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給臺灣讀者的話〉
很高興《愛與數學》能以繁體中文在臺灣出版。這是英文本原著的第十九種譯本,原書於2013年問世。當時在書的開頭我寫道:「數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當我們進行網路上購物、發送簡訊、在網路上搜尋資料,或是使用全球定位系統裝置時,數學公式與演算法都在背後發揮作用。」
然而,「大多數人卻對數學心生畏懼」;數學成為「我們文化盲點中最陌生的領域,其中只有菁英份子成功地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事實上,我撰寫《愛與數學》的其中一個動機,就是想要讓這一片「陌生的領域」對所有人開放,並且強化可親近性。
本書出版之後,已經過了十二年,而這個矛盾如今更加鮮明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事實上,數學驅動的資訊科技不斷滲入我們的生活,為我們帶來嶄新的機會,以及前所未見的連結,但同時也挑戰我們對現實的感知、對人性意義的理解;甚至挑戰「真理」本身的概念。因此,現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峻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認識現代數學中那些引人入勝的思想,讓數學成為我們的朋友,而不是敵人。」
遺憾的是,我們的數學教育並未與時俱進。當今的數學教學方式仍然像是在教學生如何刷油漆、粉刷牆壁,卻從不讓他們欣賞大師們的繪畫傑作。結果是,多數人從未有機會見識數學的奇妙──更糟的是,他們被這門學科嚇壞了,從此相信自己永遠無法理解數學。我們對數學的無知與恐懼,反而成了有權勢者操弄我們的工具,他們利用數學來謀取私利。想想大規模監控、金融詐騙、社群媒體中用以愚弄控制人類行為的操弄性演算法吧。如今,隨著如ChatGPT等人工智慧系統的出現,我們正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數學正轉化為一種強大的武器。數學將被用來造福人類,還是傷害人類?
這取決於我們的選擇。我相信,捍衛我們作為人類的尊嚴與主體性,是我們的責任。因此,我們必須確保這些強大的人工智慧AI系統,只被用來激發創造力與創新,擴大我們內在最美好的成分,而非成為束縛我們自由與想像力的枷鎖。
法國偉大的哲學家與數學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曾說:「內心有其理性,是理性所無法理解的。」因此,我們不應將一切都化約為演算法、邏輯與理性思維。我們應該記得追隨內心的聲音。
在這本書中,我並不是要教您某些特定的數學概念,而是希望帶給您一個整體、全景式的視野,讓您看到數學是一扇通往隱藏實相的入口,是理解這個世界與我們自身深層真理的鑰匙。
數學教導我們,我們彼此之間,以及我們與自然之間,其實存在著比一般所理解的更加深刻的聯繫。我在我的新YouTube影集《AfterMath》中對這個主題有更深入的探討,您可以在我的頻道上找到連結:youtube.com/edfrenkel。
我將其視為《愛與數學》的「影音書」續篇,每部影片就像是書中的一章。
無論是在《愛與數學》或《AfterMath》中,我都主張數學是一座橋梁,連結了物質與心靈、連結了我們對宇宙可知事物的理解,以及那些尚未形成、甚至未知的事物──那正是屬於想像的領域。作為現實與神話之間的介面,數學展現了我們對於整合與圓滿、對於「整合自我」(undivided Self)的渴望。
當我們敞開心扉去感受數學永恆的優雅與智慧,我們就不再視自己為龐大機器中的小齒輪。我們會想起:「我們是這個世界的共同創造者,擁有彼此分享美與愛的能力」。
愛德華.弗倫克爾
2025年5月12日
美國加州 柏克萊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