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阿祖的搖椅

阿祖的搖椅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944370
吉田?美(RUMI YOSHIDA)
玉山社
2025年8月01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862944370
  • 叢書系列:可大可小
  • 規格:平裝 / 48頁 / 21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可大可小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圖畫書 > 親情/友誼











    搖呀搖……

    如果搖椅是一艘船,你想去哪裡呢?

    台日跨國合作,描繪跨越海洋與世代的家族記憶

    吉田?美「返鄉」繪本,傾訴深深的鄉愁與思念



      充滿書香的書房內,阿祖總是坐在那張搖椅上,輕聲唱著女孩從未聽過的歌謠,它們來自一座種滿花果、陽光燦爛的美麗島嶼。海洋另一頭,是他的故鄉——台灣。



      《阿祖的搖椅》源自日本繪本作家吉田?美真實的家族記憶。她的曾祖父陳三吉,生於1897年,來自台南北門。戰後,他的兒子就此定居日本。1970年,陳三吉先生赴日投靠兒子,然而名列「黑名單」的他,從此再也無法返回台灣。



      即使離鄉多年,陳三吉先生心中始終繫念著台灣。這段家族記憶,留下的不只是語言與畫面的片段,更是一段跨越文化、代代相傳的情感牽繫。藉由細膩畫筆與溫柔敘事,本書描繪祖孫間的情誼、記憶的傳承,以及「再見家鄉」的未竟之約。



      這本台日跨國合作的成果,承載跨越時空的心意,以銘記那些,輾轉於歷史夾縫中的人們,與他們未曾說出口卻深植心中的鄉愁與愛。在這張搖椅上,我們一同乘著記憶的浪,向過去與未來緩緩前行……



    本書特色



      ◆ 真實家族記憶出發,情感真摯動人

      故事靈感源自繪本作家吉田?美的曾祖父——來自台南北門的陳三吉先生。這段跨國又跨世代的家族記憶,為繪本注入深厚情感與真實底蘊。



      ◆ 跨文化繪本,連結台日歷史記憶

      由台灣出版社和日本創作者共同完成,藉繪本展現文化記憶與歷史軌跡,引領讀者共同回望過去,認識流淌其中的生命足跡和情感故事。



      ◆ 適合親子共讀,開啟跨世代對話

      適讀年齡涵蓋幼兒到成人,故事附注音,方便孩子自主閱讀,亦便於親子共讀;既能認識台灣歷史,也開啟不同世代和族群對話的契機。



    得獎紀錄



      ★東野圭吾首部兒童繪本《少年與樟樹》指定畫家最新力作

      ★台日合作電影《青春18×2通往你的道路》壁畫畫家



    真情推薦



      藤井道人�《青春18×2通往有你的旅程》導演

      藍依勤�「繪本星球212-7」版主

      盧方方�「後青春繪本館」主編

      潘家欣�詩人

      駒?武�日本京都大學教授

      雷建容�《青春18×2通往有你的旅程》聯合製片人

      游珮芸�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兼任所長

      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栖來光�旅台日本作家

      施賢琴�「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

      (按姓氏筆畫排列)’



      ?這本繪本讓我明白,渡海而來的親人們那溫柔笑容的背後,藏著許多內心的掙扎。姐姐的視角總是溫婉而富有智慧。希望這部作品能成為連結日本與台灣的橋梁。——藤井道人�《青春18×2通往你的道路》導演



      ?戰後,為了逃離戒嚴令下的恐怖政治,流離於美國、日本等地的人們絕非少數,這些人的足跡至今鮮少被提及。如今,那些被遺忘在歷史夾縫中的人們,他們深切的思鄉之情,透過一幅幅可愛的畫作被生動地喚醒。這使我們不禁與作者一起祈禱,那化作扁舟的搖椅,能夠平安抵達故鄉的海邊。——駒?武�日本京都大學教授



      ?《阿祖的搖椅》描述了祖親甜蜜的親情,也刻劃了對鄉土的感情。從那些家族的故事開始,共同攜手創造祖孫之間愛的故事。——施賢琴�「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

      (按姓氏筆畫排列)

    ?


     





    作者後記



    從北門到東京,再回到台灣(摘錄)

    吉田?美




      《阿祖的搖椅》是我以曾祖父陳三吉的回憶為基礎創作的故事。



      曾祖父陳三吉生於1897年,出生地是今日台南市北門區。他自北門嶼公學校畢業後,進入北門嶼郵局工作,並於1934年至1942年間擔任台南州北門庄的庄長。他的兒子,也就是我的祖父陳敏雄,生於1921年,並於1940年前往日本就讀東京醫學專門學校(現為東京醫科大學),之後成為醫師。戰後,他致力於協助在日台灣人爭取互助與權益。



      我的父親生於1953年,幼時原姓陳,但當時的日本社會對外國人存有歧視,因此中學時改從母姓,改姓藤井。父親在小學五、六年級時的暑假,曾在北門區的曾祖父家中度過一個月的時光,當時曾祖父家生活相當富裕。然而,到了1970年,曾祖父赴日投靠祖父。他不多談往事,但後來曾對母親說:「台灣已經變了,我回不去了。」



      曾祖父與祖父都深愛著台灣,即使身處日本,仍與在日台灣人群體一同參與各種活動。曾祖父個性溫和、寡言而慈祥;祖父則性格剛毅、行動力強。在台灣白色恐怖的時代,祖父曾在日本公開批評國民黨政府,與友人熱烈討論如何為台灣重回國際舞台發聲。因此,他與家人,包括曾祖父,都無法再回台灣。每當曾祖父與祖父爭執後情緒低落時,個性同樣溫和的父親總會說:「來下一盤棋吧。」從父親學生時代起,他們就常下圍棋。



      (……)隨著生活日常的推移,我並沒有深究家族歷史。直到祖父過世後,我與弟弟才由父親帶著,在1996年第一次踏上台灣。父親憑著兒時記憶,前往北門區公所尋找曾祖父的故居與蹤跡,但因語言不通、資料散失,終究一無所獲,只得黯然返日。



      我再一次踏上台灣,是2012年。當時我尚未成為繪本作家,但我帶回許多台灣的繪本。不知道為什麼,台灣讓我覺得很懷念,充滿幸福的氣息。時間來到2022年深秋,成為電影導演的弟弟突然聯絡我:「姐姐,我計畫在台灣拍一部日台合作電影,你能幫忙畫畫嗎?」



      就這樣,我突然被拋入陌生的電影世界,懵懵懂懂的搭上十年來第一班飛機。當我抵達桃園機場,看到那些閃爍的文字時,我才猛然驚覺,自己終於又回到了這片土地。彷彿我體內祖先的靈魂,也一同歸返,充滿歡喜。



      現在的我們,可以自由往來於各國,與遠方的親人朋友保持聯繫。但在無法這麼做的年代,對於無法相見之人、無法歸返之地的思念,必然到處流動、充滿人心。



      我記得曾祖父常坐在搖椅上,望著窗外的模樣。那張我們一起坐過的搖椅,就像一艘小船,在記憶中搖曳生姿。這樣的回憶,成了這本故事。



      這本繪本能完成,衷心感謝——Jeff和台灣的好友們、帶我走訪北門的Nicolas、敬愛的栖來光老師、玉山社�星月書房,還有與我一同孕育出這本作品的巧妮。真的非常感謝。我真心希望,這本書也能成為你回望家族故事的一扇窗。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