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宏觀的社會系統視角闡述構成一個國家流通體制的成因,並解說各國之間流通體制存在差異性的理由。
  二、解說流通發展對經濟效益的影響,綜觀零售競爭型態演化與流通系統典範轉移過程,闡明製造商與零售商組織間關係之變化。
  三、回顧傳統零售業態競爭的十大學說,並提出「全通路零售-新零售之輪」之新觀點。
  四、揭示AI行銷應用等先端服務科技將重大影響未來全通路零售的經營模式建構方向。
  五、發展SPM(Store Portfolio Management,即商店組群管理模式),解析零售商店的行銷競爭策略選擇可行性。並提出「劣質商店管理對策」,做為因應商圈環境變化下的商店經營改善行動準則。
  六、以「商業史」的歷史觀點,回顧過去台灣四百多年來商業流通的發展軌跡,及融合了外來的多元商業文化的獨特性做一論述。
  七、提出「台南幫」統一流通集團發展的經營策略觀點,未來若能聚焦於「社會資本」和「數位資本」之專屬優勢資源並擴及國際流通市場,將再創成長新契機。
  八、採用「W/R比值」分析方法,透過國際比較,剖析我國的流通結構特性,並展望未來商業流通發展方向。