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心理學概論:通往心智與行為之門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533178
Dennis Coon,John Mitterer,Tanya Martini
危芷芬
雙葉書廊
2025年4月10日
253.00  元
HK$ 240.35  






ISBN:9786267533178
  • 規格:平裝 / 520頁 / 19 x 26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社會與心理類 > 心理 > 一般心理學











      本書精選當前心理學科學重要的理論取向與實徵研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讀者認識心理學的廣泛內容,為進階課程奠定基礎。此外,本書鼓勵學生主動、深度學習,藉由學習目標、省思練習和章節摘要,理解並且反思重要理解以及科學證據。作者非常重視實務應用,除了心理學原本的應用領域以外,也提供學生多種自我認識、自我協助的資源,期望學生研讀本書時不僅充實專業心理學知識,更可以運用於日常生活,永續經營人生。



    本書特色



      架構清晰:各章節皆提供明確的學習目標,以及對應的摘要,幫助教師規劃進度及檢核學習成果,幫助學生自我評估學習精熟程度。本書提供專有名詞解釋,讓學生更容易掌握重要概念。



      內容整合:作者將不同章節的相關主題進行連結,例如:介紹神經系統的相關部位,則同時標註探討其功能的章節標籤,讓學生建立整體知識網絡,提高學習成效。



      自主學習:每節均提供省思練習,可即刻回饋學習成果,並加深重點知識的記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第01章 心理科學的基礎

    1.1 常識心理學:心理學未必是「常見」或「普通知識」

    1.2 心理學家的工作

    1.3 心理科學史:時光旅行

    1.4 當代心理科學與生理—心理—社會模式

    1.5 心理科學的核心特徵

    1.6 實驗研究:因果關係

    1.7 非實驗研究:欠缺(些許)控制



    第02章 腦與行為

    2.1 神經系統

    2.2 腦研究

    2.3 大腦皮質

    2.4 皮質下結構與內分泌系統

    2.5 自我調節



    第03章 人類發展

    3.1 塑造發展的力量:先天與後天

    3.2 生理與知覺發展

    3.3 情緒與社會發展

    3.4 語言、認知與道德發展



    第04章 感覺、注意與知覺

    4.1 感覺

    4.2 視覺

    4.3 聽覺

    4.4 化學與軀體感覺

    4.5 注意

    4.6 知覺



    第05章 意識狀態

    5.1 意識狀態──覺察的多重面貌

    5.2 催眠與冥想:放鬆??

    5.3 睡眠:夜間雲霄飛車

    5.4 藥物改變的意識:高低起伏

    5.5 後設認知



    第06章 制約與學習

    6.1 學習的基本原理

    6.2 古典制約

    6.3 操作制約

    6.4 觀察學習

    6.5 認知學習



    第07章 記憶

    7.1 一般記憶模式

    7.2 感覺記憶與短期(工作)記憶

    7.3 長期記憶

    7.4 記得與遺忘

    7.5 長期記憶的正確性

    7.6 改善記憶



    第08章 認知、語言與創造力

    8.1 認知的基本單位:心像、概念與語言

    8.2 問題解決

    8.3 直覺、決策與認知偏誤

    8.4 創造性思考



    第09章 智力

    9.1 界定人類智力

    9.2 測量智力

    9.3 智能優異與障礙

    9.4 影響智力的遺傳與環境因素

    9.5 情緒智力



    第10章 動機與情緒

    10.1 動機的基本原則

    10.2 生理動機

    10.3 刺激與習得動機

    10.4 情緒的四個層面

    10.5 情緒層面的連結:情緒理論

    10.6 正向情緒與樂觀



    第11章 生理性別、心理性別與性行為

    11.1 性發展與性取向

    11.2 性別認同與性別角色

    11.3 性關係



    第12章 性格與個別差異

    12.1 性格理論

    12.2 特質:性格的基石

    12.3 性格衡鑑

    12.4 影響性格的因素



    第13章 健康心理學

    13.1 生理—心理—社會與行為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13.2 壓力與健康

    13.3 藉由因應而改善健康

    13.4 壓力管理



    第14章 精神疾病

    14.1 心理病理學:分類與成因

    14.2 精神病

    14.3 情感症與性格疾患

    14.4 焦慮症與焦慮相關疾患



    第15章 治療

    15.1 心理治療的起源與有效性

    15.2 行為治療

    15.3 認知與人本治療

    15.4 醫學治療



    第16章 社會思考與社會影響

    16.1 社會團體的基本原則

    16.2 態度

    16.3 社會影響



    第17章 利社會與反社會行為

    17.1 親和與吸引

    17.2 利社會行為:幫助他人

    17.3 反社會行為:攻擊、衝突與偏見





    序言



      給學生——邀請你與我們一起學習心理學!




      來自作者的祝福!我們期盼引導你探索令人興奮的心理學領域,以及對人類行為的持續了解。說真的,這本書是為了你而寫。我們誠摯地希望你能體會你所學習的內容是多麼熟悉、驚奇而有挑戰性。



      閱讀本書



      我們盡力讓這本書讀起來愉快,且跟日常生活有關。本書帶領你進入心理學的不同領域,探討諸如性格、變態行為、記憶、意識和人類發展等主題。每個領域都複雜而令人著迷,有許多路徑、地標和有趣的繞路,等待你來發現。正如同任何發現之旅,探索心理學讓你更了解自己、他人和周遭世界。這絕對是一場值得參與的旅行。



      有效研讀本書



      就像所有有趣的旅行一樣,如果採取反思態度,研讀心理學的收穫最大。心理學家相信,重要問題的答案來自投入和深思熟慮、觀察與提問。換言之,他們常問:「我們如何跳出自我,客觀地看待我們的生活、思考、感受和行為?」儘管看來簡單,你需要練習才可以發展出這種仔細思考。本書就是帶你走向主動、反思學習的路徑或護照。



      給教師——邀請你與我們一起教授心理學!



      感謝你為學生選擇本書。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譯註:法國意識流作家)曾寫道:「真正的發現之旅並非看見新風景,而是用新觀點看待事物。」我們也用同樣精神撰寫此書——我們的目標不僅是促成對人類行為的興趣,也包含對心理科學觀點的理解。



      我們幾位作者共累積了超過八十年的教學經驗,也曾經教過一萬多名大學生。儘管多數學生通常懷有良善的意圖,然而現代世界確實也讓他們沉浸在工作、事業、家庭、親密關係和流行文化中。隨著學生的注意力愈來愈有限,我們需要激勵學生閱讀,且教導他們如何有效學習;畢竟,學習是終生志業(Matthew & Sternberg, 2009; Paternoster & Pogarsky, 2009)。



      第十六版經過精心設計,促使學生深入心理學。我們相信,這將有助於學生更好地記憶所閱讀的內容,也可以更深入了解如何成為反思學習者和思考者。為了幫助你和學生達到這些目標,新版的設計圍繞三個關鍵目標。



      強調學習目標



      本版的新架構讓教師更容易客製化教科書的使用,以強調特定學習目標。具體而言,每章大約由五節所組成,代表特定心理學領域的「重要想法和議題」。每節開頭列出符合布魯姆分類法的「學習目標」,結尾則有「省思練習」,讓學生立即得知自己對關鍵概念是否理解。少數關鍵主題的架構讓教師安排課程更有彈性,只需要求學生閱讀與學習目標有關的章節。



      此外,第十六版致力達成美國心理學會對普通心理學的倡議(APA-IPI),同時延續過去版本所呼應的APA大學部主修心理系指導原則(APA Guidelines for the Undergraduate Major)。本書的三個主題符合APA-IPI。第一是人類多元性,探討種族、群族、文化、社經地位、性別、性取向和年齡如何塑造人類行為,其目的是消弭刻板印象、偏見、歧視和偏狹。第二是探討科學,提供批判性思考的實例,強調心理學思考的演進,以及仍待回答的問題。最後,日常生活的心理學強調心理科學如何應用於生活世界。



      促進學生主動閱讀



      本書有許多幫助學生主動學習的特徵,包括:布魯姆取向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建立各章的認知地圖(Ausubel, 1978; Gurlitt et al., 2012);以提問幫助學生思考;各節的省思練習提供學習成果的回饋;各章摘要統整學習內容;不同章節內容交互對照;專有名詞有助於複習。



      強調實務應用



      為了更進一步鼓勵學生閱讀,本書也強調如何運用心理學解決日常生活的實務問題,例如:日常生活的心理學。各章最後一節探討心理學理論與實務的連結,讓學生運用心理學技能於工作和關係當中,藉由心理學得到幫助。



    譯者序



      隨著科技進步,現代人的生活步調變得更快速、便利,網路開展個人的視野,讓生活領域更加複雜多變。然而,外界環境的變化並不會減弱身為人類渴望認識自己的強烈動機,這也是我們自詡為萬物之靈特有的人性本質。心理學知識,就是認識自己的最重要基礎。



      讀者可以從本書當中,體驗心理學的古往今來,了解這門僅有一百多年的學科從單純、直觀的構想發展成為複雜、精緻的理論與實務。戴上心理學的眼鏡,你可以了解的範圍從最具體的腦和身體、直接觀察的行為,一直到最抽象的意識與主觀經驗。藉由心理學家的努力,你可以見識到人們同時兼具理性思考和感性情懷,既能夠精打細算,也免不了粗枝大葉。從正常、健康、適應良好的習慣到異常、奇特、自我挫敗的認知與行為,人類心靈世界的廣泛光譜,無一不成為心理學家探究的方向。也就因此,無論對於人類,或者至少對於自己抱持任何一種取向或態度的人,都能在心理學的浩瀚海洋裡,找到喜歡棲身的島嶼。



      然而,貫穿本書的重要架構,仍在於科學研究。本質上,心理學家以科學方法嚴謹地驗證有關人性的種種假設,從推翻、批判既有理論,逐漸得到更趨近真實的描述。對於已經發現的現象帶有懷疑,是推動科學進步的原始動力。本書納入的研究成果,來自心理學家不斷提出問題和找尋解答的重複迴圈,未來亦會引導對人類感到好奇的潛在研究者,層層疊疊地在既有成果上新增更多對人性的洞察。無論讀者以往專精於哪一門學科,或者就讀哪一個系所,甚至是已經從事任何一項專業,在領略批判性思考的精髓後,都可以跳脫被動、慣性思考模式,成為具有主動、反思能力的自主行動者。



      或許,這是你接觸心理學的開始。這也是你為自己內在幽暗心靈點亮的一盞燈,以及為你人生漫漫長路高舉的指南針。期待讀者從自我認識、自我管理當中,成為自己的最佳領航員。


    危芷芬

    2025年3月18日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