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富必有方:聊齋志異裡的商業思考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196550
林峰丕
時報出版
2025年8月19日
140.00 元
HK$ 119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4196550
叢書系列:
人生顧問
規格:平裝 / 312頁 / 14.8 x 21 x 1.8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人生顧問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繼《打造被動收入流:幫自己加薪的49個富思維》後,林峰丕醫師從商業理財角度,重新詮釋中國古典小說經典名著《聊齋志異》。這本充滿傳奇色彩的志怪小說,不僅深刻描繪人間百態,也蘊含了洞察人心的商業邏輯。
大學國文老師•作家 李純瑀、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宋怡慧、名作家•主持人 吳淡如、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郝聲音」Podcast主持人 郝旭烈? 好評推薦(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關於商業經營:
★改變是商場不變的定律,保持彈性策略,迎接突如其來的變局。
★唯利是圖是商業的本質,適度讓利將帶來更好的結果。
★掌握「從眾效應」、差異化行銷,幫助你在市場上洞燭機先。
★成功模式無法複製,與時俱進,才能事半功倍。
★認識的人多不一定好辦事,無法互惠的人際關係是無效人脈。
★貴人永遠是自己吸引而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關於投資理財:
★股神巴菲特說:「一個投資人應該表現得好像一生只有一張決策卡,上面只有二十次決策機會。」投資一定有風險,決策時謹慎以對,別犯下孤注一擲的錯誤。
★懶惰是投資的致命傷,不管是貪婪還是不甘心,都是你的大腦在作祟。
★分批買進,定期定額投入,秉持「長期存股」策略,累積滾雪球般的複利價值。
★退休金愈早準備愈好,讓存下來的錢為你創造被動收入,通往財務自由之路。
「不管是在生活上、工作中,又或者是各種的關係,所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又何嘗不是像聊齋一樣,在世上各顯神通、各憑本領。這次喜見峰丕醫師把聊齋結合商道,寫成了這本好書,更是讓我在欣喜之餘,充滿著無限的感動。」——Podcast「郝聲音」主持人? 郝旭烈
「透過林峰丕醫師的大作幫助你撥雲見日,真正看懂人性、了解自己和商業邏輯。你能獲得的最基本好處是不再輕易上當、反覆受騙,拓寬你人生的護城河;然而,更好的運用是豐富你的商業思維,改寫你的職涯與人生,創業時也能如虎添翼。 」——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
?
目
錄
推薦序? 看透故事裡的商道與生命的洞察及指引? ? 郝旭烈
推薦序? 看懂人性與商道,拓寬你人生的護城河,同時如虎添翼? ?洪培芸
自序? 不過時的底層邏輯
1.因小失大的賣梨人:適度讓利,提高獲利
2.來自陌生人的意外救贖:急功近利是做生意的大忌
3.從危機裡尋找商機:日常生活是生財之道
4.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決策之前,先問自己合不合理
5.身懷絕技走江湖的女醫:人氣是假象,別被「從眾效應」迷惑?
6.閻羅王的職務代理人:能夠派上用場的才是人脈
7.落漆的連珠箭:成功學無法複製
8.未雨綢繆勝過臨渴掘井:時間是創造複利的利器
9.失而復得的一臂之力:孤注一擲是投資的下下策
10.一場過路財神的夢:破除心魔,避免掉入投資陷阱
11.專情又狠心的青樓女:當機立斷是成功者的必殺技
12.所託非人的悲鴿:誠信是交易的最高指導原則
13.本是同根生,何苦相為難:在商業世界裡,互利才能共生
14.小氣成不了大器:對金錢的態度愈寬容,愈能招來財運
15.世事如棋,局局詐:江湖險惡,別讓狩獵者有可乘之機
16.鐵口直斷的女巫:順勢而為,水到渠成
17.有識人之明的富翁:貴人究竟從何而來?
18.千里牽良緣:傳賢不傳子,是企業永續之道
19.大發善心卻引來殺機:善與惡之間的距離
20.賭徒的復仇:信任禁不起人性的考驗
21.草包買官記:有多少能耐,做多少事
22.理財是一輩子的課題:為不用替老後煩惱的人生做好準備
?
序
推薦序
看透故事裡的商道與生命的洞察及指引
Podcast「郝聲音」主持人? 郝旭烈
峰丕老師不僅是一位醫人的名醫,更是一位醫心的仁醫。除了其精湛的專業領域,每每與他訪談交流,更能感受其多元思維、博古通今、旁徵博引的底蘊。尤其,聽他娓娓道來,常常就是在簡單的故事中,就能傳遞令人回味無窮的哲理,以及饒富趣味又極為深刻的剖析。
這也讓我想起了班傑明•富蘭克林曾說過的話:「人們遵循的從來不是道理,而是誘因。」
不要說之以理,而要誘之以利。
道理常常是人人都懂,但是不見得想聽;然而,引人入勝的故事,連帶著饒富趣味的人物與靈魂,那才是會讓人「利之所趨」深入人心的關鍵。
與其論述乏味的道理,或許陳訴趣味的故事。
從小就非常喜歡《聊齋志異》。 雖然從姥爺的書櫃裡,看到的是蒲松齡的白話本,但也就是因為白話的內容容易理解,讓我對裡面的鬼狐軼事,著迷不已。
長大之後,又重看了幾次《聊齋志異》,慢慢地對於這些鬼狐與人之間的糾葛,又多了幾分深刻的體會。
不管是在生活上、工作中,又或者是各種的關係,所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又何嘗不是像聊齋一樣,在世上各顯神通、各憑本領。
這次喜見峰丕醫師把聊齋結合商道,寫成了這本好書,更是讓我在欣喜之餘,充滿著無限的感動。
很多人曾經問我為什麼喜歡書、愛閱讀?不是只要認識身旁周遭有智慧的人,就好了嗎?
我說,就算身旁有不凡的友人,但是我們總沒有辦法上尋千百年,認識孔子、老子,又或是如同蒲松齡能將鄉野奇談融入人生哲理的大師。
但是,只要一書在手,我們就可以任意穿越時空,和這些智者來上一場無聲心靈的對話。
一書在手,智慧相守。
這是一種「傳承」,或者說是「承傳」,「承受」著古人的智慧,經由我們這一代的消化融合,再一代一代的往下「傳遞」。
誠摯推薦這本峰丕醫師的好書。期待讓我們在悠遊聊齋的神奇幻境之中,也能夠對世事的商道,擁有更透徹的洞察,和生命更深刻的指引。
? ??
看懂人性與商道,拓寬你人生的護城河,同時如虎添翼
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
閱讀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知古鑑今,讓你少走冤枉路,甚至是走上了不歸路,如同林峰丕醫師在書中特別提及廣西南寧詐騙案,綜觀歷年來所有詐騙案,甚至是有爭議的心靈課程,都是老片翻拍。伎倆、套路並不新穎,只是演員換了,早在《聊齋志異》如此古老經典的作品就已屢見不鮮,只是多數人都只把聊齋當成狐仙、鬼怪……等奇幻故事看,不曾真正看懂故事中的人性和寓意。可見不變的,始終是人性;而能夠破解的,也是對於人性的深刻洞察與認知。
理財與投資,透過閱讀來豐富你的生命經驗,強化你的投資心理素質
爆發於二○○八年底,美國華爾街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騙局,主事者還是那斯達克證交所前主席馬多夫,他的專業背景帶來更顯著、也更難辨識的「月暈效應」,讓更多人更輕易地相信他。人性的共同之處,就是當你看到愈多有錢人、名人相信某一個人、團體或組織,那麼你就會覺得更加可信。
不只是美國華爾街發生過的「龐氏騙局」(Ponzi scheme),臺灣早期也有過地下投資公司,鴻源、龍祥、永安打著高利率的旗幟,吸收了近千億的游資,讓許多人都瘋狂投入,卻在這些公司宣告破產後,求償無門而深陷憂鬱,甚至是釀成家庭悲劇。事發當時我只有七歲,我的世界及關注點只有桃太郎要去打怪,自然是不知道臺灣社會正在發生大事。幸好透過閱讀,我才能夠補足生命經驗的缺角,去看到歷史一再重演,人性又是如何運作,以及被操弄。
除了貪婪、懶惰與粗心,想要一夕致富、快速翻身的底層邏輯與關鍵的核心問題,是不是你厭惡你現在的工作?希望透過投資致富,盡快擺脫眼前索然無味甚至是痛苦的工作,換得自由身,這才是最該被看見,個人層次的重要生命議題。
我也觀察到,有些人習慣跳過投資、理財的新聞不看,更不願意閱讀相關書籍,這是最大的警訊。但凡自己沒興趣的領域,就完全不去留意,更遑論深入了解。即便社會發生天大的事,也彷彿活在另一個平行時空;直到自己成為上當的主角群之一,才後悔莫及。
最好的人脈關係,是互利互惠,共好共榮
在我二○二三年底出版第五本書《療癒內疚》時,唯賀餐飲集團總經理,也是《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的作者吳家德老師,就邀請我去該企業演講。我私底下請教吳家德老師,怎麼會邀請我來演講呢?一整個受寵若驚。他說他知道我出新書時,就在思考要怎麼幫我;有趣的是,家德老師早先出版《生活是一場熱情的遊戲》時,我受到書中內容感動而在 Facebook 粉絲專頁分享書訊,只是舉手之勞,連幫忙都算不上;後來家德老師邀請我到企業內部演講,為新書宣傳起到更大的幫助及效用。
讓利、互惠就是為自己的未來鋪設一條貴人之路,放人一條生路也是。你讓的不只是利,更讓人看見你的胸襟、格局與人品。持續地提升自己,貴人才會看見你;願意給予的人,人脈才會接近你。
創業,洞悉未被滿足的需求
我敬佩的品牌行銷專家、捷思整合行銷創辦人唐源駿在專訪時提到,「思考創業時,要先想的不是你想做什麼,而是要先找到一群還沒有被滿足的人。」也呼應本書的提醒,做生意前先做市調。不少人的創業是跟風,是從眾;能夠掌握消費者的需求、了解目標市場、建立差異化……再來談創業。從我高中時期看到的葡式蛋塔風潮、娃娃機到各種手搖飲……的潮起潮落,都讓我一再感受到「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找出產業脈動的邏輯,對自己內心狀態的掌握,對人性的精準預測
如果你能像《全球經濟18年大循環》分析景氣循環背後的邏輯,從中掌握投資先機,避開風險,那麼恭喜你,也佩服你。然而,如果你像我一樣忙碌,也認為人生除了投資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想去嘗試、想去投入,那麼還是乖乖買指數型ETF吧!積極與穩健是我的投資哲學,也是我的人生哲學。試想,我的工作需要極其專注,我總不能在心理治療工作的過程中跟個案說:「不好意思,我要看一下盤,先讓我下個單吧!」這樣的心理師(任何與人相關的專業工作)你敢找嗎?
對我來說,人性相對好預測,對於自己內在狀態及情緒起伏的掌握,更是你應該好好面對、修練的功課。
商場與全人生的不敗定律,持續與時俱進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相信你一定聽過。有一次我受邀到人間衛視的節目《人生調色盤》討論 AI,其中一題就是「身為臨床心理師的你,會不會擔心有朝一日被 AI 取代?」說來好笑,答案是怕也不怕。前者是未來的產業變化、科技發展,誰也無法精準預料;後者是我持續跨界學習、多元發展,不再用心理師單一專業及角色定位自己。即使我是醫事人員,都必須用商業之道來提醒自己,不只是產業內的不斷更新,更要全方位的與時俱進。
商場上最重視誠信,為人處事何嘗不是
聽過無數的人間故事,格外讓人欣賞,甚至是敬仰的共同特質,就是誠信。小至情場,大至商場,沒有人喜歡被出爾反爾、遭遇背信棄義,能夠留下好口碑甚至聲名遠播者,都是重然諾,守信義,這是顛撲不破的人心所趨,貫穿一切的處世之理。
這本書談的不只是商業之道,更是人生之道。透過林峰丕醫師的大作幫助你撥雲見日,真正看懂人性、了解自己和商業邏輯,你能獲得的最基本好處,是不再輕易上當、反覆受騙,拓寬你人生的護城河;然而,更好的運用是豐富你的商業思維,改寫你的職涯與人生,創業時也能如虎添翼。
自序??
不過時的底層邏輯
我相信很多人一聽到《聊齋志異》,腦海中浮現的就是鬼故事,好像聊齋跟鬼怪劃上了等號。如果你也是這麼看待這本書,那我很肯定你應該沒有看過全本《聊齋志異》,就像有人這麼說過:即便是中文系的學生,能看完整本《紅樓夢》的可能也不超過百分之十。
如果《紅樓夢》是如此,我想《聊齋志異》應該也相去不遠。
但這本收錄近五百個故事的短篇小說集裡,真的跟鬼怪狐精靈異相關的內容,其實只占了四分之一,其他都是奇人異事或鄉野奇談、都市傳說。一般人會有這樣的誤解,可能是大部分改編的影視作品幾乎都著重在鬼怪題材,像是《倩女幽魂》、《畫皮》、《胭脂》等,讓很多觀眾以為它是一本鬼故事大全。事實上,蒲松齡在書裡想要傳達的,遠不止這些有點恐怖氛圍的情節。
說起蒲松齡,是不得志書生的超級典範。他一輩子的好運大概在十九歲那一年全部用完了。他在縣、府、道三級考試中均拿到第一名的好成績,可說是秀才三冠王,這是他最風光的一年。之後的科舉考試卻次次落榜,只能勉強當個地方官員的小幕僚,後來乾脆回家鄉開個私塾,收些學生來養家,一教就教了四十年。當他的學生都考上了舉人,同試競逐的他還是名落孫山。
一直到了七十二歲,他終於透過歲貢(被遴選而非參加考試)補為貢生,算是老天給他這一生活到老、考到老,所頒發的最佳勇氣獎。但這個遲來的身分,並沒有對他的生活產生任何改變,就這樣活到七十六歲,也為畢生的教書與考試生涯畫下了句點。
《聊齋志異》這本流傳後世的鉅著,是蒲松齡四十歲時完成的。當時沒有引起太大的迴響,因為他根本沒錢付梓,只能在同儕之間傳抄;一直到蒲松齡死後五十一年,才第一次印行。這本書享譽全世界,是少數直到現在仍有作者部分原手稿被保留下來的名著,存放在遼寧圖書館作為鎮館之寶。它也是最早被翻譯為多國語言的中國古典小說之一,影響力無遠弗屆。
這些榮光都跟蒲松齡失意的一生有著緊密相連的關係,但他無緣得見。
我在重讀這本名著時突然想到:除了藉由那些光怪陸離的超現實情節來一吐心中不得志的怨氣之外,蒲先生還有沒有可以告訴後人的其他觀點?其實他的父親蒲槃也曾因為仕途不順而棄儒從商,生意做得有聲有色,我相信蒲松齡小時候是擁有過好日子的。後來家道中落,生活由奢入儉,這個轉折也反映在他的作品當中(例如〈宮夢弼),這些商人面對的種種順境、逆境,必然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他看似冷眼旁觀,不願涉入,卻又難以真正變成局外人;就像一個下了戲的演員,卻仍陷在劇情裡無法出戲。從那些貧苦的日子走來,他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而這些也成了下筆寫就一則則故事的最佳調味劑。我試圖抽絲剝繭、定性分析,把隱藏在這部警世寓言裡有關的商業之道,如披沙揀金一般淘洗出來。要說我強作解人也好,說我自作聰明也罷,如果能為此書找出一些實用的價值,而且是不過時的人生智慧,我樂於接受讀者任何批評。
一部偉大的作品,在於能提供每位讀者不同的刺激與想像空間,我們不是在參加考試,沒必要追求普世認同的標準答案。關於這一點,我想一生參加了無數考試的松齡先生,必定是最有共鳴的。《聊齋志異》裡的故事,或許不是你所熟悉的「經典之作」,但歡迎你以全新的視角,一同來解構更多元、更有現代感的經典。你會發現:它一點也不過時。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