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老實生活:阿含經的幸福之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345719
釋法源
2025年5月12日
83.00  元
HK$ 70.55  






ISBN:9786267345719
  • 叢書系列:智慧人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5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智慧人


  • [ 尚未分類 ]











    心裡有解不開的煩惱嗎?

    讓佛陀為你打開心結,找回寧靜和喜悅!



      《阿含經》是最重要的原始佛教經典,我們雖然無法生值佛世,卻可以透過閱讀《阿含經》,宛如跟著五百大阿羅漢,一起圍繞著佛陀聽法。質樸簡要的法義,能直接觸動我們的心,喚醒內在的覺性,解脫自在不再遙不可及。



      《阿含經》對於現代人來說,不僅是通往內心寧靜和智慧的指引,也是生活中實踐佛法的重要參考。



      ◇想要開悟解脫,先要學習《長阿含經》的正確知見,才能見道悟道。

      ◇想要放鬆減壓,了解《中阿含經》苦、集、滅、道的原理,就能減壓紓壓。

      ◇想要簡單樂活,練習《雜阿含經》禪定止觀的方法,即能身心穩定健康。

      ◇想要離苦得樂,接受《增壹阿含經》的勸化,提昇自己的智慧,可以斷除煩惱執著。



      只有簡單而平靜的生活,才能帶來內在的喜悅與快樂。解脫不是遠離生活,而是在生活中覺醒。禪定與智慧的力量,可以幫助我們突破許多生活上的障礙,讓我們活得輕鬆、活得安好、活得有意義!



      本書作者法源法師,為美國紐約大學控制工程碩士,現任西蓮學苑執行長、雲陽寺住持、法鼓文理學院講師等。研究專長包括網路資訊、人工智能、腦波科技及心律分析等。這是法師暨《轉念快樂:讀懂解深密經》、《步步成佛:華嚴入門與十地修行》後,第三本解經著作,深入淺出介紹《阿含經》的傳譯歷程、內容架構、阿含教理的核心思想,以及解脫修行的妙法,指引真正的幸福之道。



      法源法師的YT頻道「科學看佛法」

    ?


     





    自序

    前言

    ?

    〈第一篇〉《阿含經》簡介

    一、《阿含經》的傳譯

    (一)宣講緣起

    (二)經文傳譯

    二、經文內容及架構

    (一)《阿含經》思想背景

    (二)阿含學基本架構

    ?

    〈第二篇〉阿含教理哲學

    一、四聖諦和離苦得樂

    (一)離苦得樂的真理

    (二)涅槃解脫的方法

    二、緣起法和善惡因果

    (一)十二種苦樂因緣

    (二)善惡因果的分析

    三、聖道解脫與證果位

    (一)聖道前行步驟

    (二)聖道正行次第

    (三)修證解脫果位

    ?

    〈第三篇〉禪修的道次第

    一、增上戒學與四念處

    (一)戒律主要涵義

    (二)增上戒學為師

    (三)以四念處為住

    二、增上定學十六勝行

    (一)禪定的主要內涵

    (二)修學止禪與觀禪

    (三)安般念十六勝行

    三、增上慧學十六觀智

    (一)智慧的主要涵義

    (二)增上智慧的修學

    (三)安般念十六觀智

    ?

    表目錄

    表一:漢譯《阿含經》與巴利文《尼柯耶》的對照

    表二:五類過去及現在的常見

    表三:五類未來的常見及斷見

    表四:四部《阿含經》內容架構

    表五:三世因緣果報與善惡業力

    表六:七水喻人的善惡因果

    表七:三十七道品修學內容

    表八:聖道解脫及解脫知見對照

    表九:大小乘戒律比較

    表十:五篇七聚罪相比較

    表十一:四念處經文對照

    表十二:四禪的禪支分析

    表十三:禪修四十種業處

    表十四:南北傳佛教十六勝行對照

    表十五:七清淨的解說對照

    表十六:七清淨與十六觀智對照

    ?

    圖目錄

    圖一:四聖諦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步驟

    圖二:十二因緣與惑業苦之因果關係

    圖三:聖道修學次第步驟

    圖四:三十七道品導航地圖

    ?





    自序



      筆者身為漢傳佛教的出家法師,主要以大乘佛教經論為學習重點;由於在法鼓山僧伽大學任教,受邀擔任阿含教理課程的講師,因而重新認識《阿含經》是大、小乘佛教修行的共同基礎,對個人的修行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阿含經》採取佛陀與弟子對話的體裁,以清晰、簡潔的方式記錄了四聖諦、八正道和緣起法等基本教義,為修行者提供了方向和指引。《阿含經》保留了最核心的佛教教義,包括四聖諦、八正道和十二因緣等重要內容,這些都是修行者開展修行的重要架構。《阿含經》強調觀察無常、苦與無我,幫助修行者從中培養出禪定與智慧。



      「四聖諦」是佛教的基本教法,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初期大乘佛教、後期大乘佛教乃至密乘佛教,以及現代佛教各宗派共同的基本教理。《阿含經》的修道次第,可以說是大、小乘諸經中,最為明確和詳盡的。「八正道」是修行得解脫的主要道路;其中「正念」、「正定」、「正智」三核心,則是能夠離苦得樂,最重要的修道次第。解脫不是遠離生活,而是在生活中覺醒,開啟智慧必須在生活中歷事練心。



      世間的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都是苦本,最終都將導致苦惱。世間追求縱欲奢侈的樂受,若得到刺激滿足後,內心會增加欲望,或感受到失落無聊。若得不到滿足或過度縱欲,則會變為苦受,內心會感受煩悶躁動。然而,若採取苦行貧困的生活,身心都接觸到不舒服的苦受,內心也會感受到煩悶躁動。由此可知,縱欲奢侈或苦行貧困的生活,最後帶來的都是苦受;只有簡單而平靜的生活,才能帶來內在的喜悅與快樂。靠著禪定與智慧的力量,可以幫助我們突破許多生活上的障礙,讓我們活得輕鬆、活得安好,活得有意義!



      《阿含經》對於現代人來說,不僅是通往內心寧靜和智慧的指引,也是生活中實踐佛法的重要參考。現代人處身科技時代,面對資本主義消費至上的社會,需要運用《阿含經》的智慧,幫助自己少欲知足,以環保生活共建幸福的人間淨土。



      《阿含經》對於簡單生活具有深刻的啟示,因為它強調清淨心與簡樸精神的價值,並教導如何從欲望中解脫,以獲得真正的平靜與滿足。《阿含經》多次提到「少欲知足」,鼓勵修行者減少對物質的過度追求,透過知足來感受當下的幸福。強調無常與緣起法則,提醒我們世間萬物皆是暫時的,不應過於執著於外在的擁有或成就。《阿含經》指導修行者注重內觀與心靈的淨化,例如透過四念處的修行來提昇專注力與智慧,從而擺脫浮躁和煩惱。



      簡單生活往往與尊重自然有關,《阿含經》的智慧也提醒我們要保持對生命與環境的尊重與珍惜。教導修行者拋開繁瑣,回歸生命的本質,專注於提昇自我道德與智慧,遠離無謂的干擾。《阿含經》的這些教導與現代提倡的簡樸生活理念不謀而合,對現代人追求更平靜、純粹的生活具有很大的啟發。



      想要建設人間淨土,先要有和樂富饒的社會環境為背景,《阿含經》對當代社會的永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當今的世界,全球經濟動盪起伏、社會持續分裂對立,環境持續破壞失衡,矛盾愈來愈大,《阿含經》的中道智慧,以及八正道的簡單生活態度,能夠對世界的永續發展提供助益。佛法的慈悲和平等的精神,尊重生命和自然、促進社會公平、引導永續生活的經濟發展,不只是個人生活的幸福之道,也是世界發展的幸福之道。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