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2025六燃文件展:洄游六燃?洄游頭前溪【活隱喻.活博物館系列】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12132
賴雯淑,黃貞燕,陳恆安,周政翰,張鈞傑,陳麗玲,鄭錫奇,黃瀚嶢,莊雅仲,榮芳杰,王俊秀
王聖智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2025年6月02日
117.00  元
HK$ 105.3  






ISBN:9786267612132
  • 叢書系列:藝術思潮系列
  • 規格:平裝 / 136頁 / 19 x 26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藝術思潮系列


  • [ 尚未分類 ]











    流淌三百年的頭前溪河水、

    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與其標誌性的大煙囪地景、

    經歷超過七十年跨度的三場戰爭記憶──二戰、國共內戰、冷戰

    政治、工業、水文、生態,如何交織出新竹的文化基因



      ? 荒廢的廠房如何吸引瀕危物種「霜毛蝠」在此生活?

      ? 頭前溪水作為工業與戰略資源,如何承接城市的記憶?

      ? 移動緩慢的植物群如何成為歷史迴游的線索?

      ? 在六燃工作、居住、生活的人們,又是怎麼和這個戰爭遺址共存共融?



      「六燃」是「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的簡稱,與日本本島的一至四燃,北韓平壤的五燃,同為二戰時生產軍需燃料的工廠。1945年日軍戰敗、國民政府來台,高雄六燃成為中油煉油廠,新竹六燃則先成為空軍軍舍、後成為眷村「忠貞新村」。眷村遷村後,六燃廠房一度成為廢棄之地,最後在藝術家與文史愛好者的奔走下,以博物館的形式保留。



      從文資保存,到共同的想像

      為推廣與活化六燃文史空間,自2019年開始,陽明交通大學六燃博物館團隊便藉由藝術策展的形式,每三年推出一場展覽,藉以梳理新竹這座科技工業城的前世今生及發展脈絡。2025年的六燃文件展,以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的遺址為出發點,透過檔案、影像、藝術創作、環境數據與社群參與,構築一條橫跨歷史的洄游路徑,觀望軍事遺構與生態交纏的海軍動態網絡,理解遺址本身、及文資保存的再生產,是如何消化三場戰爭歷史記憶:二戰、國共內戰、冷戰,以及如何與流淌三百年的頭前溪河水呼應,成為眾人的共同想像。



      生態與文化的交織

      書中打破過往文件展紀錄書之形式,邀請七位學者撰文,從行動網絡、生態保存、田野調查、水文地理、文化治理、歷史紀錄等角度,書寫人、地、歷史、記憶、物種、生態是如同時依附又彼此衝突的複雜樣態,並藉由策展論述與七篇論文之開展,回應「生態-文化」的永續概念,看見工業遺構與河流如何進入日常、文化記憶,如何在變動中不斷演進與轉化,以及其上的多元物種如何共存共融。透過生態與文化的對話,從六燃出發,認識「不只是人類」的歷史。



      【活隱喻?活博物館】系列書籍的展望

      「活隱喻.活博物館」(Living Metaphor.Living Museum)系列出版品,是陽明交通大學自2018年起執行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與教育部高教深耕辦公室所支持的新竹六燃保溫睦鄰與博物館計畫,由陽明交大六燃團隊為「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新竹支廠」(簡稱新竹六燃)之保存活化議題所展開的大學社會實踐之成果。



      「活隱喻?活博物館」的策展理念,讓歷史場域不再僅是過去的遺留,繼續成為對話、行動與想像的所在。新竹六燃作為一個想像共同體,指引人們在記憶與當代的流動中,建構出一個融合生命、生態與文化的永續體。



    ?


     





    【序】Preface

    文化多元,百地齊燃——點亮各地最美的風情|李遠

    洄游六燃?洄游頭前溪——歷史、生態與未來的共構|林奇宏

    連結歷史、生態與社群的永續對話|周倩

    以思想與藝術重構歷史:六燃的第二重程序|劉紀蕙



    【策展論述】Curatorial Statement

    洄游六燃?洄游頭前溪|賴雯淑



    【六燃大事記】Chronicle of the Sixth Fuel Factory



    【六燃雙洄�迴旋】The Double Helix of the Sixth Fuel Factory

    前言:文化與生態作為動態連續體|賴雯淑

    博物館如何做歷史|黃貞燕

    說誰的歷史:六燃作為「物件」|陳恆安

    神隱在台灣科技城中的蝙蝠中隊|周政翰、張鈞傑、陳麗玲、鄭錫奇

    踏查,拓印與沓語——植物的符號探索|黃瀚嶢

    水竹科:水基礎設施與技術治理的溢出|莊雅仲

    新竹六燃「再造歷史現場」政策的文化治理觀察|榮芳杰

    新竹六燃的人本研究取向:燃料生活者的探索|王俊秀







    ?





    推薦序



    文化多元,百地齊燃——點亮各地最美的風情

    李遠|文化部長




      本次應陽明交大六燃博物館團隊為第三屆六燃文件展「洄遊六燃?洄游頭前溪」撰寫展覽專書序文,展覽談及新竹六燃及頭前溪,新竹六燃是日治時期日本海軍合成戰爭所需之航空燃料異辛烷之所在,為當時台灣生質燃料的生產地;而頭前溪分佈於新竹市北部及新竹縣中部的五峰鄉、橫山鄉、尖石鄉、芎林鄉、竹北市等鄉鎮市,可說是新竹地區的主要河流。有戰爭的記憶、軍事工業的烙印、族群的交織、生態的變遷在這裡相互碰撞與交融,形成互相牽引的動力場,打開鮮活和充滿各種可能的對話空間。



      水滋養生命,文化亦然,水與文化都是歷史記憶所繫之所,凝聚著人民集體的潛意識。驅使我們探問: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洪流中,我們如何以敬畏之心面對歷史、文化與生態,又如何以勇敢之姿朝向未來?我在八歲那年決定以寫作來撐起這人生的風風雨雨,從少年到初老,當時心想只是小小撒個野,熱情卻如野火般一次次燎原,照亮了所到之處的黑暗,深切的自剖與自省讓自己明白,反抗是為了讓所眷戀的事物更美好,那麼,即使白了髮,也這麼一直撒野下去吧!如同我的第100本書也是我回歸內心的第一本書,而文化及生態保存工作就是回歸自我的內心及揮灑熱情的動力。



      因此,我上任之初即提出「百大文化基地」構想,開創由下而上的民間參與力量,透過前瞻計畫及其他補助資源的再造歷史現場、地方文化館舍升級、獨立書店支持等,為各地點亮最美的人文風情。一如新竹六燃的文化資產保存工作有文化部的前瞻計畫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的經費挹注,有新竹市政府的落實執行,加上陽明交大六燃博物館團隊深耕在地的實踐行動,藉由公私協力在既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爬梳各地不同領域的文化歷史脈絡及特色故事,發展各類文化主題,打造全民共創、共享,且具歷史脈絡及文化內涵的文化基地,進而強化台灣文化主體性及豐饒文化生命力。



      第三屆六燃文件展《洄遊六燃?洄游頭前溪》,可見陽明交大六燃博物館團隊以在地歷史脈絡、文化特色及生態環境等多元內涵述說台灣故事的用心,是值得花些時間好好欣賞的展覽。



    以思想與藝術重構歷史:六燃的第二重程序

    劉紀蕙|陽明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主任




      《2025六燃文件展:洄游六燃?洄游頭前溪》是策展人賴雯淑教授長年耕耘,面對六燃特殊的文化生態環境,結合在地空間與歷史記憶,而以藝術製作展演的精彩成果。



      陽明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以「衝突、正義、解殖」為核心問題意識,組織校內外以及國際學者,針對不同形式的衝突與不正義,分析造成不平等的壓迫結構如何在歷史過程以及地緣政治之下形成,並提出不同方式的思想介入與藝術介入。賴雯淑教授所領導的六燃團隊一直在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六大研究群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正如策展論述中所言,賴雯淑教授以新竹六燃和頭前溪這兩股「螺旋體」,探討其所牽連「不同族群迭代的歷史記憶、生命紋理,以及頭前溪流域不同時期的樣態」。在《2025六燃文件展》中,我們看到這個研究團隊重新思考「新竹生博物館」如何結合民間與政府的意志,重新敘述歷史、再造歷史、凝聚新的社群意識,也探索這個場域以及周邊曾經有過的生活空間、居民情感,以及環繞這個場域的自然環境,包括霜毛蝠、植物生態,以及介入文化與自然的水世界。



      新竹六燃這一個從殖民時期到戒嚴時期作為軍事、政治、生產為目的的空間,經過六燃團隊的努力,成為了以人為本而不斷醞釀創造出新文化的空間,的確令人感佩。當我們拉長歷史的軸線,我們會理解到,歷史中的台灣可以被視為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拓撲空間。如同不同經緯軸線的交織運動,台灣是不同時期移入不同人群的匯聚地,在歷史偶然發展中持續形成社會,也透過新移入的人民而不斷重構。不同的政府,會有不同的治理模式與法律制度,不同的人民也會造成不同的矛盾與衝突。然而,透過藝術與行動,我們會看到更多人民不斷以創造的方式,展現出新的文化與新的空間。



      歷史中的任何事件或是歷史過程,都是第一層的運動,都是將生命的材料透過勞動而納入生產與消耗的第一重程序。無論是生老病死,或是勞動力進入生產線、原料被製造為成品,人民被教育而成為國家的生產力,群眾集結而進行革命,這些第一重程序總是立即在場的活動,也都以不同方式遵循了特定歷史環節的內在法則。然而,生命過程與事件場景卻也總是多種樣貌並存,而且充滿不同異質性發展方向的元素。只有透過第二重程序的思想以及創作,透過物件的重新組合,我們會看到另一種共享的公共空間,也看到各種不被理解的生命與歷史過程。



      在新竹生博物館以及六燃文件展中,我們再一次看到了人文工作者可以啟動人們的重新思考,以不同的角度重新理解歷史,重新創造歷史。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