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當代神祕學全史:從赫密士主義復興到新時代運動

當代神祕學全史:從赫密士主義復興到新時代運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191951
米奇.霍羅威茨
劉宗為
時報出版
2025年4月08日
250.00  元
HK$ 212.5  






ISBN:9786264191951
  • 叢書系列:知識叢書
  • 規格:平裝 / 512頁 / 14.8 x 21 x 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知識叢書


  • 宗教命理 > 宗教概論











      「作者爬梳了複雜且常被誤解的神祕學歷史,並在嚴謹的學術考證中加入了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部開創性的作品,內容全面又詳實,必將成為經典。」——麥特.奧林(Mat Auryn),《魔法顯化》作者



      「作者以平衡且理性求真的方式來探討祕傳學的思想和運動,這在當今反神祕主義的聲浪中難能可貴。」——《華盛頓郵報》



      從占星學、煉金術、塔羅牌、催眠術到新時代運動,本書為第一本統整神祕學系譜的歷史著作,既有學術的嚴謹性,也充滿了引人入勝的故事。作者從兩千年前浮現的赫密士主義談起,再介紹文藝復興時代的卡巴拉和諾斯底主義,最後結束於二十世紀的超心理學與新時代運動。



      此外,作者也會介紹令人好奇的玫瑰十字會、共濟會、黃金黎明協會、威卡教和撒旦教會,而出場的神祕學大師有:



      伊莉莎白女王的御用魔法師約翰.迪伊(John Dee)

      催眠術之父弗朗茲.梅斯梅爾(Franz Mesmer)

      塔羅牌的復興者埃利法斯.李維(Eliphas Levi)

      《法之書》的作者阿萊斯特.克勞利(Aleister Crowley)

      性魔法大師藍道夫(P.B. Randolph)

      神智學會的創辦人布拉瓦茨基夫人(Madame H.P. Blavatsky)

      沉睡先知艾德格.凱西(Edgar Cayce)



      作者要強調,在西方理性主義的脈絡下,神祕學一直受到打壓與詆毀,直到二十世紀初,各種靈修方法與魔法實踐才回到檯面上,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靈感來源與心靈寄託。而本書正是進入這無限領域的傳送門,帶領讀者遨遊靈性的多重宇宙。



    名人推薦語



      「本書就像一座壯麗的橋樑,作者憑著完美的寫作技巧將這些虛無飄渺、易被誤解和老是令人翻白眼的主題連接起來。」——鄧肯.圖拉歇爾(Duncan Trussell), 美國喜劇演員



      「本書流暢地串起各個主題,包括神祕主義的起源、主要人物的經歷及對世界的影響,足以激起大眾對神祕主義的好奇心與探究。」——喬丹.葛魯伯(Jordan Gruber),身心靈作家



      「作者的胸襟令人佩服,除了包羅萬象的主題,其內容深入淺出,初學者也能從中享受閱讀的樂趣。」——柯林.迪奇(Colin Dickey),《亡靈大地》(Ghostland)作者



      「作者以開放、幽默和感性的角度來描寫這些神祕學宗師和都市傳說,不管是好奇的入門可,還是想要重溫神祕學的資深讀者,我都大力推薦這本書。」——約斯林?戈德溫(Joscelyn Godwin),神祕學專家民族音樂學者



      「我非常佩服作者的勇氣,他以一己之力要將當前神祕主義的發展介紹給世人,讓大家知道這是一門值得認真看待的學問。」——理查.史莫利(Richard Smoley),神祕學研究者







    ?


     





    第一章? 希臘化時代與古典晚期:赫密士主義的興起

    第二章? 文藝復興時期:神祕學歸來

    第三章? 啟蒙時代:玫瑰十字兄弟會、共濟會與光明會

    第四章? 十八至十九世紀的美國:震顫派、摩爾門教與降靈會

    第五章? 十九世紀的復興:李維的塔羅牌與蘭道夫的性魔法

    第六章? 神智學的開端

    第七章? 吸引力法則與新思想運動

    第八章? 大師輩出的年代與終結:克勞利、葛吉夫和榮格

    第九章? 政治與神祕學

    第十章? 超自然事物與超心理學

    第十一章 沉睡的先知與混沌魔法

    第十二章 威卡教、撒旦教會與量子力學



    註釋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