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積極的實踐,還是模仿的遊戲?
佛洛姆享譽世界、洞見人心的經典
影響現代人精神生活最深遠的社會心理學巨著
佛洛姆享譽世界、洞見人心的經典
影響現代人精神生活最深遠的社會心理學巨著
什麼是自由?
現代人如何理解�誤解所謂「自由」?
人為什麼逃避自由?
我們真的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嗎?
心理學大師佛洛姆在1941年出版的《逃避自由》,不但可作為兩次大戰後社會與政治現狀的詮釋,也以心理哲學角度對當代社會作了系統而強烈的批判。本書被譽為精神分析運用在社會學的傑作。
佛洛姆指出:「傳統社會安全而不自由,現代社會自由而不安全;正是這種不安全的自由使人產生種種逃避傾向。」現代社會在資本主義和民主潮流發展下,雖以「自由」和「個體化」解放了種種束縛,卻在人性底層和集體心理引發孤獨的不安與恐懼,讓人意識到自身的渺小與無力,更導致與自然、社會和人際之間的疏離。因此,現代人想要逃避自由,潛意識希望回歸中世紀社會穩定的經濟地位和權利關係,以尋求安全和歸屬感。正是這種心理上的不健康傾向形成極端民族主義與威權思想的社會基礎;而孤立和恐懼感同時精準反映在現代人嚮往權威、跟隨流行、迎合社會標準等各種拋棄自我的行為。
在這樣的背景下,佛洛姆從心理分析的角度出發,討論政治、文化和經濟對人的影響。他特別關注現代人身處資本主義社會與民主風氣中,面對像是價值觀混亂、內心不安、人際關係疏離等心理困境。他深入分析這些困境背後的歷史成因,指出人類應如何理性生活,創造幸福,建立良好的社會結構。
專文導讀
林耀盛(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好評推薦
葉啟政(前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宋文里(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萬毓澤(中山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
南方朔(社會觀察家)
楊照(文化評論人)
朱家安(哲學部落客)
湯舒雯(作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