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諾貝爾獎紀念版】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諾貝爾獎紀念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45352
戴倫.艾塞默魯,詹姆斯.羅賓森
吳國卿,鄧伯宸
衛城出版
2025年5月28日
217.00  元
HK$ 184.45  






ISBN:9786267645352
  • 叢書系列:beyond
  • 規格:平裝 / 576頁 / 14.8 x 21 x 2.9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eyond


  • 人文社科 > 政治 > 行政學/公共政策











    經濟長久繁榮的關鍵,竟然是政治!

    問世十年後,仍是解釋力最強的經典之作



      窮國之所以窮,不是因為地理或文化,而是制度選擇的結果!

      『應該列為政治人物及所有關心經濟發展的人的必讀書目。』

      ────賈德.戴蒙,《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



      為什麼有些國家十分富裕,有些國家卻異常貧困?帶來繁榮富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富裕的社會能夠一直繁榮下去嗎?



      作者的研究顯示,窮國之所以貧窮,不是由於命定的地理因素,也不是因為傳統文化作祟,繁榮富裕的關鍵在於社會選擇採行何種政治經濟制度。



      一個社會若能將經濟機會與經濟利益開放給更多人分享、致力於保護個人權益,並且在政治上廣泛分配權力、建立制衡並鼓勵多元思想,作者稱為「廣納型制度」,國家就會邁向繁榮富裕。反之,經濟利益與政治權力若只由少數特權菁英把持,作者稱為「榨取型制度」,則國家必然走向衰敗,即使短期之內出現經濟成長,卻必定無法持續。



      數千年的全球歷史說明了,制度可以往更具廣納性的方向移動,也可能會倒退回較具榨取性的狀態,淺層的民主也可能被綁架成為實質的權貴政治。



      作者將備受推崇的多年學術成果,化為架構完整順暢易讀的一般讀物。他們以全球史為素材,運用嚴謹的經濟學分析與政治學洞見,幾乎全面檢視歐美亞非等地的歷史發展,並提出簡潔有力的理論解釋。對於臺灣當前的內外處境,此書恰是幫助我們釐清方向的重要啟示。



      ★全書內含16頁彩色照片

      出版十週年.全新導讀

      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



    專業推薦



      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馮勃翰,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劉孟奇,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鄭紹鈺,哈佛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生



      ☆ 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最重要的著作

      ☆ 《經濟學人》、《金融時報》、《彭博商業週刊》年度選書



      「真正傑出的作品……提出一個簡潔有力的卓越答案。」──李維特,《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



      「應該列為政治人物以及所有關心經濟發展的人的必讀書目……有三個理由讓你愛上這本書:它是關於現代世界各國的所得差異,這或許是當前世界面臨的最大問題。它充滿許多迷人的故事,可以讓你在雞尾酒會上滔滔不絕,例如為什麼非洲的波札那發展迅速而獅子山共和國卻完全沒有。而且它非常好看。就像我一樣,你可能會拚著一次把它讀完,然後回頭一讀再讀。」──賈德.戴蒙,《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



      「許久以前一個沒沒無聞的蘇格蘭哲學家寫了一本書,討論國家成功的原因以及國家失敗的原因。《國富論》直到今天還是受到廣泛閱讀。以同等的洞察力及同等的廣闊歷史視野,艾塞默魯與羅賓森為我們這個時代重新處理同一個問題。兩個世紀之後,我們的曾曾…曾子孫同樣也會閱讀《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艾克羅夫(George Akerlof),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為什麼外表相似的國家,在經濟和政治上的發展卻有如此大的差異?艾塞默魯與羅賓森對這個論辯主題做了重大貢獻。透過廣泛多樣的歷史例證,他們說明制度發展有時候基於偶然的因素,卻造成影響巨大的結果。社會的開放性及其允許創造性破壞的意願,以及法治,似乎對經濟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亞羅(Kenneth J. Arrow),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作者以很有說服力的方式證明,國家只有在具備適當的經濟制度時才能擺脫貧窮,尤其重要的是私有財產制與競爭。更具獨創性的是,他們認為當國家擁有開放的多元政治體系,可競爭政治公職、選舉權普及,同時新政治領袖有機會崛起時,才比較可能發展出適宜的制度。他們重大貢獻的核心就是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的緊密關聯性,這種關聯性顯現在他們對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的一項重大問題極為有力的研究中。」──貝克(Gary S. Becker),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這是一本重要而有獨到見解的書,以眾多歷史例證證明廣納的政治制度能支援廣納的經濟制度,而這是國家持續繁榮的關鍵。本書檢視一些良性的政權如何創建並經歷良性循環,而惡性政權則經歷惡性循環。這是世人不應忽略的重要分析。──戴蒙德(Peter Diamond),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對一些認為國家的經濟命途取決於地理或文化的人來說,艾塞默魯和羅賓森帶來的是壞消息。決定國家會變成富國或窮國的主要因素是人所創建的制度,而非取決於地理或我們祖先的信仰。艾塞默魯和羅賓森綜合了從亞當斯密、諾斯(Douglass North)到更晚近的經濟史學者的實證研究,寫出這本引人入勝又順暢好讀的書。」──弗格森(Niall Ferguson),《貨幣崛起》作者



      「艾塞默魯和羅賓森這兩位世界首屈一指的經濟發展專家,揭露了導致國家富裕或貧窮的主要原因不是地理、疾病或文化,而是制度與政治。這本深入淺出的書充滿深刻的洞見,適合專家和一般讀者閱讀。」──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政治秩序的起源》作者



      「一本充滿睿智而且振奮人心的書──同時也敲響了令人深感不安的警鐘。艾塞默魯和羅賓森建立了一套極有說服力的理論,涵蓋幾乎一切與經濟發展有關的事務。當國家設置對成長有利的政治制度時就會興起,當這些體系僵化或無能調整時,國家就會衰敗,而且往往差距極大。所有國家的有權有勢者,永遠會追求完全掌控政府,出於貪婪而阻礙整體社會進步。因此必須以有效的民主節制這些人,否則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國家走向衰敗。」──江森(Simon Johnson),《13個銀行家》作者、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教授



      「兩位全世界最傑出、最博學的經濟學家,挑戰一個最難解的問題:為什麼有些國家貧窮、有些則富裕?本書對經濟學與政治史有著極深刻的認識,很可能是迄今對『制度很重要』的觀點最強而有力的論述。這是一本發人深省、充滿教育性,同時又令人著迷的書。」──莫基爾(Joel Mokyr),西北大學經濟史教授、羅伯史卓茲人文社會與科學教授



      「兩位當代社會科學的巨人在這本深入淺出的著作中,引領我們輕鬆瀏覽四百年歷史,並帶給我們一個令人鼓舞而重要的訊息:自由讓世界富有。世界各地的暴君要顫抖了!」──莫里斯(Ian Morris),史丹佛大學歷史學及古典學教授,《為什麼西方統治世界至今》作者



      「想像圍坐在桌邊聽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和麥迪遜(James Madison)探討兩千多年的政治史與經濟史。想像他們把自己的思想融入一個前後一致的理論架構,這個架構建立在限制壓榨、鼓勵創造性破壞,和建立權力均享的強大政治制度上,然後你將開始明白這本睿智而引人入勝著作的貢獻。」──佩吉(Scott E. Page),密西根大學及聖塔菲研究所



      「在這本內容驚人豐富的書中,艾塞默魯和羅賓森問了一個簡單而重要的問題:為什麼有些國家變富裕,有些國家則依舊貧窮?他們的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政治體發展出更具包容性的政治制度。本書最了不起的是它的文字爽快而明瞭,論述優雅並充滿歷史細節。此刻正當西方各國政府必須喚起政治意志以因應史無前例的債務危機,這是一本非讀不可的書。」──平卡斯(Steven Pincus),耶魯大學歷史與國際及區域研究杜菲教授



      「『笨蛋,問題在政治!』這就是艾塞默魯和羅賓森簡單但說服力十足的解釋,說明了為什麼許多國家未能繁榮發展的原因。從斯圖亞特王朝到戰前的美國南方、從獅子山到哥倫比亞,這本權威之作證明菁英如何制訂圖利自己的規則,犧牲多數人的利益。作者審慎地在悲觀與樂觀之間求取平衡,說明歷史和地理未必決定國家的命途。他們也記述了明智的經濟思想和政策若沒有根本的政治改革輔助,往往成效不大。」──羅德里克(Dani Rodrik),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



      「艾塞默魯和羅賓森高度原創的研究,闡明了經濟力量、政治和政策選擇如何共同演進並互相影響,以及制度如何影響此等演進,而這對瞭解社會與國家的成敗極其重要。這些洞見在本書中以深入淺出、極吸引人的形式呈現。購買本書的讀者將會發現自己捨不得放下它。」──史賓塞(Michael Spence),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迷人且易讀,專注於討論政治經濟制度複雜的共同演進,包括往良性和惡性的方向發展。它巧妙地掌握政治與經濟行為的邏輯,以及或大或小的偶發歷史事件造成的方向轉變之間的平衡。艾塞默魯和羅賓森提供了極其廣泛的歷史例證,說明此等轉變如何促成有利的制度、進步的創新,以及經濟成功,或者惡化成壓榨性制度並終至崩潰或停滯。」──梭羅(Robert Solow),198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十週年版導讀�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

    初版導讀�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

    序言

    第1章 很靠近卻很不一樣

    第2章 無效的理論

    第3章 富裕與貧窮的形成

    第4章 小差異和關鍵時期:歷史的重量

    第5章 「我已見過未來,它行得通」:榨取制度下的成長

    第6章 漸行漸遠

    第7章 轉折點

    第8章 別在我們的領土:發展的障礙

    第9章 倒退發展

    第10章 富裕的擴散

    第11章 良性循環

    第12章 惡性循環

    第13章 當前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第14章 打破窠臼

    第15章 理解富裕與貧困

    致謝

    資料來源

    引用書目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