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夢的奧祕
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是著名的瑞士精神科醫師及理論家,也是分析心理學的創立者。榮格認為夢境是種原始的語言,其中傳達了無意識的智慧。若能了解夢在說什麼,夢境便能以深刻的方式啟發並豐富我們的清醒生活。。根據榮格的說法:「每個夢都以各自的方式傳遞著某種訊息,不僅告訴你,在你內心深處不對勁的地方,也告訴你怎麼走出危機。」
?
榮格畢生都以夢為嚮導,他在自傳《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中記述了他認為特別重要,啟發或影響了他豐碩一生的夢。夢在關鍵時刻幫助榮格找到了他的路,在他走偏時正面挑戰他、指出他遺漏的東西,也將他連向了貫穿他生命的幾個超個人(transpersonal)心理學命題。
?
解夢在榮格的治療方法中占據重要地位,他曾估算過,他在執業生涯中解釋了大約八萬個夢。榮格處理夢的幽微方式為現代夢研究奠定了基礎,而夢工作至今也仍是榮格學派心理分析的基石。因此,想成為榮格分析師的人皆須經過對於夢語言——意象、象徵和感受——的嚴謹研讀與實習。
?
許多事物就算我們不理解,也仍能產生效力。但毫無疑問的,理解夢能大幅提升夢的效力。而這往往是必要的,因為無意識的聲音太容易被我們忽略。——榮格
?
我們三人——麗莎、黛比和喬瑟夫——是一起受訓成為榮格分析師的同學。我們曾和許多人及他們的夢工作過,有些個案長達數年。我們各自都從很久以前就開始記錄和解讀自己的夢,也如同榮格一般接受夢的引導。我們熟知夢的直言不諱,多次被夢指正、被夢安慰;我們曾在夢醒時分感到肅然起敬,或者大受鼓勵;我們在無數案例中發現夢能支持、帶領或挑戰我們的案主,解開他們生命中痛苦的結。我們知道夢是有意義的。
?
同窗期間,我們經常坐在一間俯瞰費城優美的里滕豪斯廣場(Rittenhouse Square)的房間裡共讀榮格理論。我們是考試和論文路上的戰友,在彼此低潮時情義相挺,也在有人畢業時一起慶祝和為分離傷心。我們一起吃了不知多少頓飯,共享了好多咖啡和笑語。三人都結業後,為了讀書而必然聚首的日子不再,一個新的創意合作計畫於是誕生,也就是我們共同主持的podcast——「跟著榮格聊人生」(This Jungian Life)。這本是個一年的實驗,如今六年過去,節目依然繼續,因為每週的錄製過程依然帶給我們滿滿收穫、挑戰與意義。其中,解夢是我們每集必聊的重點之一。
?
許多鑰匙
我們之所以寫作本書,是想試撰一部實用指南,將夢工作從難以入門的艱澀學問轉譯為真正可理解和操作的步驟。本書的方法基本上是榮格取向的,並對榮格主要的釋夢理論皆按時期與差異作了區分,但書中同時加入了榮格後的夢研究專家智慧,以及我們自己這些年來累積起的技巧和見解。我們希望匯集關於解夢最實用的概念,將它們整理成融會貫通、平易近人的知識,並呈現為方便讀者應用的形式,在本書中稱為「鑰匙」——因為它們是解鎖夢意義的關鍵道具。後續章節中,我們將一一闡述這些鑰匙,各附上一至二個實例,以利讀者了解怎麼使用它們解讀自己的夢境。大部分章節也會包含一段對於常見夢動機(motif)的淺探,例如被追趕或赤裸的夢、有動物或房子的夢,夢象徵沒有絕對指什麼,但我們將一些可參考的解釋整理在各章裡。
?
歸根結柢,人大部分的難題都來自於與本能的失聯,與自己心中那千百歲的、被遺忘的智慧斷了連結。而我們該如何與這位內在的「老者」重新接上線呢?就在你的夢中。——榮格
?
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你會取得愈來愈多鑰匙。熟悉這些鑰匙能幫助你成為解夢好手,但這會需要練習。讀者可以考慮每讀完一章,就先運用拿到的鑰匙,再前進至下一章。如此或許能幫助你吸收學到的技巧——畢竟我們的目標是實踐夢工作,並不只是閱讀而已。為方便查閱,我們也在書末附上所有鑰匙的一覽表。一旦手裡有了一些鑰匙,你就能在遇上鎖住的夢之門時試著拿出來用。你可能會發現有些鑰匙對不上,有些卻能助你打開嶄新的洞見。
?
本書中的範例都取自真人實夢,經過夢主同意後才收錄於此,有些甚至是我們自己的夢,會註明是黛比、麗莎或喬瑟夫的夢。真實的夢是雜亂的。儘管我們盡量選用了能清楚說明各概念的夢,許多夢仍看得出與其他鑰匙有關,或包含一些在該段中顯得突兀的意象。事實上,學習安於夢的雜亂也是夢工作的重要一環。
?
有些我們收錄的夢屬於特別奇幻迷人的「大夢」,就像前述布琳的夢。大部分人真的都會作這種夢,至少偶爾會作。但我們也盡力納入了很多「平凡」的夢。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夢都好普通——也就是說,它們是令人搞不懂的日常光景碎片,並未引起多強烈的感覺——可別讓那些神話故事般的夢例子把你嚇跑了。「平凡」的夢也能盈溢智慧,而且是為你量身打造、源自你本身的智慧。無論你的夢顯得多簡單、多稀少或多晦澀,它們都是值得你重視的寶貝。你可以對你內在的織夢人有信心——這為你編織夢、神祕機智的另一個你始終心心念念為你設計著最適合的訊息,設法將它們傳遞給你。即使是看似平淡的一小隅夢,也可能是深遠啟示的入口。
……(略)
?
你的未知房間
夢就像一棟房子,裡面有無數上鎖的美麗房間,本書旨在分享一些能幫助你開門的鑰匙。如果你一直在找尋方法,想更貼近那個靜靜坐落你心裡某處、充滿驚奇與指引的內在世界,本書應該能幫上你的忙;如果你總覺得有某種更深的解釋,卻說不出那是什麼,本書應該能派上用場;如果你一直想遇見你的織夢人——那夜夜帶著智慧的禮物來訪、忠實的另一個你——本書是為你而寫;如果你想踏上一場絕無僅有的旅程,本書也是為你而寫的。
睡眠的紗幕罩著一個充滿神話意象、奇幻邂逅、異樣美麗的國度。夢每晚陪伴我們,提醒我們在意識的世界之外,我們還參與著另一個維度。夢讓我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醒著的時光,我們也許庸庸碌碌;夢卻證明了還有別種存在方式,超越意識的極限,提供另一種看世界的方法。夢是夜夜可見的證據,說明確實有某種巨大、深邃、強勁、神祕的力量運作於日常生活的平淡表面之下。
誰不曾從夢裡醒來,納悶夢來自何方、代表什麼、可否參透呢?誰不曾希望找到某種鑰匙,打開心靈邀請意識對話時所用的那些時常看不穿的意象呢?《夢的智慧》就是這樣的一把鑰匙,為讀者提供理論、實用詮釋工具及諸多夢工作案例,讓我們得以走入那扇神祕之門,探問人為何作夢,而這些幽靈般的訪客究竟又想向我們要什麼。
?
一個關於夢的研究發現,如果人活到八十歲,人生中就有整整六年在作夢——這說的可是作夢的時間,睡眠的時間還要長多了。六年哪!顯而易見,夢與我們的天性,特別是處理、代謝、修正、彌合內在裂痕的自然傾向是密切相關的。進一步的研究指出,人每天晚上可作多達六個夢,遠比我們能記得的多。我所遇過最能記夢的案主,曾在一週中與我分享十八個夢,個個都以優雅的文字記錄成電子檔案。然而,我們多數人僅能偶爾捕捉到夢的片羽。更棘手的是,我們常用現成的方便解釋來說明自己的夢——「一定是因為昨天在電視上看到……所以我才作這種夢」——我們「解釋」了夢,從此封閉它劇烈的陌異性,也並未回應夢對我們提出的邀請,展開一場可能挑戰和拓寬自我意識(ego consciousness)的對話。
?
眾所周知,無意識(the unconsicous)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意識不到它。我們無法對它作任何斷言,但我們所認為來自無意識的大部分會表現在我們的行為、幻想、自我設限等方面。關注自己的夢——無論夢看來多麼晦澀——是打開意識領域底下的那扇門的一種方法。況且夢隨時都不嫌少。
?
我不相信有所謂的「惡」夢。儘管我們可能不喜歡某個夢的內容、不想承認它要我們承認的事,甚或對某個夢感到恐懼,但所有夢都源自心靈的一種努力——努力彌合、修正,請求我們以更全觀的視野作出回應。榮格將此種活動稱為靈魂的「超越功能」(transcendent function),亦即為了發展和療傷,努力接起我們心中的兩個世界之功能。夢與象徵皆為這種功能在運作的實例。雖說無意識仍遠在自我意識的光圈外,作為其表徵的夢卻是確實能意識到的。每個來訪的夢都是橫跨兩域的一座橋。尊重及關注這些無意識之表徵,能幫助我們終於開始明白心靈渴望什麼。
?
夢工作需要每個人憑一己之力面對悖論:我們內在深處都藏著某種東西——某種彷彿有它自己的意志、而且比你更了解你的動力。誠如榮格所言,誰會不想和一位主動來敲門、熟知自然所知的一切、甚至記得你忘了的事的兩百萬歲智者談談呢?而每當夜晚降臨,就有這麼一座自然智慧的泉源輕叩我們的門,邀我們來場對話。當你從這個角度想,又怎會不肅然細聽這些召喚呢?
?
我曾有一位尋求治療的案主,在我請她回憶作過的夢時說道:「可是醫生,我不想被了解得那麼深。」當然了,那次治療得另外想點別的辦法,但我想說的是,這種矛盾的心情大家或許都能理解。真正尊重夢會使我們發現自己的無知渺小。夢彷彿在對我們的自我說:「我必須再提醒你一點,因為看來你又沒注意到。」但若不氣餒地堅持下去,夢工作會漸漸開始滿足我們,然後帶來轉變。因為關注夢的過程中,指導我們的「權威」會漸漸由「外頭某處」收回來——從我們必須每天報到的外在世界,回到一個同樣要求我們報到與尊重的世界——你自己心裡最深的真實。
?
作夢未必都像漫步雲端,也可能帶我們走進漆黑淵谷。但如果心靈已經指出承擔這些問題的必要,忽略它們也於事無補。它們只會再次沉下表面,悄悄蔓延,最後浮現於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中,在我們對天意與命運的失敗摸索中,在有意識的抉擇最關鍵或最被忽略之處。而我們未完的任務將由後代接棒,由他們繼續走完那條我們遺忘或逃開的成長路途。
?
榮格問過一個問題,形容得非常生動:當你無依無靠,還有什麼能支持你?當所有人的指引都令你迷失方向,你能向哪裡問路?當你建立的生活分崩離析,你還有何處可去?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你看見一縷微光搖曳,那便是你的夢。我記得在蘇黎世讀心理分析的第四年,作了好多個點出我當時大問題的夢之後,我毅然決定放棄學程。歷經四年苦讀,付出許多心血和金錢,我當然很想讀到最後。但那天,我意識到我的心一直在對我說著同一件事。我知道再抵抗也沒用,我必須作的決定很艱難,但很清楚。從那一刻起,解釋夢對我來說不再是動腦的思考,而是切身的感受;不再是智性的選擇,而是心的忠告。黑暗之中,你會看見你的夢,不是一封說明該怎麼做的電報——像自我會期待的那種東西——而是一幅象徵,呈現出你面臨的兩難、造成阻滯的原因、和你現在得做的事。
?
《夢的智慧》是一本充滿知識性與實用性的夢境工作指南。書中深入探討了做夢的過程、象徵的形成,以及與我們內在世界進行對話的重要性。三位作者皆是擁有多年實績的榮格分析師。夢工作,或云解夢,是非常「實」的一門學問。我們也許會對夢中飄忽的意象卻步、被日常具體的事物吸走目光。但日常具體的世界有太多部分是被那隱而不顯、卻驅動和形塑我們選擇的內在世界所轄。後者並沒有比較虛幻,甚至還更實更真,因為我們於外頭那個舞台上的存在、選擇、模樣,都聽憑心靈而非自我的安排。夢並不是為了安慰我們或讓人生好過而來——否則人們一定會更關心夢了——夢要求我們仔細聆聽、給予尊重、保持謙卑。說到底,夢要求我們在行動的世界做個負責的人。
?
《夢的智慧》為分析心理學帶來了可觀的貢獻,也為提供一般讀者好讀好用的夢工作指南。若你認真看待你的人生,則亦須認真看待此書,於此過程中,你會發現你的生命逐漸變得深厚:一份內在權威會靜靜成長,在全世界不支持你時成為你的支柱。你會發現你浮游於此世給你的奧秘時間中,同時又感到儘管隻身一人,但你並不孤獨;你會找到那無依無靠時支持你的東西,感到「心底有什麼比你更了解你」並不令人驚懼,反而令人安心;你的自我意識會重新定向,變得更大更深。要達到那樣的狀態,我們不能不關注那些藏於我們內在、尋求透過我們獲得表達的聲音。而讀者可以寬心的是,在這趟旅途上,本書精闢闡述的各種工具、技巧與思考方式會一路陪伴你。
?
詹姆斯.霍利斯(James Hollis)
著名榮格分析師、暢銷書《中年之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