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聖城大馬士革的滅絕與重生:1860年敘利亞大屠殺與現代中東的建立

聖城大馬士革的滅絕與重生:1860年敘利亞大屠殺與現代中東的建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627655
尤金•羅根
廖德明
貓頭鷹
2025年7月17日
213.00  元
HK$ 181.05  






ISBN:9789862627655
  •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 規格:平裝 / 408頁 / 23 x 16.8 x 2.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貓頭鷹書房


  • 人文社科 > 歷史 > 歷史概論











    世人往往關注暴力衝突,卻容易忽視暴力之後該如何善後

    看一座城市如何從種族滅絕的邊緣,走向150年的族群和平

    ?

    ◎透過三本遺失的筆記本重建1860年的暴力衝突與復原

    ◎金融時報2024年歷史類選書

    ◎《鄂圖曼帝國的殞落》、《阿拉伯人500年史》作者最新力作

    ◎特別收錄作者2025年版序言,反思敘利亞內戰與新秩序的建立



    教派的屠殺事件,卻開啟了中東新秩序?!

    1860年敘利亞的大馬士革發生了一場延續八天的血腥屠戮。原本起自於黎巴嫩山的衝突蔓延到了大馬士革,導致5000名基督徒喪生,數千店家被洗劫,教堂與修道院也被夷為平地。此一事件在中東近代史上是個關鍵時刻,敘利亞人和黎巴嫩人將其視為與二十世紀法國命運相連的源頭,黎巴嫩人更將此後每次內戰都歸因於這場屠殺,此外也有人認為事件本身預示了往後亞美尼亞遭遇的種族滅絕。不過,大馬士革在這場衝突之後,卻也迎來了重生與之後150年的族群和平。此一事件也象徵著與鄂圖曼舊秩序的徹底決裂,勾勒出現代中東的新樣貌。本書將透過三本遺失的筆記本,探討這座多元族群宗教的城市如何一夕間陷入暴力與仇恨?血腥衝突後,在仇視且撕裂的族群之間,又是如何恢復秩序,弭平衝突???



    在神聖的土地上燃起煙火

    地中海東岸的敘利亞與黎巴嫩自古就是猶太人、基督教徒、穆斯林的神聖之地,其中聖城大馬士革是朝聖的起點,也是交通樞紐、人文薈萃之所。不過今日卻是戰火不絕成為中東火藥庫之一。19世紀,這片土地的主人鄂圖曼帝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帝國被稱為「歐洲病夫」,在周遭強國的威脅與壓力下,不得不進行改革。改革的結果卻讓領土內的基督徒在經濟與社會地位上漸漸取得優勢,而保守傳統的穆斯林地主開始對此反轉產生危機意識。衝突最初在黎巴嫩山引爆,迅速蔓延到大馬士革,並讓這座城市裡多元的社群從往日的和平走向極其血腥的宗教衝突。



    暴力衝突之後的長久和平

    這起暴力事件卻為帝國帶來轉變的契機。事件過後,鄂圖曼帝國的官員殫精竭慮地讓社會恢復和平秩序,對內安撫基督徒的恐懼,壓制穆斯林的反彈;以外交手段在環伺的列強中斡旋,以確保敘利亞地區不致淪為殖民地,並維繫鄂圖曼帝國的存續。對於事件的後續處理,以及因而產生的變革,都為中東地區創造了更為開放和包容的環境。同時,事件也改變了鄂圖曼帝國變革的方向,包含憲政制度、稅收改革、教育、廢除奴隸,讓中東走向現代化,甚至影響後來民族主義與獨立運動的產生。



    歷史展示的各種可能性

    暴力事件過了百年之後,黎巴嫩或敘利亞分別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陷入戰爭。敘利亞直到2024年底才終結了13年的內戰,卻也象徵著中東局勢重新洗牌的起始。回看歷史,150年前的悲劇提醒世人,在族群宗教多元的地區中,不同社群之間關係的脆弱程度也許超乎想像,而外在勢力的介入可能引發某種權力失衡。但可靠的領導政權卻也可能透過一系列的善後重建帶來長期的和平。1860年暴力事件的始末,也許無法直接提供當代問題的直接解方,但確實展示了前人走過的各種可能性。





    ◎專業推薦

    包修平??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崔進揆??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主任

    張育軒?? ?說說伊朗創辦人

    張景安?? ?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副教授

    陳立樵?? ?輔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各界好評

    隨著敘利亞在二?二四年底短短一週內政權變天,阿薩德倒台迎來內戰後的重建,這本書來得很巧,作者利用當時重要人物 - 一名從事外交工作的醫生 撰寫的手稿,帶讀者重新回到一八六?年代的大馬士革,是如何爆發一場巨大的宗教社群衝突,以及當時鄂圖曼政府透過一系列的改革收拾善後,並讓這座城市在一戰前享受發展與繁榮,當時的事件與變動實際上對今天的敘利亞與黎巴嫩影響巨大。而閱讀中不僅是場歷史冒險,更能深入當時人們生活的細節,以及感受十九中期國際與地方政治的錯綜複雜。──張育軒,說說伊朗創辦人



    十九世紀的鄂圖曼帝國,內外正發生著諸多的變化與動盪,像是與西方帝國之間對抗、不得不做的變革,間接導致不同教派信徒之間的關係惡化。多方問題最終集中在大馬士革,爆發了一八六○年穆斯林與基督徒的衝突。本書作者尤金,羅根在提供讀者宏觀的歷史背景之外,也藉由他所發現的新文獻以微觀的角度呈現這齣悲劇的來龍去脈。這事件開啟了法國、黎巴嫩、敘利亞之間的複雜關係,成為二十世紀中東成形的重要起源之一。請趕緊拿起本書,讓羅根帶我們一探究竟!──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聖城大馬士革的滅絕與重生》是牛津大學歷史學家尤金?羅根探究中東轉折時刻的重要著作,透過美國副領事米沙卡的一手報告與豐富的跨國史料,重構一八六○年大馬士革的宗派屠殺事件,揭示帝國改革、宗派政治與國際干預交織下的社會裂解與重組的歷程。本書不僅提供歷史深度,更對當代中東政治與記憶敘事的形成具高度啟發性,是理解現代中東起源不可或缺之作。──包修平,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引人入勝且具有權威性,敘述有力,充滿了新的啟示,本書對一八六○年大馬士革大屠殺提供了精彩的描述–此事件如今雖然被忽視,但對於現代中東的創建至關重要。——賽門.蒙提費歐里,《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



    在傑出的歷史學家和故事大師尤金.羅根的筆下,一八六○年在大馬士革發生的社群暴力事件,立即讓人想起鄂圖曼帝國已經消失的世界,也預示著撕裂今日中東的社群暴力的不祥預兆。——瑪格蕾特.麥克米蘭,《戰爭:暴力、衝突與動盪如何形塑人類與社會》作者



    這本書因其無可挑剔的學術研究、扣人心弦的敘述以及吸引閱讀的寫作脫穎而出。這裡有大量新材料,不僅使事件變得生動,而且還導致對現代阿拉伯歷史上最重大事件之一的新評估。羅根採用了法語、鄂圖曼時期的土耳其語和阿拉伯語的原始資料,凸顯了本書出色的效果。這是位傑出歷史學家所寫的一本非凡的書。——阿維.施萊姆,The Iron Wall作者


     





    關於時間、距離、日期、匯率的說明

    導言:檔案中的發現

    第一章:米沙卡醫生揭開大馬士革美國副領事之門

    第二章:世紀中葉「芬芳」的大馬士革

    第三章:鄂圖曼改革的阻力

    第四章:黎巴嫩山血流成河

    第五章:掠奪、殺戮、焚燒

    第六章:懲戒罪犯,恢復秩序

    第七章:甲蟲和蠍子

    第八章:用樹上長出的錢重建大馬士革

    第九章:大馬士革修復

    總結:米沙卡醫師退休後撰寫回憶錄

    致謝

    書目

    註解

    索引




    其 他 著 作
    1. 鄂圖曼帝國的殞落:一戰關鍵的東線戰場與現代中東的形成(百年紀念版)
    2. 阿拉伯人500年史(上下冊不分售)
    3. 鄂圖曼帝國的殞落: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