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道德經白話精解

道德經白話精解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928255
鮮于文柱
鮮于文柱
2025年7月01日
233.00  元
HK$ 198.05  






ISBN:9786269928255
  • 叢書系列:命理叢書
  • 規格:平裝 / 608頁 / 17 x 23 x 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命理叢書


  • [ 尚未分類 ]











      《量子世界的奧秘》及《周易白話精解》作者 鮮于文柱教授 最新著作《道德經白話精解》2024年3月12日已經出版,全書18開、608頁、53萬字、定價700元。



      《道德經》中所說的〝道德〞,並非我們一般人所認知的道德觀念。《道德經》的智慧深不可測,老子引領我們透過觀察外在事物的變化,去掌握隱藏在事物背後〝道〞的本質特性和規律。量子理論不能脫離人的意識參與來解讀,老子樸素辯證法的哲學思想同樣的也是如此。



      樸素辯證法是老子哲學中最有價值的一部份,在中國哲學史上首開先河,從來還沒有誰像他那樣深刻和有系統的揭示出事物對立與統一的規律。老子認為事物的發展和變化,都是矛盾對立統一物的一體兩面,對立面的雙方都具有互相依存,互相連結,相互作用的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陰陽交互作用運動變化的過程中,相反相成,並能向其相反的方向相互轉化,這種由量變引起質變自然的運動變化,老子認為這就是陰陽的基本規律,也是自然的普遍法則,在任何一個領域均一體適用。



      老子觀察天地萬物永不停歇的處在一種能量與物質,聚散存亡,有形與無形的運動變化過程之中,周而復始,循環不已。因此,其樸素辯證法是原始反終,探究萬物初始的狀態,反璞歸真,以〝道〞的靜態本體本質特性為依歸,順應自然,效法天道,與大道合一,恢復純真無我天賦的本性,以達德性與〝道〞體天人合一的境界。



      老子教導我們如何通曉事物自然發展大勢之所趨,去掌握事物運動變化中的〝勢〞,順勢而為,由〝自然無為〞〝利他〞轉化成〝利己〞,從而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最高境界。老子也教導我們在人世間任何一個領域如何持盈保泰,長久處於陰陽平衡、和諧統一的最佳理想狀態,方是長生久視之道。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文章須自出機杼,方能成一家風骨。〞本書結合《易經》哲理、量子科學理論及佛家思想,參合研究,相互解讀,互通有無,互相印證,融合貫通,彼此發明,綜合整理之後,做一完整詳盡與眾不同的論說敘述,思想一以貫之,更加縝密詳實,所論述〝道〞的整體輪廓與內容,是當今唯一與量子科學理論與《易經》哲理、佛家思想相互結合解讀的《道德經》版本,內容獨樹一格,實屬創舉。?



      本書對儒、釋、道三家讀者及修行、養生的普羅大眾而言,能對老子《道德經》有更深一層的領悟與認識,精神境界能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先睹為快!



      不論是老子在《道德經》中對〝道〞的論述,還是本書中所做的闡述說明,就如同〝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說法者所說的那些語言文字,都是那個指向月亮的手指,仍然不是明月。而是要人們在這些語言文字上,對〝天道〞的概念有更深一層領悟與認識,去悟得〝意在言外的弦外之音〞。



    ?


     





    老子畫像 ……………………………1

    《道德經白話精解》•目錄……………………………2

    《道德經白話精解》•洪富連–序……………………………6

    《道德經白話精解》•吳慕亮–序……………………………8

    《道德經白話精解》•自序……………………………10

    第一篇、老子生平。 ……………………………12

    第二篇、《道德經》基本概念綜合彙整。……………………………14?

    第一章、前言。 ……………………………14

    第二章、陰陽為宇宙運行自然變化之基本規律。 ………………15

    第三章、〝道〞與〝德〞的基本概念。……………………………17?

    一、〝道〞的基本概念。……………………………18

    〈一〉、宇宙萬物一體同源。 ……………………………19

    〈二〉、〝道〞的靜態本體其本質特性。………………………20

    〈三〉、〝道〞的本體是萬物之母,其大無外,其小無內。…21

    二、〝德〞的基本概念。……………………………23

    〈一〉、〝德〞的動態物質世界。……………………………25

    〈二〉、陰陽和諧是萬物最有利的狀態。………………… 25

    〈三〉、〝反者道之動〞是宇宙萬物循環往復的原動力。……26

    ?1、物極必反。 ……………………………27

    ?2、相反相成。 ……………………………28

    ?3、返回原點。 ……………………………28

    第四章、人能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並列為三。…………… 29

    一、量子意識能影響事物發展的偏向。………………… 31

    二、量子意識如何觸發概率波函數坍縮成一種確定狀態。 32

    三、萬物唯心造。 ……………………………33

    第五章、重點列舉老子樸素辯證法的哲學思想。…………… 36

    一、老子為何要我們〝無為、不爭、守柔處下。〞…… 37

    〈一〉、無為與有為。 ……………………………39

    〈二〉、不爭。 ……………………………41

    〈三〉、守柔處下。 ……………………………42

    ?1、當本質柔弱、能力不足之時。…………………… 43

    ?2、當功成名就、身處高位時。…………………… 43

    二、〝弱者道之用〞要掌握事物運動變化中的〝勢〞。 …44

    三、萬物將〝自賓、自化〞,其科學依據為何?……………46

    四、人類世界為何離〝道〞愈行愈遠。………………… 48

    〈一〉、〝大道〞衰微的主要原因。……………………………49

    〈二〉、如何反璞歸真,恢復純樸自然的本性。………… 50

    第六章、結語。 ……………………………51

    第三篇、《道德經》上篇 道經 全文。……………………………53

    第一章、天地之始。 ……………………………59

    第二章、功成不居。 ……………………………68

    第三章、無為而治。 ……………………………76

    第四章、和光同塵。 ……………………………81

    第五章、天地不仁。 ……………………………86

    第六章、谷神不死。 ……………………………93

    第七章、天長地久。 ……………………………100

    第八章、上善若水。 ……………………………108

    第九章、功成身退。 ……………………………112

    第十章、滌除玄覽。 ……………………………117

    第十一章、無之為用。 ……………………………126

    第十二章、杜外養中。 ……………………………130

    第十三章、寵辱若驚。 ……………………………133

    第十四章、執古御今。 ……………………………139

    第十五章、微妙玄通。 ……………………………144

    第十六章、致虛守靜。 ……………………………152

    第十七章、道政合一。 ……………………………159

    第十八章、道廢仁出。 ……………………………163

    第十九章、見素抱樸。 ……………………………170

    第二十章、唯之與阿。 ……………………………174

    第二十一章、惟道是從。 ……………………………180

    第二十二章、抱一守中。 ……………………………188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196

    第二十四章、修道四要。 ……………………………202

    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 ……………………………205

    第二十六章、道重身輕。 ……………………………210

    第二十七章、善行無跡。 ……………………………216

    第二十八章、知雄守雌。 ……………………………221

    第二十九章、天下神器。 ……………………………231

    第三十章、物壯則老。 ……………………………237

    第三十一章、兵者不祥。 ……………………………243

    第三十二章、萬物自賓。 ……………………………248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 ……………………………257

    第三十四章、道蘊萬物。 ……………………………268

    第三十五章、往而不害。 ……………………………273

    第三十六章、以柔克剛。 ……………………………276

    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 ……………………………283

    第四篇、《道德經》下篇 德經 全文。……………………………294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301

    第三十九章、賤為貴本。 ……………………………309

    第四十章、無中生有。 ……………………………317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328

    第四十二章、三生萬物。 ……………………………337

    第四十三章、無為之益。 ……………………………346

    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 ……………………………350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 ……………………………355

    第四十六章、知足常足。 ……………………………361

    第四十七章、不行而知。 ……………………………367

    第四十八章、為道日損。 ……………………………371

    第四十九章、聖無常心。 ……………………………375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380

    第五十一章、尊道貴德。 ……………………………388

    第五十二章、沒身不殆。 ……………………………395

    第五十三章、大道甚夷。 ……………………………399

    第五十四章、以身觀身。 ……………………………404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 ……………………………408

    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 ……………………………414

    第五十七章、治國之道。 ……………………………419

    第五十八章、禍福相依。 ……………………………424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 ……………………………431

    第六十章、道蒞天下。 ……………………………433

    第六十一章、大者為下。 ……………………………438

    第六十二章、善人之寶。 ……………………………442

    第六十三章、圖難於易。 ……………………………447

    第六十四章、未兆易謀。 ……………………………451

    第六十五章、善為道者。 ……………………………456

    第六十六章、為百谷王。 ……………………………459

    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寶。 ……………………………461

    第六十八章、不爭之德。 ……………………………467

    第六十九章、哀兵必勝。 ……………………………471

    第七十章、被褐懷玉。 ……………………………476

    第七十一章、病病不病。 ……………………………479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 ……………………………482

    第七十三章、天網恢恢。 ……………………………485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 ……………………………491

    第七十五章、無以生為。 ……………………………494

    第七十六章、兵強則滅。 ……………………………498

    第七十七章、為而不恃。 ……………………………501

    第七十八章、正言若反。 ……………………………505

    第七十九章、天道無親。 ……………………………509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 ……………………………513

    第八十一章、利而不害。 ……………………………518

    附錄一、論文:揭開量子世界的秘密。 ……………………………523

    附錄二、論文:論述〝簡易、變易、不易〞易之三義。……… 544

    附錄三、鮮于文柱博士簡介及易學相關著作。 …………………594

    附錄四、門生張西川、劉芳利簡介。 ………………………605~606

    ?





    自序

    ? ?


      樸素辯證法是老子哲學中最有價值的一部份,在中國哲學史上首開先河,從來還沒有誰像他那樣深刻和有系統的揭示出事物對立與統一的規律。老子認為事物的發展和變化,都是矛盾對立統一物的一體兩面,對立面的雙方都具有互相依存,互相連結,相互作用的關係。



      萬事萬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陰陽交互作用運動變化的過程中,相反相成,並能向其相反的方向相互轉化,這種由量變引起質變自然的運動變化,老子認為這就是陰陽的基本規律,也是自然的普遍法則,在任何一個領域均一體適用。



      老子觀察天地萬物永不停歇的處在一種能量與物質,聚散存亡,有形與無形的運動變化過程之中,周而復始,循環不已。因此,其樸素辯證法是原始反終,探究萬物初始的狀態,反璞歸真,以〝道〞的靜態本體本質特性為依歸,順應自然,效法天道,與大道合一,恢復純真無我天賦的本性,以達德性與〝道〞體天人合一的境界。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也是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尊為道家與道教始祖,也是西方人眼中的〝東方三聖〞之首。《道德經》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和《易經》《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鉅著。



      據統計,《道德經》是全球僅次於《聖經》被翻譯語言最多的一部哲學類經典著作。能吸引西方人目光的主要原因之一,還在於老子《道德經》中〝正言若反〞樸素辯證法相反相成、相互轉化,深具思辨色彩的特點。老子思想研究會遍佈全球,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曾評價老子說:「在人類生存的任何地方,老子的道家哲學都是最早的一種哲學。」可見得其地位之高、影響之遠。



      在老子看來,這個世界並不雜亂無章,事物之間有著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關係,這就是〝道〞。但〝道〞並不直接呈現在人們的感官面前,它隱藏在各種現象的內部,甚至與我們的認知正好相反,但是卻潛移默化地制約著事物的發展趨向。老子引領我們觀察外在種種現象,去掌握事物背後〝道〞的本質和規律。



      老子樸素辯證法告訴我們,萬物都存在著相互矛盾的兩個對立面,對立的事物發展變化到極點,物極必反,總是朝著相反的方向轉化,這是必然的趨勢。萬物初始雖然柔弱,但是極具發展潛力;剛強雖至巔峰,但已開始轉向衰敗之途。老子洞悉自然消長之規律,通曉事物自然發展的趨勢,〝不爭一時,爭千秋〞,寧可居柔弱的一面,掌握事物運動變化中的〝勢〞,掌握趨勢,順勢而為,這就是〝弱者道之用〞的辯證思維。



      當柔弱逐漸轉剛強的時候,為了防止走向盛極而衰的窮途末路,老子主張個人心境要守住〝道〞的本體,以達致虛與守靜的最佳狀態。切記要〝戒盈忌滿〞,守柔、處下、不爭、去甚、去奢、去泰,也就是言行不可過中,要去掉那些極端、過分的言行舉止,始終保持著像〝道〞那樣謙虛低下而不盈滿的狀態,如此作為,就可持盈保泰,長久處於陰陽平衡、和諧統一的最佳理想狀態,這才是長久之道。



      《道德經》五千言文詞古雅,哲理淵深,言約旨遠,意蘊深刻,內容微妙難識,對於這樣一部奇異而玄妙的哲理著作,在量子科學理論尚未出現之前,沒有建立起《易經》陰陽規律與天人合一的基本概念,想要讓世人能夠有所理解認知,確實是有其一定難度。再加上《道德經》從古至今,原著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各專家學者站在不同的角度注解,對於《道德經》本義的解讀,莫衷一是,所以研究起來比較艱難。因此,世人能真正深入理解《道德經》其中玄妙哲理者不多。



      宇宙自然的規律只有一個,本書結合《易經》哲學思想、佛家觀念及量子科學理論參合研究,相互解讀,互通有無,各取所長,融和貫通,以其中精義,互相印證,彼此發明,綜合整理之後,做一完整詳盡與眾不同的論說敘述,思想更加縝密,或能讓讀者耳目一新,對老子《道德經》有更深一層領悟與認識。



      本書解讀《道德經》有關〝道〞的內容,就如同〝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說法者所說的那些語言文字,都是那個指向月亮的手指,仍然不是明月,而是要人們在這些語言文字上,去悟得意在言外的弦外之音。



      謹以此書獻給我最敬愛的父母親!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京大學? 易學應用研究所? 客座教授

    中華易學教育研究院? ?易學院士? 易學講座教授

    中國五術教育協會 星元五術大學 易經學院 院長?

    ?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