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公眾輿論:訊息與真實的明辨

公眾輿論:訊息與真實的明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76028
沃爾特.李普曼
陳琪徨
大寫出版
2025年5月21日
233.00  元
HK$ 198.05  






ISBN:9786267676028
  • 叢書系列:catch On
  • 規格:平裝 / 440頁 / 14.8 x 20.8 x 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catch On


  • 人文社科 > 傳播�媒體識讀 > 媒體識讀











      ─百年傳播學經典鉅著─

      普利茲獎新聞名家獻給當代大眾於社會訊息&政治思索間抉擇的經典閱讀



      公眾輿論不總是理性而無私的,作者李普曼在《公眾輿論》一書中檢視公眾輿論對於現代民主政府的運作有何影響,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他指出,一般大眾常會出於自身利益,而做出阻礙社會進步的行為,而這本書就是關注公眾觀點如何受到非理性與個人利益的驅動,進而影響社會的各個層面。



      書中描述人們在理解複雜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環境時,常常會有認知上的限制,此時人們就會衍生出一套既定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s),以簡化的方式來應對複雜的現實面,而「刻板印象」這個詞也成為社會學、心理學,乃至於傳播學等領域的重要概念。



      此外,書中也提到公眾輿論如何被掌權者影響和操縱。李普曼提出「製造共識」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精英或政府機關如何利用媒體塑造共同的觀感,以達成自身的利益。



      《公眾輿論》於1922年出版至今已超過百年,但仍舊在政治學、傳播學、社會心理學等領域有著不得不提的地位,書中巧妙地剖析了至今仍存在於媒體、公共意見與民主運作之間的複雜關係。作者細緻又精確地揭示了大眾傳播對塑造集體意識、影響政治決策以及塑造社會發展方向的深遠影響。



      透過敏銳的觀察和引人入勝的軼事,李普曼闡述了現實與主宰集體敘事間的微妙問題。

      這本書也敦促讀者批判性地檢視滲透其日常生活的資訊,並挑戰我們公共知覺背後的機制。

      本書作者李普曼卓越的職業生涯橫跨數十年,撰寫過美國(也許是全世界)傳播史上最重要的專欄。在20世紀,他首創了冷戰概念,曾獲得包括兩次普利茲獎等多個獎項,產出數千篇文章與多部傑作,因此被稱為「偉大的闡釋者」。



      《公眾輿論》是李普曼對功能性民主政府及公民在民主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思索。李普曼審視歷史上動盪時期所呈現的兩難困境,並對公民有效自治的能力提出質疑。他對媒體在塑造公眾觀念和意見中所扮演的角色給予重要關注,並預見性地警告宣傳的力量。



      這部開創性探討現代民主、其運作方式以及對其最大威脅的著作,成為政治科學、新聞傳播領域的經典著作。李普曼對宣傳危害的理解遠遠超前於那個時代,他的結論至今仍然具有相關性和啟發性。



    ?


     





    作家小傳

    獻詞



    第一部 序言

    第一章 外部世界及我們心中想像的畫面



    第二部 我們如何認識外部世界

    第二章 審查與保密

    第三章 接觸與機會

    第四章 時間與關注

    第五章 速度、文字及清晰度



    第三部 刻板印象

    第6章 刻板印象為何

    第7章 作為保護手段的刻板印象

    第8章 盲點及其價值

    第9章 標準及其對立者

    第10章 發現刻板印象



    第四部 興趣與私利

    第11章 激起興趣

    第12章 重新檢視利己



    第五部 公眾意志的形成

    第13章 轉移興趣

    第14章 是與否

    第15章 領袖與基層



    第六部 民主形象

    第16章 自我中心者

    第17章 自治社群

    第18章 強制力、任命及特權的影響

    第19章 新型態的舊畫面:行會社會主義

    第20章 新畫面



    第七部 報紙

    第21章 購買報紙的人們

    第22章 忠實讀者

    第23章 新聞的本質

    第24章 新聞、真相與結論

    第八部 組織情報工作

    第25章 楔入專業

    第26章 情報工作

    第27章 訴諸公眾

    第28章 訴諸理性



    ?





    獻詞



      讓我們想像一個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一條長長的通道通向外面,可讓和洞穴一樣寬的一縷亮光照進來。有一些人從小就住在這洞穴裡,頭頸和腿腳都被綁著,不能走動也不能轉頭,只能向前看著洞穴後壁。讓我們再想像在他們背後遠處高些的地方有東西在燃燒著,發出火光。在火光和這些被囚禁者之間,在洞外上面有一條路。沿著路邊築有一帶矮牆。矮牆好像傀儡戲演員在自己和觀眾之間設的一道屏障,他們把木偶舉到屏障上頭去表演。



      我看見了。



      接下來讓我們想像有一些人拿著各種器物舉過牆頭,從牆後面走過,有的還舉著用木料、石料或其他材料製作的假人和假獸。而這些過路人,你可以料到有的在說話,有的不在說話。



      你說的是一個奇特的比喻和一些奇特的囚徒。



      不,他們是一些和我們一樣的人。你且說說看,你認為這些囚徒除了火光投射到他們對面洞壁上的陰影而外,還能看到自己的或同伴的什麼呢?



      如果他們一輩子頭頸都被限制而不能轉動,他們又怎能看到別的什麼呢?



      同樣,對於身後走過的人手裡舉著的東西,囚徒們也只能看到影子嗎?



      當然不能。



      那麼,如果囚徒們能彼此交談,你不認為,他們會斷定,他們在講自己所看到的陰影時是在講真物本身嗎?



      ──柏拉圖《理想國》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