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愛嗎?歷史上最傳奇的冒名詐騙案
騙財騙色騙名聲,但騙人的與被騙的都沒有表面看來那麼單純
在那個沒有肖像、鏡子與照片的年代,是什麼定義了身分?
400年前一名女性的疑問,竟藏著一整個社會的學問
美國國家人文獎得主 娜塔莉.戴維斯
四度改編電影及戲劇、啟發文豪大仲馬的真實故事
※
騙財騙色騙名聲,但騙人的與被騙的都沒有表面看來那麼單純
在那個沒有肖像、鏡子與照片的年代,是什麼定義了身分?
400年前一名女性的疑問,竟藏著一整個社會的學問
美國國家人文獎得主 娜塔莉.戴維斯
四度改編電影及戲劇、啟發文豪大仲馬的真實故事
※
失蹤多年的馬丹蓋赫回來了!麻煩的是,回來的馬丹蓋赫竟不只一個?
世人所見到的歷史真相,恐怕也不只一個……
要不是某個瘸子突然闖進法庭,那位真名叫作居提勒的精明農民幾乎就要說服法官,他就是馬丹蓋赫本人:擁有馬丹蓋赫的一切知識與財產,就連最親密的妻子貝黛彤都幫忙出庭作證。結果正牌馬丹現身,風向瞬間倒轉──冒充者被下獄,受騙者獲同情,馬丹蓋赫則奪回了財產、身分與枕邊人,一切皆大歡喜。然而,這故事真有這麼單純嗎?
四百多年來,這則法國傳奇故事被人一再講述,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更啟發無數創作者。當動機層層環繞、真相背後藏有別的真相,追根究柢的任務就落到不死心的歷史學家頭上。著名史家娜塔莉.戴維斯在擔任同名法國電影《馬丹蓋赫返鄉記》的歷史顧問之後,決意進一步挖掘歷史。她憑藉史學專業訓練和栩栩如生的文筆,從斷簡殘篇中重建這則膾炙人口的鄉野奇譚,更找到長年遭到埋沒的多重真相。
自從1984年首度出版,本書早已成為微觀史學與新文化史的經典代表,既是認識法國社會史的必讀之作,也為新一代讀者用來探討身分建構、女性自主及司法正義等歷久不衰的議題。今日世界早已遠離十六世紀,但冒名詐騙案的陰影卻沒有隨之遠去,反而成為當代資訊社會的一大難題。為什麼就連最親近的人,也會被冒名頂替者詐騙?如果詐騙是社會的產物,我們顯然需要穿越人心的迷霧,而本書就是不可多得的火力示範。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李貞德(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許菁芳(作家)
擬邀共同推薦
尤美女(律師、婦運推動者)
周婉窈(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林美香(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謝金魚(歷史作家)
各界好評
「想像力與史家技藝的罕見結合,最適合打發下雨的週末。」────《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電影很精彩沒錯,但這本書更好看。」────《紐約書評》
「引人入勝的趣聞,豐富多彩的背景、複雜的心理和歷史未解之謎,足以讓任何聰明的讀者欣喜若狂。」────《柯克斯書評》
「這部迷人之書重現了十六世紀法國農村一樁冒名戀愛事件,作者巧妙運用史實,指出現代所謂『個體性』的獨特之處。」────季特林(Todd Gitlin),媒體社會學家
「十六世紀的法國農民既不會閱讀也不會寫字,無法自己留下紀錄。本書卻成功重建了他們的生活樣貌,打造一部精美的社會史。」────美國《新聞週刊》
「本書把『人』的故事重新放回歷史,卻沒有遺漏社會與政治力量。本書的普世意義極為明顯,能讓讀者思考歷史人物當初的選擇之餘,進一步反思我們當下的選擇。」────派翠西亞(Patricia Aufderheide),美國公共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