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簡單易懂的說明及豐富圖片,幫助孩子輕鬆學習科普知識
深入了解貝殼形成的祕密,帶孩子發現地球生物之美!
深入了解貝殼形成的祕密,帶孩子發現地球生物之美!
□可以從貝殼的大小、花紋跟顏色知道牠的年紀跟棲息環境?
□看起來只有一片殼的鮑魚,究竟是螺貝還是兩扇貝?
□具有幾何規律的花紋跟棘狀突起,竟然都是純天然的!
□我們吃的牡蠣是公的還是母的?
這些可能連身旁的大人都不一定知道答案的問題,
翻開書來找找答案吧!
宛若海洋寶石般的貝殼奧密都在書裡。
在海邊撿拾美麗的貝殼,相信不論對大小朋友來說,
一定是一種充滿樂趣的活動。
貝類在生物學上屬於「軟體動物」,其祖先誕生自5億年前。
如今從深海到高山都有軟體動物的蹤跡,棲息範圍極廣,
全球超過10萬種,其中光日本沿海就棲息著6000種以上,
可以說是地球上最繁榮的生物之一。
本書便是為了幫助更多人沉浸在海洋生物的魅力之中。
讓大家認識貝類都棲息在哪裡、是怎麼生活的、
為什麼貝殼有不同顏色和形狀,以及貝殼有哪些大小和特徵。
羅列出98種的螺貝、兩扇貝跟其他貝類,
幫助大家更認識這些棲息在地球上的美麗貝殼與貝類。
◎貝類是怎麼出生、能活多久?
絕大多數的貝類是卵生,有些種類的幼體會寄生在魚類上或是親代的殼中,
但在水中生活的海生與淡水貝類幾乎都是成熟後才會長出貝殼。
不過陸生貝類就不一樣了,牠們會產下長好殼的受精卵,
直接孵化出跟親代相同外型的稚貝。
貝類的壽命依其品種而有所不同:
蛤可以存活8∼9年,文蛤則是7∼8年,帆立貝可活10年以上,
北寄貝的壽命據說更能達到30年以上。
貝殼的表面擁有像年輪一樣的紋路,只要觀察這個紋路,
就能大致得知該個體的年齡,一般認為貝類的壽命跟大小沒有相關性。
◎貝類有什麼樣的靈活的生存手段?
對貝類的標準印象是牠們柔軟的身軀揹著堅硬的外殼,
對大部分的貝類來說,貝殼確實是牠們強大的盾牌跟堡壘。
像「黑齒法螺」在硬殼上還披著一層長有濃密長毛的殼皮,
甚至身懷河豚毒素與Echotoxin-2這兩種劇毒。
雖然給人笨重、行動緩慢的印象,
但其實有些貝類能伸出形狀類似翅膀、長有裂縫的肢足悠游海中,
比方被譽為海中蝴蝶、是海天使親戚的「三尖駝蝶螺」;
也有揹著輕薄美麗紫殼、靠著吐出的黏液氣泡漂在海面的「琉璃紫螺」,
專門以劇毒的僧帽水母與錢幣水母為食。
這些有著各式生存手段的海中生物,大大的刷新我們對貝殼的認知!
各界專家好評推薦
王嘉靖(大兜老師)�生態教育工作者
李貞慧�兒少讀物譯者、兒少閱讀推廣人
林怡辰�國小教師、閱讀推廣人
瘋狂理查�最FUN自然科老師
盧俊良�「阿魯米玩科學」FB粉絲頁版主、岳明國中小自然老師
(依首字筆畫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