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1995
展信悅,見字如晤。
看到這裡,大概是將這本書,也就是這封長長的信讀到了最後。
書的起點是在兩年前,我仍深陷於摯愛的宇宙離世的絕望中,因而開啟的小小企劃,名為「心洞計劃」,每一期設定不同的關鍵字,與讀者書信來往。心洞的意思是,一個投遞心事的洞穴,也可以理解成每個人心上那些坑坑窪窪的破洞。
當然,也是同音的雙關—心洞,心動。
這些關鍵字有願望、未滿、難忘、勇敢、不安、習慣、喜歡、路上、生長等等,不知不覺,至今已經寫了超過五十多封的信,收集成冊,成為現在的書信集。這些信件裡面,我似乎扮演著導師的角色,去解答讀者的困惑與困境,實際上,那段時間是我人生中最鬱苦、最無望,也是最想死的日子。因為讀者一封封的來信,延緩了我渴望死去的心情,想著今天要回一封信,明天也是,這樣一天又一天,一封又一封,成了我深淵裡的光和盼,在被痛苦淹沒時,給予了我逃生的出口。
這些信件的對象不只一個人,有十七歲因為夢想而迷茫的女孩,有因為焦慮而傷害自己的男孩,有在愛情中患得患失的人,有被困在童年的人,有和我一樣被悲傷久蛀的人……讀著讀著,像是一段很長很長的深呼吸。我把自己曾經無法說出口的話,一封封寫進去,那些愛而不得的、錯過不回頭的、熬過漫長黑夜卻沒有留下證明的,那些說不?楚但放不下的情緒,都被我小心翼翼地包裹起來,藏在文字的褶皺之中。
重新編修每一封書信時,我才意識到,每一封信都是想對從前的自己說的話,有些信,是寫給十八歲站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向的我;有些信,是寫給二十二歲凌晨兩點還沒睡的我。而剩下的一些,是寫給再也無法擁抱的人事物,這些信永遠寄不出去,像是一個個透明的漂流瓶,流放到時間之外。但我知道,無論這些信有沒有被閱讀,有沒有被拆開,我的心永遠為他們柔軟,我的字永遠為他們寫下。
我忽然想起一件事,大概是五六年前吧,在憂鬱症最嚴重之時,我毫無生氣地躺在地板上,心裡許了這樣的願:「只要活到三十歲就好」。在晨昏不辨的日日夜夜裡,眼淚緩緩地沿著我的臉龐滑落,無聲地分崩離析,被失眠和厭食的軀體化症狀撕裂了靈魂,再活一天,再撐一下,活過今天,活過明天,不多不少,到三十歲就好。那不是一種決心,也不是什麼誓言,只是一個細小的願望,想交出所有的痛楚,交出生命,這樣卑微的願望也成為了我的目標,像是無聲夜裡點的一盞燈,只亮著一點點,卻能讓我繼續往前走幾步。
我不知道三十歲的自己會變成什麼模樣,更不知道這樣的世界是不是仍然?得自己去熱愛;但現在的我正坐在桌前,手指輕觸著鍵盤,窗外有風,九月在椅子上睡著,寫下這些話的時候,我正好三十歲了。
三十歲,沒有我想像中那樣?晰或安穩,也沒有如願到此為止,它甚至有些模糊、有些孤獨、也有些沒能說出口的疼痛。而它卻?實地到來了,像無法?避的雨季,也像是四季更迭的夏天,如此理所當然,如約而至。我竟默默地走了這麼長的路。
我想,用這樣的一本書來紀念這個年紀,很適合我。安靜的,誠實的,然後留一點溫柔在字的縫隙裡。
也許人生本來就是一封很長很長的信。
有些段落熱烈、有些頁面空白,有些話寫著寫著就被淚水湮濕了,有些名字,提筆時還在,寫完時已遠,有些信永遠再也無法寄出,我們寫給未來,寫給過去,寫給不曾回信的人,也寫給從未?正讀懂自己的我。
日短心長,懸懸而望,還有一些過時且不切實際的浪漫。
謝謝你翻開這些信,謝謝你讀進去,然後陪我走了這麼久,這本書或許不會回答你任何問題,但希望它能陪你走過某些你以為只能一個人獨往的路。
如今我已經活到那時不敢想像的年紀,竟出奇地不討厭這種感覺,忽然明白到,屬於我人生的信從來不會停止在這一刻。曾經我不相信奇蹟,不相信所有「明天會更好」的安慰,不相信童話,很多次生活裡充滿絕望的時刻都祈求著會有奇蹟發生,卻在多次落空之後,才懂得我需要的並不是奇蹟,而是相信的力量,相信自己、相信明天、相信會有一些意料之外的美好。就是這樣的相信,帶我走過死蔭幽谷,帶我走向絕處逢生。
筆信未止,步履不停。我想我會一直這樣寫下去,這是一封名為「活著」的信。
獻給我的三十歲,也獻給正在往前的每一個你。
願你可愛,一直可以去愛。
願你自由,溫柔沒有盡頭。
如果人生是封長長的信,那麼落款,一定就是你的名字。
不朽 2025.07.09 22:08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