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重大自然災難新聞傳播相關研究自九二一開始發展,回顧過去相關研究可以發現,災難新聞出現問題大抵為:一、災難新聞報導內容不時出現不符合專業規範的新聞表現,包括密集報導血腥驚悚畫面、違反客觀專業原則、罔顧新聞倫理等;二、記者為搶快、搶獨家,在災難現場採訪時干擾現場救災、賑災,採訪行為也時有造成災民二次傷害的情形。
相對於過去採取結果論、常以新聞內容進行分析,本書採取「回到新聞工作者具體的勞動論述和實作」的角度,藉由新聞工作者的工作經驗和故事敘述,帶出新聞現場的困境與行動,及其導致的結果。
本書共分為六章,以2009年的八八風災和2011年的日本三一一複合式災難這兩個重大災害的新聞工作經驗研究作為基礎,藉由與新聞工作者的深度訪談,分析和解釋災難新聞產製過程,新聞工作者所面對的種種不確定性,如何造成記者做新聞的勞動條件、記者(身心)安全、新聞專業表現的惡化。本書研究發現,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災難情境中,新聞工作者雖然不乏有追求新聞公信力者,卻也有許多人以追求個人或組織利益為訴求來「做」新聞,而這些文化腳本也影響了八八風災和三一一複合式災難的新聞產製實作走向,導致臺灣新聞的實際表現偏離傳統的專業倫理,最後歸納記者的專業反思、職業認同,由此提出未來建立重大災難新聞專業的建議。
本書特色
為什麼臺灣災難新聞面對社會持續批評,卻未能作出修正、回歸新聞專業?
跟隨進入災難新聞的後臺,見證重大災難新聞是如何被記者「做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