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限量簽名版)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限量簽名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917488
張慧慈
游擊文化
2025年4月01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9917488
  • 叢書系列:Misfits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Misfits


  • [ 尚未分類 ]











    長女病不是天生的,而是社會造成的



    「弟弟妹妹不乖,為何姊姊要受罰?」

    「當大姊好辛苦,沒有一天屬於自己」



      在台灣社會中,長女常常承受各種期待,對上要體諒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所以要幫忙維持家中的整潔;對下要照顧弟弟妹妹、最好成為弟弟妹妹的榜樣。



      同樣是子女,長女總是要出類拔萃,又能體恤父母,還要操持家業。



      本書作者是一位長女,她的母親也是,她發現兩人有著相同的勞碌命,不管在家裡與職場,常常必須擔負重任,但遺產分配或升遷這些好處,卻常常沒她們的份。



      為了探究「長女」如何養成,又有什麼樣的處境,作者透過觀察與採訪,紀錄了十幾位長女的生命故事,涵蓋不同世代與階級。



      這些故事呈現了當代台灣「女兒」、「女性」在家庭的角色,揭開那些理所當然的期待,如何造成長女症候群,讓她們在家庭與職場,總是成為過度承擔的人。



      【長女內心話】

      「為什麼弟弟妹妹出生,我就要長大?」

      「為什麼大的就要讓小的?」

      「我從沒想過當長女,可以申請自願性離職嗎?」

      「如果我不扛起來,就沒有人會做了。」

      「與其交給別人,不如自己做比較快。」

      「我是媽媽最親密的夥伴,有義務要幫她一起承擔。我要懂事,才能讓媽媽輕鬆」



      【長女特質】

      ◇??? 懂事、自我要求高,認真負責、會照顧身邊的人

      ◇??? 傾向獨立作業,不仰賴他人,自尊心較高

      ◇??? 懂得察言觀色,習慣周全大局

      ◇??? 任勞任怨、腳踏實地、值得信賴

      ◇??? 勇於面對挑戰、學習意願高、追求成長

      ◇??? 蠟燭型人格,習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忽略自己的需求



    一致推薦



      羽茜(作家)

      吳沛憶(立法委員)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苗博雅(臺北市議員)

      海苔熊(Podcaster)

      蔡宜芳(諮商心理師、親職教養作家)

      盧建彰(詩人導演)

      藍佩嘉(臺大社會系教授)



      這本書是父權家庭的鬼故事,跨世代、跨階層的長女們,有做不完的照顧勞動,小時候照顧弟妹、成年照顧弟妹的小孩、中年照顧年邁的父母,職場還要照顧任性的同事。她們不是天生充滿責任感,而是社會把照顧堆在女人肩上,長女來不及做個孩子,就要進入照顧鏈裡補位。長女要愛自己,不能只是買珍珠,得打掉父權違建、排序迷思,讓家人攜手做照顧的夥伴。——藍佩嘉(臺大社會系教授)



      「親職化兒童」指孩子成為「小媽媽」。在家中得承擔更多家務、照顧弟妹,有些甚至中斷學業、打工賺錢幫忙還債,或需要照顧失能的家長。這些人常常是家中的長女,當他們成為家中的小小支柱,讓大人感到無比安慰。這樣的孩子可能因此得到家人的認同、肯定甚至是依賴,但大人卻往往忽略了他其實還是個孩子,他也有被照顧的需求。謝謝作者寫了這本好書,希望長大後的長女們也能透過這本書,多替自己想一些,把自己愛回來。——蔡宜芳(諮商心理師、親職教養作家)



      關心原生家庭議題的朋友,很容易就能注意到,我們文化中長女的委屈與眼淚。尤其如果家裡子嗣眾多,甚至父母或祖父母病重,長女經常是優先被犧牲的對象。從小便失去童年,要照顧弟妹、長輩,甚至弟妹如果犯錯,長女還要被連坐處罰,說是沒有做好模範、沒有教好弟妹─父母藉此直接甩鍋自己的教養責任。很感謝小花媽願意碰觸長女議題,這對長女會是很珍貴的同理!——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理想上,父母要一視同仁的愛著每個孩子,但長女多半不被當成孩子而是父母的助理,甚至是代理,父母要她們分擔家裡的經濟重擔,還有一輩子照顧父母和弟妹的責任。這本書能讓你看見長女在家庭裡的辛酸和奮鬥,也指出了這種家庭結構有社會文化的背景,相信能讓身為長女的讀者產生共鳴,覺得自己的孤獨被理解了。——羽茜(作家)


     





    作者序 長女就不能做自己?



    CHAPTER 1??? 你是大姊,就要做好榜樣

    1??? 長女的社會性意義

    2??? 為家族利益貢獻的女人

    3??? 弟弟妹妹不乖,為何姊姊要受罰?

    4??? 悶悶不樂的長女與自由自在的手足

    5??? 生個女兒當好幫手



    CHAPTER 2??? 藍領階級的長女——讓弟妹擁有自由的犧牲打

    1??? 媽媽臨終前的託付,成為一輩子的枷鎖

    2??? 為了家中經濟犧牲學業

    3??? 子時生勞碌命的母女倆

    4??? 善於控制與規畫的長女



    CHAPTER 3??? 不當媽媽的長女

    1??? 沒有過一天屬於自己的人生

    2??? 姊姊幫弟弟顧小孩也是應該的?

    3??? 沒結婚,就應該當家族的保母?

    4??? 承接長女角色的二女兒

    5??? 滿足父母期待的長女



    CHAPTER 4??? 從未消失的重男輕女

    1??? 大孫頂尾子,長孫女呢?

    2??? 為了買便當給兒子而離開女兒的婚宴

    3??? 消失的存款,女大當婚的壓力

    4??? 女兒盡心盡力,媽媽卻只想到兒子



    CHAPTER 5??? 職場反映家庭─長女都是社畜?

    1??? 長女的養成就是社畜的製造?

    2??? 不能讓人失望的緊箍咒

    3??? 把親友的成敗當成自己的責任

    4??? 都是長女的部門



    CHAPTER 6??? 父母老後,女兒的社會責任又一樁

    1??? 養女兒防老?

    2??? 當長女成為媳婦

    3??? 沒結婚,就是自願長照?

    4??? 打工度假,照顧爸媽前最後的放縱



    終章??? 排序之外

    1??? 在成為長女之前,她們都先是獨生女

    2??? 齊心協力的手足

    3??? 正確的小孩使用手冊

    4??? 長女,不只是女兒而已



    後記??? 給媽媽的一封信





    序言



      在我們父母那個年代,家喻戶曉的電視劇《阿信》,感動了許多人,它闡述了日本傳統家庭下女性的堅毅與悲情,印證很多亞洲女性的經驗。



      在《阿信》劇中,有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她的大姊。阿信的大姊從小就到紡織廠工作,所得全部用來支撐家中的一切。她在工作期間,由於過度勞累以及沒有獨立居住的寢室,而遭室友傳染肺結核,病情嚴重到必須送回家。



      由於是女性,加上肺結核在二次大戰前的日本可以說是絕症,她被驅趕至環境惡劣的柴房居住。她深愛家人,也深知自己的時日不多,因此她鼓勵妹妹勇於追求自我;然而,她對自己的愛情則小心翼翼,因為家裡還需要她的收入養家,她想著弟妹長大了,她就可以追求自己的愛情了;但最終,她的盼望卻只能跟著她的不幸一起長眠。



      我跟母親都非常愛看《阿信》,不管重播幾次,都會不由自主地停留在播放的頻道,默默地看完。因為我們都覺得,阿信就像是我們的人生,即便我跟我媽相差了二十幾歲,但我們卻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



      我的母親是家裡第一個小孩,我自己也是,同為長女的我們,有差不多的童年。



      在家中,我們都被賦予期待,要當弟弟妹妹的榜樣;當家裡需要幫忙時,首先想到的都是長女,也是就是我們。無論是經濟上或是精神上的問題,長女永遠都要承接起來。



      身為長女,我們對上要體諒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要幫忙維持家中的整潔,在父母出外做工時,要維持家中基本的運作;對下要照顧弟弟妹妹,做手足的榜樣,最好還能扮演父母的角色。同樣只是個孩子,但長女總是要出類拔萃,又能體恤父母,還要操持家業。



      我是如此,我身邊也有許多人是這樣。



      當大姊好累,沒有一天屬於自己



      我有一個姑姑是長女。她在車禍送醫時發現罹患胰臟癌,短短半年就過世了。她在世的短短三十幾年間,沒有談過戀愛、沒有結婚成家,她很早就去紡織廠工作,幫忙爸媽拉拔弟妹長大,「自願」留在家中照顧父母。



      姑姑擔心家中無後,過繼了妹妹無力撫養的孩子作為乾兒子。姑姑照顧著父母與外甥,不只肩負起女兒常被賦予的照顧角色,並且因為認了外甥為乾兒子,象徵著為家裡「誕下」一個繼承人。因此,從那時候開始,姑姑連兒子的責任也要盡。像是在傳統社會中,兒子支撐家裡的開銷,婚喪喜慶代表父母出席,逢年過節也要操持大小事務。從我有記憶以來,姑姑從來沒有離開過北港。



      過世前,姑姑來了一趟台北,像是要跟所有的親朋好友告別,她告訴我們,她覺得當大姊好辛苦,沒有一天屬於自己,如果下輩子有機會,她好想什麼都不管地放飛自我。



      我問姑姑,為什麼她很喜歡我二妹?姑姑說,她很羨慕二妹活得很自由奔放,那是她夢寐以求的生活方式,也希望身為長女的我要多為自己著想。



      「阿慈,你做大姊一定比較累,但不要像我一樣,弟弟妹妹長大後,還把自己綁在家裡。你要多出去走走看看,你那麼會讀書,你長大後會知道姑姑在說什麼,知道嗎?要多為自己想。」



      當我聽到姑姑這麼說時,我開始思考姑姑是因為身為長女而無法做自己嗎?那我呢?過了一個世代,身為長女的女性還背負一樣的社會期待嗎?



      我想了想,覺得答案好像是「yes」。因為我跟姑姑都是出身農工階級家庭,家裡都有重男輕女的父親,也都是第一個出生的女兒,所以,姑姑才會希望我不要步上後塵,變成像她這樣為家庭犧牲奉獻的人。



      我看著她因為癌症侵蝕而瘦削到形容枯槁的臉,有點害怕,怕自己跟她一樣。



      後來,姑姑就過世了。



      長女比較不能做自己?



      我謹記姑姑的遺言,認真念書。對於底層階級的孩子來說,讀書是翻身成本最低的方式,只要我上大學,出社會就能找到坐辦公室的工作。有穩定的收入,就不一定要踏上結婚生子這條路,也能夠有底氣爭取很多事情。



      後來,我如願以償上了好的大學,接觸了社會學,了解了階級、社會結構、性別等概念後,我覺得姑姑跟媽媽的處境,不只是因為我們出身底層,還因為我們都是女生。然而,只因如此嗎?



      在我升大三時,幾個要好的同學一起聊天,赫然發現我們八個好朋友當中,只有一個人不是長女。這時候,一個朋友就說:「難怪你總是跟我們不太一樣,比較做自己。」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我、媽媽、姑姑,以及我的長女朋友們,會覺得「比較不能做自己」?甚至我跟長女朋友聊到我們在家中的角色時,常常出現犧牲、聽話、是爸媽最好的幫手這樣的形容。我們來自不同階層的家庭,卻同樣都是長女;有趣的是,我們長大後,各自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和家庭關係。



      長女病不是天生的,而是社會造成的



      為了探究上述問題,我寫作了這本書。在書寫過程中,我觀察了身邊不同世代、不同階層的長女。我發現不同世代的長女,同樣都被賦予了「照顧、乖巧、聽話」的角色定位,而這樣的定位,或者我們稱為的標籤,也讓這群長女不只在原生家庭,而是到了校園、職場、婚後的家庭,甚至是父母的老後照顧上,也都延續了這樣的角色定位。



      除此之外,本書也關注非長女的女性。在這些人的家庭中,若是長女無法扮演社會期待的角色時,被迫頂替那個位置的她們,行為模式也幾乎符合社會對於長女的要求與想像。由此,本書將呈現女性從過去到現在於家庭中扮演著怎樣的重要角色;而到了當代,這樣的「責任」,仍然需要這類女性去承擔,特別是「照顧」這件事情,更是接下來超高齡化社會,所亟需面對的現實。



      本書將透過不同女性故事,展現社會對於家庭想像的輪廓,及其延伸至各種場域(如職場、家庭、照顧現場)的樣態,並分析為什麼社會需要這些角色,以及女性如何在現有困境下,突破現狀,走出自己的路。



      本書最後,我也試圖為看似堅不可摧、由家庭排序造成的不平等與僵化的角色關係,提出解方。期待閱讀本書的讀者,能夠從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並且為自己、為深陷在該角色無法自拔的人,提供協助,讓她們得以改變現狀。



      我希望我的母親、我的姑姑、我自己,以及像我一樣的人,有一天可以明瞭,身為長女,不是原罪,而是在兄弟姊妹中最先享受世界的幸運女性。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