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生命與味覺【料理人生紀念版】

生命與味覺【料理人生紀念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596720
辰巳芳子
陳心慧
積木文化
2025年5月31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864596720
  • 叢書系列:食之華
  • 規格:平裝 / 208頁 / 21 x 14.8 x 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食之華


  • 飲食 > 美食名店/指南











    溫柔地料理,堅韌地活著。

    100歲日本國寶級料理家辰巳芳子

    發人深省的飲食札記,

    畢生料理體悟提煉而成,擁抱風土與愛的獨特觀點。




    「撫育我們生命的,正是味覺。

    正因為現在是不容易生存的年代,

    才更希望大家能夠好好吃東西。」

    ──辰巳芳子


    ? ? ??糙米湯、小魚乾高湯、香菇湯、油菜花蓋飯、根莖蔬菜湯、牛筋鍋、蛤蜊法式清湯、大蒜湯、粥茶碗蒸……她的每一道料理背後,都蘊藏著對生命與自然的體悟與愛。



    ? ? ??曾經想要獻身心理學與教育的辰巳芳子原本並不喜歡料理,年輕時因為健康與戰爭的種種限制,因緣際會成為料理家,研發的湯品不僅養護了病重的父親,也救治了許多病患與老人,邁入高齡後仍然持續投入飲食公益事業。



    ? ? ??在本書中,她寫下自己如何從廚房工作中活出自我,找出「人為什麼要吃東西」的答案,理解「生命藉由食與其他生命相接」,傳遞「順應風土而食」的動人智慧,希望大家都能懷抱想要看到心愛之人笑容的念頭,製作湯品與料理。



    ? ? ? 人們已遺忘「吃」的本質,

    ? ? ? 更不知該如何才能活得更好……




    ? ? ??生命與味覺之間的關係是想切也切不斷,然而今日放眼望去,環境污染讓我們漸漸失去安心的食材,料理也都追求簡便快速,人們已遺忘「吃」的本質,更不知該如何才能活得更好。憂心忡忡的作者為世人提出五項指標:「敬畏之心」、「感應力」、「直覺力」、「應變能力」、「溫柔的心」,期望能為後人面臨生存困難的時刻提供解方。



    ? ? ??辰巳芳子在學習料理的過程中反覆思索,不好吃的東西就算吃下肚,也無法撫育這個人的生命。味覺是為了撫育生命而具備的感覺,是與生命直接相關的「愛的感覺」,味道不是調出來的,而是創造出來的,現在有愈來愈多的人無法感應美味,但認真創造的料理,卻能夠磨練感應力。



    ? ? ??誕生於生存之道上的飲食文化



    ? ? ??未來的生活可能會愈來愈艱難,但辰巳芳子相信,順應風土而食,日本就算只有米和大豆,山窮水盡還是可以熬過來。她在八十歲時,就以大豆立國為目標,發起了「大豆100粒運動」。



    ? ? ??她相信,無論哪個民族,都有誕生於生存之道上的飲食文化:米、高湯、發酵調味料,還有就是吃當令食物。享用季節的恩惠和風土的慈愛,是讓生存變得容易的最好方式。無論哪個國家都有讓人起死回生的飲食方式,例如德國的黑麵包、西班牙的冷湯,帶著敬畏之心學習這些飲食方式,與是否容易生存息息相關。



    ? ? ??湯品存在於人類的生存之道上,也存在於家庭的中心。這是作者堅持製作湯品的原點。



    ? ? ??請大家想像人類第一次拿到鍋子的場景。他們得到鍋子,將珍貴的蔬菜、豆子、肉塊、骨頭、鹽放入加熱。取出鍋中熬煮好的東西品嘗,舀起裡面的湯汁,等到快吃完的時候再加入新的食材和水,隨時加熱。年長者喝湯,幼兒吃鍋底煮爛的蔬菜。



    ? ? ??愛的希望就在鍋中。


    「吃東西就等同呼吸,包含在生命的結構之中。

    攝取好的食物,將會確實轉換成生命。

    生命本身比你想像的要求更好,

    請大家千萬不要忘了這一點。」

    ──辰巳芳子



    國民媽媽 宜手作•飲食作家 毛奇•世田谷台所主理人 許邦妮

    ──感動推薦




    ? ? ? 「這本書教我們如何培養運用食材的能力,同時由料理過程體會生活的意義,從細節處理產生對食材的尊重。」──宜手作



    ? ? ? 「年長的日本女性作家書寫,常常有種難以言喻的帥氣感,這是時光以及閱歷慢燉得來的如乾貨一般美味營養的文字。超過 90 歲的作者寫,『人為什麼要吃東西?』,你我都應該靜下來讀讀她怎麼說。」──毛奇



    ? ? ??日本亞馬遜讀者.熱情分享:

    ? ? ? 「本書詳記作者究極研究飲食之後所提出的各式湯品食譜,對實際會烹調的人來說很實用,對於像我這樣不下廚的人而言,也有如醍醐灌頂。」



    ? ? ? 「味覺是為滋養生命而具備的能力,讓生命與『愛的感覺』有了直接的聯結。促使我重新審視對生命中每一餐的態度。」




     





    序言 現年九十二歲的我,一定要讓大家知道的事



    人為什麼一定要吃東西?

    「吃東西」是生命的刷新

    順應風土而食

    食物必須美味

    日本鯷魚與地球暖化

    貝類不再發出聲響

    五大重點



    第一章 擁有「敬畏」之心:懂得品嘗風土慈愛和當令美味



    敬畏的根基

    外甥願意花三千圓吃油菜花蓋飯

    如何處理當令食材

    健太的挑戰

    不可放棄米、高湯、發酵調味料

    引導我的兩本書

    廚房工作是奉養生命的工作

    將欲望放在正確的方向

    「料理是人類最有創意的活動之一」

    食也可以養育靈魂

    值得信賴的食物的另一端



    第二章 磨練感應力:試著將五感集中至「手中的自然」



    現在,重要的是感應力

    紅肉魚和白肉魚使用不同的醬油

    一杯茶教我們的感應力

    培育母親感應力的河岸

    喬爾.侯布雄如何成為世界第一的廚師

    讓「細胞感到喜悅」的香菇湯

    都會人更要下廚

    拌炒磨練感應力:糙米湯?

    勤加練習,熟能生巧:糙米湯?

    品嘗應該丟棄的東西:糙米湯?

    拌炒糙米的時間是祈禱的時候:糙米湯?

    確實做好不起眼的事:小魚乾高湯?

    熬煮小魚高湯與上進心有關:小魚乾高湯?

    培育感應力的大豆100粒運動

    不試味道就像只給看樂譜卻不給聽演奏

    用好的下酒菜培育感應力

    在祖父膝上記住的熟悉的味道

    愛要透過行動



    第三章 培養直覺:風告訴我如何製作美味的生火腿



    突發奇想和靈感的不同

    富有靈感的人:辰巳濱子

    理論為經驗檔案佐證:炸新馬鈴薯

    最少的努力獲得最大的成果:蒸煮沙拉

    參考異國文化就容易突破瓶頸

    用義式蔬菜湯的做法製作日式根莖蔬菜湯

    誕生於民族「生存之道」的食物

    鎌倉的風帶給我的靈感:製作生火腿?

    「好像養了一名強盜」:製作生火腿?

    經過分析的經驗才有用:製作生火腿?

    成為等待自己的人

    湯品圖表有意義

    特別注意粥的理由

    讓每天的生存更容易的延伸料理

    感到不方便是改善的第一步

    正視事物的本質



    第四章 「緊要關頭」起身迎擊:牛筋和魚骨鞏固生命根基



    為了不成為茫然等待關鍵時刻的人

    孕婦沒有好好吃東西

    推薦給奧運選手的超級麥片

    牛筋和骨頭消除疲勞、撫育生命

    最近的日式料理傾向丟棄骨頭和內臟

    支撐?本龍馬的魚骨湯

    從貝殼得到滋養

    牡蠣和蜆要這樣吃

    提升免疫力的蔥天鵝絨醬和香菇醬

    避難糧食的準備不僅靠國家

    只要有米和大豆,總會有辦法

    希望培育出會播種大豆的人

    沖繩的救命藥和愛知的八丁味噌

    無論哪個國家都有讓人起死回生的飲食方式

    科雷希多島的經驗

    歷史的巨大轉折點



    第五章 培養仁慈之心:湯品熱氣的另一端看到的東西



    凱羅斯會的目的

    用蔬菜高湯抵抗胃癌

    讓生病的孩子喝法式家常濃湯

    住院病患的四種湯品

    邁向生命終點的人的湯品

    最後的一口要吃什麼

    用嘴巴吃所代表的意義:從照護第一線看起

    支撐宮崎一惠生命的東西

    希望提供將逝之人美味的原因

    愛的希望就在鍋中

    幸田文先生「脫帽致敬」的粥茶碗蒸

    回答「什麼都有」的母親

    「人生要簡單」的父親

    送鰹魚鬆給戰場上的父親

    退一步看見的東西

    無論是喜是悲都讓它從眼前經過

    湯品的另一端



    後記

    引用和參考文獻



    本書介紹的3種湯品和2種高湯的材料資訊







    推薦序



    �《一起帶.冷便當》《一起來.捏飯糰》作者、國民媽媽? 宜手作



    ? ? ? 讀到這本書的當下,我的便當料理課也正好上滿一年,書中有大部分提到的飲食觀念和高湯的運用,與我在料理課分享的看法相近,讀起來很有共鳴,拜讀了辰巳女士的料理態度,讓我對食材有了更尊敬的心意,也讓我再次思考人類對吃的定義。



    ? ? ? 在我小時候,家家戶戶的廚房或餐廳小吃攤都備有一種神奇調味料──味精,烹調時除了加鹽,也會加一小匙味精幫餐點「提味」,一直到我上了大學,人們發現味精是不好的化學添加物,對人體是有害的,才開始慢慢禁用。味精的出現就是為了要取代高湯的鮮味,現代人甚麼都講求快速,如果有種調味料既便宜、又能省兩三個小時熬高湯的時間,大部分的人都買單,這也是味精在當年如此普遍的原因。禁用味精後,市面上開始出現雞湯塊、高湯粉,目的也是希望省時快速,但我們有想過這些加工品對健康的影響嗎?



    ? ? ? 除了推廣高湯,我也推廣冷便當,冷便當指的是煮好後不再加熱、放涼吃的便當。食物不再加熱因而不被破壞營養,也能保存更多食物的原味,是冷便當最大的優點。但從我在網路上分享冷便當至今,幾乎每天都有人問我要如何能快速地完成冷便當?即便我在書中已經教大家如何前一晚備料,以縮短第二天早上料理的時間,還是很多人問可以前一晚先把便當做好嗎?可以早上再加熱後放涼嗎?大部分的人在乎的是如何能「快速」完成這件事,如何能越晚起床越好、準備時間越短越好?都忘了最該在乎的是吃進嘴裡的營養與口感。



    ? ? ? 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已經夠便利了,購物方便、服務快又好、加上網路的發達,不出門甚麼都能買得到,一鍵按下還有專人把餐點送到家,但大多數的人還是覺得時間不夠,越來越多媽媽買標榜快速或一鍋多煮的鍋具,或是已經調味好的加工品以減少在廚房的時間。但大家有想過,省時之後,我們吃下去的食物真的一樣好嗎?省下來的時間,真的有拿來好好利用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也許該想想:吃東西只是為了吃飽嗎?如果外食購買這麼方便,為什麼我們還要自己料理?既然都自己料理了,該如何將食材發揮到營養又好吃的境界呢?



    ? ? ? 辰巳女士在《生命與味覺》中提到的培養感應力,就是很好的答案,所謂感應力就是多接觸食材(上市場)、偶爾下廚,經驗累積後提高對食材的敏銳度。對食材的認知足夠,就會知道為什麼我們需要用對的方式與該花的時間來料理;因為經驗夠,就不用每次料理時看食譜或用秤,才能決定該加入多少量或多少調味料。這本書也提到多道食譜的作法,辰巳女士對食材的細心料理讓我深受感動與啟發,當我們對食材熟悉之後,我們會開始思考食材的來源與種植,重視食材的生長環境,從最原點改善修正這些吃下去會影響我們身體的食物,完成一個好的循環,讓生命達到最好的平衡。



    ? ? ? 現代人大多為了減重而吃、為了抗老而吃、為了避免某種病症而吃,已經忘了食物的本質,事實上,只要我們願意從注重食材開始,好好料理,就會健康。一日有三餐,食物對人類來說極為重要,如果連願意好好吃一餐或煮一頓飯的時間都沒有,那吃的意義又是甚麼呢?



    ? ? ??因為欣賞辰巳女士的料理哲學與方法,我特別在自己的《國民媽媽的養生湯飯糰》(電子書)中,以辰巳女士的「香菇高湯」與「蕃茄冷湯」為底,做出兩款美味又滋養的「香菇高湯泡飯糰」與「蕃茄冷湧泡飯糰」,希望能幫助大家輕鬆做、好好吃,體會大自然的恩賜!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