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WIN-WIN!美國人的雙贏溝通法:「說真話也不傷人」的聰明人際學!

WIN-WIN!美國人的雙贏溝通法:「說真話也不傷人」的聰明人際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50424
小林音子
高詹燦
平安文化
2025年5月26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6267650424
  • 叢書系列:溝通句典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溝通句典


  • 心理勵志 > 人際關係 > 說話/溝通











    做自己,也能贏得好人緣!



    日本最強TEDx演講訓練師親授,

    一堂全美國必學的全方位溝通養成課!



    學生、教師、上班族,

    高階主管、藝人、知名KOL!

    超過30,000人驗證有效!



    ? ? ?



      ▍美國人的溝通會適度表達「自己」,又不過度強調「自我」。

      ▍美國人的溝通不見得客氣,卻經常可以打動人心。

      ▍美國人的溝通會讓對方自己決定怎麼看待你。

      ▍美國人的溝通會以對方60%,自己40%為說話目標。

      ▍美國人的溝通更重視肢體語言,因為那才是你最真實的反應。



      無論你是哪個世代,不管你在哪個行業,「溝通」永遠是所有人的共同課題。想在人際關係中取得主導權,或在交易中獲得更好的條件,美國人從小學習的雙贏溝通法,將帶給你超乎想像的優勢。



      比起口才的好壞,美國人更看重溝通的共感,真正的雙贏不是利益的分配,而是對雙方需求的尊重。若你溝通時以自我為中心,讚美可能會成為一種挖苦,道歉也會像是一種應付。但若心態純正、表裡如一,就算你說話直接也不會傷人。



      TEDx演說訓練師小林音子實地考察美國的教育環境,以豐富的實務經驗為基礎,透過4種尊重原則、6種附和方式、7種觀察秘訣,教我們如何錨定心態,全方位提升溝通表現。看完這本書你會發現,不求全拿的人,得到的反而更多,就算是個性不合的人,也能相互理解,握手言和,共創WIN-WIN!



    各界名家一致盛讚



      【GAS口語魅力培訓R創辦人、廣播主持人】王介安

      【薩提爾溝通引導講師】李崇義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口語表達訓練師、艾鍊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林慧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

      【表達顧問和企業內訓講師】陳睨

      【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盧美妏

      強力推薦

      ●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


     





    前言:美國人從學生時代便開始學習「說話技巧」



    序:美國中學生學習「說話技巧」的原則

    美國的說話技巧重視「心態」

    正因為有「心態」,才能活用「技術」



    第一章:調整好說話技巧的「心態」

    被人討厭的原因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

    將「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轉變成「以對方為中心的心態」



    第二章:用「話語」來表現心態的說話技巧

    以「語言表現」來回應「對方的尊重需求」

    STEP?「對方的尊重需求」,從「話語」加以掌握=聆聽

    STEP?「對方的尊重需求」,以「話語」來回應=附和



    第三章:用「非語言」來表現心態的說話技巧

    以「非語言表現」來回應「對方的尊重需求」

    STEP?「對方的尊重需求」,以「非語言」來掌握=觀察

    STEP?對「對方的尊重需求」,以「非語言」來回應=使用記號



    終章:美國的中學生學習的「說話技巧」【實踐篇】

    美國的中學生學習的「閒聊、日常對話」的規則

    美國的中學生學習的「交涉」規則

    美國的中學生學習的「說明」規則

    美國的中學生學習「引來共鳴的說話方式」規則

    美國的中學生學習的「演說、簡報」的規則



    後記:說話技巧是對未來的投資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