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三百年的頭前溪河水、
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與其標誌性的大煙囪地景、
經歷超過七十年跨度的三場戰爭記憶──二戰、國共內戰、冷戰
政治、工業、水文、生態,如何交織出新竹的文化基因
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與其標誌性的大煙囪地景、
經歷超過七十年跨度的三場戰爭記憶──二戰、國共內戰、冷戰
政治、工業、水文、生態,如何交織出新竹的文化基因
? 荒廢的廠房如何吸引瀕危物種「霜毛蝠」在此生活?
? 頭前溪水作為工業與戰略資源,如何承接城市的記憶?
? 移動緩慢的植物群如何成為歷史迴游的線索?
? 在六燃工作、居住、生活的人們,又是怎麼和這個戰爭遺址共存共融?
「六燃」是「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的簡稱,與日本本島的一至四燃,北韓平壤的五燃,同為二戰時生產軍需燃料的工廠。1945年日軍戰敗、國民政府來台,高雄六燃成為中油煉油廠,新竹六燃則先成為空軍軍舍、後成為眷村「忠貞新村」。眷村遷村後,六燃廠房一度成為廢棄之地,最後在藝術家與文史愛好者的奔走下,以博物館的形式保留。
從文資保存,到共同的想像
為推廣與活化六燃文史空間,自2019年開始,陽明交通大學六燃博物館團隊便藉由藝術策展的形式,每三年推出一場展覽,藉以梳理新竹這座科技工業城的前世今生及發展脈絡。2025年的六燃文件展,以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的遺址為出發點,透過檔案、影像、藝術創作、環境數據與社群參與,構築一條橫跨歷史的洄游路徑,觀望軍事遺構與生態交纏的海軍動態網絡,理解遺址本身、及文資保存的再生產,是如何消化三場戰爭歷史記憶:二戰、國共內戰、冷戰,以及如何與流淌三百年的頭前溪河水呼應,成為眾人的共同想像。
生態與文化的交織
書中打破過往文件展紀錄書之形式,邀請七位學者撰文,從行動網絡、生態保存、田野調查、水文地理、文化治理、歷史紀錄等角度,書寫人、地、歷史、記憶、物種、生態是如同時依附又彼此衝突的複雜樣態,並藉由策展論述與七篇論文之開展,回應「生態-文化」的永續概念,看見工業遺構與河流如何進入日常、文化記憶,如何在變動中不斷演進與轉化,以及其上的多元物種如何共存共融。透過生態與文化的對話,從六燃出發,認識「不只是人類」的歷史。
【活隱喻?活博物館】系列書籍的展望
「活隱喻.活博物館」(Living Metaphor.Living Museum)系列出版品,是陽明交通大學自2018年起執行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與教育部高教深耕辦公室所支持的新竹六燃保溫睦鄰與博物館計畫,由陽明交大六燃團隊為「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新竹支廠」(簡稱新竹六燃)之保存活化議題所展開的大學社會實踐之成果。
「活隱喻?活博物館」的策展理念,讓歷史場域不再僅是過去的遺留,繼續成為對話、行動與想像的所在。新竹六燃作為一個想像共同體,指引人們在記憶與當代的流動中,建構出一個融合生命、生態與文化的永續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