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那年,東眼山,斜角派出所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515549
顏瑜
要有光
2025年6月24日
93.00 元
HK$ 79.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7515549
叢書系列:
要推理
規格:平裝 / 200頁 / 14.8 x 21 x 1.0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要推理
分
類
文學小說
>
懸疑/推理小說
>
華文懸疑/推理小說
同
類
書
推
薦
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作家親簽版】
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
魔蟲人間套書(限量簽名版,1&2)
魔蟲人間套書(1&2)
魔蟲人間2•黑白
內
容
簡
介
我叫李啟陽,在這間「斜角派出所」當警察,怪怪的名字是我當初選填這裡的原因,肯定會發生很多很好玩的事!
警專畢業以後,李啟陽選擇去到三峽的東眼山,在斜角派出所任職基層員警。本來以為會有很多有趣的經歷,沒想到這裡根本就是養老地──派出所的警察加他只有四個人,整天跟街坊鄰里喝茶聊天、抓貓逗狗,陪學長打蒼蠅、掃飄落門口的櫻花瓣,連交通罰單的KPI都只有一年兩張,他簡直無聊到懷疑人生。
今年春天,李啟陽想趁著櫻花季捉到酒駕作為與長官談判的籌碼,調離三峽區。意外地,他卻碰上了美麗的女大生,學運幹部葉亭莉,並在她的幫助下抓到酒駕!眼看著李啟揚似乎收穫了愛情,而且即將順利調職到首都一展長才,兩人卻因為一場意外事件被捲進了學運的政治風波中──學運的領袖、葉亭莉的學長,在李啟陽的轄區內溺水身亡,成了學運大爆發的導火線。
兩人最終在首都見面,一個是堅守防線的警察,一個是亟欲破牆的抗議者……
本書特色
★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得主、警察小說之王──顏瑜深思之作!
★獨家收錄「顏瑜全作品時間線」,一次掌握所有警察系列角色!
各界推薦
沙棠(小說家,《沙瑪基的惡靈》系列作者)
唐在揚(聯合晚報20年資深記者,電影《目擊者》監製)
葉桑(資深推理作家,《波斯貓在暮靄中唱歌》、《塵封之謎》等書作者)
輝彌(犯罪作品評論人)
目
錄
推薦序 就從那一季的櫻花開始說起……�葉桑
推薦序 《那年,東眼山,斜角派出所》在體制裡,怎麼做才叫對?�輝彌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後 記
序
推薦序
就從那一季的櫻花開始說起……
葉桑
《那年,東眼山,斜角派出所》是一本百分之一百的警察小說(Police novel),但又不是身為推理迷的我,刻板印象中的警察小說(Police detective novel)。或許可以歸類於以警察為主的「職人小說」(Occupational fiction),強調對「警察精神和道德」、「警察專業技能」、「警察日常工作細節」的描寫與探索。或許也可以歸類於以警察為主的「成長小說」(Bildungsroman),讀者能從主角身上看見他從天真無知到逐漸摸透複雜的警政體系。不僅描述外在事件,更著重心理變化、價值觀建立、自我認同等過程,是一種探索「人成為人」的故事。然而讀到最後,我認為可以歸類於以警察為主的「愛情小說」(Romance novel)。
平心而論《那年,東眼山,斜角派出所》當然不是一般膚淺的言情小說,而是一本帶有現場溫度的作品,既真誠又深刻。曾經當過警察的作者,記錄下警界新人的掙扎、堅持與成長,字裡行間既有衝突現場的張力,也有內心對正義與人性的思索。讀來讓人重新認識制服背後,那個也會害怕、也會迷惘,卻依然選擇站上第一線的年輕人。
從第一章「一個男孩站在樹下掃花,走道與底下的山路有半公尺高的落差,他拿著掃把,穿著T恤,袖子捲起,熟練地將花瓣全掃出去,還不能掃到臺階上,因為臺階也屬於派出所的範圍。」開始到最後一章「人總說,讓上帝的歸上帝,凱薩的歸凱薩,李啟陽也想對葉亭莉說,雖然政治的歸政治,但除去這場政治後,一切也都不是沒有意義,櫻花還是櫻花,是她親手拍下的櫻花。這年春季,這場運動,這段緣分,讓兩人都學會了不少東西。」
這是一段青春的實境錄影。透過一位年輕警察的視角,我們走進了山林間的小派出所,目睹緊貼胸章下那顆年輕火熱、躍動青春的心臟。書中沒有浮誇的英雄戲碼,沒有愛得死去活來的濫情場面,只有作者以近乎紀實的筆觸,描繪山區勤務的冷與熱、人性的光與影,也寫下身為「菜鳥」的迷惘與成長。在浪漫與現實交錯的節奏中,《那年,東眼山,斜角派出所》帶領我們見證一個男孩如何成為真正的警察。
作者以幽默又帶點哀愁的筆調,寫下山林派出所裡的日常。為了業績,苦候、追趕交通違規,設計捉拿酒駕,初嘗愛情滋味的悸動和迷茫,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正構成了警察這份工作的重量與壓力。然而作者後來把高潮,推向一場讀者心知肚明的大型抗議活動。淺白明確地娓娓道出,警察在社會運動中扮演的角色十分複雜且多元,因為他們身處於維護公共秩序與保障人民權利之間的緊張平衡點。
本書非常清晰地描述:處在高張力或敏感的社會議題中,警察可能被認為是政府鎮壓工具或壓制異議的象徵。讓讀者了解:警察的角色更傾向於「維穩工具」,而非「中立執法者」。尤其是對基層警察而言,他們常同時是「人民的一分子」與「制度的執行者」。在值勤過程中可能面對內心掙扎,特別是當社會運動的訴求本身也與其生活相關時。更何況心儀的女孩正站在敵對的那一方,哀怨地凝視自己……。
我不認識作者,但是我讀過他所有的作品,其寫作技巧、文學修養和說故事的能力,皆有目共睹,不須錦上添花。《那年,東眼山,斜角派出所》也不例外,承傳以前的作品之風格,更開拓出許多即視感的「名場面」。身為先鋒讀者,讚歎之餘,當然要真心熱情推薦。
*備註:
依據維基百科紀載,東眼山(泰雅語:Rgyax Tongan)是臺灣北部的一座山峰,位於新北市三峽區、桃園市復興區交界處,海拔一千兩百一十二公尺,有三等三角點六二六一號,為臺灣小百岳之一。因為過去泰雅族大豹群曾在此建立ㄧ部落名為 Tongang 而得名。另外一說:從遠處眺望山形頗似朝東而望的大眼睛,因而得名。我年輕的時候常駕車到三峽、復興一帶尋幽探勝。後來逐漸被開發,但是依然有多處祕境保有自然原始的風味。閱讀小說喜歡對號入座的我,自然把《那年,東眼山,斜角派出所》想像成東眼山的霞雲派出所。
*葉桑,資深推理作家。著有《波斯貓在暮靄中唱歌》、《塵封之謎》等推理小說。
推薦序
《那年,東眼山,斜角派出所》在體制裡,怎麼做才叫對?
輝彌
在臺灣的山區或觀光景點,常見這樣的派出所:員警數量不多,時常讓人懷疑其存在的必要性。大家口耳相傳,說那裡的工作內容不外乎找走失的雞、幫在地居民跑腿,有時連開罰單都要擔心被地方勢力撤銷,充滿「人情味」與無力感的小派出所。
《那年,東眼山,斜角派出所》正是在這樣的場景中展開──一位剛進體制的年輕警察李啟陽,在這裡開出一張罰單,費盡心思。從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開始,他陷入了一段與女主角葉亭莉的感情糾葛,也被迫面對現實中制度與理想的張力。這本小說的核心,其實不在於戀愛,而在於這段關係如何逐漸揭開兩人立場與信念的分歧。
警專畢業後通過國考的員警,年紀不過二十出頭,正是其他人還在念大學、參加社團、徹夜未歸、體驗兼職工作、還有談戀愛的時期。但主角員警李啟陽的青春幾乎是在如何開單跟往上追求成為更好的警察努力著。他所面對的,不只是派出所的體制風格與他的理想有衝突,還包括他尚未理解的──那些可能將他當作升遷棋子的高層盤算。而這些,對一個剛入體制的新人來說,似乎是慢慢進入理想與現實的必要經歷。
就在此時──他戀愛了,對象卻是來自學運場域的激進分子,一位來自富裕家庭,卻因理念與家人決裂的年輕女性。她選擇投入抗爭,帶著一種非黑即白的道德直覺,而李啟陽則來自一個習慣聽令與制度思維的現場。兩人不只是彼此的補償,更是彼此價值觀的對照。李啟陽與葉亭莉的相處,彷彿警界制度與人民的理想擬人化後,具象地在小說中上演。
本書值得一讀的不只是角色間的衝突,而是其背後對制度的提問。什麼叫作執法?什麼叫作為了績效「該做」的事?體制內的警察是否永遠只能是命令的執行者?而體制外的人,又真的懂得什麼叫理想嗎?書中不斷以具象的事件──罰單、勤務、選擇,甚至家人的臺商身分等──來反覆提出問題,而非直接告訴讀者,執法體制與人民理想之間要如何達成和解。本作最後給了和平的結尾,採取讓小說留一點出口的處理方式。現實中我們可能沒有這麼幸運,青春與理想多半不能同時兼得。但小說選擇讓李啟陽得到了這一段感情,也許不是為了完美,而是為了讓這段沉默的勤務日常,留下一點溫度。
小說借用了太陽花學運與大豹溪命案兩起真實事件,分別對應到民眾與國家的對立張力,以及制度面對民眾任性時的無力。前者關於理念、公共性與權力的邊界,後者關於日常中的安全與責任分工。在這些事件的對照下,《那年,東眼山,斜角派出所》其實問的是:你怎麼看待執法?你又怎麼看待人的自由?
筆者認為一個國家的執法能力,有其體制架構的必要性。面對民眾表達憲法保障的民意自由,警察所作即執法,也是他們的職責所在,更是他們從警有志之士的信念。當民意表達過度,甚至影響到其他人的基本安全時,除了執法過當必須譴責之外,更應思考如何在保障言論自由的同時,不讓其他公民的日常被犧牲。否則,我們所捍衛的自由,可能就成為了另一種壓迫。
關於警察值勤制度與民眾表意,如同人與人的磨合一樣,一定要先相處才有答案,不論結果是否幸福快樂,至少我們曾經溝通過。
*輝彌,犯罪評論人。關注寫實犯罪與冷硬風格的推理作品。特別著迷於情報類型作品中國家利益與人性矛盾的交鋒,對於那些隱藏在灰色地帶的故事充滿興趣。期待透過評論分享各種觀點,讓更多人發現犯罪、情報與推理世界中的獨特魅力。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