性和可讀性,力求使讀者能夠從中獲得實際的指導意義。因此,《諸子菁華錄》不僅是一部學術性的彙編,也是一部具有實用價值的工具書。


     





    諸子菁華錄全集總目



    儒家 五種

    晏子春秋 晏子名嬰。諡平仲。春秋時齊人。相景公。漢志稱晏子八篇。

    荀子 荀子名況。趙人。本稱荀卿。漢人避宣帝諱。改曰孫漢志。稱孫卿子。三十三篇

    賈子新書 賈子名誼。洛陽人。漢志稱賈誼。五十八篇。

    春秋繁露 漢董仲舒著。仲舒。廣川人。漢志稱董仲舒。百二十三篇。

    揚子法言 揚子。名雄。字子雲。成都人。漢志稱揚。雄所序三十八篇。



    道家 五種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漢志載傳老子學者四家。一鄰氏經傳四篇。一傅氏經說三十七篇。一徐氏經說六篇。一劉向說四篇。

    文子 文子。老子弟子。與孔子並稱。漢志稱文子九篇。浙本附錄宋社道堅所撰纘義。故稱文子纘義。今專節錄文子原文。故單稱文子。

    莊子 莊子。名周。宋人。漢志稱莊子五十二篇。

    列子 列子。名御寇。漢志稱列子八篇。

    鶡冠子 鶡冠子。楚人。居深山。漢志稱鶡冠子一篇。



    法家 三種

    管子 管子。名夷吾。春秋時齊人。相桓公。漢志稱莞子八十六篇。列道家。今依隋書經籍志改次。

    商君書 商君。名鞅。衛人。相秦孝公。漢志稱商君二十九篇。

    韓非子 非。韓諸公子。漢志稱韓子五十五篇。



    墨家 一種

    墨子 名翟。為宋大夫。在孔子後。漢志稱墨子七十一篇。



    雜家 三種

    尸子 名佼。魯人。商鞅之師。漢志稱尸子二十篇。

    呂氏春秋 秦相呂不韋輯。智略士作。漢志稱呂氏春秋二十六篇。

    淮南子 漢淮南王劉安作。漢志稱淮南內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



    兵家 一種

    孫子 孫子。名武。春秋時吳闔廬之臣。漢志稱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

    右共一十八種





    編輯大意



      一、浙江書局向有二十二子刊本。篇帙繁博。學者一時未能卒讀。茲就其切於實用者。擇尤采錄。名曰《諸子菁華錄》。



      二、浙本二十二子中有《孔子集語》。既非完書。且以至聖言論與諸子並列。亦失尊孔之道。又《竹書紀年》係歷史類。《山海經》係地志類。不宜列於諸子。《黃帝內經》係醫家言。薛生白陳修園已有節本。文中子僭擬聖人雖句摹字仿。其氣息終不逮秦漢諸家。故是編出此五種。而入以《鶡冠子》。全共一十八種。



      三、浙本編次諸子前後既不分家數。又不別時代。殊為殽雜。茲遵班氏《漢書藝文志》。首儒家。次道家。終以兵家。惟《管子》依《隋書經籍志》列於法家。



      四、諸子中向有注釋者。今從原注。刪繁就簡。其有原注所不備及無注者。逐節斠補。務求理解明晰。令學者恍然。言下或亦升高行遠之助也。



      五、書中評語起於蘇批孟子。其中或詳文法。或陳旨趣。足為後學指南。明人史漢評林略同此意。茲仿其例。亦欲學者開卷了然。無齟齬不入之弊。



      六、行間圈點古人刻書。本無此例。惟近人林西仲注《楚辭》、《莊子》。任釣臺注書經有之。特以便於學者誦習。原與藏本不同。故是編沿用其例。至大旨所在。並用套圈以醒眼目。



      七、古書刪節本近世惟儲同人為最精。有《左氏》、《公》、《穀》、《國語》。儲選大率以文章為宗。義理副之。是編竊師其意。不免小有出入。願與海內文學家訂正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