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大和神威:武士、王妃、巫女、企業家、文化人、航海家……20位教科書級日本歷史人物,如何粹鍊出當世大和之魂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76949
克里斯多夫?哈定
江威儀,高嘉俊,蔡筱慈
聯經出版公司
2025年5月29日
227.00  元
HK$ 192.95  






ISBN:9789570876949
  • 叢書系列:歷史大講堂
  • 規格:平裝 / 480頁 / 15.5 x 22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歷史大講堂


  • [ 尚未分類 ]











    穿越千年,成就神威

    20位教科書級歷史人物,凝鍊大和之魂!



      誰是日本人?!

      從神祕的卑彌呼女王,到搭著子彈列車的和服女孩,日本這個國家充滿著隱晦又曖昧的氛圍——禪意與科技共存,傳統與未來並行。令國人自傲、令外人著迷。但日本的文化是如何形成?《大和神威》用20位傳奇人物的生命故事,講述著橫貫千年,既精彩又刺激的大和建構史。



      這不是教科書,是歷史的角色設定集!

      從操縱人心想像的巫女王卑彌呼,到開啟近代經濟奇蹟的澀澤榮一;從親手寫下《源氏物語》的宮廷才女紫式部,到讓漫畫變成世界語言的手塚治虫。他們跨越時代,身分多元,有帝王將相,也有革命家、僧侶、藝術家、外交官、女詩人。無論身處何時,他們都是變革的象徵,有人提筆,有人執劍,有人提供了思想底蘊。各式各樣的大小人物,共同形塑出現代日本。



      在世界問出「何謂日本」的現在——我們用歷史作答

      這是一部寫給現在的日本,也寫給正在尋找自己文化定位的我們。從歷史裡讀出力量,從人物中找到共鳴。不論你是日史控、文化迷,這本書都會讓你重新認識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日本人」。



    ?


     





    地圖列表

    給讀者的話

    序章



    第一部 從天堂到平安京:神話時代至一一八五年

    1.??? 卑彌呼──女王

    2.??? 聖德太子──建國之父

    3.??? 桓武天皇──開疆拓土的重要推手

    4.??? 紫式部──宮廷記錄者



    第二部 從分裂到統一:一一八五年至一五八二年

    5.??? 北條政子──尼將軍

    6.??? 親鸞──賦權於人

    7.??? 世阿彌──藝術大師

    8.??? 織田信長──不成功,便成仁



    第三部 浮世繪的世界:一五八二年至一八八五年

    9.??? 支倉常長──航海家

    10.??? 井原西鶴──好色男子

    11.??? ?本龍馬──維新推手

    12.??? 楠本伊──打造一國之體



    第四部 新生活:一八六八年至一九四一年

    13.??? 澀澤榮一──企業家

    14.??? 津田梅子──文化衝擊

    15.??? 池田菊苗──新味覺的開創者

    16.??? 與謝野晶子──頌揚和平的反戰詩人



    第五部 文化立國:一九四二年至今

    17.??? 美空雲雀──戰敗之國、戰後之聲

    18.??? 手塚治虫──織夢者

    19.??? 田中角榮──影子將軍

    20.??? 小和田雅子──動盪時代的象徵



    年表

    參考書目

    謝辭

    授權許可





    ?









      「這是風和日麗的一天,宛如英國的六月天,但更炎熱一些。雖然最能象徵日本春天榮景的野櫻與相伴綻放的花木已然凋謝,大地依舊覆上一層年輕而清新的翠綠。起伏的樹林山丘,別緻的小山谷,碧藍的波浪上點綴著無數漁船的白帆。溪流縱橫,村莊錯落,一座座木造房屋與寺廟,屋頂曲線奇特。這片土地給人一種熟悉、宜居且秀美的感覺,展現出勤勉民族的國度。目之所及,看不到一丁點的雜草。」

      ──伊莎貝拉.伯德(Isabella Bird),《日本奧地紀行》(Unbeaten Tracks in Japan,西元一八八○年)



      「女侍將肉從這條鮮魚身上不斷片下,儘管牠還活著,卻已被剖割得七零八落。這種帶有野蠻殘酷的精緻,與日本人親切溫厚的天性形成了強烈對比。這悲慘的生物仍睜著閃亮的眼睛,看著我們吞食它的身體……」

      ──克里斯托弗.德萊賽(Christopher Dresser),《日本:其建築、藝術和藝術製造》(Japan: Its Architecture, Art, and Art Manufactures,西元一八八二年) ?



      誰是日本人?維多利亞時代的旅人們開啟並形塑了西方對日本的現代情結。在他們的眼中,日本人似乎是個兩極的民族──高傲的武士和低賤的農民同住在宛若伊甸園的景緻之中;旅館老闆善良溫暖,而他的員工卻虐殺活魚。端莊嫻靜的藝伎穿著一層又一層的華麗和服,而混浴澡堂裡的男女卻赤身裸體,毫不害臊地大聲談笑。



      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因為維多利亞時代建立的這種印象幾乎沒有改變,西方世界依舊對日本深深著迷卻又感到困惑。由於地理、文化與語言上的遙遠隔閡,「日本人」往往被視為一個整體,人們普遍認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必然擁有一致的思想與價值觀──如果這些要素真的能夠精確地區別出來。正因如此,二十世紀中葉的世代努力調和兩個相互矛盾的事實:一方面,日本在亞太地區的侵略昭然若揭,另一方面,它的文化卻以寧靜內省為核心,體現在寺廟、神社、庭園與湖泊之中──這些文化遺產珍貴至極,以至於京都在一九四五年免於遭受原子彈轟炸。戰後,媒體塑造出的日本形象以對比和矛盾作為基調:穿著和服的女人搭乘著充滿未來感的子彈列車;千篇一律的灰色西裝上班族男子徘徊在五光十色、喧囂熱鬧的街區,沉醉於快樂、幻想與縱情狂歡。



      只有到了二十世紀晚期,日本憑藉漫畫、動畫、電影與流行文化、美食、文學與電動遊戲崛起,成為文化超級大國之後,人們才開始對日本產生更細緻的認識:不同的地區與街區、各式階級與職業、彼此競爭的意識形態,以及對未來的對立願景。「日本人是誰?」這個問題不僅是外來者提出的疑問,也逐漸成為日本人自身思索的課題。事實上,這正是近兩千年有記載的歷史中反覆出現的挑戰與難題。該如何讓這座北方是冰封荒原、南方是亞熱帶雨林,縱長綿延三千公里的群島成為一個整體,並稱之為「日本」?該如何讓生活方式截然不同、語言各異、忠誠對象與信仰皆不同的人們凝聚起來,把這片土地視為自己的家?這個問題曾讓日本歷史上一些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絞盡腦汁:天皇與將軍、巫女與戰國大名、詩人與革命家、科學家、藝術家與探險家。



      由於這個國家的人口逐漸老化並慢慢減少,這個任務也對現今的日本領袖構成了挑戰,日漸稀缺的勞動力艱難地支撐著日益增長的高齡人口—無論是在財務還是身體上。顯而易見,這個問題有三種解法:更多新生兒、更多機器人,或更多移民。第三種選擇挑戰了日本長久以來對「日本人」的認識,即認為他們是一個高度同質化的群體,無論在社會規範還是精神上,都是一個整體。這樣的「俱樂部」如何歡迎新成員?



      當日本大眾及政治家們焦慮地思考「日本人是誰?」這個問題,並將目光投向未來時,本書則試圖回望過去,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了解一個國家的歷史,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探索它如何質疑自己。尤其是像日本這樣的地方,言辭往往被認為是空洞的──在這裡,「光說不練」的人是無法贏得尊重的──而最受重視的則是那些典範人生:這些人的想法和理想不僅僅是空談,而是實際付諸實踐,並經過驗證。



      《大和神威》深入探討了二十位這樣的生命:他們或是推動了日本自我探索的進程,並在國家建設和轉型中發揮了作用;或是在某種深刻的方式上,反映了周圍不斷變化的世界。這些人的成就大多已經成為日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並在故事、戲劇、歌曲、電影和文學中反覆被傳頌。這二十個人與他們的時代,共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親密的視角,讓我們得以窺見這段廣闊且引人入勝的歷史。



      第一部將以一切之初揭開序幕,講述日本史上第一個有名有姓的巫女王卑彌呼(約西元一七○年至二四八年),以及她那歷經數百萬年孕育的世界。我們會遇見聖德太子(西元五七三年至六二一年),他因為將中國與朝鮮文化引入日本而備受讚揚,其中包括書寫、詩詞、儒家文化,並造就了樸實莊嚴的佛教藝術與建築傑作。他奠定的宮廷生活儀制在今天的日本依然實行不輟。桓武天皇(西元七三七年至八○六年)是日本最強大而有創意的君主之一。紫式部(約西元九三七年至一○一四年)是日本第一位小說家,可能也是全世界第一位。她的作品《源氏物語》描繪了她知之甚詳的平安京(現京都)宮廷生活。



      在第二部,我們將從院政日本的瓦解,經歷長年的內戰與區域對抗,直到國家再次實現統一。備受讚譽的政治操作高手北條政子(西元一一五七年至一二二五年)成功地控制了新興的強大武士階級,確保了她丈夫作為日本首位幕府將軍的影響力在他早逝後依然延續。親鸞聖人(西元一一七三年至一二六二年)則讓日本佛教的焦點從山中隱居修行的宗教菁英,轉向一種簡樸、實際的大眾信仰,並強調純潔的內心。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物推動了日本的統一:劇作家兼演員世阿彌元清(西元一三六三年至一四四三年)透過他的能劇,使其成為表現日本自我形象的核心,並追求極致的精緻與嚴謹;織田信長(西元一五三四年至一五八二年)結合了謀略、新引進的火槍,以及拋頭顱、灑熱血的史詩般征伐意志,開始將日本的國家社群重新凝聚在一起。



      在第三部中,我們進入了近代日本的世界。支倉常長(西元一五七一年至一六二二年)所進行的全球航行揭示了這樣一個國家:最初其領袖決心擁抱世界,特別是來自海上的歐洲國家,但不久後便決定採取更為嚴格的邊境管制。這種邊界管制的變化,反而促使了德川幕府全盛時期流行娛樂文化的興盛,並由文壇巨星井原西鶴(西元一六四二年至一六九三年)以既讚美又諷刺的筆觸描繪出來。?本龍馬(西元一八三五年至一八六七年),一位劍術大師與戰略家,屬於那個激進的革命世代,幫助日本在危險且競爭激烈的現代世界中找到了立足之地。楠本稻(西元一八二七年至一九○三年)則在這個劇變的時代中生活和工作。



      第四部探討了現代日本的崛起與其在一九四五年衰敗的過程。澀澤榮一(西元一八四○年至一九三一年)被譽為日本資本主義之父,透過資金的投入和指導,促成日本人生活方式的劇變;而女權主義教育家津田梅子(西元一八六四年至一九二九年)在日本與美國之間的多元而混亂的成長經歷,使她成為對這些變革成果極具敏銳洞察力的觀察者。開創性化學家池田菊苗(西元一八六四年至一九三六年)將鮮味(MSG)帶入國內外,成功挑動了現代味覺,並在此過程中促進了日本在科學與商業領域的新興國際主義。最後,透過詩人及社會運動者與謝野晶子(西元一八七八年至一九四二年)的一生,我們發現世界主義是如何輕易動搖的。對日本而言,這促使其重新思考自己在世界,特別是在亞洲的位置,而這一思考最終帶來了毀滅性的後果。



      那一代歷經浩劫的日本人,將艱苦的戰後初期與童星美空雲雀(西元一九三七年至以九八九年)及其音樂聯繫在一起;她的音樂充滿了快樂樂觀,但同時也隱含著對美國娛樂文化逐漸侵蝕日本靈魂的恐懼。《大和神威》的第五部則聚焦於文化在塑造日本及其國際形象中的力量,這股力量一直延續至今。我們從美空雲雀談起,進而引入「漫畫之神」手塚治虫(西元一九二八年至一九八九年),他的早期代表作與一九五○至一九六○年代的日本重生恰好契合。當然,政治家仍然具有重要影響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影子幕府將軍」田中角榮(西元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九三年),他成為了日本自民黨(LDP)的代名詞,這個黨自一九五五年以來幾乎長期掌握政權。他的成就驚人,但也伴隨著一些不光彩的陰影。



      我們以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象徵作結,代表著這個民族正經歷動盪未明的時代。小和田雅子(西元一九六三年—)放棄了在日本外務省前途光明的外交官生涯,於一九九○年代初嫁入皇室,希望能以皇室外交官的身分報效國家。然而,接下來的歲月對雅子太子妃而言充滿挑戰,對整個日本也是如此──經濟低迷、東亞局勢緊張,而國民雖然習慣了安逸的生活,卻對未來愈發憂慮。如今,身為皇后,雅子希望能協助日本最古老的制度延續它歷來的職責—在不同時代,以不同方式成為社會的重心、國民的支柱,也在那個不斷被追問的問題中,提供部分答案:「誰是日本人?」。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