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攀高、續抱、快逃——K線之道:股票要漲,不能純靠題材,更需要資金拉抬。K線比財報早知道,賺到70%漲幅。

攀高、續抱、快逃——K線之道:股票要漲,不能純靠題材,更需要資金拉抬。K線比財報早知道,賺到70%漲幅。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48155
林家洋
大是文化
2025年4月30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6267648155
  • 叢書系列:Biz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3 x 1.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iz


  • 商業理財 > 投資理財 > 股票/證券











      ◎高檔賣出、拉回承接,這樣操作,很容易賣掉飆股再也買不回來。

      ◎為什麼看K線?看財報不行嗎?股價要漲得靠資金,K線就是資金的力量。

      ◎創新高就該落袋為安?錯,在該股創新高那天進場,最有機會買到強勢股。

      ◎跌深就可搶反彈?除了政府國安基金會進場護盤,沒有主力想在空頭時進場。



      作者林家洋有26年證券分析資歷、CSIA證券分析師,

      也是臉書「林家洋-K線軌跡」粉專版主,粉絲數高達兩萬多人。



      目前專職K線教學,講座場場爆滿。

      現在,你只要用一本書的價格就可以學會基本招。



      外文系畢業後他就進入股市,一開始也跟其他散戶一樣,

      認為大跌後低接股票最安全,結果第一次買股就賠光當兵存下的所有積蓄。



      之後又因看好鋰電池發展,買進台光電(2383),並在回檔時融資加碼,

      結果股價不但沒漲,還跳空跌停,最後只好全部認賠殺出。

     

      兩次慘賠讓他覺醒,散戶最常說的:

      「低檔進場、回檔就加碼攤平」,都是錯誤的投資觀念,

      因為一檔股票要漲,不能只有題材(或是看財報),

      得有資金進駐(就是投資人常說的籌碼),股價才會飆。



      股票這麼多檔,法人、投信的資金到底買了哪一檔?只有K線知道。

      於是他開始認真研究K線,學習辨識資金進出的時間點、型態趨勢的轉變,

      再也不會賣太早或買太晚,賺到70%的漲幅。



      學會這些基本招,

      你再也不會哀怨:明明手中有強勢股卻賣太早。



      ◎K線就是價格支撐與壓力的檢視



      紅K代表盤中買盤不斷追高買進,

      特別是股價創新高的紅K,代表多方突破賣壓,積極資金進場。

      此時你不該逢高出脫,反而該加碼買進。



      黑K出現未必有賣壓,股價不一定會跌,別恐慌得亂賣股票。

      若是低檔出現破底長黑K,

      就是俗話說的:「空中掉下來的刀子不要接。」保持空手最安全。

      跳空有4種,怎麼知道該耐心等還是快跑?



      ◎能買、該賣,還是先觀望?



      創新高紅K後緊跟更長的黑K,代表主力不再拉抬,多方力量竭盡,

      但股價未必會立刻跌,宜先觀望。

     

      紅K後接續兩根黑K帶著跳空,原本拉抬力量完全瓦解,記得先閃。



      創新高後紅K的高低點連續多日越來越高,務必抱緊該檔股票。



      K線形狀像座山,內藏套牢危機。

      翻轉長十字線加成交量大,代表主力下了重本準備拉抬。

      股市正在發生哪些事?何時抱緊、何時快逃,K線比財報更早知道。



    名人推薦

    ?? ?

      分析師、臉書「股添樂 股市新觀點」粉專版主�股添樂

      極上國際電商平臺執行長、臉書「陳詩慧波段旅程」粉專版主�陳詩慧

      《波段的紀律》作者�雷老闆

      財經主持人�葉芷娟

      正聲電臺「財經早知道」主持人�羅際夫



    強力推薦



      很多人看K線,只看「漲」與「跌」。不過對於技術分析者而言,每一根K線都有故事,它不只是資金角力的結果,也是市場情緒最真實的呈現。熟悉技術分析的交易者,往往能透過連續K線的組合,搭配成交量能的變化,解讀出「趨勢」,這也是技術分析的核心所在。

      綜觀台股市場,我認為,林家洋老師是少數能將這件事做到淋漓盡致的人。他對於K線組合與趨勢判讀,往往有著獨到的見解,閱讀其文字時,常驚嘆:「哇!原來是這樣!」

      技術分析是一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鑽研的功夫,如果你希望快速精進這門技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絕對是一條捷徑,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攀高、續抱、快逃——K線之道》。——分析師、臉書「股添樂 股市新觀點」粉專版主�股添樂



      事實上,我跟林家洋老師的投資方法不同,他是技術分析派,而我著重於總體經濟、財務分析與價值投資法。儘管如此,他在本書提出的一些投資觀念,我仍十分認同。

      例如他在書中提到的,價不會騙人,量才會;用感覺投資,只會離飆股越來越遠;價差交易者的紀律等。相信投資人閱讀之後,一定可以有所獲得。

      雖然投資技術與流派真的很多,但投資方法沒有對與錯,只要找到屬於適合自己的最佳獲利模式,就是最好的方法。——極上國際電商平臺執行長、臉書「陳詩慧波段旅程」粉專版主�陳詩慧



      我在十幾年前剛進股市時,就是從學習裸K(只看價量K線,不考慮其他指標)開始,所以看到書中那句「K線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人人都看得到,卻不見得找得到重點」,實在心有戚戚焉。

      作者林家洋的10年K線專業分析經歷,厲害在把K線常見的迷思(價量背離、攻擊後的判斷等)講得清楚好懂,尤其是常見的10種K線組合,讓讀者可以邊讀邊實際對照看盤軟體,加深理解。無論是剛入門,還是看盤多年卻總覺得抓不到節奏,本書都能成為你看懂K線、看透市場意圖的第一本入門書。——《波段的紀律》作者�雷老闆

    ?


     





    推薦序一? 「順勢而為」看似容易,其實最困難�葉芷娟

    推薦序二? 他是最懂散戶問題的投資教練�吳依瑋

    強力推薦

    作者序? 股市正在發生哪些事?K線知道



    序章? 支撐與壓力的檢視

    01??? 用K線圖看清交易的輪廓

    02??? 紅K出現,買盤必追高,黑K出現,未必有賣壓

    03??? 資金潮來了嗎?K線知道



    第1章? 新手看量,高手看價

    01??? 頸線突破的原理與意義

    02??? 一眼看出不能買進的時機

    03??? 創新高的第一天,資金攻擊準備

    04??? 價不會騙人,量才會



    第2章? 股票要漲,需要資金的力量

    01??? 看出主力操盤軌跡的4種K線

    02??? 資金進駐,股價才會飆

    03??? 創新高的上影線,就是最好的買點

    04??? 出現下影線,不等於股價有支撐

    05??? 長十字線加成交量大,主力下重本

    06??? 高檔黑K之後,誰來拉抬股價?

    07??? 4種跳空,要耐心等還是快跑?



    第3章? 能買、該賣,還是先觀望?

    01??? 黑K吞噬,原本的多頭趨勢暫時結束

    02??? 跳空反轉,出現這種行情記得先閃

    03??? 反撲力道難預測,一開盤就先離場

    04??? 內困型態觀察重點:隔天走勢是否翻轉

    05??? 島狀反轉容易誤判,退出市場才安全

    06??? 母子雙星關鍵在跳空,暗夜雙星要避開

    07??? 日出攻擊結束,賺到整段獲利

    08??? 反彈的包覆黑K,說明股價有天花板

    09??? 主力防守的連續K線,絕佳買進時機

    10??? 外側三黑看出多單烙跑的企圖



    第4章? 學會基本招,讓你賺到70%的漲幅

    01??? 看懂頸線突破的「當天」

    02??? 趨勢變了,就全變了

    03??? 遇壓慣性改變看出資金心態

    04??? 移動平均線的扣抵計算

    05??? 創新高第一天的重要觀念

    06??? 拉回的支撐、跌破的反彈,無效



    第5章? 價差交易的邏輯

    01??? 高檔長黑就像打地鼠,捶掉紅K攻擊

    02??? 與主力同行

    03??? 當K 線像座山,內藏套牢危機

    04??? 你以為的利多不是利多

    05??? 股價攻擊總在創新高第一天之後

    06??? 用感覺投資,只會離飆股越來越遠

    07??? 高檔賣出、拉回承接,就這樣賣掉了飆股

    08??? 賺不成價差就長期持有?小心長期套牢



    第6章? 金融市場的生存之道

    01??? 情緒折價的唯一用處,搶反彈

    02??? 空頭結束才是價值投資最佳時機

    03??? 價差交易者的紀律

    04??? 賺錢的原理很簡單,為何結果總是賠?





    作者序?? ?



    股市正在發生哪些事?K線知道




      沒有人天生就是寫作高手。音樂可以依靠天賦,繪畫也可以,但是寫作至少得有某個領域的豐富歷練,再反覆練習。



      這就像股市裡的買賣判斷,沒有人天生就是交易高手,必須先培養正確的認知、邏輯、原理、準則,還要對抗人性的盲點,才有機會成為準確判斷的投資者。



      我跟大多數人一樣,人生第一筆股市投資以慘賠作收,但是很少人像我一樣,買進的第一檔股票三天後就暫停交易,就此下市。



      我還記得那檔股票是易欣工程,在那個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網路的年代,無法即時得知股價,加上相信買低比較安全的錯誤觀念下,我賠光了當兵時期存下的所有積蓄。



      當時的我天真以為,股市的投資重點在於得到內線情報,就能在垃圾裡撿到黃金,賺錢關鍵是在股價還沒被發現利多前低檔買進。更糟糕的是,我也沒有意識到買股不應該使用槓桿,所以才剛開始投資就遭遇融資斷頭。後來我花了六年時間艱苦的工作,才慢慢恢復元氣,然而,人生的歲月精華,又有多少個六年可以消耗?



      在經歷了易欣工程的股票變壁紙後,我認為年輕人還是需要好好的工作,或是找到一個本業。當時我想進入投信業,然而投信公司根本看不上英文系畢業的我,因為他們並不在乎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或英國文學到底在寫什麼。最後,我選擇了一家當紅的投顧公司,打算繼續往更專業的領域嘗試。



      股價不僅會跳水,還可以跳樓



      一次茶餘飯後,有個同業告訴我,將來手機只會使用鋰電池,而全世界只有兩家公司正在研發鋰電池,一家是日本的索尼(SONY),另一家則是還未上市的鋰新科技。



      當時我遍尋未上市盤商,都買不到這間公司的股票。同業知道後笑我笨,他說何必這麼辛苦,為什麼不直接買母公司台光電(2383)的股票就好?當時,台光電股價大約12 元。看到這個價格,我認為是天意,我也買得起,在飆股滿天飛的時代,我當然要「梭」(按:撲克牌遊戲術語,指下注所有籌碼)下去了。



      我看準台光電的股價從32 元下跌,在12 ? 13 元盤整了半個月,心想該是時候出手了,這一次我堅信自己的投資判斷變得更聰明。



      台光電的股票可以融資,我計畫把資金分成三份,分散承接風險。等到市場知道鋰電池未來會成為主流、股票上漲後,此時買進的價格將不再是風險,於是我先融資買進30 張,並且如我所願買在當天的最低點,到了晚上,我便帶著女友去吃大餐慶祝。



      高興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台光電股價在一個月之內漲到14 元後,就開始跳水。當時雖然心裡有點小小的擔憂,但是我更慶幸自己將資金分批的策略是正確的,所以再融資補進了30 張。然而,投入越多,心裡越是忐忑不安。



      那段時間我跟營業員的關係越來越好,她每天都會在十點半準時打電話陪我聊天,通話時間雖然不長,但是要傳達的數字絕對講得一清二楚:就是我被追繳的融資保證金。除了大學聯考外,我從來沒有這麼認真的去學習一個計算公式。如果維持率(按:股票市值除以融資金額的比率,股價越低,維持率越低)不夠,營業員會告訴我可以選擇賣出、補成現股,或是加碼買進,來拉高維持率。



      頭都洗了,澡當然也要一起洗完。我深信:未來手機需要更大容量的電力,鎳氫電池終有一天會被淘汰,到時候就是鋰電池的天下。只要台光電轉投資鋰新科技這件事被媒體報導出來,我就能馬上翻身,因此,加碼拉高維持率才是正解。



      然而,這是繼易欣工程後,我第一次發現股價不僅可以跳水,還可以跳樓。就在我「布局」將近200 張股票時,台光電開始跳空跌停。



      股價一跌,我就失去了所有信心。我開始懷疑自己過去的判斷、質疑自己是否在危急時刻選擇了錯誤的加碼。那段期間,我的世界裡整個天空都是灰的,還遇到暴雨。



      所幸在山窮水盡時,萬泰銀行(按:已於2015 年更名為凱基銀行)的喬治瑪莉卡(George & Mary,臺灣第一張現金卡,以臺語的諧音「借錢免利」命名)出現了。那是當時臺灣金融界的創舉,在信用卡市場飽和之後,首創可以負額提領的塑膠貨幣,許多銀行也開始跟進。



      我會有這張卡,起初是為了捧場朋友的業績,拿到卡後就一直放在抽屜裡。為了躲這場雨,我決定開卡啟用,畢竟股價再跌,人還是要吃飯,只要不去想股票,人生還是很美好。當時我依然認為,只要不將股票脫手,忍過了就是海闊天空。可是就在某晚的電視新聞裡,我才發現自己已經身在操作生涯的地獄。



      那天所有電視臺都在播報兩棟摩天大樓冒煙的畫面(按:指2001 年9 月11 日發生在美國的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幾乎看不到其他新聞。接著台股連兩天崩盤大跌,政府把當時跌停板7%跌幅縮減到3.5%,但是一切都為時已晚,四天累積下來還是可以再跌14%。當跳水變成了跳樓,你才會發現原來地板的下面還有地下室。



      融資本身就是妖魔



      我已經忘記最後怎麼賣掉這檔股票,只記得當時砍掉的價位是7 元。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積極投入正職工作,完全不思考生活上的欲望,每餐吃著一模一樣的簡單菜色。



      這是一種贖罪。因為弓要向後拉,箭才會射得更遠,股票也是如此,我得先承擔虧損的後果。低調度日的生活持續了一年,某次酒後,我向同事說出了這段不堪的回憶,才第一次真正面對我犯下的錯誤。



      從此,我開始認真的畫K 線,學習K 線中力量的意義、組合變化、型態趨勢的轉變,想辦法找出每一種不應該買進的股票。即便人心躲不開多頭市場想要「低接、拉回再買、逢低布局」的魔咒,但至少我得學會辨識,什麼型態的K 線不能買進。



      我曾在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描述親身經歷,並表示:「槓桿是不必要的,應該要避免使用融資。」有人認為我把融資妖魔化,我並不生氣,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但我還是回答他:「我沒有妖魔化融資,而是融資本身就是妖魔。」



      有多少人在開信用戶時就已經認知到,當用融資買進股價100 元的股票跌到60 元時,並不是虧損4 成,而是「完全賠光」?一定很少,大家都以為只要設定好停損,善用槓桿也能創造績效。



      我在寫這本書時,心裡想的是緣分,是我與各位讀者的緣分,也是投資人與K 線的緣分。美國已故投資家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曾說:「對於手中只有鐵鎚的人來說,世界就像是一根釘子。」更貼切一點的解釋是:心裡只有鐵鎚的人,看什麼都像是釘子。



      會寫一本關於K 線判斷的書,我期望的是先改變「投資人手上只有鐵鎚」這件事。正因為認知會改變觀念、觀念會影響思考,而思考會衍生行為,所以必須先導正認知,才有可能提升最後的交易行為。



      就像股市行情有好有壞,投資模式不同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這是「報酬順序風險」(Sequence Risk of Return,按:由資產報酬的先後順序所帶來的風險,將導致投資人面對相同波動卻擁有不同的報酬結果),但是多數人都受到「近因偏誤」(recency bias,按:人們在判斷事物發展趨勢時,會認為未來事件將會和近期體驗高度類似)的影響,把過去一段時間的經驗,直接當成未來決策的法則,這就是投資人避不開空頭市場的原因。



      一瓶水在觀光區、飯店、便利商店或家裡,價格截然不同,K 線也是如此。多頭市場時期,攻擊K 線的價值斐然,但到了空頭環境下,強勢飆股不過是教科書上的想像空間;在空頭趨勢末期,型態學中的「頸線突破」價值超越萬金,可是當多頭趨勢持續超過3 年,市場只剩下績劣股還沒突破頸線,這個型態已經失去判斷的價值。



      這就是每個投資人必須懂得K 線的原因,有武器才能作戰,能看懂市場正在發生哪些事,投資才會穩當。



      股市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年輕時我有一位女性朋友,沒有工作收入,但生活不疾不徐、不急著改變,因為有個男人每月給她3 萬元的生活費。她沒什麼工作能力,也自覺離不開對方,所以每個月都需要這3 萬元。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三年多前她借給對方500 萬元周轉,一直未還清,就以每個月3 萬元來償還。要還清500 萬元,這段關係至少要持續12 年以上,等於是男人用她的錢來養她。這500 萬元最後能還完嗎?沒有人知道答案。



      這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按:指被害者對於加害者產生情感,同情、認同加害者的某些觀點和想法,甚至反過來幫助對方),明明被長期不合理對待,最後卻離不開對方。這也像是股票族的處境,一旦被深深套牢了就離不開,只好痴痴等待解套。



      但是,只有在獲利狀態下才算是真正的投資,如果非要等到解套才願意退場,就像那位女性朋友,想等到拿回500 萬元後再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現在只能等對方慢慢還錢,沒有思考過12年後的事情,青春就這樣虛度。



      股市熱絡時,人們想的並不是盡快提升K 線的判斷能力,加入戰場,反而到處找尋自我安慰的方法,例如:不管配發的現金股利是價差、本金或成分股的配息,就貿然投入高股息型ETF,有錢進帳就當作被動收益。人們的觀念真的如此糟糕嗎?當然不是,而是不想承認這只是假象。因為假如承認了,就要重新想辦法努力,面對自己錯過的機會。與其認錯,不如找個替代品,假裝有被動收益。



      「舒適」的投資判斷多是盲點及誤解



      投資的真相是「本多終勝」,富人一年的被動收益就算只有3%,可能也是一般人主動收入的10 倍以上。然而,一般人卻把微薄的勞務所得,換取虛假的5%報酬,即便得到了100 萬元的5%,也只相當於一天136 元,還不如省下一杯星巴克(Starbucks)咖啡。



      但是,人們會安慰自己,有投資、有收益就行,錢哪裡來的並不重要,凡事都是無可厚非。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在一次利空事件中,折損了3 年的存股收益。這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剛爆發時,金融股存股族把股票砍到最低點的原因。



      只是找個東西買,解決不了投資問題,重點還是認知和觀念,以及學習判斷技巧,必須放棄會讓自己覺得舒適的技術分析,然後脫離自己的立場,客觀判斷K 線的力量。



      這是我的第二本書,內容比第一本更加詳盡完整,期望可以全面改變投資人的盲點,和對K 線判斷的誤解。其實,交易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個性,然後依目的建立交易準則,剩下的就是確實執行,這一點難度其實最高。



      每個人都有等待解套的經驗,股價下跌時,攤平成本沒有難度,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然而即便意識到問題存在,多數人也往往只是擺著,心想以後再說。這麼做不僅無法止住這次的虧損,也會錯過下一次的多頭市場。依樣畫葫蘆的運用技術分析,很難進步。



    推薦序一



    「順勢而為」看似容易,其實最困難

    財經主持人�葉芷娟




      我跟家洋老師是在節目上認識的,對他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嚴謹」。開始錄影前,他會要求先跟主持人通電話,完整闡述一次他的想法,確認主持人完整理解他想表達的主題後,才會正式錄影。在我接觸過的來賓裡,這是非常少見的情況,我覺得也代表他的自我要求非常高。



      家洋老師還影響了我兩件事:第一,他帶領我進入興櫃市場,且不只一次跟我分享,興櫃市場裡有很多即將昂首展翅的老鷹,應該試著多花點時間挖掘。第二,他改變了我對「創新高股票」的認知。



      有一段時間,我透過自己的選股方式,的確可以找到一些開始走強的股票。然而,每當股價漲起來了,尤其是漲到「K線圖的右上角」時,心裡總會覺得,已經賺到錢了、股價也創高了,「應該差不多了」,結果常常賣掉之後沒賺到後面的主升段。



      家洋老師不論在書裡、專欄裡或者自己的講座上,總是再三提醒學員:「創新高的第一天,才是股價攻擊意圖展現的開始。」他告訴我們,股價突破頸線創下新高,代表前面的賣壓全部化解完畢了,攻擊資金不必面對過去套牢的阻力,所以,就算來到新高價又如何,現在才正要開始猛力攻擊呢!他的這個觀念後來深深影響我對於股票的操作。



      你是「右上角選股」還是「右下角選股」的追隨者?或許多數人只想買在相對低點,然而現實就是,除了價值投資型的買股(而且還要先確認,必須是基本面優良的股票),不然打算買在低檔區是不切實際的做法,因為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多頭攻擊意願的資金何時進場。



      又或者,很多人也喜歡在盤勢好的時候,開始四處尋找與盤勢逆向的標的,認為接下來就會換它們補漲了。關於這一點,家洋老師也一再提醒,真的不要逆勢而為,當股價呈現連續的多頭趨勢,就應該順勢買進享受飆漲;至於空頭趨勢就不該堅持續抱,更不能加碼攤平。



      散戶常自嘲,自己總是被主力盯上,一賣股票它就漲飛,一買股票就開始跌。但大家是否想過,這背後真正的原理,就是因為自己總是逆勢而為?技術分析的「順勢而為」,看似容易,但其實是最困難的。為什麼推薦大家應該學習?因為我相信,唯有觀念轉變了才會影響行為,而行為改變了才能扭轉命運。現在跟著家洋老師,透過本書,讓我們再好好疏通一次自己做股票的觀念吧!



    推薦序二



    他是最懂散戶問題的投資教練

    大是文化總編輯�吳依瑋




      學校剛畢業後的第一個暑假,我除了找媒體相關工作,白天閒閒沒事,就跟著親戚去「號子」(?商)蹲著。



      那是一個沒有手機、更沒有網路的年代,要看盤只能去券商,要下單只能寫紅單。那時沒有人在存股。每天收盤之後,就是聽分析師拿線圖說故事,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什麼是K線和均線。



      當時臺灣第一次經歷股市萬點,市場熱到連賣菜的阿婆,都可以跟你聊幾句紅K創新高、一路長黑快點跑。



      K線(Candlestick Charts)又稱為蠟燭線,看似一根根彼此獨立,但串聯起來就可以看出目前股市裡多、空的端倪。難怪高手常說:「股市裡正在發生什麼事,K線比財報更早知道!」特別是將K線和均線組合起來判斷,就可更清楚的掌握買賣點。



      出版市場裡,談K線的書非常多,很多都標榜100張、120張、140張圖讓你看懂。所以當林家洋老師第一次找我談出書時,我特別想知道,他的書跟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版的書籍,哪裡不一樣。



      見面開會時,他沒有吹噓自己功力有多深、有多少張圖表可以展現,而是不斷問我,這個「不該買進」或「不該賣出」的概念,要如何用最簡單的圖表或是說明,讓讀者看懂;怎麼用K線說明多空意圖、賣壓化解,讓散戶能夠自己翻書就會。



      每次來公司開會改稿,他永遠神采奕奕,不吝於跟我分享他那幾天在股市上的新觀察,還關心我是「繼續持有」,還是「分批出清」。幾個月相處下來,家洋老師不僅是我的作者,更成為我可以隨時請益的老師。難怪他的學生都稱呼他「最懂散戶問題的投資教練」。



      寫這篇序的下午,台股大跌九百多點,加權指數失守21,000點。讓我想起家洋老師書中提到的,跳空有4種,怎麼知道該耐心等還是快跑?



      或許就像本書的書名一樣,該續抱還是快逃,股票要漲、要跌,不能純靠題材,更需要資金拉抬。K線比財報早知道。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