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臺南文獻第27輯:族群與惡地

臺南文獻第27輯:族群與惡地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30034929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25年6月30日
117.00  元
HK$ 105.3  






ISBN:30034929
  • 叢書系列:期刊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9 x 26 x 1.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期刊


  • [ 尚未分類 ]











      臺南為臺灣最早開發的地區,自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安平(舊稱大員)一帶築熱遮城起,歷經明鄭、清領、日治等時期,隨著政治的更迭,多元民族的衝突與融合,使得臺南擁有豐富的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



      面對日新月異的文化變遷,著手調查與採集是當務之急,透過文獻整理、文字撰述及田野調查,藉以保存大臺南文化史料。



      《臺南文獻》秉持一貫的品質和風格,貼近地方和常民生活,有專業而深入的深論,有一步一腳印的田野調查報告。而自本(27)輯開始,除了以往的專欄外,特別增闢了「臺南文史小故事」,希望兼具學術的專業與文史的普及。



      本輯共收錄四篇厚實的學術研究專文,兩篇紮實而圖文並茂的田野調查報導,和一篇水利文化資產的臺南文史小故事。時間的跨度從約九千年前曾文溪河道的竄流,到17世紀以降南瀛社會風土、政治和人群變遷;若從所探討的對象來看,則涵蓋臺南西拉雅族群的民族誌、鄭氏王朝的「東寧之變」,一直到日人油礦開採,戰後臺灣民間歲時祭儀等。這些大都環繞著「惡地」與「族群」相關,因此本期便以這兩個概念作為特輯之名,冀望讀者能藉此重新思考南瀛社會中「土地」與「人群」的關係。

    ?


     





    刊頭語

    學術論文

    17世紀「西拉雅族」新港社民族誌,兼論走婚社會之探究(上) �李瑞源

    眾卿置疑:由史料探究鄭克襲位之正統性�戴文鋒、蔡羽桓

    日治時期玉井竹頭崎油礦場的歷史發展�吳建昇

    從山上到善化一帶曾文溪、潭頂溪與菜寮溪的地形演育探討�楊貴三、郭勝煒、楊宏裕

    田調與報導

    佳里昭清宮育善堂安太歲與送太歲儀程及其特色�許?平

    臺南市白河區廣濟宮慶讚中元普度紀實�楊士賢

    臺南文史小故事

    走讀嘉南大圳的曾文溪過水橋�簡佑丞



    ?





    刊頭語



      本刊秉持一貫的品質和風格,貼近地方和常民生活,有專業而深入的深論,有一步一腳印的田野調查報告。而自本(27)輯開始,除了以往的專欄外,特別增闢了「台南文史小故事」,希望兼具學術的專業與文史的普及。



      本輯共收錄四篇厚實的學術研究專文,兩篇紮實而圖文並茂的田野調查報導,和一篇水利文化資產的臺南文史小故事。時間的跨度從約九千年前曾文溪河道的竄流,到17世紀以降南瀛社會風土、政治和人群變遷;若從所探討的對象來看,則涵蓋臺南西拉雅族群的民族誌、鄭氏王朝的「東寧之變」,一直到日人油礦開採,戰後臺灣民間歲時祭儀等。這些大都環繞著「惡地」與「族群」相關,因此本期便以這兩個概念作為特輯之名,冀望讀者能藉此重新思考南瀛社會中「土地」與「人群」的關係。



      首篇李瑞源將其博士論文中的部分內容改寫成〈十七世紀「西拉雅族」新港社民族誌,兼論走婚社會之探究 (上)〉((下)將於的第28輯刊出),在前人既有的研究基礎之上另闢蹊徑,從罕見的走婚習俗著手,觀察社會關係連結與變化,探尋非婚姻締結關係的可能性。在資料方面,本文主要使用 17 世紀當時所留下的歷史文獻,並佐以原史時代(protohistory)的南科考古、社內遺址(今臺南新市區社內里、新和里)等資料,從物質經濟生活、社會組織、禮俗信仰和對外關係等四個面來進行剖析。作者企望能擺脫外來殖民者加諸原住民身上的族群框架,回到「西拉雅」本體,從個別村社認識其個體性,期能拼湊全體輪廓樣貌與區域間互動的歷程。



      由戴文鋒與蔡羽桓共撰的〈眾卿置疑:由史料探究鄭克??襲位之正統性〉乙文則指出,有鑑於現有史料、文獻中有關鄭氏王朝之研究大多集中在鄭芝龍、鄭成功、鄭經身上,但與鄭成功同樣有忠義、沉毅、敢為等評價的鄭克??,反而絕少在史料及研究中現身。本文重新檢視現存文獻史料中發現,清代方志中鄭克??的篇幅極少,甚至有只以配角之姿出現在記錄其妻陳氏的文章中,較明確與鄭克??有關、且具代表性的記錄有 18 筆。並分別從「鄭經是否傳位給鄭克??」和「鄭克??是否為鄭氏血脈」兩個角度進行內糾的剖析,再輔以鄭經、鄭克??在治國時最重要謀臣的陳永華逝後隨即衍生的「該由誰襲位」的重臣外紛困境之探討,令人對於鄭克??的歷史境遇有煥然一新的看法。



      吳建昇所撰〈日治時期玉井竹頭崎油礦場的歷史發展〉乙文,則針對今日玉井一座目前已不再生產運作的石油礦場,卻在臺灣油礦史上卻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的「竹頭崎油礦場」。這座竹頭崎油礦區位於今日玉井區三埔里、沙田里、楠西區龜丹里及南化玉山里之間,早期曾為大武?社群的生存勢力範圍。本文在前人的基礎上,爬梳大量日治時期的報刊、檔案及調查報告書,例如昭和 9 年(1934)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出版的《臺南州玉井油田調查報告書》一書,以及戰後中國石油公司所發行的《石油通訊》雜誌及《臺灣石油探勘紀要》(1971)等書籍,著力甚深,透過翔實的文獻考證和長期的田野調查,重新點亮讓其在歷史上恢復生機。



      以上三篇論文主要討究歷史人文面向,而由楊貴三、郭勝煒、楊宏裕等三位地理學者所合撰的〈從山上到善化一帶曾文溪、潭頂溪與菜寮溪的地形演育探討〉乙文,則上溯曾文溪這條「青暝蛇」所發生的一段「竄流」的遠史行跡。作者基於對從山上到善化一帶的曾文溪及其支流菜寮溪,與鹽水溪支流潭頂溪的相關文獻記載甚感興趣,進而引起研究探討的動機。於是透過查閱歷史地圖、像片基本圖,再用反光立體鏡判釋航照立體像對、數值地形模型(DTM)產製地形陰影套疊 1 公尺等高線圖,最後再到現場進行實地考察,進而大膽推測今日南科園區的河洲或氾濫平原堆積,可能不是來自曾文溪,較有可能參與的河流反而是襲奪發生後的潭頂溪。這樣的推論,很值得讀者們進一步品味和反思。



      其次在田野與報導方面,則有許?平〈佳里昭清宮育善堂安太歲與送太歲儀程及其特色〉和楊士賢〈臺南市白河區廣濟宮慶讚中元普度紀實〉這兩篇紀錄翔實、文圖並茂的專文。前者針對「安太歲」、「每月十五日消災法會」及「送太歲」此三個科儀,後者則針對「中元普度」。兩位作者透過一沿海、一沿山裡的小庄頭的歲時儀式科儀,點出其特色和意義,並思考其未來發展所面對的不同課題。



      最後由簡右丞撰寫的〈走讀嘉南大圳的曾文溪過水橋〉這則「臺南文史小故事」,也是本輯的結尾。作者告訴我們在嘉南大圳的7 座渡槽橋(俗稱過水橋)裡,從設計造型或形式都各具特色,但其中又以曾文溪渡槽橋的水槽配置方式設計是與道路面結合,視覺上看起來好像懸吊在空中的造型,這與單純作為輸水橋的朴子溪、龜重溪渡槽橋的配置設計有所區隔且更具獨特性,並於2014 年被臺南市指定為市定古蹟。相信讀完本輯各篇,讀者們定會有不同的領會和發現。


    主編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