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神之三部曲:馮勃棣劇本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494257
馮勃棣
允晨文化
2025年6月01日
127.00 元
HK$ 107.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7494257
叢書系列:
生活美學
規格:平裝 / 336頁 / 15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生活美學
分
類
藝術設計
>
戲劇
>
各類戲劇
>
其他戲劇
同
類
書
推
薦
安平追想曲:王友輝劇作選輯
從孔子到豐子愷:中國歷史劇本集
如此美好:王靖惇劇本集
如此美好:王靖惇劇本集
王記食譜:料理莎士比亞
內
容
簡
介
是神,也是病人
是救贖,也是迷幻藥
瘋狂、邊緣、挑釁、極度暴力又無比溫柔
三場信仰解體,三次靈魂拷問
劇作家馮勃棣,寫給這個精神分裂世界的三則狂暴寓言
解剖當代人心的絕望與虛無,末日必讀神作
「神之三部曲」作為馮勃棣一系列的劇本美學實驗和議題辯證,探討人神、人我、自我之間的糾葛與對存在的叩問。它以信仰為核心,擴及歷史、文明、宇宙的生成。
《Dear God》是一則幽微的禱告詞,亦是質疑與控訴。它探尋人世間的苦難與罪行,藉由多樣而離散的角色關係及內心對話,省思人性,探問存在。三條故事線分別用不同的語言策略和節奏來營造不同場域的空間感,如歌如詩,充滿機鋒又流露溫柔。語言被賦予重量,使人物的痛苦與困境顯得深刻動人。
《神農氏》是一首受虐靈魂的華麗告白,更是末日輓歌。它拆解神話與信仰,對終極救贖與獨一真理發出強烈的憤怒和痛苦的詰問。劇作家血淋淋地解剖每一劑被視為拯救者的藥方,如何在現今光怪陸離的世界裡,逐漸失能、失效與失常。本戲充滿藥味,恨意滿點,殺到荼蘼,至死方休。
《蘑菇》是親子關係間的權力遊戲,也是歷史文明中一切狂暴的總和。它天馬行空、驚世駭俗,創造力無遠弗屆。它也是一本哲學教材,上天入地,狡黠地合縱連橫邏輯因果,華麗而不失誠意地排遣自我、人我、生命、存在、實相,遍宇宙、盡虛空最「硬核」命題的內爆。極度暴力,無比溫柔。
?
目
錄
推薦序�轉筆人生小總結 ◎紀蔚然
自序�恨那麼小,愛那麼大
三部曲之一 :Dear God
第1場 我想往下跳
第2場 你被空白佔據了
第3場 我們被罩住了
第4場 在崩解的人是我
第5場 世界被止痛藥淹沒了
第6場 躲進你的皺紋裡
第7場 走不出的荒原
第8場 銀河墜毀
第9場 聽起來很平靜
第10場 沿著邊緣逃跑
第11場 非生日派對
第12場 Dear God
三部曲之二 :神農氏
第1場 打嗝是很危險的
第2場 我不怕惡夢,惡夢怕我
第3場 馬桶睡著了
第4場 凌晨四點四十八分
第5場 棄屍是一件很舒壓的事情
第6場 酋長!酋長!
第7場 Country Road
第8場 撿打火機
三部曲之三 :蘑菇
第1場 蘑菇
第2場 郵票
第3場 無花果
附錄:我為你押韻——情歌 Revival
第1場 全世界都在尖叫
第2場 我想和你說說話
第3場 志明與春嬌之可愛的笑
第4場 我得了一種不押韻會死的病
第5場 他為我押韻
第6場 我說話,只是為了確認你想不想聽
第7場 沒有菸抽的日子
第8場 不!這不是人生啊!
第9場 這就是姦情啊
第10場 你是另外一個我自己
第11場 我會記得你的溫柔
序
自序
恨那麼小,愛那麼大
活著實在是很寂寞,寂寞到需要寫一個三部曲來辯證存在。
「神之三部曲」作為我一系列的劇本美學實驗和議題辯證,探討人神、人我、自我之間的糾葛與對存在的叩問。為何叫「神之三部曲」?第一,它以信仰為核心,擴及歷史、文明、宇宙的生成;第二,我覺它很神。
三十歲以前,我的劇場作品以都會愛情、療傷喜劇為主,例如《我為你押韻—情歌》和《不如這樣吧BlueJohn》等,那時的我還在煩惱人生的才華與庸俗,沈浸於愛情的喜悅與失落,信手捻來便是笑點,落筆盡是浪漫寂寞。風評都不錯,但我慢慢發現了自我重複的問題,我已將一些經歷給挖掘殆盡了。我意識到得拓展創作面向,開始轉向世界,關注他人,訴說更大的題目。
這是我有意識地創作轉向,走向了(未來才會知道的)三部曲之路。
在《DearGod》中,我的目標是書寫人世間的苦難與罪行,勾勒了三條故事線,分別用不同的語言策略和節奏來營造不同場域的空間感。我用父親與女兒來寫撕裂與遺憾,透過一樁懸案來探討罪惡與刑罰;再來,我設計了三個傻愣與天真的ABC來呈現人類受到壓迫而想要遁逃的狀態,他們都想躲進末日裡,卻又耽戀想留下。劇中的所有人都想脫困、覓得盼望,找到存在中的一點光來作為救贖。
在那個階段,我的語調還算和緩,黑暗中仍有光明,尚稱純真溫柔,不知痛為何物,較為客觀冷靜。劇名取為《DearGod》,即「親愛的神」,像是祈禱的開場白,接續的是對神的呢喃細語。但在戲中,神缺席了,安靜到沒有聲音,任憑苦難發生,由人們自行尋找出路。我隱隱控訴著,「親愛的」三個字有了反諷意味,整齣戲像是一篇等待回應的禱詞。即便神沒有應允,人類至少還能用禱詞來溫暖彼此。
之後,我遇上了人生最為黑暗的一年,那是一段毫無救贖與光明的時光,我獨自與疾病和寂寞奮戰,與藥物和病房為伍,在疼痛之中寫下了《神農氏》。我的盼望已消耗殆盡,連祈禱的力氣都沒有。我想起歷史上嗑藥最多的人,或許就是神農氏,堪稱前輩,他可能也是最早使用娛樂性迷幻藥的嬉皮。我以神農氏為意象,以愛情來比喻人與藥物間相依相恨的親密關係,企圖寫一個最ㄎㄧㄤ的華語劇本,利用文字、敘事和畫面來製造恍神的嗑藥感,讓整齣戲充滿藥味,成為一趟「trip」。
寫完後,我發洩得暢快淋漓,充滿暴力與偏狹,甚至歧視。概念上,神可以象徵著任何人們依附著並賴以存在的精神寄託,可以是藥物、性愛、身分地位、房地產、健康食品、心靈課程、財富……而在故事的最後,人是被神與信仰給徹底背叛的。戲中,我殺到荼蘼,沒有給出光明,不是我不相信,而是我寫的時候還看不到罷了。
那時,我想世界末日到了,直到……
又過了幾年,很開心地,人生上揚了,開始瞥見曙光了!我從恐怖的一年中走出來了!與神、與世界達成某部分的諒解,並繼續探索著和解的可能。這一路上,我發現人與人的衝突、傷害、與爭戰,就是每一次小型的世界大戰;人與人的撕裂的無限擴大,造就了世界文明的崩解與傾塌。我又發現,《DearGod》到《神農氏》原來有一貫的中心思想與脈絡,是有延續性的,且那條思考與言說的過程尚未完結,它應該通向格局更高的地方。在絕望與撕裂過後,然後呢?我必須給一個說法。三部曲的構思趨於完整,《蘑菇》於焉而生。
在《蘑菇》中,我聚焦一對母子關係,讓他們花式華麗地互相傷害,大玩恐怖顫慄的權力遊戲,從中探討當一段病態的關係被放大時,是如何從家庭問題擴及為社會事件。又,當其再無限放大時,是否會成為世界的戰爭與文明的危機?親密人際關係的衝突與傷害,恰恰反應了人類歷史進程的各種樣態。又,當人類試圖於流行文化、科技、政治中追求偉大不朽時,若少了愛與理解,一切的不朽是否終將成為一片虛無?
如果《DearGod》是一則提問與浮世繪,《神農氏》是血淋淋的靈魂解剖,那《蘑菇》便是一片讓人探尋新天新地的迷幻藥。在三部曲的最終章,在躁鬱過後,人類真的有辦法互相和解與寬諒嗎?如果終極拯救並不存在,我們是該索性在暫存中飄蕩,還是更該努力把瞬間活成永恆呢?
我想,在三部曲的最後那一刻,我給出了我的答案。
盼望在盡頭,我們都能發現一件最美的事情,原來恨那麼小,愛那麼大。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