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茅台傳奇:從匠心傳承到品牌創新、用6法12式打造全球最具價值白酒帝國

茅台傳奇:從匠心傳承到品牌創新、用6法12式打造全球最具價值白酒帝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194075
吳曉波
時報出版
2025年7月01日
173.00  元
HK$ 147.05  






ISBN:9786264194075
  • 叢書系列:BIG
  • 規格:平裝 / 356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IG


  • 商業理財 > 傳記 > 企業傳記











      茅台,不只是用來喝的,更是用來學的。



      從高粱、小麥與水三種最尋常的原料出發,茅台酒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蘋果手機並列全球年營收超過百億美元的單一產品。一窺茅台如何將傳統工藝與價值創新融合,成就企業文化的超級變現力。



      這是一個關於品牌打造的故事,也是一段橫跨70年的企業成長紀錄。



      它兼具神秘感與現代感,融合偶然與策略。 《茅台傳奇》不只是中國企業的縮影,更是品牌行銷與價值變現的世界級案例。



      這本書你可以讀到:

      ●? ? 盤點關鍵轉折:詳實紀錄1951年以來茅台發展的重大里程碑

      ●? ? 企業成長地圖:系統整理茅台品牌從地方酒廠到全球知名企業的進化歷程

      ●? ? 深度採訪視角:吳曉波親赴茅台鎮20餘次、訪談上百人,結合產業觀察與商業解析

      ●? ? 品牌策略範例:揭示茅台如何透過文化行銷、價格錨定與稀缺策略,成為「價值錨定」的代表

      ●? ? 文化與市場融合:探索茅台如何將傳統釀造工藝轉化為企業核心文化資產

      ●? ? 白酒產業借鏡:回顧白酒產業背景下的品牌定位與市場操作,提供其他企業可參考的經營模式



    誠摯推薦



      潘結昌|池上蒸餾所創辦人

      歐陽港生|中華酒業發展協進會秘書長


     





    上部 燒房時代(1704—1950)

    01茅台鎮的夜

    淩晨三點的茅台鎮

    全中國最神秘的「酒谷」?

    濮僚、夜郎國與阿永蠻?

    馬桑灣、茅台與赤水河

    仁岸與鹽商?

    枸醬與茅台的酒?

    02白酒的起源

    酒與酒神精神?

    酒曲:第五大發明?

    「百禮之會,非酒不行」?

    黃酒與白酒:名士與光棍

    杏花村里說酒史

    茅台酒的三種起源說?

    茅台酒技藝:因地制宜,遵時順勢?

    疊加型創新的產物?

    03華家與王家?

    1862 年:成義燒房

    第一代「茅粉」:周省長

    1879年:榮和燒房

    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獎

    燒房打官司,省長和稀泥

    04「毛澤東由此渡河」

    1935 年:三渡赤水在茅台

    酒入鋼鐵腸,百轉釀豪氣?

    周恩來為什?偏愛茅台酒?

    「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且飲兩三杯」

    05賴茅十三年

    遍地都是「茅台酒」?

    賴茅的誕生

    賴永初:一個懂兌嘗的商人?

    在機場和電影院推廣茅台酒?

    「歷史的時間」在別處?



    中部 酒廠時代(1951—1978)

    06三房合並

    革命襲來時的不同命運

    「開國國宴」用的誰家酒

    建廠日

    第一任廠長:「張排長」

    07「最特殊」的茅台酒

    茅台成了「國家名酒」?

    「部里最關心兩個酒」?

    1噸酒換40 噸鋼材?

    酒瓶創新與飛天商標?

    「MOUTAI」與中國外交?

    極為嚴苛的品控體系?

    08在傳統中「掙扎」

    1954 年:師徒制的恢覆?

    「張排長」為什?被撤職?

    不在主流的趨勢中?

    傳統的「然」與「所以然」?

    1957年:第一套「茅台酒的生產概述」?

    09「搞它一萬噸」

    茅台酒 杜甫草堂的對話

    「全省保茅台」?

    「800 噸土酒事件」

    10「茅台試點」

    1963年:第二屆全國評酒會?

    周恒剛的「倒插筆」法?

    什?是「天人合一」?

    三種典型體的發現?

    「汾酒試點」同步突破?

    難忘的試點歲月?

    11「我們是如何勾酒的」

    季克良來了?

    他看見了燒房里的微光?

    1965年:一鳴驚人的勾酒論文?

    背了三年酒曲的大學生?

    12艱難的秩序恢復

    1972 年:尼克松訪華?

    兩個割裂的存在?

    寬厚的鄒開良?

    從「九條經驗」到工人大學?

    1978年:扭虧為盈?



    下部 激蕩時代(1979 年至今)

    13一香定天下

    1979年:香型的誕生?

    具有標志意義的「十條措施」?

    酒師制的恢覆與TQC 小組?

    14雙重焦慮?

    規模:增長之王?

    兩次失敗的易地試驗?

    1984年:800 噸擴建?

    1986年:去人民大會堂開獲獎紀念會?

    被養在「溫室」的痛苦?

    15到哪里去賣茅台酒

    「要買真茅台,請到此地來」?

    飛天商標的隱患?

    而今邁步從頭越?

    16亂世定力

    五糧液對汾酒的戰勝?

    酒鬼與秦池的逆襲?

    仿徨中的多元化嘗試?

    定力之一:堅守固態法釀酒?

    定力之二:堅持質量第一原則?

    定力之三:堅定超級單品戰略?

    陳年酒、定制酒與生肖酒?

    17「恩人」

    1998年:銷售公司的創建?

    喝了「壯行酒」去賣酒?

    誰是第一批經銷商?

    風雨同舟?

    18原產地效應

    上市與破萬噸?

    亂象:家家都釀茅台酒?

    全球釀酒企業最多的小鎮?

    「離開茅台鎮就生產不出茅台酒」

    良性的醬酒生態秩序?

    容易被「誤讀」的茅台?

    且留一分交付天?

    19用戶心智體系

    「茅粉」如何抵制假茅台?

    功能認知:「不上頭」和「不傷肝」?

    社會認知:最好的蒸餾酒?

    情感認知:在最重要的時刻想起它?

    增值認知:越陳越香,越陳越貴?

    20時間與資本

    茅指數:題材、現象或信仰?

    2012年:雙殺式危機?

    最看好茅台酒的人是誰?

    「保芳書記」與「三個一」?

    長期主義的價值點?

    21茅台的年輕與科學精神

    i茅台:搶占年輕人的心智?

    「尊天時,敬未來」?

    行走在可口可樂與蘋果之間?

    「一萬個味蕾猛地都甦醒了」?



    後記?





    前言



    茅台六法:向茅台酒學什麼?




      茅台酒的配料表裡只有五個字:高粱,小麥,水。



      我寫《茅台傳奇》,只為了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三種地球上最普通的物質,能釀造出最複雜、醇厚的酒,並且成就全球市值最高的酒企和中國A 股市值最高的製造企業?



      從《騰訊傳》到《茅台傳奇》我是一個計劃性很強的人,但總架不住有一些工作會突然冒出來,像一隻只「好奇的貓」撞了我的腰。



      寫騰訊和茅台這兩家公司,都是類似的經歷。



      2011 年的春天,騰訊的兩位主要創辦人張志東和許晨曄到杭州來找我,我請他們在龍井村喝新茶。一坐下來,他們就說:「能不能寫一本騰訊的書?」當時,轟動商業界的「3Q 大戰」剛剛打完,騰訊贏了市場卻輸掉了輿論。所有的騰訊人都十分沮喪和鬱悶,他們終於想到,寫一本書把自己的成長史和商業邏輯講講清楚。



      我想了兩個月,終於答應接下這份工作。當時我就提了兩個條件:我要能訪談到想訪談的人並查閱所有的原始資料,公司不可干預我的創作自由。騰訊爽快地答應了。



      《騰訊傳》原本計畫在2013 年出版,配合公司成立15 周年的節點。沒想到,一寫就是整整6 年,到2017 年年初才正式出版。這期間,騰訊推出微信,搶到了中國移動互聯網浪潮中最重要的一張船票,繼而進行了兩次組織架構的調整,並嘗試風險投資的佈局,市值從3000 多億元暴漲到2 萬億元,成為中國上市公司第一股。而我自己也在2014 年推出了「吳曉波頻道」公眾號,身不由己地捲入了自媒體的創業浪潮之中。



      事實上,對一家企業深入調研並進行創作,如同一次智力探險,是一個總結梳理的過程,更是對很多新知識的學習過程。在《騰訊傳》的創作中,我重新理解了「產品」的意義,第一次思考生態型組織的養成模式,在與決策層的不斷交流中,總結出了「小步快跑,試錯反覆運算」的騰訊經驗。



      這些發現,都不在最初的寫作提綱或規劃裡,而是馬拉松式調研之後的結果。從這個意義說,作者與創作物件在博弈之中互相成就。



      在完成《騰訊傳》後,我決意不再為單一企業寫傳記。對我來說,這實在是一份過於費時和煎熬的工作。但是沒有想到,這一次我居然還是為茅台破了戒——希望這是最後一次。茅台酒廠找到我是在2020 年。這家企業是1951 年創建的,找我寫書的初衷也是配合企業成立70 周年的慶典。我不善飲酒,對白酒業也不太熟悉,所以第一次見面之後便委婉地推託了。茅台的朋友說,不管寫不寫,來酒廠走走吧。於是在後來的半年裡,我去了兩次茅台鎮,最後還是決定接下這個工作。



      下決心寫茅台,還是被好奇心「害」的。



      相比年輕而生機勃勃的深圳騰訊,茅台酒廠地處雲貴大山的一個河谷,是一家典型的傳統工藝型製造企業。它的演進速度如同它釀的酒,貌似靜止,實則剛烈,緩慢而與時間同行。它對工藝和技術的理解,與互聯網人全然不同。如果說,騰訊的企業史是一部「從0 到1」的爆發史,那麼,



      茅台的歷史就是一部從傳統向現代、從「玄學」向科學衍變的釀造史。



      這似乎是中國式企業成長的兩極——一個從創新出發,一個從傳統出發——最終都成為萬億級市值的巨型公司。它們的發展史都是教科書級的。



      茅台到底能不能學?



      「聽說你在寫《茅台傳奇》?」來詢問的人大多神情有點詫異,接下來的話茬兒基本上是往兩個方向奔去的:「能不能弄幾瓶茅台酒來喝喝?」



      「茅台有什麼好學的?」



      我的朋友和學生裡,很少有不愛喝茅台酒的,而他們又大多覺得這家公司太神秘了,不知道從它身上可以學到什麼。



      我告訴他們,其實茅台酒廠不是一家百年企業,從三家破敗不堪的燒房合併算起,到我寫書的時候,剛剛70 年。聽到這裡,大家覺得有點意外。



      然後,我告訴他們,這家酒廠並不是生來就光鮮的,它曾經有長達16年的虧損期,到2003 年才突破年產萬噸的大關。大家更意外了。



      茅台酒很熟悉,茅台酒也很陌生。



      茅台的傳記確實不太好寫,它太傳統,太單一,名氣太大,創新貌似太少。



      茅台酒的配料只有三種:高粱、小麥、水。那麼,用它們釀出來的酒,



      為什麼能成為當代商品史上的一個傳奇?



      這個問題裡面有三個關鍵字。



      複雜醇厚:如果沒有茅台酒,世界上就缺少了一種叫「醬香」的香味。這種香味從第一瓶酒誕生到完成定型,經歷了147 年,是幾代人持續接力的結果。這不是一個必然的過程,而是充滿了產品創造的所有曲折與戲劇性。



      超級單品:茅台酒是中國第一梯隊的白酒,而且這一個單品的全年營收超過1000 億元。全球類似的「超級單品」還有三個,分別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蘋果手機,但茅台酒在產品特質上又與它們大異其趣。



      市值最高:這是一家產品毛利率高達93% 的企業,它的市值超過了中國所有的工廠、銀行和能源企業,這讓它成為資本市場的一個異類。一直到今天,有人視之為「恥辱」,有人視之為榮耀。



      茅台酒的標本價值,並不完全在於它的獨一無二,更在於它的普適性。



      它是中國傳統手工業向現代製造企業演進過程中的一個樣本,是中國文化元素在消費品市場上的一次價值體現,也是企業通過文化行銷和價格錨定形成競爭優勢的一個經典案例。



      ====



      「茅粉」如何抵制假茅台



      有一次,我去深圳講課,幾位企業家學生請我聚餐,其中一位帶了三瓶茅台酒。他告訴我,同學們但凡喝茅台,都是攜酒自帶,很少買餐館的酒,即便付開瓶費也在所不惜。



      在聚餐結束的時候,這位學生突然問服務員:「你們有小錘子 嗎?」服務員會心一笑,轉身從廚房裡拿來一把小菜刀。這位學生當即用刀背把三隻酒瓶的瓶口一一敲出一個裂口。



      我很吃驚地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幹?」



      他說:「就是為了防止有人拿了空瓶子去灌假茅台。」這個場景讓我頗為震撼。在後來的這些年裡,我好幾次碰到類似的情況,有的人當場敲碎瓶口,有的人則把酒瓶帶回去處理。曾幾何時,茅台酒造假是一門挺賺錢的灰色生意。在一個互聯網平臺上,我找到一個回收茅台酒酒瓶的帖子:「30年陳釀茅台一套800元;15年陳釀茅台200元;普通飛天茅台酒瓶60元。必須盒子、帶瓶子、酒杯、防偽標齊全,少一個酒杯扣5元。」市場上每年到底有多少瓶假茅台在流通,是一個謎。



      2011年有嘩眾取寵的媒體捏造官員的說法,宣稱:「茅台酒廠的年產量約為2萬噸,而2010年全國茅台酒消費量高達20萬噸,市場上90% 的茅台都是假酒。」



      隨後,「市場上 90% 的茅台都是假酒」的說法很快充斥報端。幾個月後,季克良被迫站出來發言,他認為假茅台的數量不會超過5%:「根據近 3 年我們茅台自己的統計及官方的打假資料來看,抓 到的假酒有300噸左右,而現在茅台一年白酒銷量為3萬噸左右,假酒占到我們銷量的1% 左右。考慮到沒有抓到的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話,市場上的假茅台所占的比例不會超過5%。」



      90%與5%的差距有點大,到今天也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不過有一個粗略統計是,經常喝茅台的人,沒有喝到過假茅台的應該不會超過 5%。



      而對假茅台進行主動抵制的,是那些自稱為「茅粉」的忠誠消費者。這些消費者的行為並不出於自利的需求,而是主動維護一個他們喜歡的品牌的產品純正性。它意味著品牌在用戶心智中已經構成一種 價值上的共鳴。



      用戶主動參與企業的經營行為,被認為是一個品牌形成心智勢能的標誌。小米手機創業之初,雷軍組建了一個 MIUI 群(米友群),邀請數百個粉絲共同參與手機的各種設計,它成為小米引爆市場的第 一個原點。特斯拉進入中國之初,也有它的忠誠粉絲自發驅車上千里,自費安裝充電樁。



      當這些行為發生的時候,表明品牌在那一時期正處在高勢能的爆 發期,幾乎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它的成長。而與小米、特斯拉相比,「茅粉」對酒瓶的破壞,並不帶有借勢或炫耀的成分,而是沉澱為日常的消費動作之一,因此具有更強的內驅心理。



      茅台酒的日常消費者主體,由企業家、城市中年白領、知識階層 和中高級公務人員組成,他們占到全部人口的10% 左右,屬於社會金字塔塔尖的階層。他們是典型的理性消費者,對一個產品的認同很難產生,而產品一旦占領了他們的心智,他人對之更改也很難。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