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導讀
友誼的考驗
11隻貓帶著一大堆東西出門,在? 森林附近遇見正在玩泥巴的小恐龍,他全身泡在泥巴池裡,快樂地恰噗、恰噗拍打著泥巴。隔天,小恐龍不小心摔落懸崖,哭個不停。貓咪們七嘴八舌討論一番後,毫不猶豫地找來一條繩子,齊心協力把小恐龍救上來。小恐龍甩了甩尾巴,朝森林裡跑去。
不久後,小恐龍來小木屋找11隻貓。猜猜看,他是來向他們道謝嗎?小恐龍長大了一些,他邀請貓咪們爬到背上玩,11隻貓剛好坐得下,還有一隻掛在尾巴上。小恐龍背著貓咪們撲通一聲,跳進泥巴池裡,11隻貓嚇了一跳,全都變成髒兮兮的泥巴貓,貓咪們可是很討厭泥巴的。同樣的事對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體驗。對小恐龍來說,玩泥巴是快樂的時光,對貓咪們卻是困擾。友誼的建立不能只是單方面的給予,還需要考慮對方的感受。我們與人相處時,應該學習溝通、彼此尊重,如果別人的喜好和自己不一樣,也選擇理解與包容。
又過了一段時間,小恐龍帶著蘋果上門。這一次,他是來向他們道歉嗎?貓老大搓搓手,11隻貓開心地收下禮物。誰知,小恐龍把蘋果交給貓咪們後,竟然把他們剛捕獲的魚全部帶走。原來他是拿蘋果交換魚啊!貓咪們對這場「不公平」的交易感到不滿,於是趁小恐龍睡著時,把繩子一端綁在他的尾巴上,另一端綁在一大堆石頭上。小恐龍一移動尾巴,石頭就咚咚咚地掉下來,嚇得他落荒而逃。後來,許久不見小恐龍的貓咪們,忍不住反省自己是不是太過分了?他們之前用繩子「幫助」小恐龍,如今卻用繩子「報復」小恐龍。表面上看似是幽默的反擊,實際上也隱喻著善意與惡意之間的微妙界線。
11隻貓系列一共六部曲,一開始從《11隻貓》不遵守約定紛紛偷吃大魚,《11隻貓和阿呆鳥》癡心妄想一起品嚐烤雞,《11隻貓和豬先生》任性地佔據不屬於自己的房子,《11隻貓別靠近袋子》偏要唱反調,《11隻貓和怪怪貓》想靠小聰明進行宇宙探險,到《11隻泥巴貓》以牙還牙的惡作劇。馬場登以獨特的敘事觀點來構建故事,他筆下的貓咪們如同孩子般,既有善良的本性,也常常做出衝動的行為。作者用輕鬆、幽默、不說教的方式,並未強調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而是透過無厘頭的趣味情節,讓讀者很自然地透過故事情節來體會。引導孩子知道有時無心之舉會傷害他人,有時微小的善意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提醒成人讀者,我們不會事先知道生命中會出現什麼挑戰,也無法保證自己不會犯錯,正如同貓咪們無法預測旅途所見的事物,在各式各樣的冒險中,明白沒有什麼過不去的,何嘗不是成長的真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