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你的隨身心理師:陪你走出情緒困境,療癒關係中的傷痛

你的隨身心理師:陪你走出情緒困境,療癒關係中的傷痛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195942
安妮.齊默爾曼
張馨方
時報出版
2025年7月22日
173.00  元
HK$ 147.05  






ISBN:9786264195942
  • 叢書系列:人生顧問
  • 規格:平裝 / 432頁 / 14.8 x 21 x 2.0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生顧問


  • 心理勵志 > 心理諮商/治療











    每個卡住的情緒與關係,都源自你曾經歷的事。

    理解苦痛的根源,就能做出真正的改變。



      ★全球熱銷16國版權

      ★IG、TikTok擁有40多萬名粉絲的心理學博士傾心力作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哪裡受了傷,就無法療傷;只要你願意開始理解自己,改變就會發生。



      我們的行為、模式與習慣存在都有意義,它們很可能是潛意識中壓抑的事物所造成,而這些通常與童年經驗有關。過去的經驗會形塑現在的自己,在問題表象的背後,都是可以深入瞭解自我的機會。



      心理師的工作就像偵探,需要設法從患者提供的片段資訊中,勾勒出事情的全貌,進而探究內心的冰山下究竟隱藏了什麼。本書作者是心理學博士,也是在IG、TikTok等社群媒體擁有40多萬名粉絲的人氣心理師。出身心理師家族的她,亦曾為暴食症與憂鬱所苦,而求助於心理諮商。書中結合她自身的經驗與諸多諮商者的故事,將心理學的概念,轉化為簡單易懂的知識與日常的實用練習。



      本書就是你專屬的心理師,從改變自我、改善親密關係,到建立人際連結的種種人生難題,陪你依循探索、認識、感受、採取行動、反覆實行等五步驟,深入內心的內在小孩,包括:



      ? 發現情緒背後的真相:焦慮、憂鬱、成癮、拖延、自我批判等是「表面的問題」,實則源於童年的不安全感,這些負面情緒是潛意識為了想保護你而發出的求救訊號。



      ? 壓抑內心感受:大多數的心理問題,都源自「未被感受到的感覺」,以及我們從小就學會壓抑、逃避或忽略的內在經驗。



      ? 「療癒」不等於「受苦」:要真正釋放痛苦,就必須去感受並放下它。「放下」並非放棄控制,你對於「控制」的執著,才是問題所在。



      面對真實的自己,與自己和解,需要「慢慢來」的勇氣。只要願意從新的觀點,去看待那些我們覺得已經「受夠了」,卻又難以擺脫的行為模式,而後逐步前行,就是走在正確的療癒之路上。



      本書金句

      ◆ 所有的改變都需要經歷失去,而大多數人都不願面對失去。

      ◆ 讓你最脆弱的部分被看見,它值得被愛。

      ◆ 當你痛苦時,願意「放下」很重要。讓情緒流動,療癒才會開始。

      ◆ 你害怕去做、但內心知道應該做的事,很可能就是會徹底改變你人生的那件事。

      ◆ 如果你因為忘不了某個人而痛苦萬分,那麼你失去的可能不只是對方,還有自己的某個部分。



    療癒推薦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作家

      楊雅筑? 諮商心理師

      劉仲彬? 善言心理治療所所長

      呂宜芳? 諮商心理師、《婚姻教我們的事》作者



    全球盛讚



      「無論你想提升自我覺察、強化與自己的連結,或是深化與他人的關係,本書都非常適合你。」——紐約時報暢銷書《全人療癒》作者? 妮可?勒佩拉? 博士



      「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實用指南,能幫助你理解情緒、改善關係、放下限制性信念。」——《為何我這麼努力,幸福卻那麼遠?》作者? 莫•加多



      「這是一本對任何想深入認識自己與人際關係的人來說,都不可錯過的書。文字清晰、內容紮實,結合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是自我成長路上的絕佳指南。」——曾任英國國家健保局(NHS)心理健康服務的臨床負責人、《10分鐘入禪休息法》《成為自己的心理師》作者? 歐文.奧侃



      「本書結合智慧、同理心與實用技巧,包括五步驟面對痛苦的方法與反思練習,是對抗有害習慣、擁抱真實快樂的療癒工具包。」——《Womens World》讀書會



      「作者以愛的責任和對人類情況的深刻理解,實踐心理健康照護。」——《書目》雜誌


     





    閱前須知

    導論:忘卻傷痛的五步驟



    Part1? ?鬆綁情緒慣性

    前言:童年的傷,用一生治癒

    為何心理諮商總在討論童年?

    不敢被討厭的孩子,長成了麻木的大人

    我們從父母身上學會如何去感受

    你有情緒壓抑的傾向嗎?



    1.憂鬱:為什麼我會覺得情緒低落?

    感覺你的感受,好好面對情緒

    當童年的傷口,在「成為父親」時甦醒

    創傷造成的「關機」狀態



    2.焦慮:為什麼我會感到不安?

    無法擺脫的焦慮習慣

    焦慮想告訴你的事

    不斷反芻過去,擔憂未來

    學會放手,接受無法改變的事

    焦慮會阻絕真實的感受

    爆炸的腦內小劇場

    界限被侵犯,就會感到焦慮

    焦慮是自我保護機制

    設立界限,走出母親的陰影

    改變,從一段信任而穩定的關係開始



    3.創傷、壓力與神經系統:為什麼我無法放鬆?我該如何走出創傷?

    壓力會致病

    傷害過了,卻留下恐懼

    人類缺乏完成壓力循環的本能

    他說「沒關係」,但身體在尖叫

    當身體知道自己安全,恐懼就會慢慢離開

    如何療癒創傷?

    治療創傷的三項黃金法則



    4.成癮:為什麼我停不下來?

    成癮,是迴避痛苦的一種方式

    上癮,不是為了快感,而是未曾獲得安全感

    療癒是反覆退縮與前進的過程

    成癮只是表面行為,真正的痛藏在底層

    成癮的解藥是「建立連結」

    光是「知道」還不夠



    5.自我批評:為什麼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在批判中長大的孩子

    費歐娜的童年創傷

    「父母都是為我好」:自我批評背後最深的自我欺騙

    把自己重養一遍



    Part2? 學習愛與被愛的能力

    前言:瞭解親密關係



    第一章? ?單身

    6.孤家寡人:如何沒有另一半也過得快樂?


    打破「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的迷思

    建立「一個人的村莊」

    愛情不是人生必修課



    7.幻想的關係:有時,想像比活在現實更容易

    當愛越靠近,就越想逃離

    理想破滅,也許是你太需要完美

    活在想像中,就不會受傷

    擁抱不完美的親密關係



    8.孤單:如何才能不寂寞?

    為了討好世界,我們不小心丟了自己

    做自己,是場需要練習的冒險



    第二章? ?建立關係

    9.約會:一場高風險的遊戲


    關係是反映內心的鏡子

    「戀愛」這件麻煩事



    10.奇妙的性吸引力:關係中出現強烈的化學反應是好事嗎?

    那不是怦然心動,而是熟悉的痛

    為什麼對方的忽冷忽熱令你上癮?



    11.迷戀:為什麼你會愛上對你興趣缺缺的對象?

    迷戀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如何從創傷中復原?



    12.選擇伴侶:為什麼「好人」讓人覺得無聊,「壞人」讓人感到刺激?

    為何總是愛上無法付出感情的人?

    只談情、不談未來的「曖昧關係」

    停止逃避,開始練習親密

    選擇能幫助你療癒的伴侶

    總是錯愛?也許你在尋找童年的缺席者

    哀悼你失去的,明白那不是你的錯



    第三章? ?在關係中

    13.情感依附類型:如何改善自己的情感依附關係?


    依附理論——童年時與照顧者的連結,決定成年後的親密關係

    當依附警報響起——愛裡的焦慮與逃避從何而來?

    長大後,我們仍會用童年的方式去愛

    焦慮–逃避型依附的關係循環,是在愛裡反覆上演的拉鋸戰

    「父親不再抱我的那一天」:逃避型依戀的形成與治癒

    雙方都改變,才能修復親密關係



    14.共依存、界限與取悅他人:為什麼我會在關係中迷失自我?

    共依存:失衡的依附狀態

    從親子互動中長出的糾結關係

    經歷分離,才能讓親子關係完整

    拋棄自我,是為了不被別人拋棄

    學會設限,溫柔守護自己

    立下界限,卸除不必要的內疚感

    真正舒服的關係,不必犧牲自己來成全別人

    相互依賴是理想的關係狀態



    15.爭執與溝通:如何不再與伴侶為了同一件事起爭執?

    用「我覺得」取代「你總是」,是改變關係的第一步

    修復破裂的關係,是療癒創傷的關鍵

    讓「誤解」變「理解」的七種溝通方式



    第四章? ?在關係之外

    16.外遇:為什麼人們會出軌?


    藏在「背叛」背後,外遇的千百種理由

    心理治療如何看待外遇?

    「零性福」的婚姻

    愛情裡的角色錯位:原生家庭,會影響你的親密關係

    走向誠實與重建的勇氣

    為什麼我總是無法相信別人?



    17.失戀與悲傷:如何忘掉某人?

    為何分手這麼痛?

    面對逝去的友誼

    從了解到接受的「悲傷五階段」

    走不出情傷,是源於童年情感忽視

    在分手後,找回自己



    結語? 當你痛苦時,願意放下」很重要

    如何選擇平靜?

    為何心理治療有益?(如果你願意諮商)

    人際關係也是療癒的方式

    對於「改變」,我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獲得安全感,需要「慢慢來」的勇氣

    即使永遠無法治癒也無妨



    致謝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