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去過天堂90分鐘【熱銷七百萬冊新譯版】:關於死亡與勇氣的真實故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374864
唐.派普,賽思.墨菲
林丘
究竟
2025年8月01日
113.00 元
HK$ 96.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1374864
叢書系列:
宗教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0.8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宗教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一個觸動數百萬人的真實故事
一位牧師因意外歷經磨難之後,這才明白,
為什麼上帝讓他看見天堂的絕美,又要讓他重返人間……
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真實故事,講述了牧師唐.派普在一場嚴重車禍中被宣布死亡90分鐘後,奇蹟般復活的經歷。
死亡瞬間,他進入天堂,看見了無比燦爛的光、聽見美妙的音樂,並與早已離世的親友重聚,親友充滿喜樂和愛的樣貌,讓他深感安慰且幸福。
然而,他並未就此留在美好的天堂,而是被送返人間,面對身體的重度傷殘與心理的無盡煎熬。住院的100多天與之後數年的療傷期間,他不斷質疑、甚至抱怨為什麼上帝讓他回來?讓他受這麼多的苦?過程中,他慢慢理解自己的使命,也就是分享這段經歷,幫助那些面對痛苦、哀傷或對信仰感到疑惑的人。
這本書不只是關於天堂的奇蹟,更是一段重生與希望的旅程,探討了生與死、信仰與懷疑、痛苦與希望之間的掙扎與轉化。無論你是否有宗教信仰,它都能帶來深刻的啟發,提醒我們珍惜生命、相信愛與希望的力量,並在逆境中獲得勇氣。
本書特色
★一場死亡車禍、一段天堂旅程、
一堂陪伴無數人走過人生困厄的激勵課、
一個帶領傷心者走出幽谷的奇蹟故事!
這不只是關於死亡的故事,
而是一封來自天堂的希望邀請函,翻開它,將改寫你我對生命的想像。
★《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高掛超過五年,銷量超過七百萬冊,廣受全球讀者喜愛,Goodreads 4萬多讀者給予5顆星評價!
★曾改編成電影《造訪天堂》,當代「瀕死經驗」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力量的靈性經典書籍!
★醫師�連加恩、舊鞋救命協會創辦人�楊右任、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教授&臺北市醫學人文學會榮譽理事長�施以諾、中華福音神學院宣教中心主任�邱顯正博士——感動推薦
各界推薦
無論宗教背景或社會身分,世界上每個人所擁有的時間都是同樣的有限,《去過天堂90分鐘》作者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看見了生命盡頭以外的永恆,也因為擁有對於遠方的盼望,他才能夠再次站起,面對眼前看似漫長的困境。
期許這本書提醒我們,生命是如此短暫,唯有當我們深刻意識到「每一件事都有它的最後一次」,我們才懂得珍惜生活中每件小事的可貴。——舊鞋救命協會創辦人�楊右任
死亡,是人生的必修課。
在醫學倫理上,「如何面對死亡」其實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去正視的課題,無論是親自面對或是陪伴親友面對。
這本書的作者唐.派普曾任德州第一浸信會牧師,這位浸信會牧師講述了自己人生瀕臨死亡的經驗。當然,他個人的經驗也許無法等同於未來我們每個人的經驗,但這樣真摯的分享,令人動容,也值得參考。
死亡,是人生的「必修課」,願我們都從這本書中得到一些啟示。——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教授&臺北市醫學人文學會榮譽理事長�施以諾
全球讀者紛紛淚推
「這本書讓我對死亡不再恐懼,反而充滿希望。」
「作者的經歷讓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讀完後,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靜與慰藉。」
「這是一本能夠改變人生觀的書。」
「每一頁都充滿感動,讓人難以釋手。」
「閱讀這本書後,我更加珍惜與家人的時光。」
「書中對天堂的描寫令人嚮往。」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作者的故事激勵我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這是一本能夠帶來希望與勇氣的書。」
目
錄
推薦序 在天堂的光影之間 邱顯正博士
各界推薦
前言 我死過,也去過天堂
1? ? 意外
2? ? 在天堂的時間
3? ? 天籟之音
4? ? 從天堂到地上
5? ? 從地上到醫院
6? ? 踏上復原之路
7? ? 決定和挑戰
8? ? 痛苦和調整
9? ? 無止境的調整
10? ? 更多神蹟
11? ? 回到教會
12? ? 敞開
13? ? 緊握的手
14? ? 新的常態
15? ? 觸碰生命
16? ? 尋找意義
17? ? 渴望家園
18? ? 有關「為什麼」的問題
致謝
?
序
推薦序
在天堂的光影之間 邱顯正博士
在我多年從事神學教育與教會牧養的經驗中,少有一本書像《去過天堂90分鐘》這樣,引發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回應。它既被某些人視為神蹟的見證,也被另一些人視為「主觀經驗」的挑戰。但我始終相信:一本書能引起如此多層面的討論,本身就顯示出其在信仰生命中的重要性與張力。《去過天堂90分鐘》不只是一本關於死亡後經驗的敘述,更是一本誠實面對人對永恆渴望的靈性見證。
唐.派普是一位經歷過臨床死亡後「復活」的牧者。他在九十分鐘的「死亡狀態」中,聲稱經歷了天堂的真實——他被愛包圍、與已故親友重聚、感受到無與倫比的平安與讚美。在現今講究醫療證據與心理研究的時代,這樣的見證無疑會激起科學與神學雙重的質疑與關注。但我願意邀請讀者,不妨暫時放下判斷,以一種牧養的視角、一種尋道者的姿態來閱讀這本書。
本書的價值,首先不在於它是否提供天堂的「準確描述」,而在於它喚起了我們對「永生」的想望。當代教會對天堂的講論時常貧乏且抽象,彷彿天堂是死後才能了解的模糊概念。派普的敘述則用情感與關係的語言重新喚醒了這個議題。他對天堂的形容—那種被完全接納、被愛包圍、與所愛的人再相見的經驗——讓人聯想到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章所說:「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聖經.哥林多前書》13:12)
做為神學教師,我深知這樣的經驗敘述需要謹慎處理。《聖經》並未詳盡描繪天堂的細節,更多是以象徵與盼望之語言呈現。例如《啟示錄》對「新耶路撒冷」的描述,是一種神人同住、萬物更新的終末圖像(《聖經.啟示錄》21–22 章)。因此,我認為派普的經歷不應被當作系統神學的教材來解釋天堂,而更適合作為敘述神學(narrative theology)的一部分,帶領人重新進入「上帝的家」的想像。
其次,本書也提供了牧養層面的深厚資源。在我牧會或陪伴臨終者的過程中,常常遇到人對死亡的恐懼、對失去的痛苦與對未知的焦慮。《去過天堂90分鐘》無疑是一帖靈性的安慰劑。它讓哀傷者知道:愛的關係不會因死亡而斷絕;信主的人可以存著盼望,「死只是回家」。這樣的見證,為無數處在生命邊緣的人帶來了希望與安慰。
當然,我也必須誠實指出一些值得留意的神學限度。首先,派普所見的天堂充滿個人化與情感色彩,這可能讓人誤以為天堂只是「與我相關的人重聚」的場所,而忽略天堂更深的本質——那是神的國度,是公義、聖潔與神完全同在的領域(《聖經.羅馬書》14:17)。其次,他的經驗中幾乎未提到基督的面容或神的寶座,這與《啟示錄》中以「羔羊」為中心的天上敬拜有些落差。我並不認為這是錯誤,但提醒我們:任何人對天堂的描繪,無論多真實感人,仍不過是「模糊的鏡子」(《聖經.歌林多前書》13:12)。
但正是這些張力,讓《去過天堂90分鐘》更值得閱讀與反思。它讓我們重新檢視自己的信仰核心:我是否相信耶穌所說「我去,是為你們預備地方」這話?我是否因為永恆的盼望而活出今日的愛與敬虔?我是否能在死亡面前不懼,因為知道主已為我開了道路?
結語時,我想到奧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所言:「我們在此地作客,是為了那無法震動的城。」天堂不是幻影,而是信仰的實體;不是情感的安慰劑,而是福音的終極應許。《去過天堂90分鐘》也許無法解答你所有神學上的問題,但它可以喚醒你對天家更深的渴望。
我誠摯推薦這本書,特別給那些正處在人生邊緣、面對死亡與失落的弟兄姊妹,以及所有在信仰中尋找永恆記號的人。願這段「去過天堂」的見證,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次靈魂向永恆的歸航。
(本文作者為中華福音神學院宣教中心主任)
前言
我死過,也去過天堂
我死於一九八九年一月十八日。
醫護人員幾分鐘內就到達了事故現場。他們發現我已沒有脈搏,便宣布我已經死亡。他們用防水布蓋住我,如此一來,當他們處理其他人的傷勢時,圍觀者便不至於盯著我看。我完全沒注意到周圍有醫護人員或其他人。
死亡之後,我直接去了天堂。
當我在天堂時,一位浸信會牧師來到事故現場。儘管他知道我已經死了,卻仍趨前為我毫無生命跡象的軀體禱告;即使急救人員嘲笑他,他仍拒絕停止這麼做。
在急救人員宣告我死亡至少九十分鐘後,上帝回應了那位牧師的禱告。
我回到了這個世界。
這就是我的故事。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