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並起的崩世,一場虛榮與執迷
從雄圖萬里的大隋征戰,到民不聊生的百姓困境,
揭曉帝國敗亡的真相
從雄圖萬里的大隋征戰,到民不聊生的百姓困境,
揭曉帝國敗亡的真相
▎隋煬帝征高麗:盛世浮華下的決戰
本書開篇即展現隋煬帝楊廣勞民傷財三次大舉東征高麗的壯闊場面。楊廣以極其龐大的軍力和人力物資,展現出雄圖霸業的野心。他命令全國徵兵,強制士兵運輸糧草、築橋造船、夜以繼日備戰,但最終卻因地理不熟、橋梁設計失誤、高麗軍守勢頑強及自身指揮失誤,導致遼水之戰慘敗。儘管有勇將如麥鐵杖浴血奮戰,最終仍無法改變敗局。楊廣深信可以「以眾壓寡」,卻忽視了戰略與人心,造成第一次遠征全軍覆沒的悲劇。
▎戰敗餘波:動盪與民變四起
隋煬帝敗走遼東後,國力大傷,百姓苦不堪言,民變如雨後春筍般爆發。饑民起義軍如王薄、劉霸道、竇建德等各自於山東、河北等地揭竿而起,他們或以歌謠鼓舞人心,或訴求平民正義,逐漸發展成數萬甚至數十萬人的強大勢力。書中詳述這些起義者的出身、理念與軍事行動,展現人民如何從絕望中尋求希望。他們雖為「匪」,卻成為推動歷史轉向的力量。而朝廷軍事疲弱、官員腐敗,使得鎮壓成效甚微,反助起義軍成長壯大。
▎西突厥風雲:外交謀略的成功與警訊
與東征高麗同時,楊廣亦未忘西突厥的潛在威脅。他聽從裴矩之策,以「封可汗、賜公主」為餌,成功挑撥處羅可汗與射匱間的關係,分裂西突厥,製造內亂,最終讓處羅可汗臣服。此段描寫政治謀略的精彩運用,是本書文筆高超之處。然而,正當楊廣在西北邊境自詡為大國之主時,卻忽視了國內民生困苦、外征失利的深層危機,最終讓外交成就也難以挽救日漸衰落的大隋國運。
▎楊玄感舉兵:宮廷忠臣化為反賊
書末重點聚焦在楊素之子楊玄感的反叛事變。他原為朝中重臣,負責征高麗軍糧補給之重任,但因不滿朝政與懼怕楊廣猜忌,決意起兵反隋。李密為其謀主,提出三策,欲圖斷遼東歸路,或直取長安以擒皇帝。此段不僅描繪楊玄感從忠臣變反叛者的心境轉折,也凸顯楊廣自毀根基之過失。楊玄感之亂雖最終失敗,但為後來的群雄並起及隋末動盪揭開序幕,顯示大隋王朝已步入不可逆的崩潰之路。
本書特色
本書是《盛世未竟的隋朝》卷三,以通俗生動的筆法重現大隋王朝晚期波瀾壯闊的歷史,融合政治鬥爭、戰爭與人物心理描寫。善用現代語言講述古代事件,使嚴肅歷史具備強烈的戲劇性與可讀性。書中既有宏觀的戰略分析,也有細膩的群像刻畫,展現帝王野心、百姓苦難與群雄並起的亂世風貌,是兼具史實與敘事張力的歷史通俗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