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
多年來,我有幸能在紐約藝術學生聯盟(Art Students League)參與羅伯特.貝佛利.黑爾老師的知名課程,並且擔任他的助教。來到課堂的每個人都能感到老師令人難忘的魔力。他無疑是美國人物素描和藝術解剖學界首屈一指的教師。上黑爾老師的課時,可以汲取他本人豐富的學識。黑爾老師總是提出生動的類比,將作畫連結到生物學、人類學、物理、建築、歷史,當然也還有日常生活。他喚醒學生的覺察能力和對科學的好奇心──讓人不僅看到解剖知識的表面。在黑爾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人物研究引領我們了解和欣賞自然的基礎次序。
黑爾老師一直認為他的前作《向大師學素描》需要有相對的解剖著作加以解說,但因事物繁忙而無暇下筆。過去幾年來,我保存著老師解剖課程的筆記,最後決定提出由我來彙整一百幅畫作分析筆記、編纂成《大師藝術解剖學》的新書。黑爾老師欣然同意,因此這本書得以面世。
然而,我堅持將黑爾老師列為《大師藝術解剖學》書封上的「領銜」作者以及放入標題頁中時,他連忙拒絕道:「可是書不是我寫的,是你寫的啊!」無庸置疑,沒有黑爾老師,這本書也不可能出現──借助他多年來具啟發性的教學以及淵博的知識,我做的課堂筆記只能說是拾人牙慧。因此我仍將羅伯特.貝佛利.黑爾的大名擺在第一位,這
可說是實至名歸。
本書目的在於教導美術學習者將大師人物畫作付諸實際應用的方法。如同《向大師學素描》,本書也將重現一百幅優異的人物畫,並對每一幅畫進行分析解說該名畫家如何處理特定的身體部位。因此,學習者能一覽歷來大師如何利用解剖學來解決人物畫的難題。每幅大師畫作的對頁列出各部位解析術語,而解析頁上有張圖解(對應到畫作的重要主體),因此讀者不用特地花時間翻到註解頁來參照。書中嚴謹挑選大師傑作,說明受分析的解剖部位是以何種風格和畫技呈現。因此,本書能輔助讀者自學。
本書大略依照黑爾老師的講堂次序分為八個章節。書末的延伸閱讀部分,我們採用由保羅.里奇博士(Dr. Paul Richer)在《藝術解剖學》(Artistic Anatomy,由羅伯特.貝佛利.黑爾翻譯和編輯)中詳盡繪製的精選圖像。內文所用的解剖術語取自於《格雷氏解剖學》(Gray’s Anatomy)和里奇的書作,也是今日廣受業界使用的詞彙。初次介紹陌生的解剖名稱時,會先提供常見俗名,再附上專門術語,後文將以專門術語稱之。
研究這些栩栩如生人物傑作的解剖型態時,我們發現有些型態和關聯性不易一眼看出。我們注意到每個動作都是由多條肌肉產生的動作結合而成──也就是多個活動形式所組成的一系列特定型態表現。我們觀察這些大師如何「設計」解剖形狀。他們在呈現解剖學時,經過悉心篩選而偏重其中某些形狀。如此獨到的挑選眼光和強化重點的做法,有賴完備的解剖學知識,也是我們能從各位大師身上學到的「真傳」。
?
特倫斯.科伊爾
紐約,1977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